第一章 音乐赋的兴起与发展
“音乐赋”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代史绳祖的《学斋估毕》卷二《唐遗文》一章中,谈及《文苑英华》中收入的唐代遗文时说魏晋音乐赋,也即魏晋期间或以前文人观念中“唐人花木音乐赋各有十余卷”“乐”相结合的产物,以描写音乐为主要对象。探本究源,有关的赋作,就是音乐与赋《七发》中包含有现存赋中最早的音乐描写,在内容和形式上对后来音乐赋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七发》中开篇说的就是音乐之事:
客曰:“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中郁结之轮菌,根扶疏以分离。上有千初之峰,下临百丈之溪。瑞流溯波,又澹淡之。其根半死半生。冬则烈风漂嵌、飞雪之所激也,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朝则鹉黄、稿呜鸣焉,暮则羁雌、迷鸟宿焉。独鸽晨号乎其上,昆鸟鸡哀鸣翔乎其下。于是背秋涉冬,使琴挚祈斩以为琴,野茧之丝以为弦,孤子之钩以为隐,九寡之拜以为约。使师堂操畅,伯子牙为之歌。歌曰:‘麦秀兮锥朝飞,向虚壑兮背搞槐,依绝区兮临回溪。’飞鸟闻之,翁翼而不能去;野兽闻之,垂耳而不能行;岐、蠕、蟠、蚁闻之,拄味而不能前。此亦天下之至悲也,太子能强起听之乎?”
此外,还有《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篇》中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网。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毛诗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暖叹之,暖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周礼·地官·大司徒》曰:“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郑玄注曰:“乐,六乐之歌舞。”贾公彦疏曰:“言歌舞者,以其作乐时有升歌下舞。”显示了我国古代音乐的三位一体。马融在《长笛赋》序文中所提到自己的创作动机时说道:“追慕王子渊、枚乘、刘伯康、傅武仲等箫琴笙颂,唯笛独无,故聊复备数,作长笛赋”,唐李善注《文选》,据此推断:“王子渊作《箫赋》,枚乘未详。以序言之,当为《笙赋》”。可见,枚乘还进行过单篇音乐赋的创作,则可为音乐赋之萌芽。
1.1 音乐赋的界定
音乐赋,作为赋体文学的分支,可以直观的理解为专门用来描写音乐的赋作。又根据我国上古时代的音乐、诗歌与舞蹈之间是三位一体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得到印证:
《礼记·乐记》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乐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人之道也。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
由此可见当时的音乐与舞蹈是结合在一起的。清代陈元龙在其《历代赋汇》中也设有“《初学记》音乐赋”类,其中就包括声乐、器乐及舞蹈类赋作。在《文苑英华》、《北堂书钞》等书中也分别设“乐”命名,但其子类也分为声乐、器乐及舞蹈类赋作声乐、器乐、舞蹈、乐理等与乐有关的艺术。类,虽然没有以“音乐赋”来即反映了在古代文人观念中的声乐、器乐、舞蹈、乐理等与乐有关的艺术。
1.2 音乐赋的兴起
音乐赋,在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史上,两汉时期的枚乘应该说是最先开始创作音乐赋的作家。马融在其《长笛赋》中谈及自己创作动机时提到:“追慕王子渊、枚乘、刘伯康、傅武仲等箫琴笙颂,唯笛独无,故聊复备数,作长笛赋。”唐时期的李善注《文选》时,里面有这样一段推断:“王子渊作《箫赋》,枚乘未详。以序言之,当为《笙赋》。”据以上推断,枚乘应该有自己最早的一篇音乐赋作品《笙赋》,只可惜己经亡佚,无据可查了。只能溯及他的另一篇音乐赋作品《七发》,里面有关于音乐最早的描写。作为音乐赋的滥筋之作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并且在两方面上都对后代有着很大的影响,即音乐赋的写作程式和以悲为美的美学特征。魏晋时期,是音乐赋发展史上一个很重要的阶段,魏晋赋在沿着建安赋开辟的道路向前进一步发展。到晋代,赋作家大量涌现,出现了赋作兴盛繁荣的局面。刘姗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有两段记载:
至明帝幕戎,制诗度曲,征篇章之士,置崇文之观,何刘群才,迭相照耀。少主相仍,唯高贵英推,顾盼合章,动言成论。于时正始余风,篇体轻淡,而秘阮应缪,并驰文路矣。
逮晋宣始基,景、文克构,并迹沉儒雅,而务深方术。至武帝惟新,承平受命,而胶序篇章,弗简皇虑。降及怀憨,缀蔬而已。然晋虽不文,人才实盛:茂先摇笔而散珠,太冲动墨而横锦,岳湛喂联璧之华,机云漂二俊之采,应傅三张之徒,孙挚成公之属,并结藻清英,流韵绮靡。前史以为运涉季世,人未尽才,诚哉斯谈,可为叹息!
可见,魏晋赋在承前启后的流传阶段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1.2.1 宫廷对雅乐的喜好
在我国古代音乐发展史上,魏晋时期是一个收获颇丰,令后世瞩目的历史阶段。如果说,任何一个历史阶段在客观上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那么讲到魏晋南北朝的音乐,其“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历史作用,在整个古代音乐的发展中,就更显出非同一般的意义了。
从对前代音乐的继承和新内容的相互结合来看,魏晋之后的传统音乐与经由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大量异域音乐,在魏晋这个政局动荡时期,民族变迁不断甚至民族相互融合中相互吸收,旧颜换新貌,进一步引起宫廷对音乐的爱好,从而更加得到重视。
魏晋时期,最充分体现“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特点的音乐,就是当时最为流行的乐种一一清商乐。从继承前代关系上讲,清商乐是秦汉到魏晋时期传统音乐的“余脉”;从后启的角度来看,清商乐为隋唐燕乐的高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魏晋两代,“清商乐”可谓盛极一时。《清商乐》在曹魏的时候非常兴盛,曹氏父子都喜好清商乐舞。曹操、曹王、曹植等依照清商三调的乐曲节奏填写了很多可以配舞的诗歌。《魏书》说曹操“登高必赋,乃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他所创作的代表作品有“清商三调歌”所涉及的《平调·对酒》:“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清调·愿登》:“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何短”还有在相和大曲中的《石易石调·观沧海》、《褐石调·龟虽寿》等,都是被世人流传吟咏的著名歌章。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裴松之注引《曹瞒传》曰:“太祖(曹操)为人桃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曹操还曾立下遗嘱,在他死后使这些伎人居住在铜雀台上。“每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魏文帝曹王还建有“清商署”,作为专门掌管音乐的机构,对音乐的发展更加的重视,由音乐家左延年掌管“清商署”来整理、编辑音乐的工作。为音乐更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队伍与规模、上的组织保证。至于魏齐王曹芳更甚,据《三国志·‘魏书·齐王芳传》裴松之注引《魏书》云:“(曹芳)每见九亲妇女有美色,或留以付清商。”王僧虔在论述清商乐时提及:“今之清商,实由铜雀魏之三祖(曹操、曹巫、曹睿)。风流可怀,京洛(魏晋)相高,江左(南朝)弥重。”由此可见晋以后清商乐舞也流传很盛。西晋武帝也酷爱清商乐舞,他延续了曹操时期的清商署。平吴后,收纳吴妓5000人。荀歇曾对一清商三调进行整理,王僧虔在《大明三年宴乐伎录》对此进行了着重校点:
平调:其器有笙、笛、筑、瑟、琴、筝、琵琶七种。歌弦六部。还有张永《录》(《元嘉正声技录》)曰:未歌之前,有八部弦,四器俱作。在高、下、游弄之后。凡三调歌弦,一部竟,辄作送。歌弦今用器。
清调:其器有笙、笛(下声弄、高弄、游弄)、旎、节、琴、瑟、筝、琵琶八种。歌弦四部。张永《录)).曰:未歌之前,有五部弦,又在弄后。晋、宋、齐,止四器也。
瑟调:其器有笙、笛、节、琴、瑟、筝、琵琶七种。歌弦六部。张永《录》曰:未歌之前,有七部弦,又在弄后。晋、宋、齐,止四器也。
当时一些著名的乐工宋识、陈左、列和、郝索、朱生等都参加了整理工作,其中陈左善长清歌,贵族士大夫也将音乐的爱好作为文化的素养,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记载道:“《礼》曰:‘君子无故不彻琴瑟。’古来名士,多所爱好。泊于梁初,衣冠子孙,不知琴者,号有所网。”
1.2.2 文人音乐修养的高........................................................................................................................18-19
1.2.3 士大夫间的应和............................................................................................................................19-20
1.3 音乐赋的发展....................................................................................................................................20-24
1.3.1 创作题材的拓展 ...........................................................................................................................20-22
1.3.2 创作群体的扩大 ..............................................................................................................................22
第二章 魏晋音乐赋的分类与内容研究 ......................................................................................24-38
2.1 魏晋音乐赋的分类.....................................................................................................24-31
2.1.1 乐器赋...........................................................................................................24-27
2.1.2 乐舞赋 ................................................................................................27-28
2.2 魏晋音乐赋的内容 ........................................................................................................31-38
2.2.1 强调音乐的教化功能 ...............................................................................................32-33
2.2.2 抒写赋家的内心情感 ....................................................................................................33-35
第三章 魏晋音乐赋的美学特征 ............................................................................................38-50
3.1 以"悲"为美 ......................................................................................38-40
3.2 以"清"为美 .........................................................................................40-43
第四章 魏晋音乐赋的价值与影响 ..........................................................................................50-58
4.1 音乐赋的价值 .......................................................................................................50-55
4.1.1 文学价值 ........................................................................................................50-54
4.1.2 美学价值 .................................................................................................54-55
4.2 音乐赋的影响 ..................................................................................................55-58
4.2.1 对政治的影响 ..................................................................................................56
结语
魏晋赋的成就和同时期的诗歌相比更加璀璨夺目。在继两汉之后,赋在魏晋又达到了一个高峰。赋文体较之诗、文更为自由灵活,在反映客观现实生活的时候则更为广泛,所以使很多题材或是主题都可以在赋中及时的体现,比如在两汉时期枚乘《七发》就较早的关注音乐门类,进一步强调了赋的艺术性,也使得音乐赋逐步显现并走向发展最后达到了繁荣。在文风流变上,音乐赋走向了骄俪化的道路。魏晋音乐赋门类较之两汉渐趋健全,但留传数量最广的是乐器赋。此时期出现的大家比如稽康、成公绥、潘岳、夏侯湛等,在他们的创作下流传至今的共有三十一篇,足以与两汉音乐赋相比肩。魏晋音乐赋在初期兴起之时多受宫廷影响,建安时期的余风以及魏帝王喜好,虽然社会动荡逼近赋坛,但是历史环境对音乐赋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除了政治气候以外,文化环境上体现在文人在音乐修养上有所提高。受玄学思想的影响,文人在思想上对自由的人生境界和审美娱乐的自觉追求更为广泛。当赋家们胸怀天下、大胆奔放的时候直面现实社会的黑暗,在情感上不可遏制的时候就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最后加之文人士大夫之间情投意合,一唱一和抒发心中之不快,这些都无形中为魏晋音乐赋创作高潮提供了必要的土壤。在赋作分类上受两汉咏物赋的影响,主要以乐器赋为主,兼有乐舞赋、歌啸赋、乐曲赋的广泛。在传统儒家价值观的余风下,魏晋音乐赋在内容上还明显有政治功利性,但另一方面秘康等人努力着让音乐回归其本性,以尽情的抒发赋家们内心的志向和对审美愉悦的超脱。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魏晋音乐赋在审美方面也体现出一定的美学特色。它以“悲”为美,以“清”为美,以“.和”为美,以“自然”为美,这些与当时的审美趋势是相吻合的。在以悲为美的感伤基调之下,又能使读者从“清”、“和”、“自然”等出发,净化读者的心灵,提升人的思想境界,让人在审美的同时,领略音乐赋之内涵。魏晋音乐赋已经悠然走过了千年,作为赋大类里的一个分支,对后世的影响是很大的。后世音乐赋作大量出现,在文学、美学上所表现的价值足以一让人仰望。另外,音乐赋作中对古代音乐、舞蹈的记载也是功不可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