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研究之稷山音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936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概述

1.1 稷山县自然生态环境
稷山县位于运城地区北端,山西省的西南部。东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锋县,西靠我国最大锅工业基地河津市,北以吕梁山与乡宁县接壤,南为稷王山和万荣县、闻喜县相连。东西宽25公里,南北长47.5公里,总面积686.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万亩。纷河由东往西流经稷山县腹地注入黄河,将县境自然切分为南北两大块,俗称汾南和纷北。县政府驻汾水北岸城关镇(现为稷峰镇)。全县辖十一个乡镇,行政村二百个,自然村二百二十七个,三十二万人口,全县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人口系汉族,少数民族80人,占总人口 0.03%。其中:回族57人,满族10人,蒙古族6人,壮族4人,土家族3人。
稷山县地势特点南北高中间低。南部为海拔1279米的稷王山,其中贯穿南部太阳、翟店等乡镇的峨嵋台地,是临汾盆地的一部分,海拔在五百米上下。北部相邻山势陆峻的吕梁山南麓,主要山峰有马头山、玉皇顶、文仲子洞等,海拔均在一千三百米以上,其中最高的山峰为玉皇顶,海拔高度1618米。稷山县的主要河流是山西省的母亲河一一汾河,由东向西流经稷山县境内三十五个自然村,水宽二十至八十米,河道长二十五公里,最深处水深可至1.5米。
稷山县境内春季少雨干燥,夏季炎热多东南风,降水不足,秋季凉爽年较有雨,冬季严寒少雪多西北风,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高原气候。总体上来说,气候四季分明,有充足的光照,但是十年九旱。全县日照率为54%,年均日照可达到2382小时。年均日照最短为二月份,日照为五个小时。年均日照最长为六月份,日均日照八个小时。全县年平均气温为13°C左右。全年最冷为1月,日平均气温-2.9°C。气温在每年四月份清明节之后,很快回升。全县全年气温最高的月份是七月份,日均气温26.7°C。10月份气温均在12°C?14°C之间,与4月份相似。全县境内年平均地温为15.4°C,最冷为1月,平均地温-2.7°C。全县境内年均有霜期达147天,无霜期为218天。全县年均降水量483毫米左右,一般1月降水最少,仅4毫米上下,7、8、9三个月较多,基本介于70?100毫米之间,10月份降水明显减少。
稷山系农业县,现有耕地面积57.73万亩,境内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等,经济作物以豆类、棉花为主。林地面积大约八万多亩,树种以梧桐树、杨树、槐树、椿为主。率林约五十多万株,占地面积约五万亩,年产三百万斤左右。全县各乡镇农村遍布果园,水果主要以葡萄、苹果、梨、桃为主。特产红率,林、牧、渔业较为薄弱,工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虽然发展很快,但农业比重依然占绝对优势。

1.2 稷山县文化生态环境
完舜时期,农业始祖后稷于县境南陲的山中教民稼稿,幵创了农耕文明先河,后称此山为稷王山。正因境内有稷王山,而得名稷山县,是中华民族农业发祥地。春秋属晋,称“稷”。汉为河东郡闻喜县地,北魏太和十一年置高凉县,后于隋幵皇十八年改名为稷山县。后历代沿用至今。自北魏设县,迄今己有一千五百余年历史,素以地肥水美、人才荟萃、资源丰宫、历史悠久、文化发达而著称。
稷山县的历史源远流长,名人辈出。中磨时期著名的经济学家裴耀卿,廣朝名相,具体实施“整伤漕运”大政,辅佐朝廷。素为“帝王所惧”的著名谏宫陈规,在金末年间直言敢谏,清正廉洁,担任丫多年监察御史。儿初名臣姚天福,铁面无私并不亚于宋代包青天,只因未予宣传,少为人知。明代被誉为“神笔”的书法家梁纲同样出身山西。1868年清代恢复科平考试之后,王文在在殿试中被钦点“探花”(一甲第三名),这在山西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众多名人将相、国之栋梁多有著述或教育,引领风骚,有口皆碑。民国时期的张汉民于1925什二加入共产党后,忍辱负重数十载,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更是为革命做出了常人难以替代的巨大贡献。除此之外,更有姚晋泰、宁德青、郑辑五等一大批革命先烈,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独立,奉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令后人无比怀念和敬仰。
稷山县依山傍水的地理位置,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早就了独特的CJ然风景和珍贵的名胜古迹。作为历史见证的名胜古迹有县城的稷王庙、大佛寺,南阳村法王庙,马村宋金墓群和青龙寺等。县城稷王庙是集琉璃、石雕、木刻于一体的“三绝”古建筑。青龙寺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寺内的元代壁画为儒、佛、道三教混合壁画,绘制精美程度、科研价值完全可与永乐宫壁画相娘美,对研宄屮国绘画发展历史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北京故宫和殿展出的兴化寺壁画系全国现存佛寺壁画中最好的一种。马村的宋金萬群共有墓室十四座,砖雕仿木结构,造形为舞台戏俑,为研究宋金时期的建筑、雕刻、戏剧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佐证,日前金代墓群是全国唯一完整保存至今的,也是全国考古价值最高、规模最大的文物古迹。全国尚不多见像玉壁城这样著名的古战场,既有确切遗址存在,又有文献可考,它对研宄中国北朝历史、兵法和古代战争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此外,境内还有中国土雕大佛之首的大佛寺,被确定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同治四年石印的《稷山县志》上有如下记载:“高凉古教稼地也,其俗朴,其民勤,文质彬彬,有俟异曰:然较之沃土风气固殊焉到处野无矿土而稷峰左右,即大旱无荒年”。—千多年以前的稷山劳动人民即在这片沃土上以农耕为主,勤恳劳作,忠厚平实。而稷山县所处的地理环境地肥水美,资源丰富,风调雨顺,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因此丰厚的历史文化的积淀滋养了稷山的民间艺术。正如县志上记载“元宵张灯社火树烟花,鼓吹、杂戏驰夜禁,乡间或以小瓦盖点油灯遍列门室”。因此可见在传统佳节之际或农闲之时,稷山的劳动人民便会举行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娱乐活动,比如打花鼓、放烟火、舞狮子、耍龙灯、艺人说书以及唱大戏等。

1.3 稷山方言概述
山西是黄河流域文化乃至华夏文明的摇篮。山西方言的形成既有历史人文的原因,也受到地域地貌的影响,悠久的历史、内外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和北方各少数民族的长期杂居、交融,使得山西方言成为我国民族语言中最丰富多彩、最有特色、最复杂的一支语系。众所周知,山西素称煤炭之乡,殊不知,“山西的方言跟山西的煤炭一样丰富。”著名的语言学家李荣先生如是说。
山西境内方言可以划分为晋方言和中原官话两部分。晋方言分布于山西省除南部以外的广大地区,包括并州片、吕梁片、上党片、五台片、大同片、广灵片,以及河南、河北、陕西、内蒙古这四个省区临近山西的地E。山西南部临纷地区的大部和运城地区即汾河片,属于北方方言的中原官话区。
稷山县方言从全国方言分区来看,属于中原官话;从山西方言分区来看,属南区,又叫河东方言。南区方言主要分布在以下县市:运城、永济、两城、临骑、平陆、夏县、锋县、闻喜、垣曲、稷山、新络、河津、万荣、临汾、吉县、乡宁、霍州、洪洞、翼城、古县、浮山、襄纷、侯马、曲沃二十四个县市。本区人口 748万。本区方言最大的特点是无入声。根据清入、次池入归阴平还是归去声,去声分不分阴阳,本区方言可分为运城片、侯马片和临汾片。侯马片清入、次池入归去声(或清去),八=霸;除侯马、曲沃、襄汾三个点去声分阴阳外,其余七个点去声均不分阴阳;包括以下十个市县:闻喜、夏县、锋县、垣曲、新锋、稷山、襄汾、侯马、曲沃、心水。本方言区处于山西省西南部,汾河从北向南再往西流经本区新缔、稷山、河津三县腹地注入黄河;西南两面以黄河为界与陕西省韩城、河南省三门峡隔河相望;中条山和太行山的余支太岳沿本区南部和东部各县延伸,成为本省南部平原和东南的上党盆地的自然屏障。

1.3.1 声母 ............................................................................................18-19
.........................................................
第二章 稷山民歌 ...............................................................................21-27
2.1 稷山民歌概述 ...............................................................................21
2.2 稷山民歌的艺术特征及分类 ...............................................................................21-23
...............................................................................
第三章 稷山民间舞蹈 ...............................................................................27-40
3.1 稷山民间舞蹈概述 ...............................................................................27
3.2 花鼓 ...............................................................................27-33
3.2.1 平地花鼓 ...............................................................................28-30
...............................................................................
第四章 稷山说唱音乐 ...............................................................................40-58
4.1 稷山说唱音乐概述 ...............................................................................40
4.2 稷山琴书 ...............................................................................40-56
4.2.1 稷山琴书的音乐形态 ...............................................................................41-49
4.2.2 琴书器乐 ...............................................................................49-53
...............................................................................
第五章 稷山戏曲 ...............................................................................58-64
5.1 蒲剧在稷山县的传播状况 ...............................................................................58-59
5.2 蒲剧音乐形态 ...............................................................................59-60
5.2.1 蒲剧唱腔板式 ...............................................................................59-60
..............................................................................
第六章 稷山民间器乐 ...............................................................................64-68
6.1 稷山民间器乐概述 ...............................................................................64
...............................................................................
第七章 稷山民间音乐与稷山方言的关系 ...............................................................................68-81
7.1 音乐与语言的关系概述 ...............................................................................68
7.2 方言唱词的声调特点对音乐旋律风格的影响 ......................................................68-78
...............................................................................
第八章 稷山民间音乐现状的思考 ...............................................................................81-84
8.1 稷山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 ...............................................................................81-82
8.2 稷山民间音乐的继承与创新 ...............................................................................82-84

结语
本论文的研宄对象为稷山民间音乐的五大种类及其与稷山方言的关系。此项研究的意义主要在于:笔者身为音乐专业研宄生,有责任有义务全面调研家乡所流传的民间音乐的音乐形态、生存现状,为进一步传承、保护民间音乐尽一己之力。研宄方法:笔者采用所学到的民间音乐知识、语音学知识,运用田野调查工作方法,采访了当地文化馆的相关工作人员,走访了多位民间老艺人,采集了民间艺人表演的音像和图像资料,为本文的完成提供了扎实的资料储备和理论基础。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