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自然地理与人文概况
民族属于历史范畴,是在地域关系的基础上经历了部落分化、溶合和统一的长期历史过程而发展起来的。民族具有相同的物质文化生活(衣食住行)、相同的制度(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制度等)、相同的行为(包括语言、文字、符号、宗教、习俗、价值标准等)以及相同的民族心理(民族意识、民族认知、民族想象、民族的社会化过程以及民族群体人格等内容)。本章从民族实体的最外层次到最内层次进行阐述,目的在于对广西使用铜鼓的各民族予以充分的认识。
第一节 自然环境
广西铜鼓音乐主要流行于红水河流域的南丹、天峨、东兰、大化、巴马、都安等县,为壮、瑶、苗、侗等民族所习用。南丹、天峨、东兰、巴马等县属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位于东经 107 度 30 秒至 107 度 06 秒、北纬 25 度 00 秒至 24 度 06 秒之间。处于云贵高原余脉边缘,横卧于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带。地势北高南低,红水河自北向南贯穿其境,两岸大小河流顺着地势从东北、西南汇入红水河。地区北端与贵州省的平塘县、独山县、荔波县、罗甸县交界;西边及西南与百色市、乐业县、凌云县、凤山县相邻;东傍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南与都安县、平果县、田东县、田阳县毗邻。这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居住壮、汉、瑶、苗、毛南、侗、黎、布依等 14 个民族。这里属亚热带气候,大部分地区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自然环境有奇峰叠嶂、沟壑纵横、洞府神奇、山高坡陡、交通闭塞的特点。其中北部地区以山地为主,具有高原山区的气候特点和变化规律,表现为气温低、光照少。山地多为石山,不少河流穿行于溶洞之中,忽出忽入,反复变换。明河、暗河之中多有瀑布。南部地区以丘陵为主,土山地区地表河水较多。
第二节 建制沿革
先秦时期,这一地带大部分地区(今天峨、东兰、巴马等县)属百越的骆越地区,北部边缘地带(今南丹县的月里、六寨、里湖等乡镇)为古夜郎属地。秦统一岭南后,在其地域设置三郡,今东兰县东部、巴马县等地属桂林郡,南丹县及东兰县西部属象郡。............
.................
第二章 广西铜鼓音乐概况
本章描述广西铜鼓音乐历史源流、使用分布、沿用习俗、演奏方式。综述前人考古材料、引用古籍文献论述广西铜鼓历史上曾使用的形制、分布的地区。对所做田野工作的地区的铜鼓音乐使用习俗与演奏方式进行分析。通过上述步骤,欲对广西铜鼓音乐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况。
第一节 广西铜鼓的历史源流
铜鼓最初源于云南。在公元前 8 世纪的春秋时代早期,是铜鼓艺术的萌芽期。生活在云南中部地区的濮人从炊具铜釜中创造了打击乐器铜鼓,即万家坝型铜鼓(以云南楚雄县万家坝古墓群出土铜鼓为代表而得名)。公元前 5 世纪至公元 1 世纪的战国初期至东汉初期,是铜鼓的发展成熟期。早期铜鼓向东传到滇池周围,这里的滇人在造型和纹饰上对铜鼓进一步美化,铸造了精美绝伦的石寨山型铜鼓(以云南晋宁县石寨山古墓群出土铜鼓为代表而得名),此型铜鼓对称和谐,装饰华丽,象征滇王及其他“邑君”、“侯王”的统治权威。
铜鼓在向东发展的路线中逐渐衍变,进入广西境内后融入当地民族的特有审美要求,最终形成广西境内铜鼓铸造、使用的繁荣。铜鼓向东进入广西的路线是沿着河流传播的,云南向东:一是南盘江与北盘江汇合后流入广西的红水河;二是发源于云南广西交界的右江,在桂平与红水河交汇。出土的铜鼓实物证实,沿着河流越向西年代越古老。继石寨山型铜鼓之后,约从公元 1 世纪至 7 世纪的东汉至唐代,是铜鼓的鼎盛发展时期,各类新型铜鼓异军突起。生活在广西浔江流域的僚人铸造了鼓面有各种立体装饰且高度图案化的冷水冲型铜鼓;与此同时,生活在广西、广东交界的云开大山区及周围的俚人,创造了体型硕大,几何花样丰富多彩的北流型、灵山型铜鼓。这个时期,各类型铜鼓争奇斗艳,崇尚体形魁伟和纹饰的神秘色彩,反映了铜鼓象征统治权力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当铜鼓作为一种证明社会身份的物品出现时,铸造体积越大,就越能表明使用者的权势之大、身份之高、财富之多。如《隋书》记载:“自岭以南而是余郡……,并铸铜为大鼓,初成,悬于庭中,置酒以招同类。来着有富豪子女,则以金银为大钗,执以叩鼓,竟,乃遗留主人,名为铜鼓钗。俗好相杀,欲相攻则鸣此鼓,到者如云。有鼓者号为都老,群情推服。本之旧事,尉佗于汉,自称蛮夷大酋长老夫臣,故俚人犹呼其所尊为倒老也,言讹,故又称都老云。”.................
................
第三章:广西铜鼓音乐形态分析.........................................................(-30)
第一节 东兰兰阳壮族铜鼓音乐分析...................................................(30)
第二节 天峨都隆壮族铜鼓音乐分析................................................(33)
第三节 南丹里湖白裤瑶铜鼓音乐分析..............................................(36)
第四节 巴马东山布努瑶铜鼓音乐分析-..............................................(38)
第五节 南丹中堡花苗族铜鼓音乐分析..................................................(39)
第四章:广西铜鼓音乐的文化阐释....................................................(-43)
第一节 民族心理与铜鼓音乐...............................................................(-44)
一、民族心里—内在层次.........................................................................(-44)
二、铜鼓音乐—外显层次.............................................................................(-44)
第二节 民族信仰与铜鼓音乐.................................................................(49)
一、信仰为核心.........................................................................................(49)
二、音乐为表征.......................................................................................(50)
(一)演奏式分类原则...........................................................................(50)
(二)音乐结构分类原则........................................................................(-50)
(三)使用功能分类原则...........................................................................(-51)
第三节 民间仪式与铜鼓乐.........................................................................(-52)
一、核心层次——半封闭型仪式................................................................(-52)
二、中介层次——开放型仪式...................................................................(-53)
三、外围层次——其他歌舞戏剧表演活动内容..................................(-53)
结语
铜鼓声声,意蕴层层。铜鼓作为一种大型的铜制乐器,它首先在自身及形制上充溢着文物式的价值。前文关于八种形制铜鼓的特点及使用范围已是很好的说明。在使用场合方面,铜鼓扮演的角色功能强大且多样。如在祭祀仪式中,它是神器、祭器;在婚庆佳节中,它是贺器、乐器;在社会生活中,它是权器、财器。这之中,铜鼓音乐总能与民间仪式、民族信仰和民族心理三者之间找到内在联系。在民族的趋同和融合阶段,基础不再是地域和社会,而是文化。信仰内涵作为铜鼓音乐表现内容的主题,也受到民族心理共同性的影响,在民族共同体发展中起维系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在铜鼓击奏方面,它可以公、母鼓配对独响一面,如东兰壮族的铜鼓乐由四面鼓组成,按音色相近者配位一对;也可以与各类乐器相结合,如皮鼓与铜鼓合奏、钹鼓铜鼓合奏、吹打铜鼓合奏等;还可以与歌舞默契配合,如白裤瑶丧葬仪式中会边敲击铜鼓边模仿猴子的动作,这是他们民间唯一的一种舞蹈形式,也是铜鼓乐与舞蹈配合的极致。
而铜鼓乐最为出彩之处是铜鼓鼓式及其结构模式的象征意义。如壮族蚂拐节“十二生肖”鼓点,不仅运用不同的节奏型和敲击点来表现十二生肖各动物,还将虎、兔、龙与春季;蛇、马、羊与夏季;猴、鸡、狗与秋季;猪、鼠、牛与冬季做了对应象征。
广西铜鼓音乐艺术传承探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铜鼓音乐,民族心理,民族信仰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