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李斯特的艺术成长之路
任何一位作曲家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都离不开他成长的大环境,任何一种艺术流派的产生也离不开社会大背景的推动。生活背景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十九世纪的欧洲存在着很多不同种类的艺术流派,其中浪漫主义可谓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艺术流派之一。“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浪漫主义思潮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其艺术发展受到了当时包括经济、政治、文学、哲学乃至民族解放运动在内几乎各个领域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社会文化各个层面及其相互关系中充满着的矛盾、冲突和复杂性,也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浪漫主义这一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1.1 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文化背景
19 世纪的欧洲,历经长达约一个世纪的社会较量,逐步实现了由最初工人阶级困苦不堪的社会现实到社会福利制度的逐步形成,从资产阶级独霸权利到工人阶级也取得社会地位的提升,从阶级革命的频发到暴力斗争的消弥,从激烈的社会冲突到矛盾化解,逐步建立起了一个实现自由、民主和福利的社会。与过去相比,这是一个新的时期、新的社会,无论在政治经济方面,还是在文化思想方面,它都昭示着未来新的发展趋势。
1.1.1 动荡不安的十九世纪
19 世纪的欧洲是动荡不安的。1789 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拉开了封建贵族阶级与中产阶级之间矛盾斗争的序幕;1793——1815 年拿破仑一世指挥法国军队对抗反法联盟的一系列战争,主战场在欧洲,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前期具有进步性,主要是反封建的民族战争,但是后期性质转变为主要是掠夺奴役其他国家与民族的侵略战争;普法战争发生于 1870——1871 年,其意义是普鲁士为统一德国而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而爆发的战争,战争由法国发动,最后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而告终,德法两国在这场战争中结怨,为日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伏线。
19 世纪是一个政治风雨变幻莫测的世纪,欧洲人的日常生活深受经济发展、政治变革的影响,文化的发展也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此间,随着资产阶级逐渐完成了民主革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各种新思想、新观念也不断涌现。
随着工业革命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型的社会关系及相应的社会制度形成,新型的社会意识形态也为人们所接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浪漫主义思潮的产生。
1.1.2 崇尚自由、注重个性的浪漫主义
19 世纪主要的文艺思潮是浪漫主义思潮。古典主义艺术注重秩序、平衡和规范的完美,而与这些特点不同,浪漫主义艺术注重的是自由、不受拘束、充满个性的表达方式。由于浪漫主义侧重于将各种社会现象透过个人心理的主观感受表现出来,因而抒情性、自传性、强烈的情感表达和心理刻画也成为浪漫主义艺术的一大特征。浪漫主义思潮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几乎涉及到了 19 世纪所有的艺术种类,影响极为广泛。
(1)文学方面
当浪漫主义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个人的精神情感和艺术个性要求在艺术创作中得到展现时,便自然会与古典主义的传统形式有所区别,并会主动地寻求新的艺术语言,表达新的精神情感。这种艺术倾向在当时的文学创作中有集中的体现。19 世纪欧洲文学的发展迅速繁荣,产生了大批优秀的文学巨著。
19 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国家在法国。夏多布里昂和史达尔夫人是 19 世纪初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维克多.雨果也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是《巴黎圣母院》。这个时期出现了大批杰出的浪漫主义风格作家:乔治.桑、缪赛和大仲马等。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拜伦,耶拿派和海德堡派是德国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英国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浪漫主义作家是雪莱和“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索赛。雪莱的代表作品有自然山水诗《云雀》、《西风颂》等。19 世纪俄国的茹科夫斯基是俄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普希金和以雷列耶夫为代表的十二月党诗人的创作形成了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高潮。
(2)绘画方面
绘画是种造型艺术,它依靠本身所塑造的形象来表达感情,而非通过文字和语言,因此绘画有着自己的“艺术语言”。由于它自身的“艺术语言”,使之在抒发情感方面比生活中真实的语言更具感染力。
浪漫主义时期的绘画艺术与浪漫主义思潮所表现的特点是一致的,艺术家们按照主观理想的样子去表现生活,侧重于突出个人的激情和自由精神。一方面,浪漫主义美术的题材多取自于中世纪的传说或文学名著(莎士比亚、但丁、歌德的作品),也有来自于现实生活。作品造型往往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突出强烈的动势表现和紧张气氛的渲染,画家尤其强调以鲜明的色彩和豪放的笔触来加强作品主题的感染力。另一方面,浪漫主义美术表现的对象是“自由的具体的心灵生活”(黑格尔语),艺术家重视个人情感想象的表现。德拉克洛瓦说:“最优秀的作品就是表达出艺术家纯粹想象的作品。我认为只有想象,可以使一个人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人的内心积存着感情,仅仅从现实事物中是得不到满足的,只有通过艺术家和诗人的想象,才能赋予这感情形式和生命。”浪漫主义美术的代表人物是籍里柯,他的作品《梅杜萨之筏》在当时震惊欧洲。
(3)音乐方面
英国评论家佩特讲,“一切艺术向往音乐的境界”。尼采认为“当语言文字枯竭了,无力表达艺术家的感情时,音乐就开始了。”对于浪漫主义艺术来说,音乐是最为典型的象征。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 1789 年到 1815 年是浪漫主义音乐的萌芽阶段,这一阶段产生了大量进行曲性质的群众歌曲,如《马赛曲》,同期以韦伯、舒伯特为代表的崇尚个性自由的浪漫主义风格初步形成;19 世纪 20 年代到 80 年代是浪漫主义特征最为典型的时期,经历了浪漫主义的发展期与鼎盛期,柏辽兹、舒曼、门德尔松、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等响亮的名字是这一时期音乐盛况的最好注解;第三阶段是从 19 世纪 80 年代到 20 世纪初期。这段时期民族对抗尖锐,在欧洲的外围掀起了发扬民族传统的热潮,以斯美塔那、强力集团、格里格等为代表的各国民族乐派的创作与发展,为音乐史添上绚丽的一笔。
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相比形成了诸多新的特点:
a、注重个性的表现。在 18 世纪启蒙运动的影响下,“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在 19 世纪已被普遍接受,并成为时代的主流。与古典主义以及莫扎特乐曲中所表现出的乐观、理性、节制、人为的高雅等特点不同,浪漫主义者更加注重自我感觉、自我情绪的表现,他们主张从传统的艺术形式中释放出来,并怀着极大的兴趣将欣赏的目光投向中世纪、世界各地以及各民族的过去。随着作曲家们精神、人格等方面的独立,其创作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音乐表现手段不断地被开发出来,音乐形式也更加多样。既有完全个人化的炫技性作品出现,像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作品、李斯特的钢琴曲,也有反映普通人真实情感的动人作品;既有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作品,也有强调“回归自然”、单纯抒发对自然界美景无限热爱的作品。为了传奇的内容以及情感表现的需要,许多新体裁诞生,如多乐章或单乐章的交响乐、交响诗、序曲;室内乐性质的抒情歌曲、器乐小品;由若干小曲组成的声乐套曲、器乐套曲等。选材的不同、体裁的更新对于作曲家个性化风格的形成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b、强调情感的表达。浪漫主义音乐侧重将各种社会现象透过个人心理的主观感受表现出来。与细腻的表现手段相对应,用来指示乐曲情感特性的音乐术语也大量出现。如 dolce(优美的)、cantabile(如歌地)、dolente(伤心地)、mesto(悲哀的)、gioioso(高兴的)、conpassione(热烈的)、espressivo(富有表情的)、agitato(激动地)……这些术语不仅对乐曲情感的表达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同时也具有某种标题性的含义。
c、民族音乐的发展。浪漫主义风格中崇尚自由、不受拘束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浪漫主义音乐家追求奇异与幻想的艺术品味,他们喜欢在音乐作品中融入风格迥异的异国情调,这样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才会被凸显,因此民族音调、民间音乐成为了作曲家创作灵感的源头。这些别具风味的音乐元素在创作中开拓了新的领域,同时大大丰富了欧洲音乐的旋律、节奏与和声。
d、标题音乐的确立与“综合艺术”的创造。从舒伯特出于对诗歌的热爱而开创了艺术歌曲的先河,舒曼、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柏辽兹的标题交响乐,到李斯特的“交响诗”,直至瓦格纳的“乐剧”思想,无一不是作曲家们标题音乐创作原则的具体体现。
在这一时期中,艺术家对促进各门艺术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充满了兴趣。该时期不仅在艺术表现方面更具有个性化特征,而且不同艺术种类之间也在寻求着相互间的交融与沟通。在这种浪漫主义艺术观念的影响下,艺术家们会跨越自己的领域从其他艺术领域中汲取更多的灵感与“养分”。于是就有了歌德既写作又绘画,克莱斯特想在对位法中找到关于诗的形式的秘密……诗歌追求音乐性,而音乐努力再现诗的意境。
1.1.3 浪漫主义文化对李斯特的影响 19-20
李斯特一生生活在 19 世纪,他本人就是浪漫主义的产物。在浪漫主义文化的浸染下,李斯特更加强调音乐对于情感的直接表现力。他认为,“感情在音乐中独立存在,放射光芒,在这里感情已不再是泉源、起因、动力或起指导作用的基本原则,它既不凭借比喻的外壳,也不依靠情节和思想的媒介,它是不通过任何媒介的坦率无间、极其完整的倾诉!”从李斯特的音乐作品中,我们往往能够很清晰地体会到矛盾冲突的碰撞、思想情感的抒发。
另一方面,浪漫主义自由开放的创作氛围使李斯特的创作思想更加追求创新。从李斯特对标题音乐理解、创作角度的不同到“交响诗”体裁的诞生,从对钢琴音色的初步探索到钢琴音响交响化手法的确立,李斯特无不证明着创新对于音乐发展的重要性。
1.2 李斯特艺术成长之路及其创作风格
1.2.1 艺术成长之路
李斯特的艺术成长道路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1811——1848 年间
1811 年 10 月 22 日,李斯特出生在匈牙利雷丁村,在其父的启蒙辅导下,幼年的李斯特便显露出了无与伦比的音乐天赋。李斯特 9 岁初次登台演奏钢琴就取得巨大成功。10 岁时他前往维也纳随萨雷里学习作曲,随车尔尼学习钢琴。
1823 年他举家迁往巴黎,在这此后的 15 年里,李斯特开启了他音乐事业的船帆,与法兰西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1824 年,他在巴黎歌剧院公开演奏,大获成功。这十五年中,李斯特举行了多场音乐会,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功,人们对他十分关注。这期间,他还创作写出了多部优秀的作品,如《降 A 大调变奏曲》、《12 首钢琴练习曲》、歌剧《唐.乔桑》等。
1827 年,十六岁的李斯特独自回到巴黎,做了一名钢琴教师。这段时间中,李斯特结识了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三位音乐家。柏辽兹的音乐与作曲方法对李斯特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帕格尼尼可谓是对李斯特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位音乐家,李斯特的《帕格尼尼练习曲》就是根据帕格尼尼小提琴随想曲改编而来的,曲中融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难度技巧,将钢琴自身的优点充分发挥了出来并使其变得无所不能;李斯特与肖邦这两位钢琴巨匠之间也有着深厚的革命友谊,“如果说帕格尼尼给李斯特带来钢琴炫技的灵感,肖邦则赋予了他钢琴中的诗情画意。”
自 1835 年,李斯特开始在欧洲巡回演出,共举行了 1000 多场个人音乐会,这也是被人们称为“黄金时代”的旅行演奏时期。
第二时期:1848——1861 年间
魏玛期间是李斯特本人重要的艺术创作时期,堪称辉煌。他在这十三年中首创了交响诗这一音乐体裁,创作了如《匈牙利狂想曲》、《塔索》等众多重要作品。同时,在这期间他结识了音乐家瓦格纳,两人友谊极佳,虽然中间遭遇一些矛盾,但瓦格纳的音乐创作思想对李斯特仍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时期:1861---1886 年间
该时期是李斯特艺术生涯的晚期,生活逐渐趋于平静。李斯特重新回到魏玛,一边继续他的演出活动,一边出任布达佩斯音乐学院院长,更多地从事教育事业,此后往返于两地及罗马之间,在这些地方成为音乐史上最受欢迎的钢琴教师之一。
1.2.2 李斯特的音乐创作风格 ...................................................................21-22
1.3 李斯特在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中的地位 ...................................................................22-25
第二章 《浮士德》中的《梅菲斯特圆舞曲》 .........................................................25-33
2.1 响彻人寰的凯歌——《浮士德》 ...............................................................25-27
2.1.1 文学内涵 .........................................................25-26
2.1.2 精神内涵 .........................................................26-27
2.2 李斯特与《浮士德》 .........................................................27-29
2.2.1 李斯特的文学情结 .........................................................27-28
.........................................................
第三章 《梅菲斯特圆舞曲》的音乐语言特征 .........................................................33-51
3.1 复杂的曲式结构 .........................................................33-35
3.1.1 呈示部 .........................................................34
3.1.2 再现部......................................................... 34-35
3.1.3 尾声 .........................................................35
3.2 多变的调式调性 .........................................................35-38
3.2.1 模进、转调和离调 .........................................................35-38
3.2.2 交替调式 .........................................................38
3.3 扣人心弦的旋律 .........................................................38-40
3.3.1 情绪对比强烈的音乐主题 .........................................................38-40
3.3.2 细致入微的表情记号 .........................................................40
.........................................................
第四章 《梅菲斯特圆舞曲》的艺术价值及其意义 .........................................................51-55
4.1 《梅菲斯特圆舞曲》的艺术价值 .........................................................51-52
4.1.1 技术与音乐的融合 .........................................................51
4.1.2 思想与情感的表达 .........................................................51
.........................................................
结语
生活于浪漫主义时期的李斯特,集多重身份于一身,他既是钢琴演奏家,又是作曲家,既是指挥家,又是音乐教育家。他以超凡的才能、丰富的哲学文化修养、勇于突破的创新精神,成为浪漫主义色彩最为华丽的一位音乐家。
作为钢琴演奏家,李斯特的演奏技巧娴熟精湛,舒曼曾评价李斯特的演奏“柔和而充满独创性”,克拉拉在在听完李斯特的演奏之后忍不住抽噎啜泣起来,她评论道:“坐在钢琴边演奏的是一位神灵。”柏辽兹惊叹于李斯特的钢琴模拟相比单纯的管弦乐有过之而不及!作为作曲家,李斯特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为后世留下了一笔不可估价的精神财富。而钢琴改编曲在他所创作的所有钢琴音乐中更居于主体地位,它们具有高度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广泛深厚的社会影响力。这些改编曲没有因为时代的推移、历史的变迁而隐入历史长河中,相反,却越来越被人推崇,令无数钢琴演奏者、音乐爱好者心驰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