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明清时期以“真”为美的音乐审美观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945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以“真”为美审美意识产生的历史原因及社会土壤

以“真”为美的审美追求从先秦道家思想滥觞伊始至明清,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有时只是涓涓细流,有时却卷起惊涛骇浪,而“真”也存在着多个不同的层次和不同侧重的内涵,这与每个时代所处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是分不开的。明中后期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重要变化。特别是文人,个性张扬,自娱放达,追求率真的性情和冲破传统礼教的束缚,成为他们丰富而真实的生命表达。于理性上肯定日常生活,于情感上贴近日常生活。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王心斋先生遗集》卷一《语录》),后来在李贽的“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焚书》卷一《答邓石阳》)把这种归于真实的价值观念提到审美的层面来理解就是以"真"为美。
以“真”为美的审美观念在当时的文人及普通民众中间风靡一时。影响或决定其产生、发展的因素非常复杂,笔者将从经济、政治及哲学、文学、宗教几方面的进行分析。

1.1 经济
元末的战争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朱明王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下层民众多行宽恕之治,在经济上实施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之后永乐、仁宗、宣宗均遵旧制,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也推动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工商业的迅猛发展打破了明初“以农为本,以商为末”的生产方式,在很大范围内改变了人们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生活方式。明中叶以后,社会经济经过长期的积累,在手工业、农业上都获得了很大发展。与此同时,商品经济也迅猛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大大小小的商业中心城市出现在资源和物产丰富的地方。由于当时我国的政治中心在北方,我国南方的政治斗争比之北方较少,有比较北方安定的局面,于是在嘉靖后期乃至隆庆、万历时期随着海禁的开放,东南沿海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尤其是吴、越之地,在当时的确是经济繁荣,商风甚嚣,商品经济的繁荣达到了一个高潮。“随着商业活动的繁荣,很多荒凉的小村庄发展成为繁华的城镇,比如天津,明初还是一片荒芜的海滩,正德时便已‘天下粮艘商舶,鱼贯而进’。在江浙一带,这样发展起来的城镇更多”。
城市逐渐繁荣兴旺,市民阶层迅速扩大,酒肆茶楼、青楼戏园仿佛一夜之间就遍布在这些城镇的各个角落。商品经济的存在与发展,是一种社会进步的因素和力量,商品经济所具有的自由平等原则及它本身要求自由发展的因素,急剧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再者,随着郑和下西洋和海禁的开放,明朝与海外贸易越来越频繁,大量海外的货物涌入中国,随之而来的还有西方的文化,不但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还相应的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商品琳琅满目,茶楼酒肆,勾栏瓦舍数不胜数。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市民百姓都表现出对金钱、享乐的狂热追求,自由主义和个性主义的价值观念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他们愈来愈希望摆脱社会对个体的束缚,不再恪守长期压抑束缚个性的封建伦理教条,通过对个人欲望的强烈追求实现真实的人性。

1.2 政治及哲学
从明正统年间到嘉靖前期,中国历史上称为明代中期。这一时期,明代统治者在经历仁、宣两朝相对稳定的守成局面之后,渐渐堕于政事,贪图安逸,失去明初那种勤政不懈的作风,吏治开始混乱,官宦擅权迭起,宫廷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愈演愈烈,社会弊端愈来愈严重,土地兼并成为这一时期突出的社会问题,农民、士兵逃亡,引发比之明前期规模更大的农民起义。从嘉靖中期至万历末的八十余年间,明王朝的统治更加腐朽,上层统治阶级在生活上更加穷奢极欲,政治上倒行逆施,厂卫统治,矿监税使,横行全国,土地兼并较之中叶更加猛烈。社会政治的动荡与腐败,使人们愈来愈希望摆脱社会对于个人的严重束缚,去求得个体的长足发展。而从朱元璋立朝始,就被确立的一统天下、压抑人性的理学的正统地位开始动摇。
明朝初年,程朱理学一统天下。忠孝节义,尊卑有等,长幼有序等封建伦理道德深入人心,“存天理,灭人欲”过分强调天道而压抑人的个性,遏止人的欲望。随着历史的演进,理学知识和思想的“俗化”越来越严重,知识与思想的边界也被限制的越来越狭窄。科举制度的实施,更是强化了这种控制。理学已失去了南宋时作为非主流意识形态拯救心灵、批判权利的初衷,只剩下一条条空洞的道德律令和苍白乏味的文本教条,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形态,它已没有发展的余地。在这种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大批“真儒”竟是“学者幼儿读之,老而不知一言为可用者”。正如杨国荣先生在《理性和价值》一书中所说“理想的人格已化为纯乎天理的醇儒,而德行则似乎近于苦行。当德行的丰富的内涵为这种干枯的律令和教条所取代时,道德也就开始失去内在的生命力。而与之相应的,则是理性的当然之则成为外在的强制,类的本质压倒了个体的存在。”于是一些有思想的学者就迫切地寻找一种可以取而代之的新思想,但在当时那个相对封闭的时代,没有外来文明影响的情况下,就只能在历史与传统中寻找可以利用的资源。于是一直被作为“异学”被排挤压制的陆九渊心学开始逐渐被给予重视。
正德年间,王阳明吸收宋代陆九渊心学和明初陈献章江门自得之学,把心学推向一个高峰,引来了知识和思想世界的巨大变化。王氏心学强调人的内在心性,王阳明认为“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他所提倡的“致良知”否定“心”之为二,强调世俗人心与超越之心的合一,直接简明,容易激活追求自由的理想主义和超越的批判精神,加上他在军事上的良好声名,所以很快被一些士人和官员所推。于是在隆庆之后,王学很快成为思想界的时尚。之后,龙溪、心斋、近溪、海门所谓“王学左派”从而衍之。王畿从“心即理”中引出思路,“心是有善无恶之心,则意亦是有善无恶之意,知亦是有善无恶之知,物亦是有善无恶之物。”这种凸显和强调心灵“良知”的思想等于给心灵赋予了全部合理性,认为心灵有善无恶就给心灵的自由放纵留下了相当大的空间。王艮提出“百姓日用即道”,李贽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这些论调无疑是对程朱理学的重重一击。心学的广泛传播唤醒了人们被长期压抑的人性,改变了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人们逐渐从程朱理学的框架束缚中解脱出来,将眼光放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

1.3 文学
明初,统怡阶级极力排斥程朱理学以外的任何意识形态,进行严厉的文化控制,规定士人要熟习经义与八股文体,才能致身宦途。甚至对文人进行严密的人身控制和政治迫害,使得绝大多数士人丧失了独立意志,传统文化内部难以产生新的思想观念萌芽,加上科举考试形式、内容的僵化死板,导致了明代学术之空疏、空气之沉闷、境界之偏狭。在这样的氛围中,明初的文坛冷落萧条。但也不是毫无声响,为了填补文学空白,附庸风雅,在永乐年间兴起的一种“台阁体”的宫廷文学,其是由内阁大臣创始,流行于上层官僚之间,多应制、酬答、奉和之作,看似雍容典雅,其实平庸乏味、陈词套语,富有浓厚的道学气。以“三杨”(杨荣、杨溥、杨士奇)代表的台阁作家只知歌功颂德,鼓吹名理,正如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指出的:“永乐以还,尚台阁体,诸大老倡之,众人靡然和之,相习成风,而真试渐亡矣。”而与此同时,一些理学家也推出一种所谓的理气诗,其实都是一些诸如“太极圈儿大,先生帽子高”此类的打油诗。作出这样的诗并不是当时的诗人缺少才华,归根结底是在于当时的时代氛围,文人不敢倾吐心声,只能对权威文化顶礼膜拜。
随着社会危机的加剧,思想钳制的放松,在时隔一个世纪左右的弘治年间,爆发了诗文的复古运动,矛头直指窒息人灵魂的八股文和乏味俗套的台阁体。汉、唐是封建文化的鼎盛时代,是正统文人永恒的目标。于是首先是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诗派”,提倡效法唐诗格调句法,试图振兴当时的委靡诗风。随后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受李东阳诗歌主张启发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之说,高举唐诗旗帜,标举一个“情”字,试图扭转诗风,冲破权威对文人的精神禁锢,回复人的本性。犹如一声春雷,令人振聋发聩,打破了文坛长久的郁闷和沉寂。紧跟着是由王世贞、高攀龙为代表的“后七子”领导第二次复古运动,前后共持续四十余年,影响遍及海内。七子派改革的初衷是好的、积极的,但文至秦汉已无可挑剔,诗至盛唐已尽善尽美,只知效法、模仿,严守格律、亦步亦趋,陈旧的语言,陈旧的意象,缺乏生活气息、时代风韵,文学创作的根本被丢失,七子派的复古无疑是失败的。但复古并没有因七子派的失败而告终,在没有改变复古方向的大前提下,只做了内部调整,以王慎中、唐顺之为首的“唐宋派”转而提倡唐宋散文,没有甚是现实的新眼光,不可能做到推陈出新。“当社会开始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时候,不愿正视此一重大的的现实,不从事新文化的创造和探索,这无论如何是一个巨大的缺陷,它只能导致正统文学与现实的脱节。复古派没有能力来承担这项任务了,历史在呼唤新文学,于是新的改革派应运而生”。

1.4 宗教之禅宗 .......................................................................................18-22
第二章 李贽、冯梦龙等人以真为美美学思想在音乐上的体现 ......................................................22-40
2.1 肯定作为“民间性情之响”的民歌俗曲 ...........................................................................22-26
2.1.1 李开先 ...........................................................................22-23
2.1.2 袁宏道 ...........................................................................23-25
2.1.3 冯梦龙 ...........................................................................25-26
2.2 对戏曲“本色”的看法 ...........................................................................26-35
2.2.1 明中叶嘉靖、隆庆年间——戏曲本色论的展开阶段 ........................................26-29
2.2.2 明万历年间至明末——戏曲本色论的深入阶段 ..........................................29-32
...........................................................................
第三章 明清时期以“真”为美的音乐审美观对于明清俗曲、戏曲等艺术形式发展的意义 ..............................40-52
3.1 明清俗曲 .....................................................................40-44
3.1.1 民歌俗曲在发展上的“双向并行” ..............................................................40-41
3.1.2 在“真情”的旗号下,民歌的地域特征减弱 ......................................................41-42
...........................................................................
3.2 戏曲 .....................................................44-49
3.2.1 戏曲语言风格的通俗化 ............................................44-45
3.2.2 戏曲代言体特性得到强调 ................................................................45-46
...........................................................................
3.3 古琴音乐 ................................................................49-52
3.3.1 由“写意”转向“写实” .........................................................................49-50
3.3.2 情感的抒发和抑制并存 .....................................................50-52

结语
明清时期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是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迅猛发展、政治动荡不安,新的哲学思想——阳明心学应运而生。在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各个阶层、各个领域都在呼唤思想解放,渴求能有一股新的活力注入社会肌体以供给革新的需求。而以“真”为美的审美意识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快速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对自由精神的强烈追求。明清时期的以“真”为美的音乐审美追求,是音乐艺术本体之“真”和创作主体主观情感之“真”的高度融合,是主观之“真”与客观之“真”彼此协调互动的过程,是“真”在认知领域和审美领域的完美渗透。诸如李开先、李贽、袁宏道、冯梦龙等明清文人对于“真人”、“真心”、“真声”、“真文”的崇尚与追求,较之前人更透彻地认识了“真”在文艺创作领域的美学意义和价值,确定了“真”在古典美学中不可取代的位置。对于当时及以后的文艺创作及文艺理论的丰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在研究中除了运用文献法、比较研究法这些比较常用的研究方法之外,还尝试使用了历史分析法、现象分析法和因果分析法等一些新的研究方法。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那么一代也应该有一代之研究,可现在有关特定历史时期美学领域的研究现状不容乐观。笔者呼吁广大文人学者抛弃浮躁的研究风气,吸收借鉴新的研究方法,探索新的研究领域,积极投入到中国音乐史各个领域的研究中来,让我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能跟上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复兴出一份力。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