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越南音乐文化异同探究之独弦琴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1970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独弦琴音乐文化的主要人文生态环境

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丰富多彩,各地民族音乐都有自己音乐特征。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人是音乐的主体。音乐来源于生活,人们的音乐行为与本地区的民俗传统、经济生活、宗教信仰、方言音调等有密切的联系。因此,阐述独弦琴音乐生存区域的人文生态环境,有利于我们能清楚地认知在特定地理环境中,相近的历史人文生态孕育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独弦琴音乐文化。

第一节 亚热带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京族文化素有海洋民族文化之称,这与其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京族是越南主体民族,主要聚居越南沿海、沿河溪流,地势平坦或坡度不高的地方,在其全国各省均有分布。生活在我国广西境内的京族主要聚居在沿海的山心、巫头、澫尾三个半岛上。因此,从两国的京族聚居地中不难看出他们习惯生活在沿海、沿河地势平坦的地方;其次,从自然环境来看,他们都生活在亚热带地区,孕育着具有共通性的农耕文明与海洋文化。
一、中国京族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13-14
东兴市辖属于广西防城港市,是我国京族的唯一聚居地,总面积 540.7 平方公里,总人口 11万人,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东南濒临北部湾,西面与越南接壤、与其芒街市相隔一条数十米的北仑河,是广西乃至中国通往越南以及东南亚最便捷的通道,也是国务院已经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并且是中国与东盟唯一海陆相连的国家一类口岸城市。这种地缘优势为跨国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江平镇位于东兴市东部,地理位置优越,被称为东兴市的“东大门”。 总面积 238.5 平方公里,海岸线长 38 公里,水陆交通极为便利,是广西与东盟对接的桥头堡。全镇辖 15 个行政村和 2 个社区,46 个自然村,259 个村民小组,2004 年末总人口 4.35 万人,其中京族 1.5 万人,主要聚居在此镇的澫尾、巫头、山心三个村,俗称京族三岛。
京族三岛面临南海,背倚十万大山,与越南仅一水之隔,涉水可渡。由澫尾北望山心,西望巫头,地貌颇似一个“品”字形。三岛是由海水冲积而成的沙岛,总面积为 26.83 平方千米。与大陆距离很近,退潮时可徒步往来,20 世纪 60 年代,因为围海造田和筑堤引水通过人工填海已与大陆相连。京族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区,四季气候温和,全年无霜冻,平均气温 22.4°C,年平均降雨量为 2800 毫米,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岛上自然资源丰富,淡水冲注而带来大量的有机和无机物质,又因气候和水温适宜,逐形成水产生物牺息繁殖的有利条件,是鱼、贝、藻类的天然产卵场和培育场,盛产各种海产品。除渔业外,岛上土壤中多含沙层,加之气候温暖,适合发展热带和亚热带农业产品。
二、越南京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 14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位于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广西、云南接壤,其中东北部属北部湾与海南、广西和广东三省区相望;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西南隔海与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相望;东面和南面临南海,西南靠近暹罗,南扼太平洋和印度洋海上交通要道,自古战略地理位置很重要,是东亚通往印度洋、中东生命线的必经之路。国土面积 32.96 万平方公里,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岸线长 3260 多公里,南北狭长,弯曲呈 S 形。越南有 54 个民族,人口约 8500多万2(2009 年 4 月),京族占总人口近 90%,大量聚居在沿海平原地区,汉族(华族)是越南最大的少数民族,总数约 100 万,其中半数集中在南部胡志明市。
越南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 24℃左右,北方有春、夏、秋、冬四季,南方只有雨旱两季。北部平原和南部平原是越南最富庶的两个地区之一,是东南亚著名的稻米产区。水利资源较为丰富,全国共有大小河流约 1000 余条,总长约 4 万 1 千多公里,河水大部分是自西北流向东南而入海。海洋物产亦甚为丰富,有漫长的海岸线,沿海海水较浅,有着许多的天然渔场,盛产多种珍贵的海产品。农业方面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热带水果,种类繁多,物产丰富。

第二节 一脉相承的历史传统文化 14-16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四个古老文明摇篮中孕育产生的文化体系中,中国文化是惟一尚存的文化体系,是惟一生生不息地延续下来而没有出现过断层的民族文化。在有文字可考的四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勤劳智慧的祖先以其非凡的创造力,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硕的文化遗产。中国与越南山水相连,其历史和文化都有不解之缘。如果将亚洲的文化划为三大文化圈,那么这三大文化圈将是:“第一,东亚东南亚儒家文化圈(或称汉字文化圈);第二,南亚印度文化圈;第三,中亚西亚伊斯兰文化圈3”。这种划分显然是将中国和越南划在同一个文化圈里,因此,中国文化对越南文化的强大影响客观存在。在东南亚各国中,由于越南与中国毗连,所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最早、最深。据考古发掘所知,越南北部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和中国西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形制非常相似。越南清化出土的青铜器,和中国战国、秦汉时期的遗物十分相似。这说明中越之间在很古的时期已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两千多年以来越南与中国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文化不断地传入越南。长久以来,中国文化对越南多方面的影响已经深深扎根于越南民众的社会生活之中,成为越南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政治方面,古代越南的历代君臣,接受儒学思想,倡导儒家的“仁政”。例如世祖嘉隆十四年(清嘉庆二十年,公元 1815 年),阮世祖在抚恤各府令中称:“联留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并以此敦化浇薄之风俗”。
社会伦理方面,越南也受到儒家纲常名教的影响和薰陶。他们强调礼、义、忠、信、孝、佛等儒家的道德伦理对社会的重要作用,主张以德治国。如黎惠宗景统二年(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颁发诏书,博引儒家经典,强调以德治国和正风俗的重要。现代越南普通百姓家庭都还喜欢悬挂着中文书法“福”“禄”等字,甚至在河内繁华街道中的星级酒店的大门刻有“泰山石敢当” 用于辟邪的石碑,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学文化及民间禁忌和崇拜已深入越南普通人民心中,成为越南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文字是一种语言符号,越南文字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及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变迁而变化着。据有关史料记载,公元 1 世纪起,汉字传入越南,是全国惟一通用的文字,官方的文件和书籍、诗歌、文章全部用汉字记载。到了 13 世纪,出现了一种借用汉字偏旁的新文字——汉喃字。19 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越南被法国统治多年以后,为了便于统治,由法国传教士使用拉丁化拼音创作一种新文字的全国范围内推广,逐步发展成为越南的“国语”。
习俗方面,越南的习俗和中国相同的地方很多。近世虽已通行阳历,但也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他们和中国一样,特别重视阴历年——春节。中秋节吃月饼的风俗很普遍,许多地方还有赛月饼的习俗,在中秋之际让妇女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手艺。中秋节当天还有很多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不仅是儿童,大人们也从中寻到无穷的乐趣,人们常常载歌载舞,在舞狮子、赛花灯、唱戏、对歌中尽情欢乐。中秋之夜还有点彩灯的习俗。

第三节 灿烂悠久的京族音乐文化 ..............................................16-19
一、宫廷音乐 ....................................................................17
二、娱乐音乐........................................................................17
...........................
第二章:独弦琴的源流概况 ....................................20-39
第一节 独弦琴的起源考 ..................................................20-28
一、独弦琴起源诸说 .......................................20-22
二、中越史料记载的匏琴与独弦琴探究 ............................................................22-24
........................................
第二节 独弦琴近现代历史发展沿革 ...............................................................28-39
一、民族解放运动取得胜利以前的独弦琴 .................................................30
二、中越建国后独弦琴艺术的新发展 ............................................30-35
.................................................................................
第三章:中越独弦琴艺术之比较 ......................................................39-74
第一节 中越独弦琴形制之比较 .................................................39-45
一、民间独弦琴发展历史的简单回顾 .............................39-42
.........................................................
第二节 中越独弦琴演奏之比较 ...........................................45-54
一、演奏姿势.................................................... 45
.............................................
第三节 中越独弦琴音乐形态之比较 .....................................................................54-74
一、中越独弦琴现存乐曲概况 ............................................54-56
二、中越独弦琴音乐形态特征分析 ....................................................56-71
.............................................................
第四章:独弦琴音乐文化透视 ........................................74-85
第一节 共生文化区域与独弦琴 .............................................................74-77
一、民俗文化与独弦琴音乐 ...................................................74-75
...............................................
第二节 民族审美心理与独弦琴艺术 ....................................77-82
一、民族审美语言符号的变迁与独弦琴音乐............................................78-81
.............................................................
第三节 当代独弦琴音乐领域的艺术化特征 82-85
一、当代中越两国独弦琴音乐艺术发展概况 .....................................82-83
..........................................

结语

独弦琴负载着京族(或越族)厚重的传统音乐文化元素,踏着现代音乐文明的阶梯走进高雅艺术殿堂。在传统与现代,专业化与大众化相并存、多抗衡的当下,独弦琴音乐艺术的发展之路值得我们深思。作为一种跨国的、同源异流的民族乐器,通过对独弦琴音乐文化比较研究,不仅展示了独弦琴本身极为丰富的艺术内涵,也在比较研究的方法论上提供了一个鲜活的例证。纵观中越独弦琴艺术文化的异同,得出结论以下:
首先,中越两国京族相近文化生态环境是独弦琴生存的物质文化土壤。两国的京族人民在相同自然环境中形成了相通民俗传统、宗教信仰等民族文化为独弦琴音乐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其次,比较研究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国家的概念来看是中国音乐与越南音乐的个案比较研究;从民族的概念来看则是主体民族(越南)与少数民族(中国)音乐的比较研究。不论从哪一种视角来进行分析,都不能脱离文化变迁的语境思维。因此,独弦琴音乐的变与不变是历史的必然,变是由中越两国主流文化发展的影响与渗透而形成的个性特征;不变是由乐器本身的结构特征及艺术风格所决定的。
再次,必须强调人是音乐的主体。回眸中越两国京族独弦琴艺术的发展历程,一代代民族音乐家、乐器改良家为独弦琴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也奠定了独弦琴艺术发展的基石。独弦琴音乐艺术的繁荣发展,主要是取决于独弦琴演奏家们受不同的文化教育的影响以及国家社会审美观点的差异而形成的具有细微差别的独弦琴音乐艺术。
京族音乐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宝库,而独弦琴音乐是其中一颗璀灿的明珠。今天,我们将中越两国同源民族的共生性乐器——独弦琴进行比较研究,不仅要深入研究其形制或音乐本体的特征,还要充分关注它的美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内容和价值。因为,独弦琴在越南和中国的发展传承至今,乐器本身所显现的社会地位、自身承载和投射出的民族文化习性,以及这些逐渐形成的民族审美心理是京族音乐文化传播、发展和变迁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