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党的第十九大指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提高公民的法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公民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中之中”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不可少的一步,长久以来,我国德育工作对传统文化与德育的结合不够深入,忽视我了我国德育教育实际,同时也忽视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潜在力量,从而使全社会德育效果不尽人意。要想改进当前的德育工作,就必需将德育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在结合目前德育工作现实情况的基础上,使传统文化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春秋战国时期,墨子的学说影响很大,墨学与儒家被并称为显学,同时是战国时期少数代表平民的一个学派,墨家的学说具有综合性,包括政治、经济、伦理、哲学、军事、逻辑学、教育学、科学技术等多学科,可以说是在中国和世界学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墨家和儒家一样,同样希望社会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但墨子治国安民的依据原则和践行态度与孔子大不相同。在原则上,孔子希望恢复“周礼”,而墨子则是崇尚“兼爱”。在施行态度上,墨家则显得比儒家更为主动。儒家的态度是“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意思是,有能任用我的,我就把治国平天下的大道推行于世;不能任用我时,就将这些治国平天下的大道,藏之于身,以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而墨家则是“以绳自矫,而备世之急,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②,墨子要求弟子要随时规范自己的行为修养品德,时刻准备去匡扶天下。显然,人民性与实践性在墨子思想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这也是儒家思想所欠缺的。
........................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由于距今年代久远,早期关于墨子学说的书籍在不同的政治运动当中惨遭焚毁或已大量散失,因此,有关墨子与其思想的相关资料仅存无几,除了《墨子》这本书,也只能在《史记》以及《吕氏春秋》和其他有关文献中查阅到些许踪迹。随着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趋于黑暗和残暴,加之西方列强不断对中国实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宗教的侵略,国家陷入空前的危机之中,同时,儒家学说遭到巨大挑战、逐步衰落乃至最终退出官方统治思想地位。从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开始,不少政治家和学者将目光投向了墨家学说,因此对墨家思想对当代德育的启示的研究多集中在近现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墨子基本思想的研究
对墨子思想宗旨的把握,是本文书写过程中要面临的首要问题。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学术界对墨子思想宗旨的看法是比较统一的。梁启超在《墨子学案》一书中提出兼爱是墨家学说的中心思想,墨家学说的“十论”即,“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尚贤、尚同、非乐、非命、天志、明鬼都是将兼爱思想作为基本的出发点而做出的论述”,“由兼爱而讲交利,由兼爱交利而讲非攻,处于兼爱天下百姓的目的而讲节用、节丧、非乐,倡天志以限制少数人挥霍浪费,墨家明鬼说是推行兼爱的手段,墨家恐不利于兼爱推行故讲非命”。①张深远认为“兼相爱、交相利”这一墨子核心的伦理主张,反应着工与农肆之人对和平与安宁的生活的向往,而在社会冲突不断的阶级社会中,这无疑是空想,
但这种空想对于全人类而言却有着伟大的意义。高其文在《墨子政治伦理思想研究》一文中对墨子思想进行了总结,兼爱是墨子政治伦理思想中核心的价值观念,兴利与非攻作为墨子实行兼爱的的方法,尚同、尚贤是墨子政治伦理的核心,法仪、节用、节葬和非乐是墨子政治思想的运行机制。邢志第总结墨子的核心思想是“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同时这也是墨子思想的出发点及最终归宿,墨子的重要思想体现了底层劳动人民的意愿与要求。
..........................
2 基本思想及相关概念
2.1 墨子及其思想的主要内容
2.1.1 墨子
墨子姓墨名翟,鲁国人氏,生活在春秋末年至战国之初,约在孔子死后,孟子生前这段时间。墨儒两派是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影响力最大的两家,因此被世人并称为“显学”。由于孔子与墨子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使得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墨子思想被统治者冷眼相待。与孔子为历代人民所家传户诵不同,万千史书甚至连墨子的生卒详年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记载。
学术界有一个有关墨子姓名的问题,就是“墨”字的含义。除墨家外,大都有其明确的含义。例如,儒家的“儒”,是指古时候专司礼仪之人;道家的“道”,是指宇宙万物生成的根本和规律;法家的“法”,即主张法制、刑罚。至于“墨”的含义为何?有三种推测:
(1)“墨”代表墨家学术之宗旨,含有“勤劳俭苦”之义。
(2)“墨”即黑,形容墨子面貌黝黑,实为墨子一生风尘仆仆,晒得面目黝黑。
(3)“墨”指木匠艺人用来打线的绳墨,墨子出身于手工业者,只有精通墨绳,才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工匠。《庄子》书中说墨家“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①,道出了墨子及墨家与“绳墨”的密切关系。因此,无论是哪种推测都可以推出墨子真真是一个心系天下的实干家。
.......................
2.2 相关概念
2.2.1 兼爱
“兼爱”是墨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墨子穷尽其一生都想实现的理想,因此墨子的思想没有一处不体现着对兼爱的追求,墨子所向往的社会是一个相亲相爱,视人如己,无所偏私的大同世界,孙中山先生对此感叹道“世间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墨子不是第一个讲爱的人,孔子先于墨子提出了仁爱思想,孔子的爱是一种建立在“亲亲”基础上的仁爱,因他所代表着封建贵族的利益就势必会将爱的范围缩小在士大夫及以上的阶层,这不由得让人想到了雅典时期将妇女,小孩和奴隶排除在外的民主政治,与雅典的民主政治相同,孔子等差的“仁爱”不过是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墨子的“兼爱”思想则与儒家的“差爱”不同。墨子认为世间一切纷争都是由于人性的自私,人的私心导致个人只会重视自己、自己的家庭乃至自己国家的利益,而不顾及到他人、他家、他国乃至全人类的利益,因此墨子提出了“兼爱”的思想。墨子的“兼爱”有两层含义:一是人人平等,人与人之间没有亲疏、尊卑、贵贱之分,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应不分人我,爱别人就要像爱自己一般;二是全社会和平共处、互利共赢。
显然,墨子兼爱的范围突破了孔子爱的范围,将仅仅在统治阶级范围内实行的“仁爱”扩大到连同工与农肆之人在内的兼爱。墨子舍己为公,不辞辛劳为天下百姓奔波忙碌,他站在最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上指出,天下一切混乱的情形都是起于“不相爱”,人人只爱自己便会造成自私自利,而自私自利的结果,必然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争执和伤害。因此,墨子提出了一个补救的办法那便是“兼相爱”,墨子倡导人们用人人兼爱代替“别相恶”和“自爱不爱人”,用交互得利代替“交相贼”和“亏人而自利”,由此就可以消除天下的一切混乱与灾祸。
..............................
3 墨子思想中值得当代德育借鉴的理论................................21
3.1 墨子思想的宗旨——兼爱交利,尚贤使能................................21
3.1.1 兼相爱、交相利.....................................21
3.1.2 尚贤使能,培养兼士..................................22
4 墨子思想对当代德育的启示..................................35
4.1 墨子思想德育价值在当代转换中应遵循的原则................................35
4.1.1 坚持正确方向.....................................35
4.1.2 坚持文化自信...................................35
5 结 语...........................................47
5.1 基本结论......................................47
5.2 研究展望.................................47
4 墨子思想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4.1 墨子思想德育价值在当代转换中应遵循的原则
墨子思想距今两千多年,产生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代背景下,因此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当然,我们不能只看到墨家思想的局限性或者抓住墨子思想的缺点不放,就将其视为封建糟粕一棒子打死,我们也应该看到墨子思想中优秀的、先进的部分从而加以借鉴。因此对墨子思想进行当代转换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一定的原则,才能更好地对当代德育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4.1.1 坚持正确方向
正确方向的确立,才会使我们在进行墨家传统思想的当代转化中少走弯路,不存疑虑地坚定走下去。任何一种思想,都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也有优劣之分,优秀的文化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是人类的精神食粮,
思想也是如此,当今,社会优秀的文化与我党所倡导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向是一致的。在转化过程中,把墨子思想的优秀部分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墨家思想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墨子思想中,就蕴含的深深家国情怀,墨子将自身使命与国家命运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目前社会正是缺少墨子这种为国奉献的爱国精神。墨家思想的产生距今久远,因此难免存在不合理的部分,这也正是我们需要坚持这一原则的重要原因。
...........................
5 结语
5.1 基本结论
传统文化的是德育理论的重要来源,德育理论是德育实践开展的必要保障,德育实践的开展不仅关乎到每个个体未来的发展,而且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墨子思想丰富的内容是其在生活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是当今德育可借鉴的重要资源。通过对墨子思想的研究,笔者深感墨子思想的广博高深,墨子思想中的有益部分将会化为推动中华之崛起的不竭动力。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有关德育教育的文章很多,却很少有将德育与墨子思想相结合进行研究的,仅有的一些相关研究缺少系统性的框架,本文也是立足于这一点,希望通过对墨子思想的挖掘,促进德育的创新与发展,将墨子思想再一次呈现在大众的眼中。通过对大量资料、期刊和书籍的阅读,笔者进行了对墨子思想德育价值的研究。本文介绍了墨子思想的中兼爱、尚贤宗旨性思想的同时,对墨子的教育思想加以分析,尤其是其中的不扣亦鸣与科技教育思想为当代的教育理念注入了新的血液,为教育主体今后的德育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其次又分析了墨子在“述而且做”方面的认识,为德育效果从观念到现实的转变提供了助力,文章最后重要介绍了墨子思想对当代德育的“启示”,主要从社会,家庭和学校 三个方面进行,做到了多效合一,因此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