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敢于担当的政治精神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3837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政治论文研究,责任担当有多大,人生的价值就有多高。从实践层面出发,敢于担当精神是身先士卒、一马当先的高尚品质;从思想层面出发,敢于担当精神是毫不畏惧、一往无前;从道德层面出发,敢于担当精神是一身正气、刚正不阿;从意志层面出发,敢于担当精神是坚持真理,一以贯之。担当思想不仅在治国理政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激励共产党前进的精神力量,还决定着个人未来的发展,也决定着国家和社会的命运。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敢于担当的政党,能否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共产党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共产党员要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奋斗目标,敢于担当,敢作敢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积极完善自身担当思想,坚定职责担当政治立场,奋力提高责任担当本领,激发责任担当之魄力,肩负起时代的使命,勇挑重担,充分发挥敢于担当这一精神。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一个民族,若是失去了它的精神,就如同高楼没有了根基。如今,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身处于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中,敢于担当这一精神随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而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再次与敢于担当的精神紧密相连。研究敢于担当的精神,深入挖掘其当代价值,有利于我们坚定政治方向,继承革命人士的优秀品格,是我们新的征途上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思想保证和精神基础。
1.1.2 选题意义
站在新时代,面临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号召,并多次强调敢于担当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前我们正处在实现两个奋斗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关键期,需要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共同努力把敢于担当的精神再次发扬光大。
(1)理论意义:
通过研究敢于担当这一精神,从而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理论研究,拓宽中国共产党基本问题的研究领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理论支撑,也为中国共产党继续发扬敢于担当的精神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梳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中国近代史上敢于担当的英雄人物相结合,对新时代敢于担当的精神作出系统分析,并与习近平系列讲话的内容相切合,从而继续弘扬与传承,通过研究本文可以进一步丰富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
(2)实践意义: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引领者和建设者,需要有为党为国家为民族分忧的责任担当意识。研究新时代敢于担当的精神,可以增加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意识,通过以近代史上革命烈士的伟人带动、引领从而最终使中国共产党的精神需求到达更高的层次和水平,体现出共产党人的胸襟和气魄,不断丰富党建思想,提高和巩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帮助共产党以敢担当、勇担当、善担当的精神状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工作中发挥模范作用,从而将敢于担当这一精神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践中。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学者通过从多个方面和不同角度对敢于担当精神进行分析,可以说研究结果非常丰富。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是永葆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力量,站在新时代想要继续成为时代的先锋,就必须发扬敢于担当精神,敢于面对改革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始终坚持党性原则,提高党的执行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对此国内学界对此主题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知网数据库,对敢于担当主题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总数 1641 篇,其数据总体趋势分析如下图 1-1 所示: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敢于担当精神的中华传统文化渊源

2.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最早出自于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其解释为保家卫国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家的兴衰与每个人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民族精神“表现为一种群体意识,是整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本民族的价值认同和道德体现。”②,是对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概括。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敢于担当精神的高层次总结,前后分别经过了明清两个朝代的发展,开始于顾炎武成熟于梁启超。将这一精神的主要内涵视为儒家的道德优秀传统,防止社会失范,以挽救民族危亡。儒家认为治国平天下、关心国家安危,并不是意味着走入仕途之路,一心一意只追求做官,孔子主张将天下无道改变为天下有道,曰“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范仲淹千古佳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主张关心时事不论处江湖之远还是居庙堂之上,其重点强调以天下为己任,而不是在于是否当官。由此可知能影响社会风气的行为并非只靠位居高位的人,而是通过社会中的个体,天下兴亡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因此,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思想不是一定要当官从政,而是不论权利、地位、财富,随时随地,身体力行,自觉担当,让自己的力量融入国家之发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内,面临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任务不同,匹夫有责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对传统道德的发扬发挥着积极作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文化突出表现了在道德文化方面的敢于担当精神。
...................

2.2 光明磊落开诚布公
光明磊落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来自于宋代朱熹的《朱子语类》卷七十四,解释为人如果光明磊落便是好人,昏昧迷暗便不是好人。告诫后人行为一定要正直坦白,即使犯了错也要勇于承认,光明磊落开诚布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已经深深地根植于人民的内心,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民的思维和行为”②

具《礼记》上记载,“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是为君子诚之为贵”,不难理解,意思是告诫后人为人处世没有欺骗、没有隐瞒、诚实待人、光明磊落、开诚布公。古往今来,光明磊落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做人的基本准则,也受到后人的推崇和认可,其背后反映的是一个人的责任担当和人格品质,可见光明磊落开诚布公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刚正不阿,纪律严明,做官时朝中有很多人想拉拢他,其中包括一位最得势的将军想送给司马迁一对玉璧,闪闪发光晶莹剔透,但是却依然遭到了司马迁的拒绝,他的女儿非常喜欢,于是司马迁教育自己的孩子:“玉璧贵在无瑕,人也应如此。”汉代天文学家张衡也是光明磊落的典型代表。“张衡曾两度任朝廷太史令,”③当时弊政很多,张衡一丝不苟法治严明,专门打击贪官污吏,为此,一些达官贵族秘密送来各种奇珍异宝进行贿赂。张衡丝毫不为所动,不为身外之物所惑,始终没有迷失法治原则,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使当地民风大正,百姓生活安居乐业。“北宋宰相王安石善好诗文,并喜爱收藏研究文房四宝。”④有些官员为了迎合宰相的胃口,便送一些文房四宝,王安石收到后便笑着说到“纵得一提水,又能值几何牵”。以上三位历史人物表现出的正派之风,是光明磊落开诚布公,敢于同歪风邪气做斗争的担当精神之表现。正因为共产党人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才能在不断变换的时代环境中始终营造风清正气的政治生态。毛泽东同志着重强调的就是纪律问题,强调纪律严明才能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老一辈革命领袖从周恩来、彭德怀、陈毅等到焦裕禄、孔繁森、陈再道这些模范人物就是光明磊落开诚布公的化身,他们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心怀坦荡、光明磊落、心口一致、言行一致、敢于担当、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始终鲜明地弘扬了共产党人光明磊落的精神和优良的政治本色。习近平紧抓党风政风,指出:“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①目前,在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环境,更加需要我们做一名表里如一的共产党员,将光明磊落的精神传承下去,国家才能更加稳定和繁荣地发展。
.........................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在各历史时期弘扬敢于担当精神的历史实践...................................15
3.1 大革命时期.......................................15
3.2 土地革命时期.........................................16
3.3 抗日战争时期........................................17
第四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弘扬敢于担当精神的时代意义........................22
4.1 弘扬敢于担当精神是共产党人的时代责任...........................22
4.2 弘扬敢于担当精神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23
4.3 弘扬敢于担当精神是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23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敢于担当精神的传承.....................................26
5.1 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26
5.2 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27
5.3 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27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敢于担当精神的传承

5.1 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
“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就是对否定党的基本路线,动摇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旗帜鲜明地进行抵抗和反对”②如果面对这些问题时保持沉默,那么将成为失去原则的不讲立场的“老实人”。党员和领导干部必须树立自己的立场,必须敢于亮剑,在制度的选择,价值体系的构建,旗帜和道路上积极发表意见。
一定要把对党的忠诚度体现在行为中,烙在思想的深层处。意识形态问题是最基本的问题,鲜明地反映出政治立场。“目前,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着庸俗化和随意化的倾向。”③面对重大问题,必须在思想上保持一致,必须毫不犹豫地敢于亮剑,不能犹豫不决,对党的忠诚坚决不能发生动摇。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站稳脚跟,毫不动摇。革命同志伍若兰面对危险毫不退缩。当她随红四军主力下山时,在紧要关头为了掩护朱德军长顺利脱身,致使自己受伤被敌人俘虏,“敌人为了从伍若兰那里获取军事机密,面对敌人的各种酷刑,但她仍然宁死不屈,从不投降。”④敢于同敌人作斗争,敢于亮剑,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捍卫共产党人的尊严。在遂川县,流传着 “坚决维护工农大印,即使满门被斩也在所不惜”的悲壮故事。那时,西庄乡的每个人民都知道工农大印放在哪里,但没有人透露半点风声,任凭敌人采取何种屠杀的方法,敢于担当的遂川县人民仍然守口如瓶保守秘密,使印章始终掌握在人民手中。体现了共产党人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的革命品质。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疾风识劲草,烈火见真金。’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

共产党员必须要敢想敢干。面对各种大是大非的风暴和考验,共产党人应该无所畏惧、敢于亮剑、敢于担当、坚定信念,面对重大问题共产党必须有坚定地政治的立场和明确的方向。
............................

第六章 总结
责任担当有多大,人生的价值就有多高。从实践层面出发,敢于担当精神是身先士卒、一马当先的高尚品质;从思想层面出发,敢于担当精神是毫不畏惧、一往无前;从道德层面出发,敢于担当精神是一身正气、刚正不阿;从意志层面出发,敢于担当精神是坚持真理,一以贯之。担当思想不仅在治国理政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激励共产党前进的精神力量,还决定着个人未来的发展,也决定着国家和社会的命运。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敢于担当的政党,能否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共产党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共产党员要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奋斗目标,敢于担当,敢作敢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积极完善自身担当思想,坚定职责担当政治立场,奋力提高责任担当本领,激发责任担当之魄力,肩负起时代的使命,勇挑重担,充分发挥敢于担当这一精神。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