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朋辈教育德育功能的实践路径之政治学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3986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政治毕业论文,笔者主要针对前文中对高校朋辈教育在德育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优化朋辈教育实践路径的办法,同时对德育中推进高校朋辈教育应注意的问题加以提醒。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首先,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是巨大的。作为学生生涯中的重要阶段,大学不仅是学生用于获取知识与增长自身能力的阶段,也是丰富学生思想与人格的关键期。现代大学生面临着诸多方面的困境,比如沉重的学习压力、情感体验、社会交往、职业选择等。要想使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使大学生们都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仅依赖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尚且不够,校方还需要想方设法调动所有的积极因素,正确引导大学生以多途径与多角度的方式关注自我成长与发展。
其次,朋辈群体能够为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带去非常重大的影响。大学期间,大学生的朋友、室友、同学等都扮演了主要角色,他们在年龄基本上没有什么明显差异、需求也都较为相似,文化背景与价值追求也都较为一致,所以,他们在相处中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彼此的思想与行为,这就形成了以互相认同、彼此理解为特点的朋辈关系。所以,高校要想办法挖掘教育资源,并发挥大学生优秀群体的示范作用,利用他们的榜样作用,呈现以好带差的良好效应,竭力构建起“以高带低,以强带弱,以优带差”为格局的朋辈群体,以自我管理为主要特点,创建有关朋辈研究的发展体系。

最后,朋辈教育作为现代社会中新型的教育形式,引起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指出,目前看来,教育和自我教育互相配合的方式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是改善和提高大学生政治思想觉悟的基本原则之一。《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教思政厅〔2011〕1 号)提到,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严格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规律,对大学生开展心理教育工作,包括向大学生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等,以此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心理品质,确保大学生在身体素质、科学文化以及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全面提高和发展。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很多方面,如人格特质、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上,都展现了新的特点。实践证明,高校要想对学生进行有效地管理,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大学生群体之间进行自我教育,朋辈教育就是一种群体的自我教育,可以有效推动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进程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从朋辈教育核心概念及相关基础理论出发,探讨了朋辈教育在高校德育中实施的必要性,着重研究并分析高校朋辈教育的德育功能,旨在探索高校朋辈教育德育功能的有效路径。
1.2.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笔者在有效整理朋辈教育核心概念及相关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朋辈教育在高校德育中实施的必要性,揭示了朋辈教育的独特德育优势。依据剖析高校朋辈教育德育功能的现状,对高校朋辈教育德育功能的有效路径展开了深入探究,增加了高校德育理论的丰富性。
2)现实意义

从现实意义的角度讲,实效性过弱是高校德育现状的突出表现,朋辈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新形式,能够起到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作用。各高校在德育工作的过程中通过运用朋辈教育的形式,不仅能够促进朋辈群体的进步和发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保障了德育的实效性。与此同时,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更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安稳。通过实施朋辈教育,推动了主体性德育的构建,使高校德育队伍力量短缺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依据深入分析各高校朋辈教育在德育中的运用现状,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高校朋辈教育德育功能路径。怎样在高校德育体系里合理运用朋辈教育,并深化实践性操作,是值得各高校教育系统深思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2 核心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朋辈教育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朋辈以及朋辈教育有着深远的含义及影响,据相关历史考证,有关于朋辈教育的相关知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迹可循。孔子作为闻名世界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无友不如己者”和“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言论就是朋辈教育最有利的证明。由此可见,古人已经初步了解朋辈教育,但是并没有因此提出确定的概念。

2.1.1 朋辈和朋辈群体

朋辈和朋辈群体的解释可以由《现代汉语词典》中了解,简言之即是,“朋”重点指的是相互间关系友好的人,例如朋友、宾朋、朋侪等,均取此意。“辈”指人的辈分,也就是我国传统家族名谱中的辈份。在实际生活中,也有人将“朋辈”解释成“朋友和同辈”,指的是具有相同想法,或者世界观和价值观比较相似的友人,如果往更加广泛的说,也被理解为朋友。从国外的角度看,“朋辈”被翻译为 peer,《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定义是官位、地位、等级没有差异或年龄相仿的人或者是功绩相同的人,可以看出,国外词典关于“朋辈”的解释比较多。我们还可以发现,不论是中文还是英文,“朋辈”都包含关系比较好的人。

朋辈群体既可以指同伴群体、同龄群体,也可以指同辈群体,通常情况下指的是不低于两个个体组成的群体,他们具有类似的人生经历,相似的价值观念和兴趣爱好,人生层次和地位也相当,他们共同组成的非正式群体就是朋辈群体。他们一般都是单独的个体,

因为在年龄,价值观、社会地位以及兴趣爱好差别较小,才共同组成了这样一个群体。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大学生朋辈群体是简单的且非正式的。
...............................

2.2 朋辈教育的历史沿革
2.2.1 朋辈教育的起源

在我国,朋辈一词的理念自春秋战国时期,便已经开始存在,且促进了社会持续稳健的发展。如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付玄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周易》所写,“君子上交不语,下交不渎”。随着历史的发展,到了近代,朋辈教育更是在社会发展中发挥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毛主席在《斯大林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中便表现对志同道合朋辈的殷切期望。上世纪 60 年代掀起的学雷锋活动,当前我国的“争创优先”工作正在火热开展中,社会学家以及心理学家等相关学者和研究者都喜欢去研究朋辈与朋辈之间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相互影响下的意义。

英国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在使人类发展史深受影响的同时也加大了全国普及初等教育的迫切性,英国工业化进程离不开素质水平中等或偏上的劳动力,所以规定即便是贫困儿童也不可缺少基础的劳动素质。不仅需要在劳动技能上不能松懈,还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涉猎政治管理等相关知识,这就使得教育问题演化成了社会事业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一个环节。只是工业革命期间的英国教育主要是由慈善团体、国教教会、私人学校全权负责的,

主要是因为那个时候的英国政府尚未真掌握教育权利,尤其是那个时候的英国还处在因战乱而国库空虚且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尴尬期。
以此为条件,英国的约瑟夫·兰喀斯特和安德鲁·贝尔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建立了“导师制”。最初,“导师制”的实行是教师通过各种形式对高年级的学生进行筛选,选拔相对优秀的学生作为自己的教学助手,他们先是丰富自己的知识库,然后再通过分享的方式传授给身边人,负责日常教学也负责考试与检查。这种教学形式能够有效的减小教师的工作压力,师资力量与经费不足的问题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导生制的推广,使学生教学生的方法效果显著,且得到了普遍认可。上述所说的教学组织形式最后成为了“相互教学制度”,也就是所谓的“兰喀斯特——贝尔制”。
...........................
3 高校朋辈教育在德育中实施的必要性.......................21

3.1 当前高校德育的现状........................21
3.1.1 高校德育的内涵........................21
3.1.2 高校德育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21
4 高校朋辈教育的德育功能分析......................31
4.1 高校朋辈教育的德育成效...............31
4.1.1 推进优秀朋辈群体的培养....................31
4.1.2 增强了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31
5 高校朋辈教育德育功能路径.......................38
5.1 高校朋辈教育在德育中的实践路径....................38
5.1.1 构建高校朋辈教育工作体系......................38
5.1.2 构建完善的高校朋辈教育工作制度................39

5 高校朋辈教育德育功能路径

5.1 高校朋辈教育在德育中的实践路径
5.1.1 构建高校朋辈教育工作体系

.....................

6 结论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转型、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新时期。社会竞争日渐激烈、就业形势严峻等因素给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带来了极大影响。作为个人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环境和载体,朋辈群体对人们的发展产生着重要作用。而朋辈教育既是一种古老教育方法的体现,也是目前一种新颖教育形式的升级,在大学生教育中有着关键的作用。通过朋辈教育的运用,能够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推进,既是德育发展的内在需要,也能够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总结了高校朋辈教育的五个德育功能,分别是:价值导向功能、调节转化功能、凝聚激励功能、约束干预功能和规范同化功能。分别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优化朋辈教育的实践路径,即:构建高校朋辈教育工作体系、构建完善的高校朋辈教育工作制度、搭建高校朋辈教育平台和重视高校朋辈教育队伍建设。
德育作为一项艰巨、复杂的教育任务,在高校教育中至关重要。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探索高校朋辈教育德育功能的有效路径,从而使大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但是高校德育的发展仅仅依靠引入新的教育形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进行理念、内容以及方法等多个方面的创新,最终确保其发展;开展德育工作不仅仅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努力,还需要社会、学校以及学生之间的协同发展。
由于本人的理论知识以及写作能力有限,文章中涉及到的较多理论知识和实践问题还需要后期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和挖掘。主要包括:高校朋辈教育的外延和高校朋辈教育德育功能的效果评估等研究。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