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自上世纪 90 年代起,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来决定利率水平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总体目标。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金融市场的价格运行机制将建立在自由市场供求的基础上,由资金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款、贷款利率水平。这个过程中,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主导作用,中央银行则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对市场利率进行调控。改革的三大要素是金融市场的稳定、金融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利率化市场的改革。改革必须科学正确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从而协调本、外币利率关系,进一步淡化利率政策所扮演的货币政策职能。
为此,我国利率化市场改革的总体原则是“三先三后”,即:外币先、本币后;贷款先,存款后;长期大额先、短期小额后。在 2000-2003 年期间,央行首先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随后陆续放开各个外币的存款利率限制;2004 年起,央行逐步加大贷款利率浮动空间。2012 年起,央行加快了步伐,不断提高存款利率上限,在经历了 2015 年连续“降准”、“降息”后,存款利率最终全面放开利率上限,改革的基本框架己经完成。为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商业银行需要提升自身定价能力,建立内外部定价体系和信息系统。
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是银行资金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发生的内部有偿资金转移的价格体系,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具体包括对资金提供部门的资金收入价格和对资金使用部门的资金成本价格,通过对资金提供与资金使用的内部匹配,可以将资金的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集中到司库进行管理。
这种转移定价方法是从上世纪 80 年的美洲银行开始使用并流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在经过近四十余年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后,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甚至其他金融机构重要的管理工具之一,在定价、考核等多个维度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小银行在这方面起步尚晚,经验相对不足。虽然已经有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在系统开发时大量成熟的模型可以采用,但在应用和落地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因地制宜的地方,仍需投入一定人力和资源。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1.2.1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应用的研究方法有:
(1)文献分析法。本文借鉴大量国内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有关的理论与实践和相关著作、论文等文献,分析国内外金融机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建议对策,为未来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
(2)定性、定量分析法。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对长春农商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工作进行分析、概括和决策。
(3)归纳总结法。本文收集长春农商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建设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结合长春农商银行实践经验,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
1.2.2 研究内容
本文分四章阐述长春农商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优化问题:
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是利率市场化后,
各商业银行面临复杂多变的经营形势所必须建立的内部管理体系,它是管理会计体系的基础,是精细化管理的必备工具。同时,这一章介绍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国外起步早,对定价方法、收益率曲线已经有较为成熟的技术,我国商业银行在 2005 年前后陆续引入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理念,目前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已经相对成熟,中小银行起步较晚,处于尝试探索阶段。
第二章介绍了长春农商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长春农商银行已经完成了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的建立,在运行过程中,陆续遇到一些问题,如绩效考核方案不完善、收益率曲线模型有待调整、系统部分功能未能有效发挥作用、利率风险集中管理效果不明显等问题,通过分析找到这几项问题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内控制度有待完善,配套的管理系统尚未建立,缺少利率风险化解机制等。
第三章提出了长春农商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的优化方案。方案针对第二章分析得出的原因,从三方面阐述。一是建立相应的政策制度,二是建设配套的管理信系统,三是制定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应用策略。
第四章阐述长春农商银行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实施步骤,以及实施过程中需要的保障措施。本章先阐述了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实施步骤,主要分为三步,一是修订收益率曲线模型;二是完善相关内部制度,完善绩效考核方案;三是建设管理会计体系中其他配套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项保障措施,分别是完善组织架构与内部管理、优化成本量化体系、建立利率风险化解机制。
...............................
第 2 章 长春农商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现状及问题
2.1 长春农商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发展现状
2.1.1 长春农商银行简介
长春农商银行,全称长春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Changchun Rural Commercial Bank,简称 CCCB)是吉林省规模排名第三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该行前身是长春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营业部,2009 年 7 月改制并更名为长春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为属地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金融服务的地方农商银行。截至 2018 年 6 月末,该行拥有 77 个分支机构,主要集中在长春市区(长春市区 54 家支行、13 家自助银行,域外 1 家分行、7 家支行和 2 家分理处)。同时,服务网点拓展到辽宁、黑龙江部分区域。
截至 2018 年末,长春农商银行资产规模达到 671.27 亿元,存贷比 68.77%,资本充足率 11.5%,拨备覆盖率 150.38%,不良贷款率 1.96%。先后被地方金融研究院、金融时报等多家机构授予“全国十佳农村商业银行”、“十大品牌创新机构”、“十佳竞争力银行”、“十佳普惠金融银行”等荣誉奖项。
2.1.2 长春农商银行组织架构
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的设计是运营管理和政策传导效率的保障。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是管理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为了保障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有效运行及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长期需要,长春农商银行根据全行机构设置安排,在行长办公会下设了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贯彻执行长春农商银行经营战略目标;制定中长期综合经营计划;审定包括全行发展战略、信贷投放计划、财务收支计划、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在内的年度综合业务经营计划;审议确定利率管理、汇率管理、内外部定价相关的政策、制度及实施方案等。管理会计体系主要分为资产负债管理、预算管理两大板块,分别对应着资产负债管理部和计划财务部。 长春农商银行 2016 年成立了资产负债管理部,负责全行资产负债规划与配置、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管理、利率与客户定价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利率风险管理等工作。计划财务部负责经营计划编制、预算管理、财务核算、税务申报与缴纳、集中采购、金融统计等工作。组织架构的完善,对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及其他各项工作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
2.2 长春农商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中存在的问题
2.2.1 考核制度有待完善
FTP 系统计算结果被全面应用于绩效考核后,机构考核排名、个人绩效和机构费用的发放全部与 FTP 利润挂钩,长春农商银行实现了差额资金管理模式向全额资金管理模式的过渡,从根本上转变了考核思路。FTP 系统与绩效考核结合的过程中,发现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个别部门的考核游离于 FTP 系统之外,如金融市场中心、投资银行中心、国际业务中心、资产管理中心,这些业务中心的业务不同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市场化程度较高,考核情况复杂多变,运用 FTP 考核与原有的会计利润考核方式相比,差异较大,推行较为困难;二是对所有分支行的考核中,各地区支行均采用相同标准计算 FTP 利润,在考核结果的应用上,所有机构也采用相同标准。FTP 理念是要求对所有业务采用相同的价格,无论业务发生地在哪里,发生在哪个分支机构。这样核算出来的利润有利于公平绩效考核。但是不同地区业务发展难度和特点不尽相同,考核结果的应用如一味采用相同标准,会导致域外机构整体排名靠后,使其营销积极性下降。
如图 2.2 和 2.3 所示:根据 2017 年末系统运算结果,长春农商银行 6 个主要地区 FTP 利差差异较大:A 地区存款 FTP 利差最高,比利差最低的 F 地区高出114BP;A 地区贷款 FTP 利差最高,比利差最低的 E 地区高出 262BP。这种利差上的巨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地域差异造成的。如果要通过存贷款规模弥补 FTP 利差上的不足,将会给分支机构造成巨大压力。
...............................
3.1 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政策制度的优化 .................... 19
3.2 内部资金转移定价配套系统的建设 .................... 23
3.3 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应用策略的制定 .................... 26
第 4 章 长春农商银行优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的实施保障 ..... 30
4.1 完善组织架构与内部管理体系 ........................ 30
4.2 完善成本计量与成本管控机制 ........................ 32
4.3 建立利率风险控制和化解机制 ........................ 35
第4 章 长春农商银行优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的实施保障
4.1 完善组织架构与内部管理体系
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在商业银行的顺利实施并取得效果必须依赖于完善的组织架构和内部管理体系。这项工作涉及到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多个部门,因此,为保证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在银行体系内发挥出应用的作用,就要建立一个从系统建设、曲线设定到利润核算的内部管理体系。
4.1.1 进一步明确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权限
目前,长春农商银行已经在行长办公会下设了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贯彻执行本行资产及负债管理的经营战略目标,制定中长期综合经营计划;审定包括全行发展战略、信贷投放计划、财务收支计划、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在内的年度综合业务经营计划;审议确定利率管理、汇率管理、内外部定价相关的政策、制度及实施方案等。同时,分别设置了资产负债管理部和计划财务部,前者负责全行定价、流动性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等工作,后者负责税务、费用、预算等工作。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设置时间不长,部分职能与行长办公会有重叠,未来要进一步明确委员会的审批权限,与定价、流动性、资产负债规划有关的审议内容应先报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审议,对上会审议后认为有必要报请行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的内容,另行报呈行长办公会审议。
4.1.2 建立审批触发机制
在资产负债管理框架下,要明确各项业务、审批事项的触发机制。与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相关的待审批事项,多于全行资产负债管理相关,直接影响全行的业务导向和利润增减,因此,需要具有一定敏感性,并且要有明确的触发机制,以防止人为漏掉到关键信息,对银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或丧失盈利机会。需明确的触发机制有:存贷款基准利率变化、资金市场利率变动情况、市场需求变化或者主要竞争对手价格策略变化等。
...............................
结论
长春农商银行和国内其他许多中小银行相似,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建设上,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而这一群体面对利率市场化和金融风险带来的竞争压力又更大。因此,本课题对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建设的研究,对于长春农商银行以及同类型的中小银行而言意义重大。
本文从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理论入手,对长春农商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该行 2012 年引入 FTP 理论,2015年系统上线并全面应用于绩效考核,实现了全额资金管理模式的转变,但在应用过程中,发现存在考核制度问题、收益率曲线模型问题、系统功能实现问题、利率风险管理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分别为:内控制度有待完善、配套的系统未建立、缺少利率风险化解机制。通过前两章的分析,针对长春农商银行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提出了具体优化方案。首先是优化 FTP的政策体系,完善管理会计体系相关的流程建设,出台配套政策制度;其次,建设配套系统,包括 FTP 系统本身的升级改造,与资产负债管理系统、成本分摊与盈利分析系统等管理会计系统的建设;最后,制定以 FTP 为基础,推动管理会计政策的建设与实施,为全行经营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保障。第四章,为整个方案的实施提出保障措施:完善组织架构与内部管理体系;优化运营和风险成本量化体系;构建利率风险管理体系。
由于长春农商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起步晚、发展慢,遇到的问题和数据积累均有限,本文对长春农商银行优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研究只停留在初级阶段,本人将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努力,结合长春农商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和管理会计体系的发展继续总结和发现问题,希望对同类型的中小金融机构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构建及优化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为丰富我国商业银行资金管理方式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