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三农”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始终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推动“三农”工作在理论、实践、制度方面的创新,农业和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和变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初步遏制了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创新改善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农村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并取得实质性成效,农民创新创业热情高涨,投资兴业蔚然成风,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城乡一体化发展踏上新台阶,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达到新高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农村面貌焕然一新[1]。
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国内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现状仍未改变,“三农”问题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明显的短板,农业农村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为:农产品供过于求与供给不足周期循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够深入,亟需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难以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境和生态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农村整体发展水平偏低;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很大,脱贫攻坚依然任重而道远;国家农业支持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艰巨,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环节较多,需要不断强化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1]。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中国农业从自给自足式的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举措,有效解决了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联结不畅的问题,能够有效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其全面推行和实施,将分散的传统小农户与不断变化的市场紧密相连,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农业比较效益得到明显改善,这一过程本质上就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农业产业化已经引领中国农业发展 20 多年,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提升,现有农业产业化形成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已成为指导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ZJ 农业公司是山东省德州市以辣椒制品为主营产品的外向型企业,形成了“研发、培育、种植、精加工、储存、运输、销售、服务”八位一体的全产业链,积极组织和培育种粮大户,在农村建立辣椒生产基地,走“公司+合作社+基地”的经营模式,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成为当地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代表,为当地经济增长、农民就业增收、服务当地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本文选取了有多年 ZJ 农业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经营模式展开理论研究,分析其经营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拟对企业发展提供对策建议,对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有着现实推动作用,同时也为类似企业的管理等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1.2.2 研究意义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关键期,中心要点是发挥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作用,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对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本文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代表 ZJ 农业公司的经营模式进行研究,将实践生产经验及面临的问题总结到理论层面,通过借鉴国内其他企业常见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结合当前农业公司经营模式的创新性发展方向,从完善农业产业链管理的角度,提出优化策略为我国农业系统内公司产业化经营发展进步提供了部分理论指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相关概念
2.1.1 农业产业化的定义
(1)农业产业化的定义。通过前文分析可知,我国学者针对“农业产业化”给出不同定义,在这我们对于农业产业化进行如下理论界定: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多元经营主体的共同利益为中心,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围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施行空间区域整合,用管理现代企业的方式组织现代农业的生产和加工,将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连接起来形成产业链,最终实现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
(2)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是:“确立主导产品、实施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体现“生产力标准”的原则,从调整生产关系入手,借助深化改革,创新改善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经营模式和运行机制,使农业农村生产力极大释放[28]。
(3)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相较于传统的小农生产,农业产业化具有显著优势。一是市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离不开市场,其依靠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组合、生产资料分配等;二是区域化。农业产业化一般是结合当地地理环境,确立支柱产业及主导产品,建设稳定的农业生产基地,避免因区域分散造成的成产成本及管理成本上升的问题。三是专业化。主要体现在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产业服务等方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资源利用率等,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四是规模化。依托于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规模化运营,才能达到增强辐射力、带动力和竞争力的目的,提升规模效益,确定在市场的有利地位。五是一体化。即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把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有机地结合上下一体,使各环节经营主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生命共同体。六是社会化,即针对一体化经营,对各环节经营主体提供全程指导,范围涵盖技术、资金、物资、经营、管理等,从而有效促进各生产经营主体的合作、联系和运行。七是企业化。将依靠龙头企业、规模性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将管理企业的方式运用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中,建立起现代化的经营模式[29]。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农业产业化是提供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有效经营方式,将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扩展到更广范围和更高层面上,是实现农产品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有效途径,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农业生产模式。
.............................
2.2 利益联结机制相关概念
2.2.1 利益联结机制的定义
利益联结机制指的是各经营主体之间,为保证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存在的相互联系、相互调节、相互制约的的关系,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其他经营主体的而利益,从而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其构成主要包含利益分配机制、利益保障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利益约束机制四个方面的内容[30],如图 1-2 所示。
(1)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分配指的是农业产业化当中各经营主体的利益分配关系,是利益联结机制的核心部分。各经营主体通过投入资金、技术、劳力、知识、技术参与到农业产业化一体化经营当中,最终目的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这是促使他们参与其中的动力和源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在各个发展进程当中,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了多种利益分配方式,比如通过签订合同协议收购价格、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按股分红、红利均,返租返包、预付定金、超额利润返还等。
(2)利益保障机制。利益保障是保证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有条不紊运行的前提,一是组织保障。组织稳定可靠性,是判断一类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当中各经营主体能否顺利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个关键指标,也是各类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二是制度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序实现需要建立诸多制度从而实现规范化管理,例如合同产销、风险基金制度、价格保护制度等。三是非市场方面安排。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中存在的“非市场安排”,是各经营主体之间存在的特殊利益关系,也是一种特殊的资源配置模式,保证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连续运行的稳定性,使系统内部的各个主体之间维持稳定的权益关系,作为保证市场供需和价格稳定的强有力的手段。包括资金扶持、低价供应或者赊销生产资料等方式。
..............................
3 ZJ 农业公司经营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17
3.2 ZJ 农业公司经营模式现状.....................................18
4 优化 ZJ 农业公司经营模式对策................................30
4.1 农业公司经营模式优化路径探析............................................30
4.1.1 目前国内常见的其它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30
4.1.2 农业公司经营模式创新性发展方向.............................. 32
5 结论与展望................................. 41
4 优化 ZJ 农业公司经营模式对策
4.1 农业公司经营模式优化路径探析
4.1.1 目前国内常见的其它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1)经济合作组织带动型
经济合作组织带动型,指的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专业技术协会等经济合作组织为中介,一般采取股份合作制、合作制等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向农户提供统一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带动农户实现农产品专业化生产,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将分散农户与企业、大市场连接起来[36,37]。此种模式的常见表现形式有“合作社+农户”、“专业技术协会+农户”等。经济合作组织一般为农户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自发组织或者在政府推动兴办的,其自身没有经济实体,代表的是农户的利益。此种模式具有以下特征:
优势在于:一是提高了农户的组织化程度。相较于 ZJ 农业公司的经营模式,此种模式更适用于欠发达地区,因为欠发达地区非农产业不发达导致土地流转困难,农户较为分散,此种模式在继续发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优势同时,有利于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使分散的农户达到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要求,提高了农户参与市场的能力,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二是提高了农户的谈判地位。经济合作组织的加入,代表农户的整体利益与企业谈判,可以为农户争取更多的利益。
不足在于:经济合作组织完全代表农户的利益只是理想化的状态,而在实际的经济现实中,经济合作组织身为独立的利益主体,存在以盈利为目的的行为,有可能损害农户的利益。
........................
5 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调研等方式对 ZJ 农业公司的经营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运用 SWOT 分析工具对 ZJ 农业公司的经营模式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并通过借鉴国内其他常见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结合当前农业公司经营模式生态化、基于“互联网+”创新性发展方向,以农业产业链管理理论为支点,提出了 ZJ农业公司经营模式优化的对策和建议,以及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形成以下结论:
ZJ 农业公司面对广大农户技术落后以及规模化种植普遍不高的现状,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的利益联结机制,能保障农户的基本利益,有效降低公司内部生产管理成本和与农户的交易成本,对维持企业稳定发展有积极作用。但是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此种经营模式存在农户利润收益单一、农户对公司的忠诚度不高、公司对农户的约束力不强、公司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等问题,公司与农户未真正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此种经营模式必然会导致公司与农户产生利益平衡矛盾,不有利于公司产业的发展壮大。因此,ZJ 农业公司需探索建立新的利益联结模式,确保农户能享有除原材料销售外其它环节的收益,实现利润收入的多元化,与公司共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果,才能保证公司的长远发展。
针对其他非公司层面能解决的问题,建议公司多向有关部门反映,得到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如政府在土地等资源方面的政策,金融业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建设,科研体制的创新,农业发展方向的引导,重大疾病疫情的预防,农业风险控制等方面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保驾护航。
由于本人的理论水平有限,工作经历和工作层面局限。能查阅的资料、文献有限,因此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 ZJ 农业公司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希望同行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有一定的借鉴参考。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