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至今为止,供应链金融发展经历四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银行主导型供应链金融,国外典型的是渣打银行的商业银行服务模式,国内平安银行、民生银行最早开展相关业务;第二种模式是物流主导型供应链金融,国外典型例子是以美国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为代表的物流企业主导模式;第三种模式是核心企业主导型供应链金融,国外以通用电气信用公司(GECC)为代表的企业集团合作模式,我国 2014 年后发展较快,有 20 多家上市公司参与;第四种模式是平台主导型供应链金融。前面三个模式供应链金融虽然有所发展,但都做不大,主要原因是银行、物流公司和核心企业都是供应链中的一环,在实施供应链金融时,都最大化自身利益,而其他参与方的利益没有得到很好保障。本文研究的供应链金融,是在前面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理论和实务基础上,研究平台主导型供应链金融。
互联网金融时代已经具备建立供应链金融全新生态体系的条件,一个以供应链金融平台为基础的普惠金融模式正在快速形成。目前供应链金融已经不局限在商业银行,信托公司、电商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P2P 平台、供应链专业化服务公司均纷纷参与到供应链金融服务中,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行业优势,在不同业务场景下为各行业提供线上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不同类型供应链金融平台凭借其信息技术优势、资源整合能力为供应链金融各参与主体提供一整套的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通过资金供需信息的整合与集成,提供商业交易、资金结算、资金融通等服务功能,是供应链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连接平台,管理并监督企业的融资过程。
以平台为纽带的供应链金融,本质上是为追求经济收益而形成的契约合作关系,各参与主体寻求自身的最大收益是形成合作关系的根本动机,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策略是供应链金融平台稳健运行的重要保障。尽管供应链金融平台有多种不同的合作形式,不同的合作目的,但究其本质,所有参与主体都是为了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获得优于自己独立经营的经济利益。利益是各参与主体相互合作的基础,正是这种利益获取的愿望驱使,各参与主体才会彼此合作。然而,利益具有双重效应,它既使各参与主体产生合作的要求,又会因为利益分配不合理使合作关系难以维持甚至破裂。所以利益协调必然为合作各方所关注,因此,利益协调问题在供应链金融平台的组建和运行过程中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调动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确保合作成功,设计公正、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至关重要。供应链金融平台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表现为各主体之间存在不同形式、内容的利益交换行为。这些利益交换行为的核心便是定价问题,如供应链金融平台的佣金定价、平台的双边利率定价等等,这些定价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相关参与主体的预期利益,因此,定价问题是供应链金融平台利益协调的关键。并且,从平台角度看,合理的利率定价,也是平台维护自身利益、吸引更多客户、战胜竞争对手、巩固和开发市场的关键。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本研究既要充分揭示供应链金融平台利率定价机制与方法,又要考虑平台双边市场特点。通过国内外典型平台案例分析,揭示平台定价业务模式,理清其利率定价的关键影响因素,从静态定价、动态定价以及序列分析等方面,多角度剖析供应链金融平台双边利率的内在机理,提出相应定价模型,为供应链金融平台双边利率定价决策提供多种可行思路与方法。
根据以上思路,论文首先对国内外供应链金融平台及其利率定价的相关业务背景进行归纳分析,提出本文所要研究的对象、研究的目的意义。其次,对供应链金融平台双边利率定价的基础理论进行介绍。第三,分析国内外典型供应链金融平台的运行机制及其定价业务模式,引出本文研究的具体问题。第四,从成本、收益角度分析平台双边利率的静态定价策略。第五,引入风险、竞争因素分析平台双边利率的动态定价策略。第六,对平台双边利率序列进行实证分析,实证部分分三种情况进行:一是对平台单边利率本身的变化规律进行实证,二是对平台双边利率之间的联动影响关系进行实证,三是引入其他市场利率对平台利率进行实证。最后,对论文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后续研究设想。
1.2.2 研究方法
论文研究问题来自于实践中典型供应链金融平台,并通过构建不同模型分析平台双边利率定价问题。主要的研究方法有: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本研究属于应用范畴,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论文运用的主要方法。供应链金融平台双边利率定价业务操作性很强,包括资金融入利率定价、资金贷出利率定价。论文先分析国内典型供应链金融平台在实际运行中面临的具体定价问题,在此基础上,运用相关金融市场理论、利率定价理论来探讨平台双边利率定价问题的解决方法。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在对供应链金融平台发展背景、平台运行机制及其定价业务模式、平台双边利率的影响因素等内容的研究中一般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在平台的具体定价策略研究中构建静态与动态定价模型以及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并通过数值分析对模型结论进行验证,则运用的是定量分析法。
(3)计算机仿真模拟。利用 MATLAB 软件对论文第四章推导的平台动态定价模型进行模拟运算;论文第五章利用 MATLAB 软件进行数值模拟以检验经典短期动态利率模型对国内供应链金融平台利率定价的适用性;利用 EViwes 软件对平台双边利率序列进行运算分析。
..........................
第 2 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2.1 文献综述
2.1.1 文献梳理
2.1.1.1 关于供应链金融平台的研究
供应链金融平台在实践中应用较广,理论研究也在逐步展开。Hofmann[16]较早阐述了供应链金融的基本要素,他认为供应链金融平台中的第三方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商(如提供金融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将不断促进供应链金融的推广,供应链金融平台将成为供应链金融未来发展趋势之一。Atkinson指出供应链金融平台是连接买方、供应商和金融服务提供商的服务与技术相结合的融资解决方案,并强调了平台中的第三方金融是供应链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早期研究主要局限于对供应链金融平台初步理论的阐述,随着理论与实践业务不断发展,对供应链金融平台的研究从基本理论阐述逐步深入到具体问题分析。Chen 等研究了一个由供应商、银行、3PL 以及存在预算约束的零售商构成的扩展的供应链模型,对零售商从商业银行贷款的传统融资方式与通过平台从 3PL 获得商业信用的供应链融资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了供应链金融平台对 3PL、零售商、供应商以及整个供应链创造的价值。Chen 和 Gupta分析了大型零售商通过供应链金融平台提供融资服务的情形下小型供应商贸易融资方案的选择问题。Yescombe[20]在其著作中分析了出口信贷机构(Export credit agencies)作为第三方供应链金融平台的服务功能。Xu 等,Zhao 和 Duan运用博弈论方法研究了供应链金融平台各参与方的利益分配问题。
近年来,国内供应链金融平台的实践发展较快,一些电商平台通过与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其业务范围不断扩展到金融领域,在电商服务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郭菊娥等,何昇轩、沈颂东针对第三方 B2B 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探讨了其风险评估以及如何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等问题;史金召等以线上供应链金融环境下的银行与 B2B 平台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双方建立有效激励契约的路径与方法;赵金实等结合第三方平台供应链金融情境,针对双渠道供应链情形,提出了其合理协调机制。此外,国内一些供应链核心企业、大型电商企业等在原有业务基础上构建供应链金融平台,独立提供金融服务,但相关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
...........................
2.2 国内外典型平台及其定价业务模式
2.2.1 Nafin 反向保理平台
反向保理平台是供应链金融平台的具体形式,国外一些成功的反向保理平台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墨西哥国家财政发展银行于 1934 年创建的Nafin 平台是一个提供在线反向保理服务的供应链金融平台。Nafin 平台主要功能是在核心企业与其供应商之间创建关系链,为供应商提供应收账款反向保理融资服务。核心企业是一些实力雄厚、信誉度高的大企业,供应商则是一些信用风险高因而难以获得银行信贷的小企业,它们向供应链核心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拥有大量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Naifin 平台就是为这些供应商拥有的来自于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提供反向保理融资服务。
Nafin 平台提供线上保理交易,是一个电子交易平台,超过 98%的保理交易通过电子手段完成,既降低了交易成本,又提高了交易安全性。平台引入全国多家商业银行,在这些银行参与下形成的对供应商应收账款的竞价机制,大大降低了供应商融资成本。
Nafin 平台建立了 190 多家核心企业与超过 70000 家中小供应商之间的连接关系。国内有 20 多家金融机构参与到平台中,包括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开业以来,Nafin 平台平均每天完成的交易在 4000 笔左右,98%的服务对象为中小企业。
供应商在 Nafin 电子平台注册后,应收账款的销售和资金的转账都可通过平台实现电子化交易。Nafin 为每个参与到平台的核心企业建有专门网站,供应商送完货并开出发票,核心企业在其网站上对发票予以确认,供应商根据竞价结果与金融机构达成保理协议,应收账款转让给金融机构,资金转到供应商的银行账户,金融机构成为应收账款的债权人。当应收账款到期,核心企业直接向金融机构付款。金融机构一般向供应商提供应收账款账面价值 70%的融资额,剩余部分在收到核心企业的全额货款后再支付给供应商,并从中扣除贷款利息。Nafin平台的运行机制如图 2.1 所示。
.........................
3.1 引言 ....................... 37
3.2 博弈模型构建 ..............37
第 4 章 供应链金融平台双边利率动态定价............... 51
4.1 引言 .......................... 51
4.2 动态最优控制理论 .........51
第 5 章 供应链金融平台双边利率的时序模型与定价预测................. 71
5.1 引 言 ..................... 71
5.2 基于 ARMA 模型的双边利率定价 .................. 72
第 5 章 供应链金融平台双边利率的时序模型与定价预测
5.1 引言
供应链金融平台双边利率变动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平台双边利率的变化自然会形成一定的内在规律性,利用这种内在规律性可为平台利率定价提供直接依据。
从前文怡亚通(下文简称EA)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可知,EA平台一方面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借入资金,需要对融资利率进行定价;另一方面,将所得资金为供应链中小企业提供垫款或直接贷款服务,需要进行信贷利率定价。在一个较长时期内,EA平台双边利率数据可以看成两个时间序列,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数量分析,建立相应的拟合模型以揭示其变化规律,通过模型便可对平台下期利率以及一定期间内的未来利率进行预测。
基于这种思想,本章以EA平台为例,拟采用时间序列方法实证分析供应链金融平台融资利率与信贷利率的定价问题。实证部分的总体思路为:先分析单边利率,分别构建平台融资利率与信贷利率的ARMA模型,以揭示融资利率与信贷利率自身的变化规律;其次,考虑平台双边利率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关系,构建融合平台双边利率序列的ADL与ECM模型,以揭示平台融资利率与信贷利率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再次,考虑到平台利率可能受到其他相关利率的影响,引入多种可能的影响利率,共同构建基于多因素分析的VAR模型,以揭示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相关利率对平台利率的动态影响关系。
...............................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平台经济已经在全世界迅猛发展,作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趋势性商业模式,企业需要进行全面充分了解、分析,更重要的是进行创造性运作[171]。供应链金融平台运作问题既是平台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金融改革研究的重要内容。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出要破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关部门也出台了支持供应链金融的一系列措施。国内供应链金融平台虽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各类供应链金融平台取得了较快发展,运作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以银行、专业保理公司为主构建的反向保理平台,以大型电商企业在其电子商务平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供应链金融平台等代表了我国供应链金融平台创新发展趋势。但目前国内供应链金融平台发展参差不齐,平台运行过程中的许多具体问题急需加强理论研究,以推动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发展。利率定价问题是各类金融机构需要合理决策的关键敏感问题,
已有文献做了大量研究,但对于供应链金融平台这种金融创新形式,相关利率定价的理论研究相当滞后。基于此,本文选择国内供应链金融平台的典型代表——EA 平台的定价业务模式为背景,分析了供应链金融平台的双边利率定价问题。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