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行HN分行内部控制评价及改进之工商管理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481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工商管理论文,本文拟通过交行 HN 分行内部控制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提出改进和完善交行 HN 分行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及运行机制的基本思路。旨在为交行 HN 分行系统内提供一套以风险控制为特征的规章健全、灵活高效、有效运作、监督严谨、责权分明的内控机制作为参考,

使得交行 HN 分行各管理层级能够有效沟通,使得管理者能够有效审视内部各类状况,管理者可以对下级进行有效地控制、而 HN 银行内部也能进行合理监督、银行中后台与前台能够进行相互沟通和相互约束。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
1.1.1 研究的背景
2017 年,世界经济好转,贸易恢复兴盛,这使得中国有一个较好的外部经济环境,经济发展较好。央行执行非激进的关于货币的政策,在借贷利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方面制定了相应措施来振兴经济。相应的监督机构也开始加强金融风控体系建设,整治银行业务,银行金融也的监督开始加强。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银行运营业绩不断攀升,例如不良贷款率等相关指标逐步降低,银行的营业利润保持较高幅度上涨。
2018 年将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国经济正在经历重整结构的重要时期,在这个宏观经济背景下,我国的银行业也发生着巨大变化;现代人工智能对银行的原有制度造成了猛烈冲击,银行业也面临着来自网络信息化的严峻挑战;银行改革进入深水区,已经到了需要进行攻坚战的时期;银行的组织和经营结构也需要进行脱胎换骨的的变革,否则将致使资产质量在市场环境下面临巨大风险。同时,由于国内外汇率变化及整体宏观经济条件的改变,银行低于风险的能力急需提升。未来,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汇率市场等都将继续变化,其次,资产负债比等银行的核心指标也在改变,这使得银行在应对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风险时,困难度在加大,这将使得商业银行的风控体系面临这更加大的挑战。

1908 年创立的交通银行是中国最早成立的银行之一。1987,交通银行重新挂牌开始运营,挂牌之初即实行股份制,交行的股份制开始于其初始阶段,负担着国家和民族金融业的重任,即继承并继续发扬交行拜年的荣誉同时在新时代金融环境下不断进取和创新,

变革了商业银行传统中的一些限制。在全国的银行中,交通银行首先改进经营模式进行多元化经营,在深入研究考虑的的基础上成立了海通证券公司以开辟证券业务,成立了太平洋保险公司以开辟保险业务。2004 年 6 月,交通银行在夯实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基础上,率先吸收了西方先进商业银行的发展和经营理念,同时引进了战略投资者汇丰银行,这使得交通银行拥有严密的的内部控制系统,较为系统的体系结构,同时营运资本非常充足,为交通银行成为一家百年民族金融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交通银行连续两年分别在港交所和上交所上市,是同类银行中的佼佼者。同时,合理的股权配比是交行成功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交行的较大股东中,首先有国企诸如首都机场、上海烟草等,其次有国家相关部门如社保基金、财政部等,另外还有汇丰银行等外资机构及其他中小股东。在 2015年,交行拥有近 7 万亿的资产,同时银行的净利润也十分可观,达到 665 亿,分支机构达2700 多家,银行职员近 10 万人。显然,交行近年来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是一家建立在百年民族品牌上的具有完整体系的现代化银行,在体系建设,经营管理,服务品质方面都有傲人的资本。

....................

1.2 研究目标、方法和内容
1.2.1 研究的目标
交行 HN 分行内控战略的核心目标如下:优先保证较好的内控环境;构建并改进银行风控体系;完善银行内部相关业务运营的控制体系,力求做到银行内部各部门各人员都能责权分明;建立内控信息系统,保证银行内部上下层及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畅通;不断完善一整套独立、严谨、权威的内控体系。
提出构建和改进交行 HN 分行内控体系的运行框架:迅速并稳健地建立一套银行内控体系,要求做到人员之间责任和权利相对应、内部的相互制约和平衡体系合理、有健全的规章制度,要有有序且有效的运行过程 ,在此基础上构建完整的银行内部控制体制,使得交行 HN 分行各管理层级能够有效沟通,使得管理者能够有效审视内部各类状况,管理者可以对下级进行有效地控制、而 HN 银行内部也能进行合理监督、银行中后台与前台能够进行相互沟通和相互约束。建立风控机制,保证银行内部金融等各项业务良好运行,同时能有效监控和防范各类风险。最大限度地完成银行的长期战略目标和短期经营目标。提升效率,改善管理和服务质量。
1.2.2 研究的方法
内控理论是本文对交行 HN 分行相关内控情况进行研究的依托,在此基础上,针对交行 HN 银行内控系统的不足作出研究,分析其成因并构建合理的改进措施,改进并完善交行 HN 分行的在内控等方面的运作水平,提升交行 HN 分行的核心竞争力。 研究方法如下所示:
1. 在定性的研究方法和定量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评价银行现有的内控体系;
2. 在描述性分析法的基础上分析银行内部的不足之处;
3. 在个案分析法的基础上研究银行内控管理中出现的缺陷;
4. 在总结相关思维方式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在内控体系方面的改进措施。
.........................

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相关研究基础及理论综述

2.1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概述
2.1.1 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发展

早在 18 世纪初就产生了内部控制的思想。1905 年,L-R.Dicksee 就曾提出如果一个组织内部有着责任和权利一一对应的机制、清晰的会计记录以及合理的人员轮换,组织内部之间就会有相应的牵制体系形成。1949 年,AICPA 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发表名为《内部控制:一种协调性系统要素和其对管理当局及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文章,提出内部牵制可以被合理的内控体系所迭代。即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保障资产的安全无损,核对组织相关会计及审计资料的准确性,同时也要保证内容没有水分,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同时要使得组织内部上下齐心一致执行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和并坚决遵守企业制定的相关内部法规。1958 年,AICPA 发表了第 29 号有关审计程序的文件,该项文件指出,CPA职业人员应当将内控评审作为自身的一种法律责任,而不仅仅是一项工作。同时该文件提出了一个涵盖范围更广的内控定义,认为内控不仅应当包含会计上的控制,同时也应当包括管理上的控制。进入现代社会,在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企业中,内控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部分,上个世纪 90 年代,US COSO 在其发表的一份内控指导文件中提出,内部控制可以分为三个核心内容,即分别以业绩、合规、信息作为目标。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1997 年明确规定了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原则,即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一十三条指导性原则和五大要素。巴塞尔委员会在 1998 年组织内部控制框架时强调:必须将合法性及合规性列为银行内控体系框架的三大目标之一。同时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也在 1998 年 4 月发表《审计准则文件第 55 号》,首次以“内部控制结构”这个名词来迭代“内部控制”,提出“组织内控的框架包含为企业确定特定目标、合理保障从而创建的各类政策与程序”。

而反观我国,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企业在组织内控方面鲜有建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内业界才逐步开始进行银行内控系统的构建工作,同时国家制定了《商业银行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力求完善银行的内控体系。 90 年代开始,我国更加重视内部控制的研究,从而引发了从理论的关注到当局各个部门的重视。起初,国内关于内部控制的文献,大多数是以会计视角为基础,以会计控制为关注对象。后期,国内学者充分吸收和借鉴了国外关于内控理论的研究,并以我国的银行业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将内部会计控制从单一体系完善成为一整套的内控体系。进入 21 世纪,国内学者专家经过多年的努力,研究商业银行有关内部控制问题,银行的组织内控理论,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实践中,都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列车,形成了内控与营运合理搭配的全新风控管理模式,成果斐然。
..........................

2.2 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2.2.1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首次被提出是来自美国经济学家伯利等人的构思,其最重要的原则即被委托人应该尽最大努力履行委托者交代的任务和达成管理者划定的长期战略和短期目标,为此要制定一整套合理的机制。委托代理理论指出内部控制的本质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以银行为代表的一些企业中,股东拥有所有者权益,同时将运营企业的权利交由公司聘任的职业经理人,这促使一种特殊关系的形成,即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委托代理关系。银行的代理关系有两类,一个是股东等拥有公司股票的人与公司聘任的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关系,另一个是银行内部人员的关系,如中高层领导和普通员工。 中高层领导和普通员工的相互关系可以是组织运营情况的基石,而股东和被聘者是合作关系,一方提供报酬,一方提供业绩。股东作为企业权益所有者,是委托人,其核心诉求是企业更多的盈利,企业聘用的职业经理人则是受托人,其核心诉求是让自己在所处职位上得到尽可能高的报酬。两者诉求的差异决定了两者之间必定有一定的诉求冲突,或者说是利益冲突。而受托人是直接参与银行运作的人员,拥有获取内部重要信息的权利,而委托人反而不能及时掌握一线消息,这就使得如果没有一行之有效的内控体系来监督受委托人,那么受委托人会存在一定的可能来利用职权来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因此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可能或出现管理人员道德不达标引起的风险,是指会导致一定的逆向选择问题。因而,内部控制的出现就是为了防止受托人损害股东的利益,更好的监督和激励银行的管理者,减少银行在经营过程面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有利于银行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和近期经营计划的达成。
2.2.2 内部牵制理论
内部牵制理论的提出丰富了内控理论的研究,对内部牵制理论可以这样理解:在组织广义上的主体中,单个主题出错的概率要大于两个及两人以上同时出现错误的可能,同理一个主体出现道德风险作出舞弊行为的难度要小于两个及两个以上主体。《柯氏会计辞典》将内部牵制理论定义为:“内部牵制是为了预防管理人员道德风险及错误出现而构建的一整套机制,并为企业提供可靠的组织与运营保障”。也就是说,一个组织在设计之初就应当杜绝某个人单独掌握某一个部门的话语权的权利,组织下设各个业务在执行时,人员之间必须要有相互监督和相互检查的权利。其核心牵制内容主要有簿记、体制、实务、机构等的牵制。
.........................
3 交行 HN 分行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16
3.1 交行 HN 分行概况及内部控制的现状 .......................... 16
3.1.1 交行 HN 分行简介 ............................. 16
3.1.2 交行 HN 分行组织构架 ..................... 17
4 交行 HN 分行内部控制评价 ..................... 29
4.1 内部控制评价目的及步骤 .......................... 29
4.1.1 内部控制评价的目的 ............................ 30
4.1.2 内部控制评价流程设计 ................ 30
5 交行 HN 分行内部控制制度改善方案设计 ........................ 43
5.1 交行 HN 分行授信业务申报材料内控考核改进方案 ......................... 43
5.2 交行 HN 分行公司授信业务贷(投)后内控管理考核改进方案 ................. 46

6 交行 HN 分行内部控制改进方案保障措施

6.1 组织结构的改进
1990 年以后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银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一场银行业内部的体制改革开始悄然进行。对于企业结构的重组与公司运行流程的规范使其开始高速有效运作。其中,将不同业务分门别类并且设立专管部门,比如单设出企业内部的业务和基本的零售业务等,建立横向与纵向管理相结合的矩阵型企业结构,对各个分行支行进行交叉管理,从而提高效率,优化管理模式,改进企业的组织结构。交通银行组织结构如图 6-1 所示:

........................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本文以交通银行 HN 分行为主要研究对象,学习并借鉴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商业银行内部的相关控制理论和有关的内控评价理论与经验,针对交行 HN 分行设计了商业银行的具体评价改进细节,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
(1)本文分析了交行 HN 分行内部控制的现状之后,认为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内控管理理念不全面、内控制约存在盲点使得内控问题时有发生、内控管理的责任约束力不足、内部审计职能未充分发挥。而就其自身来说,形成这些问题的关键原因是组织结构不合理、未把控好业务发展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控制不足与控制分散并存。
(2)本文针对交行 HN 分行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借鉴国内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方面的优秀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运用模糊评审法和离差最大化法,为交行 HN分行设计出具有前瞻性及针对性的改进方案;
(3)本文在推进和完善交行 HN 分行内部控制的基本思路上,提出内部控制改进方案保障措施:第一,调整组织结构体系;第二,强化工作流程管控;第三,抓好人才培养环节;第四,优化工资考核机制;第五,加强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
本论文针对交行 HN 分行的内部控制现状设计出具有前瞻性及针对性的综合改进方案,可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水平,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推进交行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对于整个银行业的发展以及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完善也具有相对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