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同创新对工业转型升级影响评价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2008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加快了工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步伐,区域协同创新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壁垒,急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形成区域发展的新格局。工业转型升级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是我国由工业大国转向工业强国的必由之路。但是“十二五”时期以来,我国的工业增长速度放缓,一方面是由于过去的工业增长长期依赖于投资和净出口,而现阶段投资和净出口出现乏力;另一方面是因为消费增长和生产效率提升没有及时跟进。工业的发展如何获得更有力的增长引擎,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要摆脱对于资源、资金等传统要素的依赖,转入主要依靠先进技术和高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驱动的轨道。通过提升创新能力,建设区域创新系统,才能提高工业生产过程的科技含量,通过技术的提升来实现工业转型升级,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实现经济发展的提质增效。增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将有助于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更好的发展。
长江经济带覆盖范围广,发展潜力巨大。经过早期的发展,现阶段长江经济带已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地区之一,长江经济带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研究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区域协同创新能力与工业转型升级现状,从区域协同创新角度寻找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将有助于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工业转型升级。
1.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在对区域协同创新与工业转型升级的内涵以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测评区域协同创新与工业转型升级的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度模型测度各省市区域协同创新与工业转型升级协调发展状况,然后运用 DEA 模型来探究不同省市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对工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程度。
(2)实践意义
一方面,本文的研究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在创新实践中加强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的交流提供了有力的指导,推动彼此之间的创新合作,使区域内的创新资源、创新要素、创新成果得到优化配置,进而更好的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本文通过对长江经济带的实证研究,有利于各级政府了解到该地区的发展现状,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引导区域内的协同创新更好的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1.2.1 研究思路
本文的研究框架如图 1.1 所示。

1.2.2 研究方法
(1)文献阅读法
通过中国知网、校图书馆等渠道,搜集区域协同创新与工业转型升级相关的研究论文及材料,如《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等,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
(2)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统一
本文首先对相关理论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以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区域协同创新对工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统一。
(3)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本文对区域协同创新与工业转型升级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定性分析后,以长江经济带上各省市为例,从定量化评价角度验证了区域协同创新对工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研究综述

2.1 区域协同创新的概念和研究综述
2.1.1 区域协同创新的概念
区域协同创新,以创新能力为基础,是一定区域范围内高效的创新,是技术创新活动由封闭走向开放的一个过程,表现在目标驱动、要素聚合、组织机制强化、优势互补等方面,其本质是为实现创新增值而开展的一种跨界整合,在创新过程中追求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1.2 区域协同创新的主体
(1)政府
政府虽然不是科技创新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但是政府是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的关键要素,在区域内的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政府对区域内的协同创新活动进行积极规划与引导,无论是在相关政策的制定、完善和执行方面,还是对各创新主体之间的资源、利益进行协调配置方面,政府的角色都是无法替代的,政府通过其行为优化了创新的大环境,促进了各创新主体的创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促使区域内的协同创新活动能够高效、有序的进行。
(2)企业
企业的运作目标是竞争获利,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占领市场以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最终能够赚取更多的利润,因此,企业会不断地进行研发,运用新技术、生产新产品、提供新服务。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自负盈亏,直接接触到市场,能够快速的将客户需求转化为企业创新的动力,在区域协同创新的过程中企业是整个创新活动的最大动力源,起到了发动机的作用。区域协同创新过程中,企业最接近市场,创新需求明确,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紧紧围绕企业的创新需求来运转。
(3)高校
高校在区域协同创新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进行各项科学研究的同时也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一方面,高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培养了大量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这些人才未来有很大可能性会在各创新主体之间流动,通过人才的流动,实现知识理论在各创新主体之间的移动;另一方面,高校的理论研究能力和科研攻关能力突出,对于企业急需创新合作的需求而言,高校是最佳的合作伙伴之一。高校拥有的创新资源丰富,比如人才、知识以及科研硬件设施等,促使高校成为区域协同创新的重要参与者。
............................

2.2 工业转型升级的概念和研究综述
2.2.1 工业转型升级的概念
本文所研究的工业转型升级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推动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变,推进工业向绿色低碳化不断发展,不断优化工业空间布局,最终使工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工业结构升级不断优化。
Gary(1999)认为企业升级的过程伴随着企业由低收益的行业转向高收益的行业,或者由劳动密集型行业转向资本或技术密集型行业[28]。吕政(2007)指出了中国工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出发点是解决资源瓶颈障碍、降低工业生产成本、充分提高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率等[29]。樊福卓(2008)发现在中国工业的结构变化与升级过程中外资工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要提高内资工业对于工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加强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李博和曾宪初(2010)回顾了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发现需求结构、要素结构、开放战略依次成为推动工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动力。郭勇(2013)研究了国际金融危机和区域市场划分对工业转型升级的影响。Po-Hsuan(2014)通过分析金融发展与工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发现资本较发达的国家有更高的创新水平,而信贷市场则阻碍了创新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张丽丽(2016)研究发现,在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可以通过税收政策的制定来指导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Marks 和 Lauren(2005)认为工业企业的升级路径大部分都是从代加工生产模式(如贴牌生产)向企业研发设计模式升级,再向自主创立品牌模式升级。李钢(2009)考虑到不同的企业经济所有制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生产优势,指出国有企业应从增加值率低的资本密集型产业逐步过渡到增加值率高的资本密集型产业,而非国有企业应从增加值率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增加值率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过渡,并且逐步向增加值率高的资本密集型产业过渡。Lee(2011)通过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比发达国家大得多;同时发现产业的不同和要素资源的不同对经济增长产生的贡献不同。金碚(2011)认为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要以更先进的新技术作为基础,全面提升各个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实现工业转型升级[38]。陈建军和周维正(2015)认为为实现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中小城镇要充分利用大城市的各项资源,通过产业分工、功能互补来共同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

第三章 区域协同创新与工业转型升级的相互关系分析.........................9
3.1 区域协同创新与工业转型升级现状...............................9
3.1.1 区域协同创新现状.......................9
3.1.2 区域协同创新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现状..................16
第四章 区域协同创新对工业转型升级影响评价模型构建...........................23
4.1 评价指标设计..........................23
4.1.1 相关指标体系回顾与启示..................23
4.1.2 关键影响因素分析......................24
第五章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创新对工业转型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32
5.1 区域协同创新与工业转型升级协调度的测度与分析................32
5.1.1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32
5.1.2 指标的权重确定....................32

第五章 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创新对工业转型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

5.1 区域协同创新与工业转型升级协调度的测度与分析
5.1.1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1)数据收集
以长江经济带的 11 个省市(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为对象,查找《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火炬统计年鉴》以及这 11 个省市的统计年鉴,最后确定表 4.1 中各评价指标的数据。本文选取 2008-2015 年共 8 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由于在设置指标体系时就考虑到了数据的实际可获取情况,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已经避免了数据的缺失情况,但是局限于现有的统计资料和统计能力,还是有个别的数据缺失,对于缺失数据本文采用的处理方法是:首先算出该指标前几年的年均增长率,再根据缺失数据前一年的指标数据和年均增长率计算出缺失数据。
本文的实证研究是基于长江经济带多个省市的,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时,为了同时考虑到各省市的各项指标值对于权重的影响,因此选取 2015 年长江经济带 11 省市各项指标的数据来计算权重。
权重的计算结果如表 5.1。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与研究成果
主要的研究结论及成果如下:
(1)由协调度模型的分析结果可知,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区域协同创新与工业转型升级之间的整体协调度是处在不断上升状态的,发展到 2015 年,各省市都处于比较协调的状态;但是不同省市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安徽发展到了优质协调状态,上海、江苏、浙江、湖北、四川发展到了良好协调状态,江西、重庆、云南、贵州发展到了中等协调状态,湖南还处在勉强协调状态;区域协同创新环境能力有序度偏低、区域协同创新创造能力有序度偏低、区域协同创新协同能力有序度偏低、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有序度偏低都会限制整体向更好的协调状态发展。
(2)从 DEA 分析结果来看,各省市区域协同创新对工业转型升级效果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只有安徽省和云南省达到 DEA 有效,区域协同创新对工业转型升级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总体上来说,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大于下游地区,主要是受工业发展阶段和现有工业结构的影响,长江下游地区工业基础良好,区域协同创新对于工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已经接近饱和。
(3)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及结论,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对策建议:一是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环境建设、引导协调发展;二是构建产学研交流机制,加强技术研发合作、构建信息共享平台、探索人才合作培养模式;三是加快工业结构的调整,调整工业产业结构、改善产业组织结构、提升技术和产品结构;四是积极推动产业转移,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加强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建设。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