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硕士论文2017年最新精选范文一: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价值评估中收益法的改进应用研究
一、 绪论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学术或应用价值、特点
1.1 目的与意义
并购重组是指在企业正常经营过程中,由于企业战略或者经营的需要,企业将合并、参股外部的公司或者与其他人合伙设立新公司。并购重组不仅有利于收购方重新调配企业资产,获取先进技术与人才,贯彻战略布局或者拓展新业务,同时也为标的公司提供了快速资本化的渠道,利用资本的优势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提升标的公司的竞争能力。
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公司希望借助资本的力量提升自己规模与利润。然而A 股历史上经历了 9 次暂停与重启,导致自行上市时间过长,且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许多拟上市企业逐步开始寻求并购重组,通过另类的融资渠道实现上市融通。
在谈判过程中,如何敲定标的资产的价值已成为所有买卖双方共同的难题。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推进中,买卖双方经常会依赖于由独立的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以评估结果作为最终的成交定价。而在查阅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报告书可以发现,交易双方以及独立财务顾问认定评估机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保持独立地位,且使用的了合理的评估方法与评估假设,故各方同意将标的资产的成交价格根据独立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评估结果确定。
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使用收益法的频次明显高于其他资产评估方法,同时最终的交易定价也以收益法的评估价值为基准,即在重组报告书中披露企业的实际价值以收益法的评估结果为准。这是由于收益法评估将考量被评估企业未来的经营能力、宏观经济因素以及其他无形资产,而资产基础法是仅根据历史时点进行估算而得的结果,属于时点数据,市场法需要参考市场上同类型交易的定价标准,但同类交易案例较少,相比而言,收益法更接近企业的真实价值,其使用的频率比资产基础法与市场法高,成为资产评估师工作中的首选。
...............................
1.2 学术或应用价值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并购重组活动也日趋活跃,并购数量不断增长,并购标的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并购重组的方式也多次突破,并购活动已经涉及所有行业,并购重组已成为世界资本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经济行为。
在上市公司重组并购过程中,资产评估师需要同时采用两种评估方法对被评估企业或被评估资产进行评估,其中资产评估师使用收益法的次数最多。同时交易双方在制定交易价格时,基本上以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作为唯一标准,这大大说明了资产评估收益法的重要性,也需要资产评估师在工作时更加严谨与专业。
2011 年发布的《资产评估准则——企业价值》规定: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结合企业的历史经营情况、未来收益可预测情况、所获取评估资料的充分性,恰当考虑收益法的适用性。
虽然准则中对未来收益、折现率和未来期限都给出了指导性意见,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虽然资产评估机构已充分考虑影响标的资产的因素,但是收益法由于自身的限制,需要制定许多的假设,比如行业影响,宏观经济影响等,容易给评估结果带来较大的误差。
通过研究收益法,将有利于增强资产评估师对收益法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标的资产交易定价的合理性与评估机构工作的严谨性,为买卖双方提供更公允的交易价格。
.............................
二、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理论
1.1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概念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是指上市公司在正常经营过程中,由于企业战略或者经营的需要,通过合并、参股外部的公司或者与其他人合伙设立新公司而进行的产权交易行为。上市公司通过实施并购重组,将可能从根本上稳固上市公司的业务基础、丰富股权架构、完善治理结构以及开拓多元化的业务发展方向,最终实现上市公司市值稳步上升。
1.1.1.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动因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动因是多样化的,中西方学者均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与揭示上市公司实施并购重组的真因,但尚未能有统一的理论。但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希望能够整合彼此的资源,优化上市的经营情况,为投资者带来持续可观的回报。随着当今社会产业化集中趋势日益显著,上市公司更多关注于同类型企业或者能够与自身产生协同效应的公司,希望双方通过各种整合的手段,将彼此资源有效利用,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率,最终实现“1+1>2”的愿景。
在并购重组中,其难点以及最关键的部分之一就是对标的资产价值的判断。依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规定,当上市公司对外收购的资产达到一定条件时,且对于标的资产的估值无法提供合理判断依据时,上市公司理应聘用符合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对标的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并出具相应的资产评估报告。
...........................
1.2并购重组中评估方法的选择
在《国际评估准则》中涉及资产评估方法时提到: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是最常见,也是最常用的三种评估方法。在理论上,对于同一个企业的价值,无论通过何种方式进行评估,其最终评估得到的企业价值应当趋近相同。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评估目的、评估参数以及所在的行业等等方面的差异将会导致资产评估师对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即使用不同的评估方法从而获得不同的企业价值。
1.2.1评估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
资产评估的目的是评估委托人计划获得评估对象的价值评估后所要从事的行为。资产评估的目的由委托者提出,没有公认的限定范畴,基本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涉及所有权变更事项。通常由潜在的买家或者卖家选择第三方独立的资产评估机构。
(2) 如协助潜在买主或卖主确定标的资产的实际价值,为交易最终定价提供合理的依据;为多项标的资产合并或重组行为提供价值判断依据,并确定股权比例;在同一项财产上进行多个所有权的分割。
(3) 金融、保险的各种原因。如为筹资者抵押、担保的财产估价;为保险赔偿项目定损,并提供客观损失补偿的标准等。
(4) 强制性收购和补偿。政府或法令需要强行收购他人财产时,若出现财产损失,将需要针对损失程度进行估算,并确定相应的补偿标准。
(5) 确定投资回收周期。在项目投资进行评估时,评估机构可以协助投资人评估项目未来的收益,并确定投资的回收时间。
(6) 估算破产清算公司各项财产的变现价值。
(7) 针对企业经营评价中各个维度的财产价值的二次考量。
..............................
三、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企业价值评估中收益法的选用现状分析与改进建议...21
1.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总体情况 ...........................21
1.1 按评估目的分类资产...................21
1.2 按行业分类资产...............................22
四、结论.........................................57
五、收益法评估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58
三、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企业价值评估中收益法的选用现状分析与改进建议
1.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总体情况
本文以 Wind 资讯披露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为基础,查阅巨潮资讯网、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等网站披露的评估报告,进而获得 2014 年和 2015 年上市公司所发生的并购重组案例,交易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对外投资、股权收购、股权转让、企业增资、企业减资、资产收购、吸收合并以及资产置换等等。
1.1 按评估目的分类资产
从表 3.1 并购重组的重组类型可以看出,2014 年与 2015 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中,横向整合、多元化战略并购以及买壳上市是上市公司实施并购重组的最主要目的。其中:横向整合专注于一个价值链环节的整合,即整合与自身业务类似或相同的公司,多元化战略并购指的是为满足公司多元化战略布局的需要对外并购,而买壳上市则是指非上市公司股东通过股权交易获得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权后,将非上市公司的业务一次性或逐步注入至上市公司体系中,从而实现间接上市。横向整合符合上市公司的发展需求,在现阶段,企业间竞争愈发激烈,为符合公司发展,大企业频繁收购中小型企业,保持自身的发展态势。
..............................
四、 结论
目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在国内 IPO 暂缓的情况下,企业间并购重组的数量急剧上升,企业的估值评估也愈发重要。另一方面,无形资产交易、房产交易等等都需要资产评估的介入,资产评估的适用领域变得越来越普遍。而交易双方对标的资产价格的判断更依赖于资产评估报告的结果,这表明,评估报告的准确性对交易双方以及标的资产的实际价值有巨大的作用。
本文针对当前企业评估方法中最为常用的收益法进行了研究,针对收益法的模型、参数以及折现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提出了对收益法中折现率的改进措施,即在计算折现率时,理应考虑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这进一步完善了收益法评估方法的使用与准确性,更提升了收益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
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根据企业价值评估的实际需求对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收益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 文中分析了收益法的模型与参数的计算方式,发现企业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更受到资产评估师青睐,资产评估师主要选择 3 至 7 年左右明确预测阶段,市场风险溢价集中在 5%至 10%之间,同时特别风险调整系数 集中于 2%至 5%之间。
(2) 采用动态折现率的评估结果更精确。在实际评估过程中,资产评估师采用静态折现率进行评估,折现率中的参数都不一定是固定的,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本次在对折现率方法修正中,假设国家风险补偿额、β系数以及特别风险调整系数 保持不变,通过使用时间序列预测的方法,对被评估企业的市场风险溢价与无风险收益率进行预测,从而计算出动态折现率的值。在此基础上,将改进后的收益法模型结合实际案例(金龙机电收购深圳甲艾马达),对标的资产进行二次估值,发现若不考虑折现率动态的影响,被评估企业的评估价值可能就受到高估,从而影响买方的利益。
参考文献(略)
工商管理硕士论文2017年最新精选范文二:上海助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物流信息化改进策略研究
第1章引言
1.1选题背景与论文的意义
随着人们对健康关注度的提升及越来越发达的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端的医疗器械、新型医疗器械被研发出来,并用于了医疗救治中。医疗器械行业也逐渐兴起,但是多种多样的医疗器械也增加了医疗器械管理、分销的难度,尤其是对于医疗器械分销企业来说,医疗器械分销企业作为供应链的中间环节,联系着上游的医疗器械生产厂商,同时又联系着下游的医院等客户。医疗器械分销供应链的重要性更促使了企业、社会对医疗器械物流的重视。医疗器械由于具有多品种、高精度、特殊性的要求,在物流方面具有更严格的要求,因此,物流的成本占据了医疗器械分销行业总成本的很大比例。而传统的医疗分销行业的物流体系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这也促使医疗器械分销企业从物流运作方面入手,改进物流运作体系,进一步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随着现代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物流要求的越来越专业化、高效化,物流信息化建设成为了物流发展的下一个方向,这对于医疗器械分销企业同样如此。医疗器械分销企业中物流信息化的建设关乎着企业运作效率的提高、整体运作成本的降低,可以增加对顾客的快速响应、提高企业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并进行对医疗器械流通中从运输、仓储直至逆向物流的全程监控,具体来说,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企业运作效率,降低物流运作成本。先进的物流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减少人工的操作,比如在产品的入库中条码技术的使用可以减少人工对信息的录入,进而节省了人工成本。仓储管理系统等的应用可以通过计算机优化库存配置、最优的订货量、存储量等,进而减少库存积压,减少货物的周转期,从而带来资金流转的加快,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2)增加企业对客户的响应速度,提高客户满意度。先进的物流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一方面带来了企业内部沟通效率的提高,使得企业的物流部门可实现与企业财务、人力、市场等部门的高效沟通,提高供应链运作的效率;另一方面,信息化系统的使用可以减少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之前沟通的障碍,使得传统的电话、邮件沟通可以转化为线上系统中的沟通,各公司间信息的转化,传递更快速,从而也提高了企业对客户的响应速度,带来了客户满意度的提高。
.............................
1.2论文结构与内容
本论文共分6章,主要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引言简单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并概述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思路。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物流信息化相关方面的研究文献,包括对医疗器械物流信息化运作的研究、对仓储系统信息化的研究、对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研究及对EDI系统的研究等。
第三章介绍了上海助邦公司物流运作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同时结合公司运作的实际数据,分别从整体物流信息化运作情况、仓储运作、逆向物流运作及与公司内外部系统的衔接等方面分析了造成困境的原因。
第四章主要为上海助邦构建了整体的物流信息化改进方案,包括结合RFID技术构建了灵活、高效的仓储管理系统,构建逆向物流系统及EDI系统。
第五章主要介绍了上海助邦物流信息化系统改进后将给公司带来的实际效益的改善,如仓储效率的提高、逆向物流效率的提高及客户响应效率的提升等。同时结合公司的实际统计数据,说明系统的改进带来的效益。
第六章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强调先进的物流信息化系统对医疗器械企业运作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也指出了本论文的局限和继续研究的方向。
...........................
第2章相关文献综述
2.1企业物流信息化的研究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物流的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武慧明提出了现代企业进行物流信息化的必要性及物流信息化的相关战略理论。朱长征陕西省的物流信息化的建设为出发点,提出了区域性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方案、模式、步骤及平台规划。最终构建了涵盖公用物流信息平台、园区物流信息平台、行业物流信息平台和企业物流信息平台的整体物流信息化网络。Talan研究了运输业的物流信息化系统的构建。何媛上海市某医院的的医疗器械的物流运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医院中医疗器械物流中涉及到的物流流程及运作状况、库存和消耗状况、成本核算与分析及物流相关的人力资源状况。石益以医院的物流信息化为研究的对象,分析医院医疗器械物流的现状、存在问题,分别从采购、库存、专业人员培养和物流信息化意识的培养等方面构建了医院医疗器械物流信息化的整体框架。王枫红在其研究中构建了区域医疗器械物流信息化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和系统模块设计。在其研究中王枫红指出,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解决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全程流动有助于医疗器械分销企业获得在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获取更有利的市场地位。
.........................
2.2医疗器械分销企业物流运作及其信息化现状
2.2.1我国医疗器械分销企业物流运作现及信息化状
医疗器械企业一方面为满足医疗组织机构个性化的需求进行生产,实行个性化的营销,又要根据医疗器械物流服务的产品特点,利用先进的物流系统,优化供应链,控制成本,完成产品从物流中也向各大中型医疗机构的转移,占领市场,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医疗器械物流既是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支撑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在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医疗器械物流的重要性更是不容忽视。医疗器械物流从产品的流动,到代理商及医疗机构需求、价格、销售渠道、服务水平等方面,有机融合了产品、价格、渠道等营销手段。但是由于医疗器械的种类繁多、专业性强、运输方式特殊等原因,也造成了医疗器械物流的特殊性。但是,实际的情况是无论是对于医疗器械制造企业还是对于展疗器械分销企业,我国的医疗器械物流都未得到广泛的重视,并且大部分企业均采取自营物流的方式,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很难进入,这与我国废大的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完全不相匹配,在众多的民疗器械物流信息化的相关研究中,几乎都指出了医疗器械物流信息化的几个不利条件:
(1)企业未足够重视物流的重要性。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对物流的不重视一方面体现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未将物流纳入公司的战略管理层面、不重视培养物流相关专业人员;另一方面,体现在企业运作及经营的环节中,医疗器械产品因其使用的特殊性、价值的高昂性,在运输、仓储等物流过程中都需要特殊的保护,但是大部分的医疗器械企业在运输和存储环节都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比如在途运输过程中医疗器械的挤压、碰撞,仓储环节中造成的产品受潮等,以至于这些医疗器械在正式使用之前就已经损毁,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另一方面也给使用的消费者带来了安全问题。所以,提高医疗企业整个行业对物流的重视是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送关乎着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优势,也关乎着民众的健康保障。
........................
第3章上海助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物流信息化现状.....................7
3.1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与公司简介............7
3.1.1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7
第4章上海助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物流信息化问题的改进............18
4.1公司物流信息化的总体要求..............18
4.2高效的仓储管理系统的构建..............19
第5章上海助邦公司物流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保障及物流运作改善..............36
5.1上海助邦公司物流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保障..............36
5.2上海助邦公司物流运作的改善................36
第5章上海助邦公司物流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保障及物流运作改善
5.1公司物流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保障
上海助邦公司么间虽然已经建立起了订单管理系统,但是公司的物流信息化系统并没有完善,而且与其他系统比如公司的财务系统、销售系统之间存在信息的不统一性,这就造成了公司整体运作效率较低。另一方面,公司与客户(医院)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公司与客户之间的订单、通知等工作均采用人工进行操作,因此造成了从客户发出订单,到公司配送货物到客户处,再到客户接收到货物并给付货款,整个的产品周转的时间过长,造成了公司不能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也造成了公司的资金周转率低下,严重影响到了公司的竞争力。
一个公司的高层管理者的能力和视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的战略方向和发展方向,要保证物流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有效性,用首先从公司的领导层开始宣传推广对物流系统的重视。并且,物流系统的建设涉及到了公司的上上下下几乎所有的部门,因此公司管理层的立场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首先,要让公司的管理层理解并同意支持物流信息系统建设这个项目,让管理者转变对物流的认识,明白物流在现代企业运作中的重要性,从而将公司的物流管理提高到公司战略的高度。另外,管理层对物流的重视会带动其他员工对物流的重视,从而推动公司整体的物流运作水平的提高。
...........................
第6章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上海助邦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的物流信息化系统建设为研究背景,结合现代物流建设的方法、结合公司运作的实际情况、结合先进的物流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分析了公司在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所在,并提出了公司物流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框架,主要包括基于EDI技术的物流信息化平台、基于RFID技术的仓储管理系统、及逆向物流管理系统。同时提出了公司进行物流整体改进的措施,包括管理人员的物流意识的强化,创新性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物流系统建设投入的加大,统一公司各部门信息化的标准、减少公司各部门间信息迟滞现象的发生等。公司物流信息化系统模块如下:
(1)完善仓储管理系统平台,包括入库管理系统、在库管理系统、出库管理系统,并结合ABC库存管理方法,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库存管理,以建立动态的库存管理体系,实时监控库存情况,进而加快库存周转,减少库存成本。同时,结合先进的RFID无线射频技术,实现医疗器械的快速扫描、信息录入,降低人工操作的错误率。
(2)建设逆向物流信息化运作体系。由于公司经营的产品为医疗器械,存在着使用的特殊性,比如对于紧急性的手术医疗器械,在医院中必须备有一定的安全库存,所以上海助邦公司的解决办法是将部分产品存储在医院中。这解决了医院的紧急需求问题,但是也带来了一定的不便性因素,如对于剩余医疗器械的退货、不合格产品的退回等问题,这也就促使了公司逆向物流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略)
工商管理硕士论文2017年最新精选范文三:区域一体化视角下安徽省高新区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经济新常态下,高新区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基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试验区和促进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区,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2014 年 9 月《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长江经济带被正式列为国家战略,安徽省也被明确纳入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范畴。自此以后,安徽省高新区与苏浙沪等地在承接产业转移以及跨区域合作将更加频繁、深入和成熟,为高新区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机遇。与此同时,安徽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将包括高新区在内的各类开发区转型升级工程列为十大行动计划之一,以实现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由产业承接向创新驱动、由分散孤立向集群联动转变。外部与内部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遇为安徽省高新区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机遇。
从国际形势上看,发达国家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为了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全球经济贸易的新格局逐渐形成。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安徽省各类园区乃至我国的各类园区均面临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与此同时,我国目前正处于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结构调整阵痛期、经济增速换挡期的“三期叠加”的新阶段,经济发展正处于“新常态”。不仅如此,高新区的发展具有生命周期和发展阶段的特点。通常而言,其将经历要素集聚、产业主导、创新突破和经济聚集四个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高新区运营管理要根据其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战略定位,政府和行政管理机构所担负的职责也不尽相同。虽然安徽省高新区经过 20 多年的建设发展已取得骄人成绩,但面向区域一体化发展,安徽省在承接产业转移、区域创新能力、生产要素配置方面均存在一定改进空间,与周边区域尤其是苏浙沪地区的区域协调机制也有待完善,高新区传统的发展理念、管理模式、产业战略已明显不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必须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探索转型升级路径。
.........................
1.2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2.1 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高新区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第二部分为安徽省高新区的发展评价研究。首先以相关文献为基础,构建高新区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各高新区的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其次对比分析合肥、芜湖、蚌埠、马鞍山慈湖 4 个国家高新区与邻域城市主要高新区综合发展水平。第三部分为安徽省融入周边省市的区域一体化进程分析。基于现有文献与安徽省的发展状况,从区域创新能力、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生产要素流动和区域协调联动机制四个方面分析了安徽省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进程。第四部分为安徽省高新区转型升级“外合”路径研究。本部分将依据安徽省高新区的发展现状、安徽省区域一体化的进程情况,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高新区转型升级的主体特征,将高新区分成三个类别,并根据不同类别高新区的发展状况提出相应的转型升级对策建议。
1.2.2 论文创新点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体现在对安徽省高新区进行综合竞争力评价方面。既有文献大多是对某个特定的区域或者某区域的国家高新区进行研究,尚未涉及到对安徽省各个高新区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比较研究;
第二,体现在对安徽省融入周边区域的一体化进程分析方面。本文分析了安徽省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进程,对区域创新能力和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进行了定量分析,对生产要素流动和区域协调联动机制进行了定性分析,进一步丰富了区域一体化进程分析的研究成果;
第三,体现在安徽省高新区转型升级策略研究方面。本文将在区域一体化视角下,在高新区综合竞争力评价的基础上,设计出安徽省高新区转型升级的差异化路径,并据此提出配套的政策措施,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应用前景。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2.1 高新区
国际上关于高新区的提法很多,如科学园、科技园、科技创新中心等,国内学者一般称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他们认为,从组织形式看,高新区是高新技术企业与其性质和功能相似的一些组织如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在空间上的集聚;从建区目的看,其设立是为了生产、研发、提供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品化,以推动该区域内科研、生产和教育的结合。
本文认为,高新区是各级政府依据相关标准和条例批准设立的科技工业园区,主要以智力密集、技术密集和开发环境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核心,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服务机构以及政府为基本构成要素,充分依靠国内外先进科技资源和经济实力,最大限度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高新区是体现社会主义文明的新社区,有一定的地域和社会文化界限。
2.1.2 转型升级
(1)转型升级的内涵
早在 2012 年,安徽省政府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开发区转型发展指导意见》,要求全省开发区转型要从突出创新、开放、特色、融合四个方面着力。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转型升级的内涵正逐渐扩大。总的来说,高新区转型升级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从“产业集聚”向“要素集聚、产业集群”转型;二是从“经济外向型”向“内外兼修、扩大内需”转型;三是从“高新园区”向“产城一体化”转型;四是从“低成本优势”向“区域创新优势”转型。
安徽省高新区应牢牢把握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形势,正确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抓住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真正在调整中促转型,在转型中促发展,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增添强大后劲,开辟更大空间。
(2)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一是顺应我国高新区未来发展新趋势的要求:我国高新区正从注重政策优惠向集中培育产业集群转变;由加工“制造”型产业园区向创新“智造”型高新区转型;从着重引进大型龙头企业向集中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转变;从单纯依托土地运营发展向综合的“开发产业”和“培育氛围”转变;由功能较少的产业园区向符合现代化发展要求的综合功能区转型。
二是适应国家土地管理政策的需要:目前,安徽省一些发展较快的高新区在红线范围内的土地资源已经基本用尽,而新土地政策又限制着高新区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因此,高新区必须立足自身,尽快调整产业结构,从规模型扩张向内涵型增长的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单位面积的土地利用率、增加产品附加值,从“产业空间集聚”向“土地集约利用”转变。
..............................
2.2 理论基础
2.2.1 区域一体化理论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经济学家提出了区域一体化的一般概念,该概念以早期欧州国家的集团化发展为主要的实证基础,被定义为伙伴国家之间随着经济合作的增多、联系愈加频繁,进而结合成范围较大的区域经济实体的过程。区域一体化理论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1)关税同盟理论
关税同盟理论的提出是在 1950 年,对该理论的研究最具影响力的当属美国经济学家利普西(K·G·Lipsey)和维纳(Jacok Viner)。维纳认为,必须满足以下三个特征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关税同盟:首先,完全取消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其次,给成员国之外的国家和地区设置的进口关税应保持一致;最后,由各成员国协商决定关税收入的分配方式。关税同盟使得保护贸易和自由贸易相结合,使全球经济福利中既有贸易创造,又有贸易转移。
《关税同盟理论》作为维纳(Viner)的代表作,奠定了关税同盟在区域一体化理论中的重要地位,该著作认为关税同盟效应取决于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的差值,关税同盟可以提高福利水平。伴随着规模经济因素、消费效应等的引入,该理论对单一产品市场的假设和局部均衡性的分析存在的缺陷日渐凸显,随后三国两商品、三国三商品的一般化模型等对此进行了改进,不断完善了关税同盟理论,使其逐渐发展为较成熟的经济理论。
(2)共同市场理论
大市场理论认为,关税同盟实施狭隘的贸易保护政策只适用于各成员国之间,市场被分割成一块一块的狭小空间,并且缺乏一定的弹性,使得生产要素尤其是劳动力在国家经济市场较难进行自由流动,无法实现批量生产效益和规模经济。如果各成员国之间能够实现自由贸易,劳动力及资本等生产要素也可以自由流通,那么国与国的共同市场就形成了。西托夫斯基(Scitovsky)等学者对区域一体化进行分析时,引入了竞争效益、规模效应和累积循环效应,最终得出竞争强度直接决定市场大小的结论。他们认为,共同市场情况下的激烈竞争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滚雪球效应使得经济不断扩张。
..............................
第三章 安徽省高新区发展评价研究........................13
3.1 安徽省高新区发展概况......................13
3.1.1 安徽省高新区简介..........................13
3.1.2 安徽省高新区发展现状........................13
第四章 安徽省高新区转型升级“外合”路径研究..............................31
4.1 安徽省高新区转型升级的差异化“外合”路径.......................31
4.1.1 安徽省高新区类别划分.......................31
4.1.2 安徽省高新区转型升级差异化路径设计..................32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39
5.1 研究结论..........................39
5.2 研究展望.........................40
第四章 安徽省高新区转型升级“外合”路径研究
4.1 安徽省高新区转型升级的差异化“外合”路径
4.1.1 安徽省高新区类别划分
在第三章对安徽省高新区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的基础上,将 15 个高新区进行了分类,共分为三个类别,第一类包含 4 个高新区,分别是合肥高新区、芜湖高新区、蚌埠高新区、马鞍山慈湖高新区;第二类包含 5 个高新区,分别是:马鞍山高新区、铜陵高新区、铜陵狮子山高新区、滁州高新区、新芜高新区;第三类包含 6 个高新区,分别是淮北龙湖高新区、安庆高新区、马鞍山博望高新区、池州高新区、淮南高新区、宿州高新区。从评价计算的分值和分类结果来看,不同类别的高新区之间差异较大,因此在进行转型升级路径设计时,应区别对待。三类高新区的发展比较如表 4.1 所示,表中数据均为 2015 年相关数据。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本论文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借助 SPSS21.0 软件对安徽省高新区综合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研究。构建了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对外开放、集约效率 4 个一级指标和 13 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安徽省 15 个高新区综合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并将合肥高新区、芜湖高新区、蚌埠高新区、马鞍山慈湖高新区 4个国家高新区与长三角主要城市国家高新区进行了比较研究。
发现实力较强的合肥高新区得分最高,其次是芜湖高新区、蚌埠高新区、马鞍山慈湖高新区,排在前四的皆为国家级高新区区;得分处在中间水平的是马鞍山高新区、铜陵高新区、滁州高新区、新芜高新区、淮北龙湖高新区和铜陵狮子山高新区;排名较为靠后的是池州高新区、安庆高新区、马鞍山博望高新区、淮南高新区和宿州高新区。与长三角区域高新区进行研究比较中发现:合肥高新区得分仅次于上海高新区,排在南京、苏州、杭州高新区之前,可见合肥高新区综合竞争力确实比较强。但芜湖高新区、蚌埠高新区和马鞍山慈湖高新区分别排在第 10、11 和 13 名,在选取的 15 个高新区排名中比较靠后,说明安徽省高新区发展虽已取得长足进步,与苏浙沪高新区相比尚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其次,为基于区域一体化视角研究安徽省高新区转型升级路径研究,论文从区域创新能力、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生产要素流动和区域协调联动机制维度进一步分析了安徽省融入周边省市的一体化进程。其中在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中,对熵值法进行了介绍,构建了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创新产出和创新绩效 4 个一级指标和 18 个二级指标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承接转移能力评价研究中,选取了产业规模、产业基础支撑、产业结构与发展、产业外向度 4 个一级指标和 17 个二级指标,评价仍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评价分析发现,安徽省的区域创新能力在八省一市中位列第六,处于中下水平。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得分也不高,与苏浙沪地区差距较大,甚至与湖北等地相比也鲜有优势。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