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2017年毕业论文精选范文3篇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2014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工商管理专业2017年毕业论文精选范文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人力资本贡献度区域差异研究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及目的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在 20世纪 60 年代提出“人力资本投资”的概念,标志着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问世,之后学者们发表和出版了一系列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文章和著作,人力资本理论逐渐被主流经济学所接受,并得到快速发展。二战以后,日本、美国、德国将人力资本作为一种无形资本,并将其看作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其经济的迅速崛起突出了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
人力资本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及整个经济的积极作用已经不言而喻,然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域发展差异巨大,1995-2014 年,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在新产品产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等方面在全国占比一直稳定保持在 90%左右,占出口创汇超过 98%,劳动生产率是中西部的 3-4倍。而在此背景下,研究不同区域人力资本差异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域差异的影响情况,合理评价区域高新技术产业人力资本贡献度可以有效促进各区域高新技术产业人力资源开发及利用,提高产业绩效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合理的建议,对于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好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我国经济更好发展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1.1.2 研究意义
人力资本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其作用及重要程度也越来越明显。它能够使高新技术产业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对其贡献度的区域差异研究,存在理论与现实的意义。在理论上,国内学者对于高新技术产业人力资本的研究,基本都是基于产业总量去进行相关的定性研究,而基于区域差异的定量研究较少,本文主要进行空间维度上的人力资本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贡献度研究,是对于高新技术产业人力资本管理理论的补充和完善,更加丰富了其内涵。而在现实意义是,提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人力资本贡献程度在不同区域的差异,就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均衡发展上制定相关人力资本措施提供依据,也为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均衡发展提供了相关的理论指导。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关于人力资本概念的研究
把“人力”与“资本”联系起来的思想,源于古典经济学时代,以英国的威廉· 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詹姆斯·穆勒等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们实现了人力经济价值研究到人力资本价值的飞跃,提出了人力是通过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实现人力的经济价值的量化估算,提出了知识、经验和才能是具有生产人力的才能,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表现的投资补偿性,为人力资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4]。之后,以瓦尔拉斯、庞巴维克及马歇尔等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家采用了边际效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逐渐被代替,转变分析思维,以需求为核心的分析取代了以供给为核心的分析,虽然理论观点存在许多分歧,但其中对资本的重新定义和发展,也为人力资本化定义与理论发展指明了方向。舒尔茨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而后贝克尔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发展并完善了人力资本理论体系,并开始将消费看成是人力资本投资,并说明人具有的专业知识、经验及才能对经济发展起关键性作用。不仅如此,在人力资本发展和继承过程中,也带动资本理论、收入分配和增长理论得到改变和完善。
舒尔茨最早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他认为人所具有的学习、有效工作、创新创造、文娱放松以及应对自然、社会、人际关系环境等种种有经济价值的能力,也是人力资本的基本内容;贝克尔(1964)认为在教育、培训、医疗保险上的花费应该被视为对人力投资形成的资本,他提出人力资本投资作为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控制经济长期增长,也是落后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赶超的重要因素,是其经济腾飞的“引擎”;M.M.梅塔(1976)指出人力资本包含一个国家、区域内人民的知识、经验和能力,主要是指人具有的首创精神、应变能力、三观、兴趣等内在存在的能实现经济价值增长的质量因素。马歇尔(1964)认为,通过教育能够使人力资源的智力得到开发,并且可以为劳动者带来能力和劳动力利用的机会,因此从教育中得到的知识作为人力资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最有资本性的生产力。Arrow(1962)提出了“干中学”模型,认为知识的获取或“学习”是从经验中得到的,而经验积累有助于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萨缪尔森所著的《经济学》中,人力资本是指人们在教育和培训中积累起来的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的存量,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学者将人力资本定义为人自身的各种生产知识与技能存量的总和。
............................

2 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

2.1 人力资本理论
2.1.1 人力资本内涵的界定
根据人力资本起源与发展史看,不同时代,不同学者出于特定目的和需求从不同视角对人力资本的定义进行了类似但内容有细微差异的界定。结合人力资本产生的经济背景,由于科技进步,社会的发展对人力的需求不再是简单劳动,而是复杂劳动,是一种更高质量的体力与脑力劳动的结合,是劳动质量的提升。而这依赖于人的知识、教育、技术以及健康水平,而这就是凝结在人体内的人力资本。由于本文主要研究人力资本的贡献度问题,所以对于人力资本必须给出明确的定义和解释。本文认为:人力资本是指:由于后天投资而形成的,并且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经验和健康等显性和隐性能力的集合。这也说明人力资本的核心是人的能力,且这些能力的提高对于经济增长,个人成长的贡献远高于物质资本和单纯的劳动力人口数量。单个人力资本自然指的是个人所具备的能力总和,而社会人力资本则是一国或一个地区单个人力资本总和,并非简单机械加总,而是经济系统合理运转对人力资本进行优化配置的结果,从经济发展史可见,社会人力资本比起机械的,单个的人力资本总和要大得多。鉴于本文的研究重点是从产业角度出发,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人力资本贡献进行分析和测度,所以从群体角度定义的社会人力资本概念更适用于本文分析。
2.1.2 人力资本的特征
(1)社会性和文化性。一般而言,人力资本可以理解为人在获得知识、技能以及经验的时候所需要的经济投资以及一些时间与精力的投资,而不同时代,不同的经济体制、社会制度又制约着人力资本投资能否顺利转换为人力资本。首先,经济发展情况和社会需要决定着我们需要掌握的技能和学习的知识,以及接受的教育,而且这种人力资本往往还和社会需求一样具有时代性和文化性。所以分析和认识人力资本所具有的社会性和文化性才能对人力资本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如“在一特定的生活方式中存在的人及其个体,因其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在这一特定的文化中被资本化运用,并且使这些知识成为资本,从而使自身或者个体成为人力资本的拥有者或者载体。”
(2)难以测度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代社会经济,国家实力的竞争源自于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的不竭动力来自于高质量的专业人力资本,可见人力资本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但是对于这种存在于身体内的知识、技能、经验及健康等多种要素的精确量化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高质量的专业人力资本,而且人力资本在经济中的作用受其内外在影响,例如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外在的人力资本配置是否得当等,都提高了对人力资本精确量化的难度,而现有的受教育年限法、收益法、成本法等,都只能实现对人力资本的粗略计算。
.............................

2.2 高新技术产业
2.2.1 高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概念
高技术(High-tech)概念首先是在上世纪 60 年代,由美国率先提出的,它基本特指从事生产或使用尖端设备的科学技术。美国商务部从科研支出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从业人员中科技活动人员比重、产品的技术复杂程度三个方面界定高技术产业。而更为细化的是美国劳工统计局,主要是综合考虑技术人员占比及科研投入(R&D)比重,通常技术人员(包括工程师、技术工人、科学家)占比大于 5.1%或大于各工业行业平均值的 1.5 倍,R&D 投入占6.2%以上或大于所有行业 R&D 投入平均值的 2 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 80 年代认为 R&D 占总产值在 4%以上的可以被认定为高技术产业,而日本对于高技术产业的界定更为狭窄,日本学者认为高技术产业仅特指当代的尖端技术并认为只有微电子技术、软件工程等行业可被划分到高技术产业行列。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我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高技术被首次提及,1988 年,在继承国外高技术和新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国情推出“火炬计划”,正式将高技术重新界定为高新技术,与高技术相比,范围更为广义地扩展为高技术、新技术。虽然高技术概念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使用,但本文将使用高新技术产业代替高技术产业。
2.2.2 高新技术产业特征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 20 世纪后期繁荣的产业,其作为国家经济实力及创新实力的突出代表,它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其产品的主导技术必须处于行业前沿,或者处于技术前沿以及拥有新技术或新工艺的突破,主要呈现“七高一低”的特征,即高战略地位、高新技术密集、高资金密集、高附加值、高增长率、高渗透性、高风险性、产品寿命周期短。
2.2.3 高新技术产业分类
紧跟世界科技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配合我国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对我国高新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类别划分、鉴定,主要包括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空间科学和航空航天技术、光电子科学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材料科学和新材料技术、微电子科学和电子信息技术、基本物质科学和辐射技术、生态科学和环境保护技术、地球科学和海洋工程技术、能源科学和新能源、医药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高效节能技术及其它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 11类。
............................

3 人力资本及物质资本测度方法.............................18
3.1 人力资本存量测试方法............................18
3.1.1 未来收益法.......................18
3.1.2 累计成本法...........................19
4 高新技术产业人力资本贡献度测算模型与指标选择.............................23
4.1 已有人力资本贡献测试模型..........................23
4.1.1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23
4.1.2 有效劳动模型..............................23
5 高新技术产业人力资本贡献度区域差异实证研究.............................30
5.1 数据解释............................30
5.2 不同区域高新技术产业人力资本贡献度实证分析......................30

5 高新技术产业人力资本贡献度区域差异实证研究

5.1 数据解释
一般来说,横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和纵列数据可以作为模型进行相关性检验的基础数据。我们把在给定时点对某个截面采集的样本构成的数据的集合叫做横截面数据;把对变量按照时间的顺序所选取到的数据集合叫做时间序列数据;把每个横截面单位的时间序列组成的数据集叫做纵列数据集,也叫做混合数据集或面板数据,它包括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混合数据是包括对同一截面的数据单位在一段特定时期进行多角度观测,就包括对单个数据单位在同一时间点进行多角度观测和对单个数据单位的单个角度所进行的某段时期的持续观测。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作为一维的数据,都有其局限性,相对而言,纵列数据有几大特点,首先是在很大程度上扩充了样本数据量;其次,是避免违背计量的前提,也就是高斯马尔科夫假设中同方差假设、解释变量不相关假设、解释变量确定性等假设;最后还可以避免遗漏其他可以对被解释变量产生影响的其他变量。
文所用为 2000-2014 年 15 年的数据集,且样本量为自变量的十倍以上,采用各个省份不同年份的高新技术产业纵列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变量的相关性检验。这样处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大大增加了样本容量,二、可以横向比较各省份之间的人力资本贡献率。
............................

6 基本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基本结论
1.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人力资本贡献度区域差异显著。
人力资本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贡献度总体来看:两边高、中间低,且西部和东中部均拉开差距。首先,人力资本存量的贡献度与总体人力资本贡献度一致,东中西部人力资本存量贡献率分别达到了 61.4%、37.5%和 73.3%;人力资本水平的贡献度则是从西到东依次递减,西部依然是最高,达到 17.7%,中部为 9%,但东部最低,为-11.1%。其次,总体上人力资本较物质资本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贡献度大,尤其是东西部地区,差距分别达到 48%,72.9%。高新技术产业人力资本在产业发展中得到不断积累,对产业发展起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2.产业区域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区域人力资本结构各有所异。
东部地区产出遥遥领先,其产出总量比中西部地区总和多出一倍。东部产业从业人员结构表明,专业技术型人力资本远多于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人力资本存量增长也很快,但总的投入不及东部,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和比例还不够高,专业型人才并不多,属于依靠普通型人力资本的产业增长,其自主研发和发明专利的能力较东部差。
3. 产业人力资本利用率区域差异显著,东部出现人力资本浪费。
虽然东部地区人力资本投入最多,但其对产出的贡献率却并非最高。西部地区人力资本贡献率最高,可以看出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利用率高于东部,人力资本的外部性也更为明显;东部人力资本存量总量多,专业人力资本多,人力资本水平高,但人力资本总体贡献率小,反而说明东部地区存在人力资本的浪费。
参考文献(略)

工商管理专业2017年毕业论文精选范文二:四川省休闲产业融合评价及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产业融合作为一种创新方式,通过产业内生性增长和外在性拉动作用,极大地推动了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提升了产业的发展绩效和竞争力。休闲产业作为满足大众休闲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体验型经济,休闲需求自身的强关联性和替代性、在不同的休闲需求之间可以共享和的休闲资源的强互补通用性,为其在产业间实现融合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而且休闲产业当前也已呈现出子产业间相互依托、嵌套的融合互动发展态势,如融合了文化休闲与旅游休闲的文化主题公园游、人文旅游等,融合了文化休闲与体育休闲的体育节目、体育赛直播等,融合了体育休闲与旅游休闲的奥运场馆参观和体育俱乐部游览等,这为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融合发展,此外,欧美休闲产业发达国家的成功发展经验也表明休闲子产业之间融合可以促进休闲产业整体的发展及产业结构重构和优化,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再者,十八大以来,经济转型升级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转型升级效应也有助于帮助中国经济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因此把“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休闲产业的融合发展纳入经济结构转型的战略规划中,将有利于实现中国经济的绿色增长,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
四川地处中国西南,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传统的川蜀文化孕育了闲适的休闲生活氛围,这为其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消费环境基础;其次,四川省近年来的经济实现了较好的发展,人均消费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为其休闲消费需求的购买提供了市场需求;最后,四川省休闲产业中的旅游休闲对其经济的贡献作用明显,2015 年,四川省旅游产业总收入为 6210.5 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例约为 21%,因此四川省具备发展休闲产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
但是四川省休闲产业具有中国休闲产业发展的典型特征—— “不均衡性”,旅游休闲效应明显,是休闲产业的“优势产业”,2015 年四川省旅游休闲创造收入 6210.5 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例约为 21%;但其文化休闲和体育休闲的发展效应相对较小,是休闲产业的“短板产业”,2015 年四川省的文化休闲创造收入 1300 亿元,占其生产总值的 4%,体育休闲创造收入 45 亿元,占其生产总值的比例不到 0.5%。然而产业都有其生命周期的限制,尤其是旅游业在经过了将近三十多年的发展之后,当前受产业生命周期因素的制约越来越明显,逐渐出现“空洞化”现象,因此即便除去休闲产业整体,单单考虑旅游业本身的发展,也亟需通过产业创新来改造衰退的产业结构,延长产业生命周期,保持其对经济的贡献作用。因此,四川省休闲产业需要在保持和扩大其旅游休闲优势的同时,努力弥补文化休闲与体育休闲的短板,促进旅游休闲与文化休闲、体育休闲的大融合,带动旅游、文化、体育的共同繁荣,实现休闲产业的整体协调发展,推动四川省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化。
..........................


1.2 研究方法
本文围绕研究问题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展开研究,首先,基于文献分析的基础,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了休闲产业可以实现融合发展的机理;其次,运用熵值法,借助自然竞争方程和融合协调度模型,从过程和状态两个角度对四川省休闲产业的融合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最后,通过提出假设,运用模型构建和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四川省休闲产业的融合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

...........................

2 基础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基础理论
2.1.1 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发展理论分为平衡发展理论和不平衡发展理论,二者的区别在于资源配置的重点和布局的不同。
(1)平衡发展理论
①罗森斯坦·罗丹(P.N.Rosenstein-rodan)的“大推动”理论。核心是同时对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进行大规模投资,促进这些部门的平均增长,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全面发展。
②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主张全面地、均衡地、大规模地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各地区进行投资。一是促进各项产业、各个地区均衡发展,改善供给;二是各个产业、各个地区之间形成相互支持性的格局,扩大需求。
平衡发展理论的出发点是为了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和缩小经济发展差距。但是平衡发展面临两难境地,不同的区域和产业存在着区位、资源、劳动力、技术水平、产业基础等不同优势和发展条件,且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有限,难以拥有充足的资源来推动所有产业同时发展,而若将资源均衡分散投放到所有产业和区域,则优势产业的发展就会退化,其他产业也不可能发展起来。
(2)不平衡发展理论
不平衡发展理论强调在资本有限的前提下,要实现经济的发展,只能集中投入到几类有带动性的部门,通过有带动性部门的经济优先发展,促使整个经济得到增长。
①发展极理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或行业的自身增长能力和带动能力不同,一些行业和产业聚集了某些主导或有创新能力的部门,形成一种具有强大辐射作用的“发展极”,具有“发展极”的地区或产业优先增长发展,以带动相关地区和产业共同发展。
②不平衡增长理论。认为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它们之间存在关联效应,以关联效应最大的产业扩张和优先增长,来逐步扩大对其他相关产业的投资,带动关联部门和整个产业部门的发展,进而在总体上实现经济增长。
............................


2.2 文献综述
2.2.1 休闲产业定义
国内学术界对休闲产业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目前对休闲产业的概念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于光远(1996)认为,休闲产业是为满足人们的休闲需要而组织起来的产业;李再永(1999)认为休闲产业是指以满足人们的“美、感、游、创”等心理需求而提供的精神享受服务,主要包括旅游业、美容业、文化娱乐业、居民服务业、体育产业、教育产业。马惠娣(2000)基于休闲哲学提出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与精神的)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卿前龙(2006)在总结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休闲产业定义为:由休闲消费需求引发的、国民经济中那些生产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行业的总称,其主体产业部门为休闲服务业。王琪延等(2015)从休闲产业内涵与外延出发,指出了休闲产业的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休闲产业包括核心体闲产业,为休闲产业服务的其他休闲服务业,从事休闲品制造的休闲工业、休闲地产业及休闲农林牧渔业等三个层次;而狭义休闲产业专指核心休闲产业,包括旅游业、体育业、文化休闲、养生业、娱乐业、公益休闲、宗教及其他休闲产业。
因此,综合上述学者研究成果,定义本研究中的“休闲产业”概念分析范畴为休闲主体产业,即旅游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
针对出现产业融合的动因很多学者认为首先是技术的创新与扩散,Lei(2000)认为某一产业的技术创新形成了共同的技术基础平台,进而影响或改变了其它产业产品、竞争和价值创造的过程,由此催生了产业融合;Grantwell 和 Fai(1989)基于公司的视角研究了技术创新和扩散对公司间的技术融合的作用;我国学者于刃刚,李玉红(2004)等认为,技术创新的扩散消除了技术性进入壁垒,从而使不同产业形成了共同的技术基础,由此发生了产业的融合。其次是经济管制的放松,植草益(2001)认为管制的放松降低了行业间的壁垒,从而造成行业间的合作竞争关系加强,由此推动融合;马健(2002)进一步阐述了技术创新对融合的内在推动及管制放松对融合的外在促进。再次是产业间的关联性及追求效益最大化,厉无畏(2002)认为企业为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会进行跨业经营和跨业兼并以此来实现发展利润的最大化和成本的最低化,这是推进企业实现融合经营的内在动力。胡永佳(2007)认为产业资产通用性及通用资产在相关产业间流动的成本弱增性是产业发生融合的原因。王慧敏(2007)、朱海艳(2014)认为产业间无形的通用要素也是驱动相关产业进行跨边界融合的重要因素。肖建勇(2012)认为技术进步和人类意识觉醒带来了资产通用和产业关联,资产通用度的提高和产业关联性的增强则促进了产业之间的融合。最后是其他因素,吴颖、刘志迎等(2004)、李美云(2007)认为产业融合是技术创新、规制放松、企业间竞争合作的压力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合力共同才使产业融合得以实现的。单元媛、赵玉林(2012)认为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的互动促进了产业融合的出现。
.............................

3 休闲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分析..................................17
3.1 休闲产业内部属性特征分析......................17
3.2 休闲产业外部环境分析...............................17
4 四川省休闲产业的融合发展评价分析........................20
4.1 休闲产业融合的过程分析........................20
4.2 休闲产业融合的状态分析...................................22
5 四川省休闲产业融合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33
5.1 模型的设定及变量说明.....................................33
5.2 数据来源及变量设计..................................34

5 四川省休闲产业融合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5.1 模型的设定及变量说明
对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及控制变量(见表4-1)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相关变量之间的关联性很强,且都为正相关,结果如表4-2。可以看出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很高且比较显著,即休闲子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这与测度产业融合选取的方法有很大的关系,而且不同的i和j代表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水平,两个Dij之间会由于存在同一产业i或j,而造成Dij之间的相关系数很高。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差异较大,分别为0.57、0.94、0.73,而且还有部分相关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解释变量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水平D12与被解释变量区域经济发展效率Y之间的相关关系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而解释变量旅游业与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水平D13、文化产业与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水平D23和被解释变量区域经济发展效率Y之间的相关关系则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说明了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与四川地区的经济发展效率之间不存在相关性,而旅游业和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及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都与经济地区的经济发展效率之间存在相关性,造成四川地区休闲产业不同子产业融合发展与其经济发展效率之间的差异可能源于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早,又一直受限于传统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依靠加大资金投入和人力的投入,忽略自身的创新发展,造成产业总量较大,但是产业资源单一使用、重复开发,造成产业资源使用效率不高,产业绩效偏低,尤其是旅游业在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正面临着发展瓶颈——“空心化”,而随着二者融合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其对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的影响或许会显现出来;而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目前产业总量还相对较小,但是其一直在依靠与旅游、文化的融合来发展自身,虽然当前融合水平不高,但是随着其融合水平的提升对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的作用会更加明显。控制变量技术进步与创新tech和市场开放度open之间的相关关系没有通过相关性检验,说明就四川省来讲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控制变量技术进步与创新tech和被解释变量经济发展效率Y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相关性;而市场开放度open与被解释变量经济发展效率Y之间的相关关系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二者之间不存在必然的相关关系。

............................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本研究基于休闲产业的内部产业属性和外部环境分析了其融合发展的机理,并从过程和状态两个角度对四川省休闲产业的融合水平进行了评价,从过程角度看,四川省休闲产业的融合尚处于不完全融合的阶段,而且也没有达到不完全融合阶段的稳定状态,其融合仍在波动发展中;从状态角度看,四川省休闲产业整体的融合发展水平不高,休闲子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水平较好,处于相对比较协调的发展状态,而文化产业与体育产业、旅游业与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较差,还处于比较严重的失调发展状态,造成四川省休闲产业融合发展的这种不均衡现象的原因在于休闲子产业的发展基础、所处产业生命周期阶段等因素不同。
最后,本文探讨了休闲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效应,提出了休闲产业融合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假设,并通过建立模型对假设进行验证和检验,发现休闲产业的融合发展对四川省经济发展效率具有提升作用,且不同的产业融合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的影响是不同的,产业融合水平越高,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越大,且技术进步与创新在休闲产业融合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但是市场开放程度在休闲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的影响中不显著。
参考文献(略)

工商管理专业2017年毕业论文精选范文三:神雾环保并购重组动机与绩效研究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国内外学者对于企业发展中各种问题的研究和分析都是经济学领域以及相关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并购重组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中常见的企业市场行为。这一问题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问题。自 2009 年中国创业板正式推出以来,创业板的研究逐渐进入学术界的视野。从目前学术界对并购重组绩效的分析和研究过程中来看,学术界主要从上市制度、风险管理、并购绩效等几个方面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高金平(2015)发表的《资产重组的会计与税务问题》一文对于中国企业并购财税制度与美国并购财务税务制度对比研究,对我国并购重组过程中存在的或有的风险点进行了梳理,并且根据我国企业并购重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并购重组风险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张新(2003)在研究中以 1993 年到 2002 年我国 1216 个并购重组案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企业在完成并购重组之后,目标公司股价以及平均收益率均表现出明显的上升和提高的趋势。通过实证性分析发现并购重组使得公司股票溢价能够达到 29.05%,这一水平远远超过了国际上并购重组中股票议价 20%的平均水平;并购重组对股东收益之间的关系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分析得出股票溢价为-16.76%。
王宛秋(2014)发表的《企业技术并购协同效应研究》一文中认为正确的认识并购重组给公司带来的发展机遇和价值,对于公司在市场中进行各类型的发展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在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分析了相关立法和监管的机制取向。
Bruner 通过对文献汇总得出,企业并购活动的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成熟程度。在发展比较成熟的市场中,并购重组会导致目标公司股东收益超过收购企业股东收益。但是在发展不成熟的市场中,这一现象并不明显②。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来讲,还处于起步的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多方面的不足,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绩效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

二、企业并购重组概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使得企业并购重组的发生频率大大增加。并购方通过并购重组能够增加企业资产规模,吸收更多的资源用以发展企业相关业务,而被并购企业也能够通过这一方式重新获得发展动力。任何企业都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竞争的过程中使得企业出现优良之分,部分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淘汰,部分发展良好的企业为了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会通过并购重组等行为来实现公司发展壮大
从目标公司行业角度来讲,企业并购主要通过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三个类型。其中横向并购主要是指参与并购的双方企业是同一个销售领域中的企业,双方在市场中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横向并购主要是企业为了快速提高市场份额和市场规模而选择的并购;纵向并购是指供应链或者生产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发生的并购行为,这种并购主要是为了加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配合,加速企业的快速发展;混合并购主要是指在生产领域或者销售范围之内并没有关系的企业双方实行并购行为。混合并购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企业的多元化发展。
从企业并购意愿的角度对企业并购行为进行划分,可以将其划分为善意并购和敌意并购两个类型。其中善意并购主要是双方企业在相互同意并购方案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并购行为。一般来讲,善意并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并购的成本,同时能够规避并购之后企业在文化以及财务等方面进行整合的风险;敌意并购主要是指并购企业在未取得目标企业对并购方案同意的前提条件下采取的强制购买和并购的行为,敌意并购在并购行为过程中,双方对并购方案没有达成一致,导致企业在并购之后面临的风险大大增加。
按照支付方式对企业并购的类型进行划分,可以将企业并购划分为有现金支付、股权支付、无偿划拨和承债式并购等方式并购类型。其中现金支付的方式主要是在资本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发生的,因为支付方式较为单一,因此一般都采用现金支付的方式进行并购;股权支付是全球上市公司在发生并购行为之后经常采用的一种并购形式,具体来讲股权支付主要包括增发型股、股权置换等方式。在现代并购重组中,企业并购所涉及到的金额通过较大,因此通过股票市场来完成并购支付成为上市公司最为主要的选择之一;无偿划拨主要是指政府相关部门通过行政手段将国有企业的控制权进行转移的一种方式,在控制权转移的过程中并购方企业不需要支付相应的资金,这种并购方式主要发生在国企之间;承债式并购主要是指在企业并购行为中,并购方企业承接被并购方企业在经营中的各种债务,通过为被并购方企业支付相应的债务来完成企业并购重组。
............................

第二章 神雾环保基本情况及并购重组的动机分析

一、企业基本情况
(一)神雾集团
神雾集团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节能减排技术、工程转化和核心装备制造三大发展平台。在技术研发方面,神雾集团已经建立了节能与大气雾霾治理技术大型中试实验室,同时拥有两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和四个北京市技术研究中心,是我国国家博士科研工作站之一。神雾集团在近年来进一步强化技术研发,所获得的科技成果超过 50 多项,其在国内外申请专利超过 2000 多项。神雾集团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技术创新,通过大量的研发投入以及研发人才队伍的建设,在我国节能环保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节能减排科学研究、装备制造、技术转化等方面已经成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对于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集团每年可实现节能 3000 万吨标煤以上、减排二氧化碳7000 万吨以上②。神雾集团在 2014 年获得我国国家科学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第一名,成为我国清洁技术企业的领头羊,通过全方位的发展为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以及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神雾环保
神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神雾环保”)(原名称为天立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立环保”)成立于 2004 年,现注册资本为 101,002.44 万元,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环保企业的领军企业之一。是北京市政府所认定的火炬计划项目企业之一,公司已经通过了ISO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神雾环保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外聘和内部培养的方式建立了一只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获得了多个国内外专利,在“计算机专家操作系统”、“高温炉气直接除尘技术”、“高效密闭水冷却技术”方面的专利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我国国内相关研发的空白。
............................

二、并购重组路径分析
神雾环保是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曲线“借壳”的典型案例之一。神雾环保并购重组之路先后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神雾集团通过司法诉讼途径取得天立环保的控制控权,然后由神雾环保收购神雾集团控制的神雾工业炉,神雾集团资产巧妙注入上市公司,进而实现神雾集团资产曲线“借壳”上市目的,并购重组后上市公司资产规模得以扩大,公司价值得以提高。
(一)取得天立环保控制权
天立环保在 2011 年成功进入资本市场,但上市之后业绩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公司连年亏损经营业绩出现大幅度下滑,在发展的过程中,天立环保管理层采取多项措施来提升业绩,但没有取得成功。到 2014 年天立环保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急需进行并购重组来“保壳”。2014 年天立环保控股股东王利品先生因投资需求向北京万合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北京万合邦”)借款,王利品先生到期无法偿还借款。北京万合邦通过司法诉讼途径取得王利品先生所持有天立环保 19.79%的股份,成为天立环保的第一大股东。此后,天立环保更名为神雾环保。神雾集团通过万合邦控制天立环保之后,为神雾集团资产“借壳”上市奠定了基础。
(二)收购神雾工业炉
神雾集团在取得天立环保控制权之前曾计划进行 IPO(Initial PublicOfferings 首次公开募股),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始终无法通过这一方式进入资本市场。我国证监会为了推动和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证监会 2014 年发布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 127 号)文件规定创业板上市公司不允许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实现上市。在这一规定出台之后,我国上市公司在未来并购重组中,必须谨慎设计并购重组方案避免触碰政策红线。
...........................

第三章 神雾环保并购重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20
一、评价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20
(一)科学性原则 .....................................20
(二)系统性原则 ..................................20
第四章 神雾环保并购重组的绩效分析..............................27
一、基于事件分析法的短期绩效评价 ........................27
(一)事件窗的选取 ....................27
(二)相关指标计算 ...........................27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44
一、研究结论...........................44
二、启示................................45

第四章 神雾环保并购重组的绩效分析

一、基于事件分析法的短期绩效评价
(一)事件窗的选取
本文根据神雾环保并购重组的实际情况,将 2015 年 1 月 27 日,也就是神雾环保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公告的当日作为事件窗口,选取 2015 年 1 月 27 日前后 15 个股票交易日的超额收益率作为评价指标。按照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股票交易规则,神雾环保于 2014 年 11 月 20 日停牌,因此,本文在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选取在停牌前的 15 个交易日和 2015 年 1 月 27 日后 15 个交易日的股票超额收益率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神雾环保并购重组前后的绩效情况。
(二)相关指标计算
本文在神雾环保并购重组绩效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采用市场模型计算神雾环保股票日超额收益率和累计超额率。具体来讲,首先计算得出神雾环保窗口期内股票日实际收益率,然后将日实际收益率与创业板指数日收益率进行做差,得到神雾环保股票日超额收益率,最后将神雾环保日超额收益率进行累计相加,得到神雾环保累计超额收益率指数。这些指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剔除因大盘的震荡而对股票收益指数产生的影响,能够更为准确的得出相关的检测结果。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通过对神雾环保并购重组绩效评价和分析,神雾环保并购神雾工业炉的案例是成功的,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企业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绩效评价来看,此次并购重组对神雾环保的各项指标优化都起到显著的作用。神雾环保并购重组是我国创业板公司并购重组的典型案例之一,虽然不同的行业以及不同的企业在并购重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差异和不同,但是从总体来讲,神雾环保并购重组对我国企业实施并购重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一,适应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的发展趋势下的并购重组。我国在电石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出台了相应的淘汰机制,对于部分规模小和产能低的企业逐渐实现退出机制,而通过并购重组使得神雾环保企业规模和生产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适应了我国相关产业政策以及行业的发展趋势。
第二,技术能力和产能得到大幅提升。神雾环保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了生产工业的整合,蓄热式电石生产新工艺的成功整合使得公司产能以及技术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在并购重组之后,通过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增加技术人员的投入,整合被收购企业的技术资源,使得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大幅提升。
第三,公司主业更加突出,盈利能力和资产规模得到提升。神雾环保在并购重组之后,营业收入迎来爆发式的增长,2015 年实现营业收入 121,468.03 万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303%,企业营业利润实现 19,957.61 万元,同比增长966%,资产规模达到 313,987.85 万元,比并购重组前增长了 29%。
第四,财务指标得到优化。神雾环保在规模扩大之后,除了现金流指标外,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以都有巨大的改善,由于神雾环保较多的采用 EPC 模式,施工结算周期长,并购重组后业务规模迅速增长,增量资金有限,使得现金流指标出现下降趋势。神雾环保在并购神雾工业炉之后,使得公司财务指标有了明显的提高,公司资产规模和市场份额、公司市值均有很大提高,对于公司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