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背景
文化创意产业园作为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和重要平台,在我国的发展,从20 世纪 90 年代开建,到 2002 年末仅 48 个园区建成,2012 年时发展至 1457 个,并在2014 年时井喷至 2570 个,2015 年则稍有回落在 2506 个左右。其中,由国家命名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10 个、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 10 个和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335 个。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为标杆,以省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为支点,促进各地特色文化产业群加快发展,共同推动全国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大格局。
2015 年,深圳市共有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40 家、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20 家,其中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 1 家、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 11 家,覆盖文化创意产业九大行业及产学培训。产业园快速发展的背后,一些问题也随之显现,如园区太多导致资源分散、建设模式之房地产色彩浓厚、园区定位模糊产业结构雷同、园区之间相互分离缺少必要的分工与合作、园区耗费巨资建成后租金高、企业入驻率低、文化气息淡薄等。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是深圳唯一一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华侨城集团公司旗下子公司深圳华侨城房地产有限公司(成立深圳华侨城创意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具体管理)全资运营管理的园区,在参考了美国纽约、英国伦敦以及中国北京、上海的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经验后,立足珠三角和中国当下及未来创新性变革,尊重城市产业的多元性和人口的丰富性,以混合型社区建设为核心主张,又与自己的优势产业“文化+旅游”相结合,在保留旧厂房的建筑形态和历史痕迹的基础上,凭借深圳独特的城市区位优势以及华侨城集团强大的平台优势,在众多文化创业产业园区中率先实现了盈利,并发展成为今天业态丰富、社会效益突出、在深圳乃至全国极具示范意义的具有明显后工业华侨城特色的 LOFT 模式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在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由于一直没有经营收益方面的压力,也面临一些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一)品牌形象推广成功,大量文化机构寻求入驻,但园区发展空间饱和;(二)园区较早实现盈利,但盈利模式单一,亟需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三)园区定位明确,特色突出,产业链初显,但产业集聚效应微弱等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在新的全球一体化经济形势下,面对更加开放和复杂的新形势,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如何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明确自身定位、利用优势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找到新的盈利点,同时强化内部管理、获得持久竞争力,是目前深圳创意文化园需要解决的问题。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要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意设计、文化艺术高地,需要对文化创意产业特点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产业集聚发展动因有更多的探索,对创意内容生产的个体与企业有更多的重视与激励。为此,处在发展上升期的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必须结合园区内外部环境、资源与能力,选择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全面梳理发展什么、怎样发展,是园区继第一次从工业园区发展成为创意产业园区后、进行第二次转型升级成功与否的关键。
笔者希望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通过客观分析与诊断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全面分析园区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明确园区面临的机会与挑战、具有的优势与劣势,以此确定园区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战略定位及业务范围;并通过对园区资源与能力的系统研究,把握自身资源优势,将其进一步巩固发展成为核心竞争力,制订出有效机制解决问题,帮助园区顺利实现二次转型升级的跨越式发展。
最终,希望能通过对华侨城创意文化园这个典型案例的发展战略研究,举一反三,给整个深圳乃至全国其他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战略提供参考和决策支持;并希望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园这种文化产业发展载体和平台的研究,催化和助推我市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更加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
2 理论综述
2.1 文化创意产业园内涵
2.1.1 文化创意产业内涵
深圳在《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中将“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界定为:“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为内容、创意成果和知识产权为核心价值,以高新技术为重要支撑,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引领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消费潮流的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创意设计、文化软件、动漫游戏”。该定义着重强调了,深圳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必须根植于文化主体与文化内容,通过高新技术手段进行创造与创新,以提供更多具有创意成果和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并且在现阶段,深圳着力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创意设计、文化软件、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
2.1.2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涵
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形成从根本上看,是文化、创意和产业三者在某个固定空间上主动或被动集聚的最终产物。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园是文化的集聚,具备文化地理区位相近、文化艺术活动集中、文化生产与创意氛围浓厚等文化集群理论的核心要素;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产业“集聚”,特别是创意类产业,具备地理区位相近、创意产业联合、规模效应产生等产业集群的核心要素。根据波特有关产业集群效应的理论归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具备三方面的功能:第一,通过共享、规模化与专业化,降低园区内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创意产业生产效率;第二,通过吸聚效应和外部效应,可以提高园区内企业的文化创造与创意生产水平;第三,通过孵化与协同创新促进新兴文化创意型企业的建立,建立和完善集群生态体系,提高园区综合竞争力。
................................
2.2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相关理论
2.2.1 文化创意产业园集聚效应理论应用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一种独特的产业集群类型,它的发展相比其他产业类型较晚,所以其理论基础相对其他产业也更为薄弱。截至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产生的集聚效应主要有:1.共生效应:园区内和文化创意生产、传播、营销相关的上下游企业或者辅助机构彼此共享产业生产与发展要素,由于彼此间信任的增强,增加了合作机会、降低了生产与交易成本,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提高产业生产效率;2.创新效应:园区更加优美开放自由包容的环境与氛围,以及各种文化生产资源的共生共享,使得艺术家与创意人才扎堆,并且相互交流彼此激发创意的萌发,使得创新在这里成为生活与工作很自然的一部分;3. 知识溢出效应:园区内宽松的环境和自由交流的氛围,使得知识传播与创新速度更快,知识溢出效应被逐渐放大,整个园区的竞争力不断增强;4. 辐射联动效应:相比园区外更好的政策支持、生产效率、投融资环境以及创意人才,不断吸引更多企业、投资者、人才加入,这些资源、资本、人才的聚集与联动又使得这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并进一步扩张分裂成子公司或分公司,从而更全面多方位的推广其创意产品和核心技术,最终形成创意生态体系。
2.2.2 高书生的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分析模型
本文在分析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价值链时,采用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高书生的文化产业分析框架(见下表 1)和经济分析模型(下图 3)。选择此分析框架和模型的原因是,它与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相比,更侧重探讨文化生产与再生产的内在规律性、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体系的融合性,以及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内在动因。
............................
3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18
3.1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简介 ............................. 18
3.2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19
4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外部环境分析.......................... 29
4.1 宏观环境分析 ..................................... 29
4.1.1 政治环境 .................................... 29
4.1.2 经济环境 .................................... 35
5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内部环境分析.......................... 46
5.1 资源分析 ......................................... 46
5.1.1 有形资源 .................................... 46
5.1.2 无形资源 .................................... 47
7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发展战略选择
7.1 愿景使命调整
管理者对风险的态度。现任集团一把手,原任职为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于 2015 年年底履新华侨城集团总经理、党委书记。在集团面临迪斯尼等国际国内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面临自身规模增长的瓶颈以及上半年营收及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一把手换帅属于临危受命,带着之前被外界称道的“曲江模式”,管理团队对风险的态度应是中性偏激进型。
企业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总体上,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国内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华侨城提出的“文化+旅游+城镇化”和“旅游+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战略,虽然对我国宏观环境之政策、经济、技术等外部环境依赖性较高,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对宏观环境依赖的风险性较小。从行业来看,由于本身处于行业的引领地位,对行业环境的依赖性较低,具有较强的行业抗风险能力。
产业政策导向因素。国家将文化创意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密集出台政策加以大力扶持,并将文化园区作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载体与核心平台加以大力建设与支持。
企业文化因素。华侨城秉持“创意无限 奋泳争先 战绩辉煌”的企业文化。而华侨城集团总部地处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是深圳人的行事作风,开放、包容是深圳人的精神理念。在这种大环境下,为华侨城奠定了创新创业的大企业文化。
...........................
结论
本文运用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理论工具,通过 PEST、波特钻石模型、价值链分析、SWOT等战略分析工具,对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充分系统分析,明确园区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战略定位和业务范围,为本园区及其所在行业的其他企业提供参考。
首先对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充分分析,发现存在发展空间饱和、盈利模式单一、产业集聚效应式微等三大问题。
从外部环境来看,面对新常态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的高跨界性、高渗透性、高融合性等特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入换挡期,在面临一轮投资热潮及快速粗犷式发展后,又逐渐回归理性。国家开始逐步清理不合格园区,并陆续出台各种宏观调控政策,相关监管制度进一步管理规范,重点保障公共文化建设发展、原创内容保护、“一带一路”等,意在引导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朝着管理规范、创新突出、带动产业转型发展的路上来。
从园区内部管理来看,尽管其金融资源丰富,产权结构清晰,政府资源、商誉等无形资源转换价值高,“文化+旅游”的文创园模式优势明显,但也存在发展空间饱和、创新资源不足、服务能力较弱、缺乏价值主张、盈利模式单一、集聚效应微弱等问题。
基于以上这些分析,提出了深耕现有市场、加快拓展国内国际市场、通过“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等手段和方式实现园区规模化、集约化、服务专业化的发展思路。提出了通过建设文化创意街区与城市发展相融合、通过向传统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地产业全面渗透与传统经济体系相融合、通过产业链前后向拓展与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相契合、通过建设线上虚拟园区凭借 “文化+科技”提升文化体验快速产业化、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机制建立多层次文化金融产品、通过文化市场深耕以及集团一体化成长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并最终实现园区生态价值体系构建、园区产业集聚效应提升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略)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发展战略的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