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H 的组织结构形式问题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2526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着日益突出的独特作用。非政府(非营利)组织是除政府外的为实现社会互益或社会公益的组织。与我国的事业单位不同,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并不是一种由政府对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全面负责的一种载体,而是独立于政府、企业和社会之外的第三个部分的独立分工,因而非政府(非营利)组织是一种民间独立的、有不同运作规则、不同经营管理目标的组织形态,是我国公共治理结构中的一大主体。

在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交叉渗透,社会结构转型、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组织机构体系在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中的作用,在机构设置、部门分工、管理创新上为其健康发展提供分析借鉴,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QCH(深圳市青年创业促进会简称)作为深圳市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典型代表。成立于 2014 年,由深圳市有志创业青年、企业家、企业经营管理者和有志于促进青年创业的人士、团体自愿组成的联合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业务指导单位是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

​专注于服务青年的社会公益性组织,作为直接联系青年的新型纽带、服务青年有效平台、展示共青团的形象窗口,是充分发挥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有形阵地,以实现帮助团组织网络全面覆盖青年、团工作全面影响青年为组织目标,具体设置了就业创业指导、义工服务、维权服务、办证服务、技能培训等五大窗口。直接面向青年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让共青团推动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有了实质性抓手。

​由于 QCH 成立时间较短且主要依托政府采购项目进行日常运营,组织机构体系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在初期建设及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如何设计部门机构、健全组织体系,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方法与工具,才能使组织更高效的完成组织目标,实现组织战略规划发展,已成为我国目前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亟待解决的问题。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 QCH 在发展过程中的组织机构体系问题及管理方式进行分析,运用理论和实证研究,找出组织机构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通过对 QCH 的组织机构进行再设计,使其机构体系建设与部门发展战略、组织文化相适应,起到激励员工、增强员工积极性的作用,从而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使组织与员工能够共同发展,并为存在同类困惑的非政府(非营利)组织提供借鉴,对于这类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如何科学性的建设组织机构、增强组织内部员工凝聚力、提升组织核心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国内外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环境对比,分析同类型组织中不同组织机构形式的优劣,分析 QCH 在建立初期时的直线型组织结构造成的管理流程不清晰、层级构成混乱等劣势问题,在比较中鉴别,在借鉴学习中创新,更好的运用组织自身的特殊定位和社会资源,设立更适合组织自身活力及创造力、完善管理流程并形成适合组织发展模式的矩阵式组织机构形式。

​有效推动公共服务社会化的进程,激发非政府(非营利)组织提高服务质量并吸纳各类资源;明确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应如何围绕政府项目运营,健全自身组织机构形式,促进其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从而构建适应中国国情的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发展形式,通过分析 QCH 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模拟制定相应的组织结构形式,实施组织创新,对众多同行业组织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从管理学视角看,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制度设计,它会有制度创新层面的组织变革和组织创新的问题,作为捐赠人和管理者的合作机制模式,它涉及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关系模式问题,作为一种资源配置的另类机制,它包含效率和供求的平衡问题,通过对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学分析,能够找出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管理问题存在的必要性以及管理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对丰富管理学学科发展及加强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

根据研究思路及内容,本文整体框架设计如下: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第一节 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相关概念

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一词首先出现在国外,是英文 Non GovernmentalOrganization(Non Profit Organization)的意译,英文缩写 NGO(NPO)。这一形容词汇最早出现在联合国 1945 年成立时的一份文件里,主要是指一部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中立作用的非官方的机构与组织,后来成为官方用语被全世界范围广泛使用,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们知道并开始运作“非政府”与“非营利”组织,把此类组织看作是公共管理领域中作用越来越大的一种组织形式。从字面上看,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一词指的是除政府之外的其他社会组织,这一概念中并不包括企业这类营利性组织,不包括家庭等亲缘的组织,也不包括政党、教会等政治性、宗教性组织。相对于企业、家庭、政党和教会等社会组织来说,非政府组织往往更具有民主、公共、开放的特点,且具一定的社会价值导向功能。

(一)目前,对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界定在每个国家都不尽相同,但是国际上比较有代表性的界定方法则有以下几种:

1、剩余界定法:由美国学者依据“社会三元结构”理论提出的,认为社会组织中存在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剩余组织即可界定为非政府(非营利)组织。这一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是一种较早期的界定方法,这种分类方法的缺点也就是过于简单,对已界定的组织并没有进行后续分类,容易使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种类过于庞杂,不易管理。

​2、经济核算法:这种界定方法认为,应当根据组织的经济实质来判断一个组织是不是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因为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大部分收入不是来自于以市场价格出售的商品和服务,而是来自其成员缴纳的会费和支持者的捐赠,所以可以从组织的收入构成或者从组织的支出构成来判断组织是否属于非政府(非营利)组织。这种界定方法虽然有利于税务部门对非政府(非营利)组织进行监督,但仅仅从经济特征考虑组织的界定,并不能从根本上将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

​3、免税资格分类法:依据组织是否享受免税资格而对组织进行分类与界定的一种方法。美国就是依据这种方法对非政府(非营利)组织进行界定的。

4、内在性质法:这种方法首先提出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一系列性质,然后根据这些性质来判断一个组织是否属于非政府(非营利)组织。

​.........................

第二节 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管理理论结构基础

针对不同类型的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应当制定不同的法规和相应的制度框架,并采取不同的监管政策,对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地位、主体资格、登记成立、经费来源、税收待遇、内部监督、组织管理等做出细致分类,从外部管理机制和内部管理体制两个方面进一步完善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管理理论。

一、外部管理机制情况分析

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作为承担一定公共责任的社会组织,其成立要受到法律的保护和规制,在法律框架内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并接受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管。我国现行的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管理实行的是双重管理体制,双重管理的发展阶段是从 2000 年对非政府组织的清理整顿开始到现在,这一阶段的管理体制被概括为“归口登记、分级管理、双重负责”。从 1997 年到 2000 年,国家对非政府组织进行清理整顿。1998 年出台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为这次清理整顿提供了法律依据,在这些行政法规中,双重管理体制被确立为非政府组织管理的核心制度。

​双重管理原则是指我国的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分别由民政部门登记管理机关进行统一登记,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国务院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授权的组织为业务主管单位进行业务指导的原则。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各级民政系统的登记管理机关是监督和管理我国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职能部门,其相应的职能由各级政府通过相关法规的规定和授权加以明确。在登记管理机关统一归口的同时,相关法规还规定:“与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业务范围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或政府授权的单位,作为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行使监督管理职能”。

​双重管理体制主要是强化有关部门对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监管力度,同时在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准入门槛上又多加了一层限制。总体来看,这样一种管理体制应该是较为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情况的,而这样的双重管理从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外部监督机制而言,应该说更具有监督力度。但双重管理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它在加强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同时,严重限制了组织的发展。其次,双重监督管理影响了非政府(非营利)组织自治权。登记管理机关与业务主管单位的双重管理,涉及了非政府组织活动的各个领域,过度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自主性。最后,对业务主管单位的依赖使非政府(非营利)组织承担了许多额外的工作。业务主管单位在管理过程中,会将行政事务转嫁给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使非政府组织承担了许多具有行政性质的,或者与其宗旨无关的事务。

........................

​第三章 QCH 在发展中的组织结构体系分析.................18

第一节 QCH 概况................... 18

第二节 QCH 初期组织结构形式分析................ 19

第三节 QCH 运营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20

一、组织部门结构现状.................... 20

二、调查方法与设计................. 22

第四章 QCH 的组织结构再设计........................ 33

第一节 组织结构设计的目标及选择.................33

第二节 组织结构再设计的基础工作...................34

第三节 组织结构设置的具体方案...................36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44

第一节 结论.............44

第二节 展望................44

第四章 QCH 的组织结构再设计

第一节 组织结构设计的目标及选择

QCH 的组织结构设计,应以组织结构的构造和运行为主要内容进行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它是一项操作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工作。具体应该从组织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入手,确立组织现阶段的最合理的管控模式,实现组织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和组织绩效最大化。

​非政府(非营利)组织能够运用的组织理论包含广义上的组织运行环境、目标、结构、技术、规模、权力、信息沟通等,狭义的则主要研究组织结构的设计和运行,QCH 的组织设计应结合组织设计相关理论,对构成组织的各个要素进行排列、组合,明确管理层次,分清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职责和相互协作关系,并使其在达到战略目标过程中,获得最佳工作效率。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回答以下六个问题,梳理出关于 QCH 的组织结构设计的关键要素,并对其进行分析及选择。

1、把活动分解成相互独立的工作岗位时,应细化到什么程度?

这里所涉及到的要素称为工作专门化,工作专门化是把工作分解成为成若干步骤,每一个员工只负责完成其中一个步骤,而不是全部活动。工作专门化应该以组织规模的大小而有所不同,组织的规模越大,涉及的工作面越广,工作专门化程度就应越高。

​2、对工作岗位进行组合的基础是什么?

组织通过工作专门化来划分工作岗位之后,就需要对其进行组合来完成相似的工作任务,这种对工作岗位进行组合的基础叫做组织的部门化。组织依据每个工作岗位所能从事的职能来对工作岗位进行组合,也可以根据工作的地域、顾客的类型进行部门的设置,不同的组织应该以自身情况来进行部门化。

​3、员工个体和群体向谁汇报工作?

当组织的管理者决定更好的设计组织结构时,应该首先考虑一条从组织最高层贯穿到最基层,明确规定汇报工作的不间断的职权线,也就是组织的指挥链。组织通过强化指挥链可以使组织的生产率最大化,但这种单线汇报的形式不够灵​活。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组织结构及管理的优化设计及提升在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其方式、方法研究分析,对 QCH 组织在初期建设及发展过程中应该如何进行部门设置、健全组织结构,梳理流程管理,资源利用率最大化,部门工作内容合理化、留住核心人才、提高组织效率的问题提供解答及建议,为存在同类困惑的非政府(非营利)组织提供借鉴,对于这类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如何科学性的建设组织机构、提升组织核心竞争力具有一定意义。

经过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矩阵式结构型的组织形式更有助于组织提高运作效率;

2、组织需根据自身的组织目标及发展战略进行部门设置;

3、组织管理流程设计应遵循组织自身规模及特点进行梳理;

4、重视员工管理是组织提高运作效率的关键。

​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非政府(非营利)组织,面临来自政府、社会、组织内部的各种问题,在外部环境无法立刻满足组织发展的时候,组织应通过完善内部组织结构建设、系统化管理制度等手段适应发展的需求,快速灵活的组织结构形式将为非政府(非营利)组织更好的提高员工凝聚力,将组织目标与员工的能力相挂钩,留住核心人才、提高组织效率。根据组织结构设置及组织规模的大小,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内部管理也应有所不同,组织的规模越大,涉及的工作面越广,管理层就应转向职业化,内部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就应越高。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