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四十年来,金融市场环境不断的发生着变化。首先,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资本市场的开放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外资银行、城市银行以及信托租赁等各种新型的金融公司越来越多的加入到金融市场中,导致金融行业内的竞争不断加剧。同时,近年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成为金融领域一个新的发展势头,余额宝、借贷宝等越来越多的创新型金融产品的出现,在丰富我国金融市场上产品种类的同时,也使金融行业内的竞争环境更加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另外,随着我国经济进入“调结构、促改革、稳增长、防风险、惠民生”的新常态时期,经济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金融类公司的运营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而经营绩效水平是金融类公司综合实力的外在体现,金融类公司的竞争力最终表现在公司的经营绩效方面。我国对金融类公司经营绩效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经营绩效评价体系有待完善,因此加强对金融类公司经营绩效的评价研究,完善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把握现阶段我国金融类公司的经营状况,促进金融类公司健康稳定的发展。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银行的成立和发展经历了极其长久的过程。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中、农、工、建”四大国有银行依次恢复成立。到了 90 年代,国家政府逐渐减少了对银行业的管束,国有银行的业务类别划分逐渐淡化,业务范围逐渐拓宽,银行间的竞争机制逐渐形成。21 世纪,中国加入世贸易组织 WTO 后,国家经济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银行业中大批外资银行的加入,加剧了我国银行之间的竞争。另外,我国商业银行随之迎来了股份制改革的浪潮,四大国有银行相继完成改革,银行业整体的经营绩效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银行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经营发展过程中偏重于速度和规模,忽略了银行的发展质量和经营效益。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开始回落,各行各业的信用风险逐渐增加,资产质量有所下降。与此同时受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以及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的增长速度减小,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增大,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减弱,使得整体的经营绩效有所下降。商业银行必须尽快确立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战略目标,建立符合现代化经营管理要求的管理体制,并通过合理经营及业务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进而提高银行的经营绩效。
.........................
1.2 文献综述
经营绩效理论自诞生以来已将近 140 年,在此期间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极大的丰富了经营绩效评价理论的体系框架,扩展了经营绩效评价理论的应用范围。本研究参考了前人大量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本文的研究内容,对国内外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综合阐述。
1.2.1 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企业的经营绩效评价是对企业整体经营状况和对社会贡献的总体评价,可以综合反映一个企业的经济价值[2]。综合现有的文献,可以将对经营绩效方面的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 19 世纪开始到 20 世纪初期结束,这一阶段是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理论创立的探索时期。第二阶段是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 80 年代,这一阶段对企业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重点在于对财务进行分析,评价指标的选择也多基于企业的财务会计指标。第三阶段是从 20世纪中后期至今,这一阶段人们逐渐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创新能力、外界评价等非财务指标引入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3]。同时该阶段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目的也不仅为了反映企业之前生产经营的成果,还期望能够全面的反映企业的综合管理情况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国外对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主要有:
19 世纪末,泰勒[4]创立了科学管理的理论,提出企业在经营时不仅应注重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应注重企业的生产效率。Jackson Martindell在 1954 年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企业经营管理指标体系。Charnes 等于 1978 年提出用 DEA 评价法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研究企业生产经营部门的效率问题。Stewart于 1991 年首度提出了 EVA 经济增加值法,并用EVA 指标评价企业的经营情况。David Norton 在 1992 年提出了平衡计分卡系统。
........................
2 灰色聚类评价方法介绍及改进
2.1 灰色聚类评价方法概述
在控制理论中,对信息的了解掌握程度常用不同的颜色来反映。“黑”表示对信息完全不清楚不了解,“白”则表示完全掌握相关信息,而“灰”则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特殊状态,表示对其中某些部分的信息了解,对其他部分的信息不了解。“系统”是指由相互影响的若干因素结合而成,具有一定的特殊功能的有机整体。灰色系统理论是由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提出的,该理论主要以不确定性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已掌握信息的有机生成和开发,提取出具有研究价值的有效信息,从而实现对整个被研究系统的描述和监督。
灰色聚类评价法是由邓聚龙教授于 1987 年创立的,是灰色系统理论中发展最早,应用较广的理论方法。灰色聚类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灰色关联矩阵或灰数的白化权函数将评价对象或评价指标划分至若干个可以明确定义的灰类,一个灰类是指属于同一类别的评价对象或评价指标的集合。
灰色聚类评价法根据不同特性的待评价对象可以具体分为:灰色关联聚类法和基于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聚类法。灰色关联聚类法在实际应用中主要用于对因素的合并归类,简化系统的复杂程度。基于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聚类法主要用于考察评价对象或评价指标是否属于事先设定的不同类别。本研究主要讨论基于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聚类评价法。
刘思峰教授在邓教授提出的灰色变权聚类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灰色定权聚类评价法。刘思峰教授之后又提出了基于端点的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聚类评价模型和基于中心点的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聚类评价模型。丁进宝,周耀文提出了以等斜率的方式构造白化权函数。肖新平,肖伟提出了灰色最优聚类法。黄澜等对等斜率灰色聚类法与共原点灰色聚类法进行比较,讨论了两种方法在权重处理过程的异同。党耀国等在灰色定权聚类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灰色综合聚类评价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各指标的聚类系数向量中各个分量对最终聚类结果的作用,是对灰色聚类评价法的重大发展。董奋义等对综合聚类系数取值区间的划分进行了改进。王化中重新设计了灰色综合聚类法的计算步骤,同时提出一种确定综合价值刚度系数取值范围的新思路。张明媛等通过将模糊理论与灰色聚类法相结合,提高了聚类方法的准确性。
..........................
2.2 灰色聚类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
2.2.1 灰色定权聚类评价法
基于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聚类评价法根据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的不同又可以进一步分为灰色变权聚类法和灰色定权聚类。若以白化权函数的阙值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属于邓聚龙教授提出来的灰色变权聚类法;若以定性分析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则属于刘思峰教授提出来的灰色定权聚类法。当聚类对象在意义、量纲等方面差异较大时,灰色变权聚类法会导致某些指标的作用过于微弱,而灰色定权聚类法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因此本研究主要介绍基于白化权函数的灰色定权聚类法,首先对白化权函数的相关定义进行介绍。
白化权函数用来描述某一个评价对象的样本值隶属于某个类别的程度。白化权函数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典型白化权函数、下限测度白化权函数、适中测度白化权函数和上限测度白化权函数,分别记作:
、
............................
3 银行类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 ............... 17
3.1 引言 ................ 17
3.2 银行类上市公司的选择 ........... 17
4 证券类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 ...................... 30
4.1 引言 ................ 30
4.2 证券类上市公司的选择 ............. 30
5 结论与展望 ................... 44
5.1 研究结论 ....................... 44
5.2 研究展望 ................... 45
4 证券类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
4.1引言
我国的证券公司是指依照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以及经过国务院相关监管部门的核准,允许从事证券相关业务的有限责任制公司或股份有限制公司。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经营业务主要集中在一、二级市场,业务类型包括:证券咨询业务、传统经纪业务、财务顾问、证券承销和保荐业务、证券自营业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融券融资业务等。同银行相比,我国证券公司的成立比较晚,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我国证券公司成立的起步时期,八十年代初我国还未成立真正意义上的证券公司,与证券相关的一些业务主要由国有银行来完成,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渐形成,证券公司才逐渐出现。深圳特区证券公司于 1987 年成立,是我国第一家证券公司,截止到 1990 年,我国共成立了 44 家证券公司。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是证券公司的快速发展时期,截止九十年代末,我国成立了 90 家证券公司。但由于这一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证券公司的经营不够规范,存在很多的违法现象。二十一世纪至今,是我国证券公司的规范化发展时期,但由于整个证券行业发展还不成熟,因此目前我国证券公司仍存在很多的问题。
..........................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对金融类上市公司进行科学合理的经营绩效评价的重要意义,之后对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理论和银行证券行业经营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通过分析金融类上市公司业务经营的特点,指出普通企业的经营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全适合金融类上市公司,并提出盈利能力、营运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成长发展是影响金融类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主要因素,随后提出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强调金融类上市公司进行经营绩效评价时应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之后文章在已构建的金融类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影响要素和指标构建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银行类上市公司和证券类上市公司日常经营的业务特点,参考已有的文献研究,通过文献综述法分别构建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和信息熵的思想,文章给出了对金融类上市公司进行经营绩效评价的方法。该方法提出在构建指标权重时,应将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相结合构建指标综合权重,并给出了综合权重的计算步骤。之后将改进后的熵权法和灰色综合聚类法相结合,克服了以往灰色聚类权重确定过于主观的问题。文章将改进后的灰色综合聚类法应用到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评价中,拓展了灰色聚类法的应用范围,也为今后对金融公司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