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本文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本文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融资融券在国外又被称信用交易或者是保证金交易,在我国融资交易主要是指证券公司出借资金给投资者用于买入证券,融券交易是指证券公司出借证券给投资者用于证券的卖出。2010年3月31日,融资融券作为我国重要的金融创新工具在资本市场上推出,使得我国A股证券市场结束了多年的单边交易环境,是我国证券市场史上不可忽视的事件。截至2018年5月10日,融资融券试点启动到现在已历经8年,在这期间,融资融券的标的证券范围不断扩大,标的证券从最开始的90只扩大至现在944只,融资融券交易总量也不断增长,达到了9887亿元,而且期间最高峰到达过2万亿元以上的巨大规模。不可否认,融资融券已经是我国证券市场非常重要的投资工具,但是融资融券的披露信息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价格发现效率影响如何,这是本文对融资融券信息含量进行实证探讨的研究背景。
1.1.2本文研究的意义
首先,本文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国的证券市场由于起步比较晚,发展时间也较短,许多制度都是从国外成熟市场引进。融资融券作为我国金融创新工具,同样引进于国外成熟市场,其旨在于丰富我国金融投资工具,同时肩负着稳定市场的责任。通过融券卖空从而终结了我国长期的单边做多机制,因此,一直以来,融资融券制度被视为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形成“内在稳定器”机制,有助于股票价格发现,同时增加了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改善金融环境。基于这一系列的政策目的,对融资融券的实证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融资融券的作用,为以后我国金融创新的政策建议提供现实借鉴意义。
....................
1.2究方法和内容
1.2.1研究目的和方法
融资融券作为我国证券市场里程碑式的投资工具创新,其体现了我国证券市场的重大革新,对证券公司的业务创新起到了积极的意义。在推出之前,各方都翘首以盼,期望融资融券和转融通平台的搭建促进金融市场的资本流动,优化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提升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但是推出8年以来,实际的市场效果如何,这有待于我们学者开展大量的实证检验来揭示。
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是探讨融资融券是否具有信息含量,融资融券的推出对于证券市场交易价格是否具有稳定作用。以深沪两市融资融券的标的范围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融资融券的信息含量进行检验和分析研究。
本文的研究方法是:
(1)定性分析法
本文首先采用定性分析法,介绍我国证券市场上融资融券交易情况,归纳和总结我国融资融券市场的一些交易特点,在融资融券交易市场概况的基础上做一些初步的定性分析,初步分析融资融券的推出对我国股价交易的影响效果。
(2)实证研究印证
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相关实证理论,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楔型,研究融资融券的信息含量具体情况,对融资融券交易数据和股价变动等相应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以实证方式深入研究和探讨融资融券的信息含量问题。
在实证研究中,本文分别采用了统计学中的假设验证法,事件研究法和回归分析法对于融资融券的信息含量进行多角度验证,保证研究结果的碓确性。
..........................
2文献回顾
2.1国外研究现状
2.1.1国外繭资繭券方面研究
在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融资融券几乎是和证券市场一起诞生的,因此,国外对于融资融券的研究是比较多的。国外在融资融券的研究主要基于几个方面,一是在于保证金比例变化和股市波动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二是在融资融券等保证金交易是否扩大或者加剧股市波动等市场效果方面的研究。
由于国内的融资融券开展时间至今虽有8个年头,但是初期关于融资融券的研究文献并不是很多,特别是在融资融券试点开展的前期主要集中在融资融券的风险控制,模式选择等方面的研究。融资融券开展试点之后,国内开始有研究者借鉴其他国家地区的数据做了一些关于融资融券与证券市场波动性方面的研究。
胡继之和于华在我国融资融券没有开展的时候,就对美国、中国台湾和日本的融资融券模式进行过全面的分析,为我国开展融资融券的模式选择提供一定的架构设计设想,为制度建设提供参考。黎元奎详尽分析了美国和日本的融资融券模式存在的相同与不同点,提出我国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按不同阶段设计的建议,先进行总体设计,然后分步推进,同时在推进过程中以单轨制集中授信模式为过渡,最终实行市场化模式的方法。陈晓舜却得出不同的规划方法,他主张中国大陆直接采用分散授信模式进行制度安排,主要基于设立证券金融公司链条太长。陈建瑜通过对美国、日本和台湾的研究提出我国应采用集中授信模式,在加强监管的情况下建立证券公司融资借贷平台。任彦也对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的融资融券制度进行了分析,他主要从交易模式、监督管理和资格认定几个角度进行了比较,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采用怎样的融资融券交易模式是要根据当地的市场化程度来进行选择的,不同的市场化程度会决定不同的制度。在模式选择上的研究由于我国融资融券的推出而告一段落,事实上,我国最终采用的是集中授信模式,主要由证券公司和证金公司进行统一的平台化操作。
....................
2.2文献述评
综上所述,从国内外的文献回顾来看,早期融资融券完全以信息含量定义的角度研究的文献是相对偏少,近期以融资融券的另一个角度研究信息含量,如股价波动,特质性信息含量,定价效率等方面的研究会相对多一点。而其他类型的股价信息含量研究文献显示,以股价、会计数据等为基础的信息含量研究文献在早期是比较多的,后期则偏向于资本市场定价研究,这也和国外的研究趋势基本相同,体现了信息含量的研究方法从会计数据和公司基本面信息角度逐渐转移到资本市场的定价研究,信息含量的研究方法是可以借鉴的。从国外文献来看,信息含量的研究基于有效假说,主要的研究方法都是基于所研究的对象是否对证券价格报酬分布产生影响,即研究对象是否具有信息含量。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对融资融券进行一个实证分析,试图证明融资融券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因而信息含量的研究方法是可以借鉴的。从国内的研究文献看,国内早期融资融券方面的实证研究由于数据的缺乏,因而实证方面的研究偏少。然而国内的股价信息含量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这也为本文进行融资融券的信息含量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同时也为本文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鉴于国内关于融资融券信息含量的实证研究角度和研究时间范围各不相同,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以2014年第四次扩容的融资融券标的为样本范围,并采用事件研究法和回归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希望能够对国内融资融券信息含量的实证结果赛所丰富,供其他学者参考。
.......................
3我国融资融券交易的概况............123.1我国融资融券历史发展阶段..........12
3.2融资融券市场交易情况...........13
4我国融资融券信息含董实证研究..............22
4.1理论分析................22
4.1.1有效市场假说理论..........22
4.1.2信息含量研究理论.........22
5主要结论以及政策建议.................36
5.1主要结论.............36
5.2结论分析..............37
4我国融资融券信息含量实证研究
4.1理论分析
4.1.1有效市场假说理论
........................
5主要结论以及政策建议
5.1主要结论
本文主要通过事件研究法和回归分析法对融资融券的信息含量进行了研究。以我国证券市场融资融券的第四次扩容日2014年9月22日作为研究的事件日,:经过一定的筛选标准确定第四次扩容的标的证券相关研究样本,对标的证券进行基于非正常报酬率的事件研究,实证分析披露的融资融券信息含量。同时进一步以标的证券为样本对融资融券信息的各项具体指标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各项具体指标的信息含量相关关系。根据本文的实证结果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我国的证券市场融资融券第四次扩容的标的证券在2014年9月22日后的半年内,其融资融券信息披露中的融资指标比融券的信息含量检验更显著。根据本文对关于融资融券五个具体指标和CAR,构建的回归模型进行的回归分析,得出除了创业板的融资买入额指标外,其他交易所市场中的样本都体现出融资相关的指标融资余额和融资买入额都具有显著的信息含量。而融券相关的融券余额和融券卖出量由于量太小没有通过信息含量的显著检验。
我国的证券市场融资融券第四次扩容的标的证券在2014年9月22日后的半年内,我国证券市场不同的市场板块,沪市、深市和创业板的融资融券信息含量是不同的。本文在基于非正常报酬率的事件研究和基于回归模型的相关性研究时,都对不同市场的样本进行了分类研究,研究结果得出沪市和深市的融资融券信息含量相比较于创业板的融资融券信息含量更显著,这其中与创业板祥本数偏少有关,但也一定程度体现了沪市和深市的交易市场比创业扳更加成熟,融资融券的规模更大,市场相对要有效。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