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优秀金融毕业论文十篇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7946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金融论文,金融专业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专业,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金融论文,供大家参考。

2018年优秀金融毕业论文篇一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2008 年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根据巴塞尔委员会(2011 年)的分析报告,危机快速扩散的主要原因为各国金融机构的居高不下的资本负债率。同时导致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水平与质量逐步恶化,产生了不良流动性风险。为了解决全球蔓延的市场失灵问题和防止相同问题的再次发生,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几经商讨后,最终于 2010 年在首尔 G20 首脑会上公开新监管制度,即巴塞尔协议Ⅲ。这次协议比巴塞尔协议Ⅱ监管制度更严格,不仅引入了流动性比率与杠杆借贷比率管理项目,并且为提高各金融机构风险克服能力和增大对各种金融商品的风险覆盖率提出了一些规范措施。 同时在进出口贸易下跌的情况下,进出口贸易金融引起了广泛关注。目的就是通过各种形态的贸易金融,恢复活跃的进出口。在国家政策方面,贸易金融制度的实施具有如下几方面的重要性: 在缺乏资本累积、资源贫瘠、经济开发初期的经济形式下的韩国,政府迫不得已在以出口为主导的贸易政策上寻求发展方向。一般来说,如果进出口增加,将会带动相关产业的生产和发展,由此可拉动外汇的增长,最终实现国民收入的增加。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贸易金融研究的初期,主要的研究内容是制度本身的缺陷及存在的问题。金融发展的实质是金融制度的发展,包括金融发展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则必须考察制度因素在其中发挥的作用。Kletzer and Bardhan(1987)[5]最早建立了两种模型来研究贸易与金融之间的关系。一种模型假设存在主权风险旳情况下,若主权信用等级较低的国家发生国家借贷行为,那么该国将面对较高的均衡利率,将不利于该国进行专业化生产,尤其是那些本身需要较高的运营资本、且销售成本高昂、对贸易金融较为依赖的行业。第二种模型假设不同的国家其内部信贷结构不同,且外部融资较少。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虽然不会面临更高的贷款利率,但是出口行业的信贷供给收紧。综合以上观点,本文认为,欠发达国家由于其本身信贷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其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存在道德风险和主权信用风险,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继续扩大本身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出口。“通过对拉美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发现指出,政府对于金融发展的约束十分重要。金融发展过程中是否伴随着制度体系旳完善是一个十分重要因素。无约束的金融自由化发展和政府支出的过快上升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另外,作者指出,金融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真正原因投资效率的提高,而不仅仅是投资量的提升。

.......

第 2 章 贸易金融的相关基础理论分析

2.1 贸易金融的概念及特征

根据《巴塞尔协议》中的相关定义,传统的贸易金融业务是指在商品交易中,银行运用结构性短期融资工具,基于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贷款、应收账款等资产的融资,即商业银行在为国内外贸易买卖双方办理的各项国际、国内结算业务(如信用证结算、银行承兑汇票、汇款、托收等),以及在各项国际、国内结算业务项下,根据相关的贸易背景和贸易结构,为贸易客户提供与贸易结算相关的短期和长期融资便利(如银票贴现,进出口押汇、打包贷款、保理等),以及和贸易结算和融资相关的资金服务(如结售汇等)。 传统的贸易金融以贸易活动的现金流量作为结算和融资履约的现金来源和支持,以贸易结算中的商业单据或金融单据等权利凭证作为贸易买卖双方履约的一项保证,是仅仅围绕贸易结构和贸易形式展开的金融服务[22]。 国际贸易金融的现代概念被界定在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的《金融服务附加文件 1 》中的金融服务贸易的范围。 贸易金融狭义上的概念是,清算贷款期限在到期1年以内的短期贸易金融(适用于普通的商品交易)。国际贸易金融是指,以增加出口为目的,在向出口商汇款及托收和凭信用证付款时,银行向进口商和出口商提供的与支付相关的短期和长期性融资管理。国际贸易金融的广义上的概念是,银行直接.间接地支持进口商和出口商的在国家和企业之间发生的所有类型的对外实物交易(包括商品贸易和大型资本品的中长期交易)中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所有融资活动。这包括上述的狭义上的贸易金融之外的结构性贸易金融。 目前,与贸易金融相关的的典型的国际规范《OECD出口信贷协议》,虽然适用还款期限为2年以上的中长期交易支持,但是没有对短期贸易金融(侠义)的国际性共同规范,每个国家正在运行反映自己国家固有特性的贸易金融制度。

........

2.2 贸易金融的相关理论

社会分工是自古以来一直存在下来的人类劳动方式,无论东西方都研究了它的起源。出生于1776年3月的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首次从分析的角度谈到了劳动分工。 他全面阐述了劳动分工是一边对提高劳动生产率,一边促进国民财富发挥很大作用的一 种体系。解释说,分工和国民总生产、贸易和国家开放就是整个国富增加的基础,所有的价值都是通过劳动而产生。 他通过亲自看到的生产针工厂的生产量来证明了自己的分工逻辑;分工是一个提高生产量的有效方法,对职业和工作的细分就是源于这些好处。据斯密,分工有效的理由是改善所有劳动者个人的技术、节省从另一种工作转移到另一种工作时所丢失的时间、最后,因为是发明使劳动方便并减少工作量,一个人可做多人的工作量的机器[24]。因此,他的基本思想是,如果通过劳动分工产量增加的话,每个个人都将会拥有自己所需求以上的东西,并把用多余的东西交换其他人的剩余生产物,结果将会带来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此外,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社会分工有如下叙述。社会分工就是,彼此联系现有的不同的生产领域,从而,将其不同领域切换到整个社会的总生产的有或多或少相互依赖关系的部门。在这种情况下,原来就相异而相互独立的生产领域之间的交换将导致社会分工(die Gesellschaft Teeing der Albeit) [25] 。 “社会分工”(die gesellschaftliche Teilung der Arbeit) 是指,在如农业或工业,相互不同的生产领域之间发生的分工。 在相互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共同体,生产了相互不同的生产物,因此通过相互之间的接触,开始互相交换彼此需要的生产物。从而通过生产物的交换,不同社区或生产领域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开始扩大,由此社会分工扎下了根。从历史上看,基于城乡分离的工业和农业的分离成为一个社会分工的重要的历史基础。而且,人口的规模和密度也是作用于这种社会分工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一个社会的人口规模及密度越高,越促进社会分工的倾向。

........

第 3 章 韩国贸易金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3

3.1 韩国贸易金融的发展过程及现状分析.......... 23

3.2 韩国贸易金融的具体内容.......... 26

3.2.1 韩国贸易金融的支付方式特征..... 27

3.2.2 贸易金融的信贷担保和风险管理....... 31

3.3 巴塞尔协议Ⅲ对韩国贸易金融的影响.......... 32

3.4 韩国贸易金融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36

3.5 本章小结.......... 40

第 4 章 完善韩国贸易金融制度的对策......... 41

4.1 加大对韩国中小企业的贸易金融援助.......... 41

4.2 提高结算支付方式的安全性..... 42

4.3 强化银行放款审查系统...... 43

4.3.1 加强现场审查力度.......... 43

4.3.2 改进贸易金融制度系统......... 43

4.3.3 使用尖端 IoT 系统 .......... 43

4.3.4 加强银行经营健全性...... 44

4.4 按出口企业的贸易金融要求充足资本.......... 44

4.5 确立适合韩国国情的监管机制......... 44

4.6 本章小结......... 45

第 4 章 完善韩国贸易金融制度的对策

2008年的金融危机带来全球市场的萧条,不仅美国和欧洲出现财政危机,而且使的东北亚国际经济秩序发生很大变化。1978年的中国经济体系是以中国社会主义体制为基础的,并在此基础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目前欧洲和日本经济不断发展,逐步成为经济大国和军事强国和美国共同构建两强体制。随着中国的崛起,对全世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但地理上接近的韩国来说,中国经济崛起对其具有更特别意义。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第四章提出韩国发展贸易融资的建议与对策。

4.1 加大对韩国中小企业的贸易金融援助

在国家经济上,中小企业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以中小企业的交易市场比大企业小,且被限制在韩国内。为使韩国中小企业长期持续成长,积极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中小企业实施国外市场扩张政策支持是非常必要的。韩国主要出口品目是大企业生产的高附加值产业,并且这种现象将持续扩大。因此,中小企业的贸易比例会越下降。 为了中小企业贸易的顺利完成,从资金方面来看,确保进出口贷款与进口资金的快速回收是最大的问题所在。也就是说,能解决这些问题的话,中小企业参与贸易扩展活动的机会将会增大。而且至今进行的以大企业为主贸易结构问题将得以解决。首先,为了确保进出口资金的充足性,必须加强公共部门管理支持力度。为加强进出口相关的资金筹措,必须将现行商业银行抵押贷款为主服务转化成政府性机构提供的简单化信用保证制度。 第二,完善公共部门的进口资金快速回收机制。这在中小企业确保资金流动性方面很重要。目前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制定了开办国内信用证的项目。虽然在国内开办信用证和货款收回主体通常是商业银行,支付货款可能不能做到及时成交。但如果中小企业从商业银行得到直接支付资金的援助,缩短资金支付时间。将会大大提高中小企业的业绩。

........

结 论

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的加速发展和韩国贸易金融市场的日益扩大,如何能更好的为企业提供贸易金融服务,以及同外资银行进行同业竞争,将是韩国商业银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贸易金融的相关理论及概念出发,来分析韩国的贸易金融存在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研究发现,贸易金融服务以其交易量不断增大、交易风险也较大以及外资同业银行的抢占等原因越来越受到韩商业银行的关注,传统的贸易金融产品越来越难以满足企业日趋复杂的贸易模式,而日趋复杂的贸易模式中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利润,但由于贸易金融制度的不完善,使韩商业银行无论是在同业竞争角度还是自身经营管理角度都存在较大的问题。并且因 2013 年试行国际金融监管‘巴塞尔协议Ⅲ’,韩国贸易金融与提供贸易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被担心及功能收到的影响。如何更好的进行贸易金融业务需要韩国商业银行在自身的经营管理中不断进行总结与回顾。通过资料与文献分析研究,本文得到了韩国就现行贸易金融制度所存在的缺陷。 (1) 韩国中小企业承担较大的贸易金融风险 (2) 结算方式转变导致进出口企业风险增加 (3) 贷款审查过程上存在缺陷 (4) 韩国商业银行自有资本不到出口规模 (5) 巴塞尔协议Ⅲ的新监管内容不合韩国情况 本论文在分析上述的结果中,通过了多种方法,对巴塞尔协议Ⅲ在韩国实施后韩国贸易金融制度上发生的问题分析得出新的结论,建议了改进对策。

.........

参考文献(略)

2018年优秀金融毕业论文篇二

绪 论

0.1 选题背景与意义

嘉实货币基金 A 产品成立于 2005 年 3 月 18 日,成立之初并未受到投资者的普遍关注,而随着货币市场基金的兴起,在 2013 年至 2014 年前半段,该产品的基金规模和产品收益均名列同类产品中的前五名。因此,以嘉实货币基金 A 产品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此外,在嘉实基金 D 分公司实习期间,通过负责该产品营销渠道的维护和开发对其销售情况较为了解,便于提供第一手数据资料。因此,本文选取嘉实货币基金 A 产品为调研对象。目前我国各家基金公司的货币市场基金产品同质化情况严重,而且在短时间内想要实现产品的差异化显然是不现实的,而相比之下,想要实现产品服务的多样化和差异化则容易得多,而产品服务的差异化往往取决于现有产品的满意程度,因此,基金公司应着力于在顾客满意方面继续保持应有服务,在顾客不满方面加以改进和特色化建设,所以,本文对于货币市场基金的相关调研以顾客满意程度为切入口来研究其产品服务差异化问题。具体而言,选取在嘉实基金 D 分公司实习期间所接触到的嘉实货币基金 A 产品为具体调研对象,以 S 地区代销银行为调研地点,并且以顾客满意程度来分析其产品服务情况并进而实现产品差异化。

........

0.2 研究内容与方法

0.2.1 研究内容

本文正文共分为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对嘉实货币基金 A 产品的概述,包括产品的基本信息、销售情况为实现以及现行的营销手段;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具体阐述整个调研过程,包括调研指标的选取、问卷的设计、发放及收回情况,并对调研数据的统计结果加以分析;第三部分是根据第二部分内容总结出嘉实基金公司在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四部分是针对现存问题所提出的相关改进建议,并以此来提升顾客满意度。

0.2.2 研究方法

在本文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调研问卷法及访谈法对嘉实货币基金 A 产品的顾客满意度进行调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用定性分析法对影响该产品满意度的因素及指标加以定性,然后再应用定量分析法将各指标的满意程度具体量化为 1-5 等级的数学模型,将抽象的文字指标以具体数值形式展现出来。

.......

1 嘉实货币基金 A 产品及其公司现行营销手段

1.1 嘉实货币基金 A 产品介绍及销售情况

嘉实货币基金 A 产品(070008),是成立于 2005 年 3 月 18 日的一款货币市场基金。之所以叫嘉实货币基金 A 产品是因为与其相对应的有一款嘉实货币基金 B 产品,二者产品配置、投资风格及基金经理均相同,但申购限额不同,A 产品是 100万以下的申购,B 产品是 100 万以上的大额申购。在基金规模方面,截止到 2014年 12 月 31 日,其基金规模为 335.26 亿,比上年同期增长 32.88%;该基金主要投资于现金类(一年以内)银行定期存款、大额存单;剩余期限为 397 天以内的债券以及期限在一年以内的中央银行票据等货币市场工具①。从表 1-1 中可以看出,其主要债券投资份额约占到其全部仓位的八分之一(12.32%),从表 1-2 中也可知,银行存款和债券已占其全部投资总额的 95%以上,从其投资范围可以看出该基金的投资风格为较为谨慎,以强化风险控制为主,并兼顾流动性。 鉴于产品销售数据的保密性,仅能对其销售及渠道情况做简单概述。目前嘉实货币基金 A 产品在 S 地区的代销银行包括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其中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为主,招商银行为辅。另外,中国银行也是该产品的主托管银行。在该产品的营销需求方面,以 S 市 H 区和 D 区部分银行的顾客购买需求最为强烈,其他区域次之。该产品的购买者中持有人户数及持有人结构具体如下:截止 2014 年 12 月 21 日,该基金持有人户数为 369,135,户均持有基金份额为90,822.48 份,货币市场基金每份净值为 1 元,因此,人均持有 90,822.48 元。在持有人结构方面,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为 457,648,020.32 份,占总份额数的 1.37%,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为 33,068,108,637.24 份,占总份额数的 98.63%,从中可以看出,嘉实货币 A 产品的持有人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据调研得知,其重要原因是嘉实基金公司于 2014 年三月份开始对该产品实施限额申购,当日申购限额为 100 万,避免机构投资者的频繁进出而对产品收益造成较大波动①。

.......

1.2 嘉实基金公司销售 A 产品的现行营销手段

基金的购买渠道不同于银行理财产品的购买渠道,银行的理财产品一般有银行研发并发起,属于直销,而基金公司研发的各项基金则需要借助银行庞大的网点系统进行代销,因此,基金的销售渠道比银行理财产品多了一道环节,这也就意味着基金公司在出售基金产品时无法向银行出售理财产品一样,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指导和反馈,有时基金销售的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银行工作人员的销售态度和技巧,这就给基金公司在销售过程中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增加顾客购买后的满意度,嘉实基金公司的渠道工作人员往往会定期拜访银行分行个人金融部领导和各支行理财经理,一方面从分行甚至是总行级别寻求合作机会,一方面在各网点询问其支行具体基金需求,并及时反馈给总部进而给各支行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

.......

3 嘉实货币基金 A 产品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9

3.1 嘉实货币基金 A 产品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29

3.1.1 营销渠道缺乏可控性 ...... 29

3.1.2 售后体系不完善 ....... 29

3.1.3 营销助理人员流失率高 ......... 29

3.2 嘉实货币基金 A 产品营销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0

3.2.1 营销人员无法开展直接营销的原因分析 ......... 30

3.2.2 客服系统功能重叠的原因分析 .... 30

3.2.3 营销部门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 30

4 嘉实货币基金 A 产品顾客满意度提升策略.... 32

4.1 加强并拓展营销渠道 .......... 32

4.1.1 加大银行代销渠道的维护力度 .... 32

4.1.2 加强网络购买渠道建设 ......... 33

4.2 改进客服体系 ...... 34

4.2.1 促进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 ..... 34

4.2.2 调整客服部门结构 .......... 34

4.3 调整公司对营销人员的管理策略 ......... 36

4.3.1 增加正式编制营销助理人员数量 ....... 36

4.3.2 向营销助理提供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 ...... 36

4 嘉实货币基金 A 产品顾客满意度提升策略

4.1 加强并拓展营销渠道

在 4.1 中提到的现存问题中,有些可以通过加强与银行的沟通合作来解决,例如其中提到的部分理财经理是刚转岗不久的新人,对基金的认识和营销能力不足,对于这类问题可通过加强银行代销渠道的可控性来实现,有些则无法通过与银行沟通来改进,如购买便利性方面等的问题,对于此类问题尝试更换主要营销渠道,通过嘉实基金公司自身拥有的网络购买渠道增强可控性,使其朝着公司希望的营销服务方向发展,从而提升顾客满意度。虽然嘉实基金公司无法完全改善银行代销人员的营销服务质量,但是,在某些方面设法协助代销银行营销人员改善营销服务质量还是有可能实现的。例如上面章节我们提到,代售嘉实货币基金 A 产品的部分支行的理财经理为刚转岗的营销经验不足的新人,而且,在拜访这些支行的理财经理期间,相当一部分人员提出了营销培训的需求,因此,加强对于这类理财经理的业务培训从而提升营销服务质量还是有可能实现的,所以,嘉实基金公司有必要派出专人统计出有培训必要的人数和区域分布,如有可能的话,可进行大批量的集中式培训,既节省时间,又可以将新产品的特性(如收益、安全性、操盘情况及适合营销人群等)加以详细的讲述。通过加强理财经理的营销主动性来提升顾客满意度。

......

结论

营销团队往往会为企业营销做出重要贡献,但注重团队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员工个人对于企业做出的特殊贡献。从管理学和心理学上讲,如果仅仅表扬集体,忽视个人需求,个人会产生一种匿名感而被消极影响。因此,嘉实基金公司应该加强对于营销助理的个人关怀。但个体需求的不同决定了这种关怀应因人而异,因此,对于营销助理应给予个性化关怀。 在具体的实践中,往往需要依靠管理者对于员工的了解程度进而加以实施。以嘉实基金公司 S 渠道分公司为例,前文提过,目前共有营销渠道经理三人,一人负责整体区域管理及 DL 市的营销,一人负责 L 省内其他地区的营销,剩下一人负责基金及 H 地区的营销。如果招聘一位固定的营销助理,那么,对于他的首要个性化关怀就是考虑其工作区域的分配,一方面要考虑他的家庭所在地与营销区域的远近问题,另一方面还要他的婚姻状况问题。如果其家庭所在地为 L 省内且已婚,则尽量考虑不安排或减少其到 J、H 区域工作的频率。另一个个性化关怀体现在对于其辛苦工作的补偿。营销渠道工作比较辛苦,尤其作为助理人员,需要拜访于大量的银行网点,仅 S 地区要拜访的银行网点就有数百家之多,根据实习经验可知,嘉实基金 D 分公司目前给予营销渠道助理的交通补助费用介于打车和公交费用之间,换言之,如果全部摆放任务均通过公交方式实现,则交通补助费用略有盈余,而全部拜访任务通过打车方式实现,则交通补助费用明显不够。而且关键问题在于通过坐公交方式进行拜访每天拜访虽然成本低,但同时效率很低下,刨除等公交时间和银行午休时间,平均一天约能拜访六到八家银行网点,而通过打车方式进行拜访则可以较大提升效率,平均一天能拜访十二到十五家银行网点,但费用成本较高,因此,如果没有适当的激励补偿,难免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在营销助理拜访客户期间,有车的助理可适当为其提供油补,无车的助理可考虑公司出资购置一台山地自行车供其使用,以充分体现公司的个性化关怀。据实习期间自身实践测算,相比公交方式,以骑车的方式进行拜访可适当提升效率,平均每天可多拜访二至三家公司,同时也为营销渠道助理节省了大部分的交通补助费用,可适当作为其辛苦作业的补偿。公司对于员工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和利益的保障也将转化为营销助理忠诚度的提升和营销动力的增强,进而加强与银行方面的合作,也就间接提升了营销主动性及购买便利性方面的顾客满意度。

............

参考文献(略)

2018年优秀金融毕业论文篇三

绪 论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进入新世纪后,金融市场出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原有的金融服务已经不能再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且非金融机构不断发展,金融工具也层出不穷,不断创新。理财工具多样化,使得资金充裕的人开始投资在债权、股票和基金市场上,而资金的需求者就通过发行股票等措施筹集到需要的资金,这样人们选择的投资渠道就增多,投资方式也不断增加。面对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开始进行银行业股份制改革,来积极应对国内外竞争的挑战,并结合自身的优势,提升竞争力水平。五大行在完成股份制改革后,明确了产权,相继在境内外上市,其它银行也紧随其后完成了上市。我国在加入 WTO 时明文规定,中国银行业敞开大门,舍弃所有对外资银行的非审慎性限制,国外的银行进入市场时就不再要求严格的资本金等限制。它们所享有的政策和遵循的规章制度与国内的银行基本相同。于是资本、资产实力较强,经营理念先进,服务专业周到的外资银行接连在中国设立分行,竞争的激烈程度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后的资本市场日益成熟,融资制度的完善使企业获得资金的途径增多,以证券市场为代表的非金融市场就吸纳了大量的资金,于是钱流向了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后,资产、负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资产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据数据统计,中小上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的增长率高于同期的国有银行。经过严格的风险控制,不良贷款余额在不断减少,不良贷款率也逐年下降,资本充足率基本保持在 11%以上,高于 8%,因此全部达到标准水平。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后盈利水平稳定增长,利润总额持续增加,对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作用显著增强。但是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上市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经营过程中权责意识不够明确,产权不够清晰,而且内部与外部约束机制、监督机制和自律机制不够健全,盲目地效仿国有商业银行过分追求扩大资产规模、贷款规模,追求跨区域发展,这样就导致了潜在的危险,失去了自身的特色优势。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很早就研究竞争力的理论,这方面的理论也较多。世界经济论坛就是其中一个研究此方面的机构。它从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角度建立了竞争力的指标,并指出一个国家的金融业会对整体经济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它从宏观上评估银行的竞争能力。选取的指标包括目前的竞争能力因素,同时还把影响竞争力的经济增长因素考虑在内。IMD 也认为国家竞争力包括金融竞争力,它建立的金融竞争力指标系统覆盖面较广。在此基础上,还界定了对金融业竞争能力的研究。研究银行离不它的生存环境,因此还研究影响竞争力的环境因素。信用评级机构,在对银行进行信用评级时客观全面地分析各种经济和行业风险因素,然后再综合评估其信用质量。标准普尔公司考虑国家风险水平。穆迪公司研发设计的信用风险评估系统需要获得大量信息,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综合考虑银行的财务信息。CAMELS 评价系统,即骆驼评价体系,考虑到银行的规模、复杂性及风险对银行进行综合等级评定。该评价体系规较规范化、制度化。我国对于银行的评价也借鉴了该体系。该体系包括资本充足性等指标,但是它没有考虑到银行的生存环境和国家的宏观政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它被称为是分析银行运作的基础模型。

.......

1 银行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1.1 企业竞争力理论

竞争是企业竞争力存在的先决条件。企业竞争力的内涵与外部环境,内部资源和其他因素有着密切联系。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未来。商业银行是金融企业。因此可以研究企业的竞争力,作为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的参考。企业竞争力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海默首次提出。后来研究企业竞争力的学者和著作就越来越多。世界经济论坛把企业竞争力等同于竞争优势。竞争力被定义在国际市场上,运用自身资源,比其他的对手获得更多财富的能力。美国的史宾斯教授认为企业竞争力是一个中性的概念,是一种贸易能力。它指的是某个企业在国际市场进行贸易的能力。美国的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了行业层面是企业中的机会,采取由客户业务所付出的代价优势采取抗拒的利益贡献的竞争力,该值比对客户需求的成本较高。金赔提出企业竞争力指,企业能够综合利用自身资源和能力,能够提供比其他企业更加好的服务或者产品,在市场盈利方面占优势,能获得更多收益的能力。这种能力不能脱离所在的市场经济环境。综上所述,企业竞争力是一种资源综合运用的能力,必须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利用其优于其它对手的优势条件,适应外部环境,在市场中保持较高盈利能力。由以上可以得出,企业的竞争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企业生存的竞争环境下,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公司不断提高其资源配置的优化和持续良好的外部环境,采用各种途径,如降低风险,与其它竞争对手对比时表现的能力。这是一种比较能力,不易被竞争对手轻易模仿。企业竞争力的内部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它不是企业某个环节的简单比较,而是全面地综合实力的体现。同时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这反映了企业的本质特征。竞争的外部市场环境使它得以体现,需要企业适应环境。企业竞争力产生于生产经营过程中。它是动态的能力,不断发展变化。因此企业竞争力必须放在外部环境中评价,不能脱离外部环境因素,否则企业竞争力评价就不够全面客观。

......

1.2 商业银行竞争力

在企业的概念范畴中包括银行。我们对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可以以企业竞争力的研究为出发点,因为它也有与企业相同的特点。但商业银行与企业也不同,对于它的定义的界定,应当在企业竞争力的范围下。因此,商业银行既有与企业相似的特点,也有它自身独特的特点。相似性表现为,商业银行是企业法人,以盈利为目的,经营形式多种。它不像普通企业经营商品生产和流通领域,有具体的实物。它是依靠经营货币这种信用商品,能够创造信用,提供金融服务而盈利。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遵守公平竞争原则。与其它企业类似,商业银行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开发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转变机制等措施提高经营效益,保持竞争优势。不同的是,商业银行的经营内容不同,主要经营货币的收付以及相关的金融服务。而且在经营过程中必须保持一定规模,充当资金需求双方的中介,并以流动性等为经营原则。它是特殊的宏观企业,在追求自身利润的同时,在国家的宏观政策指导下,还必须保持货币流动性、维护社会信用秩序。同时还要通过其活动承担稳定物价、平衡消费投资比例,促进经济增长等社会责任。普通企业为人们提供产品和服务,只涉及到生产和生活的某一个领域,范围比较小。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涉及到各个生产、消费的很多领域,几乎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具有社会性。它经营的业务被认为具有特殊性,从而决定了其高风险的特点。由于银行业内部及各非金融机构之间都有密切的资金往来,如果一个商业银行产生流动性风险,就可能导致整个银行体系陷入危机。因此,商业银行具有风险性。

.......

3 中小股份制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实证分析 ....21

3.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24

3.2 分析过程 .... 24

3.2.1 检验是否适合因子分析法 ..... 22

3.2.2 公因子提取 ..... 26

3.2.3 因子命名解释 ......... 26

3.2.4 因子得分计算 ......... 25

3.2.5 实证结果分析 ......... 27

3.2.6 聚类结果分析 ......... 33

4 提升银行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33

4.1 提升银行的发展与创新能力 .... 35

4.2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 36

4.3 提高组织管理效率 .... 35

4.4 加强流动性管理 ........ 35

4.5 扩大盈利水平 .... 35

4 提升银行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4.1 提升发展与创新能力

银行为了追求利润,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需求,必须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提升商业银行的发展与创新能力也是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华夏银行的总资产增长率、存款增长率、贷款增长率都较低,应扩大资产数量,巩固和推广现有的中间业务项目,推进资本平台建设项目。北京银行和南京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增长率和非利息收入比较低,可以通过增加对非利息收入项目来增强自身的实力。应开放担保类业务,还可以扩大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或中介业务的市场份额,增大非利息收入。目前,银行的竞争不仅是存款数量、优质的客户资源,而且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发了高效的金融工具和服务品种,这就使中小上市商业银行迫切提升自身的发展与创新能力。我国中小股份制上市商业银行应该主动深入地去了解客户的多元化需求,与客户积极主动去沟通,发现并培育市场需求,积极开发和创新新的银行业务,做市场的引导者。还要明确市场定位,不能过分被动地依赖上级政策而创新,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技术和经验。中小股份制上市商业银行要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不要简单地模仿和复制。由于其经营灵活,市场反应灵活,更高效的决策和管理,因此,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施差异化创新战略的。在创新金融产品时,要树立金融产品的优质品牌,促进新产品的开发,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促进了金融服务的创新。银行的电子金融业务这几年蓬勃发展,实现了银行信息化。这方面中信银行做的非常出色,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依靠科技创新,开发新的产品,提升了金融服务档次。

.......

结论

降低经营成本,扩大盈利水平,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平安银行的资产利润率较低,中信银行、南京银行的资本利润率较低,而华夏银行的资产和资本利润率都很低。光大银行、北京银行、浦发银行的净利息收益率相对处于较低水平。这三项指标都是衡量银行综合利用资产效果,获利能力的指标,且净利息收益率还反映了银行贷款业务的获利能力。因此,平安、中信、南京银行可以通过提高自资产利用率来提升竞争力,其中平安银行的金融资产负增长,交易性金融资产和衍生金融资产增长迅速,可以调整这两种资产的结构来提高资产利用率。中信银行的资产托管业务的规模较大,可以实行交叉销售,重大项目联合营销。光大银行的企业贷款和贴现占比有所下降,零售贷款的占比提高,因此可以在企业贷款和零售贷款占比方面有所调整。但光大、北京、浦发银行都需要改善贷款业务的获利水平。华夏银行的资产和资本利润率都很低,盈利能力受到阻滞,主要是由于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增长较快,远超收入的增速,实际所得税率提高较多,另外华夏银行计提的资产损失准备支出也很大,高于一般同业水平,因此华夏银行应深化服务创新,较少手续费和佣金等。

............

参考文献(略)

2018年优秀金融毕业论文篇四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金融脱媒现象首先出现在美国,1933 年美国出台了对存款利率进行管制的Q 条例,使市场利率比银行的利率水平要高,从而使资金绕开商业银行体系直接通过证券市场配置给需求方。此后,金融脱媒现象也相继在其他发达国家显现,并向新兴市场蔓延。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金融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入,金融脱媒也在我国逐渐显现出来。首先,金融部门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银行体系的绝对主导地位正在受到挑战,2014 年末,我国的信托业资产总额达到 14 万亿元,股票市场流通市值达到 37 万亿,债券市场托管总额达到30 万亿。其次,融资方式也逐步摆脱了单一依靠银行贷款的局限,变得更加的多元化,从 2014 年全年的社会融资规模中看,一直居于主导地位的银行信贷在整个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明显的降低,从 2002 年的 91.8%降至 2014 年的 59%,企业债券融资占比创历史新高达到 15%,可以看出,银行融资中介的功能正在逐步被削弱。另外,我国家庭的资产配置情况也陆续变得多元化,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不仅丰富了融资渠道,也拓宽了投资渠道,2002 年到 2014 年之间,居民的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中,银行存款所占比重从 82%降至 58%,而理财产品,股票,基金,保险的比重正在逐渐上升。上述事实已经表明金融脱媒这一趋势已在我国显现,并有可能进一步的深化。中央银行通过实施货币政策来影响实体经济,金融体系是连接着货币政策和实体经济的桥梁,货币政策的最终效果如何,则取决于金融体系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情况。在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体系的作用十分重要,也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环节。货币政策主要的传导渠道包括银行信贷渠道,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汇率渠道以及资产价格渠道,都与银行体系有着密切的关联。而金融脱媒的显现,必然通过对银行体系的影响来对整个金融体系施加影响,使整个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变得更加的复杂,也使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效果变得难以预测,增加了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难度。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金融脱媒自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先后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显现,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变革,很快的引起了众多国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而最近十年来,金融脱媒程度在我国的不断的提高,并表现出独有的特征,因此我国学者也陆续加大了对金融脱媒现象的探讨研究。最早发现金融脱媒现象的是Hester(1969)①,通过对美国1958年至1967年资金存量数据的实证研究,显示美国这段时期由于 Q 条例对存款利率的管制,银行体系的资金正在流失,居民将资金更多的配置到证券市场上。随后,Hendershott(1971)②在 Hester 的研究基础上将金融脱媒定义为资金绕开银行系统,直接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资金供求者之间的撮合,使资金在银行体系外循环。Tyrell(1999)③通过建立特定的分析框架,利用 1981-1997 年的数据,对欧洲主要经济体(包括英国、德国、法国)的金融脱媒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期间,虽然三国金融系统的证券化的趋势正在蔓延,但是只有法国显现了明显的金融脱媒的现象,英国只是短暂的的出现过,而德国则没有出现金融脱媒现象。银行体系在三国的金融系统中也没有受到强力的冲击,仍然处于主导优势地位,但值得注意的是,金融中介在这三个国家得到快速发展,对企业融资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给银行经营形成压力。Roldos(2006)④利用加拿大的数据研究表明,加拿大在 80 年代以后出现了明显的金融脱媒现象,企业融资方式多倾向于直接融资,居民的信贷需求增加,金融市场化趋势明显。幸琪(1990)⑤研究了意大利 1970 年出现金融脱媒的背景,指出了意大利金融结构的变化是由金融脱媒引起的,金融脱助推了意大利当时经济的快速发展。李扬(2007)①对金融脱媒作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定义,他把资金的供求双方绕开金融中介机构直接进行资金配置的现象叫作金融脱媒,本文进行的研究将遵循此定义。

.......

第二章 我国金融脱媒现象分析

第一节 我国金融脱媒的成因

各国经济体制和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都不相同,在研究我国金融脱媒的成因时必须要抓住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我国从改革开放起,金融改革逐步推进,金融市场开放程度逐渐加大,成了金融脱媒的起因。其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为金融脱媒提供了平台,促进了金融脱媒的快速发展。实际存款利率下行,居民资产从银行体系流失,使金融脱媒程度日益加深。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为金融脱媒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为了完善我国的金融体制,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提升金融机构的多元化程度,我国对商业银行体系进行了市场化的改革,对银行体系加强了风险的管理,制定了严格的资本充足率、存贷比等指标,控制了银行体系信贷业务规模的扩张。同时,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金融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筹资渠道也越来越多元,提高了银行吸收存款的成本,促使银行开始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减缓了银行存款的增长速度。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了成本更加低廉的融资渠道,促使资金绕开银行体系直接进行外源配置,引起了金融脱媒的发生。商业银行体系作为融资中介功能是因为其具有信息上的巨大优势,正是利用信息上的优势才发挥银行信用中介的功能。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为资金的供求双方不经过银行就能获得覆盖面更广的交易信息,还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易形式。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发挥了其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超越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让居民和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完成资金的配置,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从银行体系分流了大量的存款,数据显示,2014年一月份,银行业有 9000 亿储蓄存款分流至互联网金融,表明银行信用中介作用正在被削弱,金融脱媒程度进一步加深。

........

第二节 我国金融脱媒的特征

不同国家的经济背景决定了金融脱媒的的不同特征,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处于转型期,国家对直接融资加大了鼓励,我国的金融脱媒 除了具有其他国家金融脱媒的一般规律外,还明显具有一些中国特色。首先,从金融机构的存款来源角度看,居民资金的中长期供给脱媒要强于短期供给脱媒。如图 2-1 所示,显示了我国短期储蓄存款和长期储蓄存款分别占储蓄存款的比重。短期储蓄存款从 2002 年的 14975 亿元增加到 2012 年的 124888亿元,短期储蓄存款占比从 24%上升到 41%。长期储蓄存款从 2002 年的 45266亿元增加到 2012 年的 178413 亿元,但长期储蓄存款的占比却从 76%下降到了59%。短期存款的增长趋势快于长期存款,说明长期资金供给脱媒要强于短期资金供给脱媒其次,从金融机构的存款用途角度看,我国资金短期需求的脱媒程度要强于长期需求。如图 2-2 所示,显示了我国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分别占贷款总额的比重。2000 年到 2014 年,我国金融机构短期贷款额从 64225 亿元增长到 314795亿元,但是短期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从 73%降至 41%。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额从 23851 亿元增长到 459482 亿元,占贷款总额的比重从 27%增长至 59%。可以看出中长期贷款的增长远远快于短期贷款,资金短期需求的脱媒明显要强于中长期的资金需求。

......

第三章 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传导影响的理论分析 ....15

第一节 金融脱媒对利率渠道的影响 .......15

第二节 金融脱媒对资产价格渠道的影响 ....15

第三节 金融脱媒对汇率渠道的影响 .......16

第四节 金融脱媒对银行信贷渠道的影响 ...........17

第五节 金融脱媒对资产负债表渠道的影响 .........18

第四章 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传导影响 ....19

第一节 金融脱媒的度量 .........19

第二节 模型及指标的选取 .......20

第三节 实证分析 ........21

一、 利率渠道.......21

二、银行信贷渠道....24

三、资产价格渠道....26

第四节 小结 ...........28

第五章 政策建议 ........ 30

第一节 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30

一、健全完善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30

二、推进同业存单的发行......30

第二节 充分发挥银行信贷渠道的作用 .....31

一、控制银行信贷规模........31

二、注重信贷结构的调整......31

第三节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31

第五章 政策建议

目前,金融脱媒现象在我国日益深化,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虽然银行体系在金融部门中仍占主导地位,银行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仍然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利率渠道的作用在不断增强。针对这些情况,并结合前文的结论,本章就在金融脱媒背景下,对如何完善和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提出一些建议。

第一节 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强化利率渠道作用

随着金融脱媒的深化,利率渠道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不断加强,并且利率渠道与其它渠道联系紧密,是其它渠道发挥作用的基础,利率渠道的完善对于提高货币政策传导的效果十分重要,而推进利率市场化是完善利率渠道的前提。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全部放开外币存贷款利率,人民币贷款利率下限管制也已放开、农信社贷款利率上限以及贴现利率都已放开、存款利率除了上限管制外都已放开,以基准利率建设为基础的市场利率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继续完善利率体系,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步伐。推进利率市场化首要的目标之一就是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定价自律机制的成员都是金融机构,监管机构不参与其中,成员单位在符合有关利率管理规定的条件下,根据市场规律,对金融市场利率自主进行定价和协调。2013 年 9月建立时由 10 家大型银行组成,目前成员单位已经扩大到 100 多家,这有助于保持公正的秩序和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利率市场朝着更加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对于所有加入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努力适应利率市场化下的环境;要发挥自律机制的激励约束作用,做到科学的制定标准和程序;中国人民银行也要对自律机制成员采取一定的激励约束措施,鼓励成员机构为完善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出建设的意见,并不断提高定价能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

结论

资本市场通过托宾 Q 理论、财富效应以及资产负债表效应和货币政策传导有着紧密的联系,资本市场的成熟度越高,越利于发挥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第一,要完备多层次资本市场,根据企业融资需求的不同进行细分,推进注册制的实施,扩大资本市场的规模,推进创业板的发展,让更多的中小企业以及高科技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解决融资问题;第二,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是目前债券市场的主要工具,品种过于单一,我们要提高企业发行债券的规模,推进企业发行债券的市场化,另外国债期限过长,短期国债规模较小,限制了央行在公开市场业务上的操作,所以要加大对国债期限结构的设计。第三,要促进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联系和协调发展,目前货币市场的发展远远不及资本市场,导致许多的资金无法通过货币市场来运作,而资金大聚聚集在资本市场,会带来股市的泡沫,削弱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只有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协调并进发展,才能更好的发挥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的传导效果。

............

参考文献(略)

2018年优秀金融毕业论文篇五

1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经济学范畴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最初来自发展经济学,其基本含义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当这一概念被引入微观公司治理时,对公司的稳健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Higgins于1977年提出了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在保持负债能力和不耗尽财务资源的前提下,通过内生资本和债务资本支持公司销售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也就是说,公司不应过分追求利润的高速增长,而忽视内部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只有合理运用公司资本才能实现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和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入,具有现代公司特征的上市企业如雨后春努般发展起来。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公司业绩的成长、经营的稳定性和发展的持续性名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管理的核心,可持续发展模式也成为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的必经之路。在现代公司制度下,必须建立责权明确的科学管理体系,加强公司治理,完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制衡机制,才能提高公司治理绩效,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作为公司治理基础的股权结构对可持续发展有怎样的影响,是一个亟需探究的重要问题。迄今为止,关于股权结构与公司经营状况的研究,国内的学者多限于通过公司业绩表现公司经营成果,往往以净资产收益率(ROE)或托宾Q值作为衡量指标来研究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公司业绩指标与可持续发展水平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和上市公司管理者盈余管理动机的存在,业绩指标不能够完全衡量公司的未来发展和持续经营情况。虽然国内学术界有诸多文献关注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研究,并用以衡量和判断某一公司或行业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但是,很少有文献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研究股权结构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此,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究竟有何种关系变得非常必要,这也是本文选择此问题进行研究的主要原因。

........

1.2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框架

本文以主流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运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以实证研究为主的研究方法。首先,本文分别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股权结构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并通过理论分析股权结构中股权集中度、内部人持股、机构投资者持股和股权性质四个方面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进而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然后以2003-2012年我国妒深股市1063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相关结论,并基于此给出本文的政策建议。

.......

2文献综述

2. 1关于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度量问题

关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的度量问题,国外学者逐渐从定性到定量推进理论框架,可持续增长模型也由静态向动态转化发展。早在1959年,Penrose提出了企业资源成长理论,他认为企业增长速度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产品要素市场、风险和外部条件,更重要的是企业内部管理的竞争力,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发现和利用生产机会的企业家服务,另一方面是完善和实施扩张计划的管理服务。不同于古典经济学提出的传统观点,即分工的规模经济利益是企业成长的主要诱因,Penrose第一次提出企业的纯内因成长论,并主张以“成长经济”代替“规模经济”。之后,Morris (1960)、Starbuck (1965)和Baumol (1967)都从企业内部的角度对企业的增长问题进行研究。直到1977年,Higgins提出了可持续增长模型,才将可持续增长问题从定性分析引入定量分析。他给出的可持续增长的定义为在保持公司负债能力和不耗尽财务资源的前提下,通过内生资本和债务资本支持公司销售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同时建立了可持续增长方程式,即可持续增长率等于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留存收益率和权益乘数的乘积,企业能够从经营管理和财务策略两个角度改善可持续增长。Rappaport (1980)从现金流的角度将持续增长和价值创造联系起来,他认为一味追求高速增长却忽略价值增加的做法是错误的,只有将可持续增长与股东价值统一,才能使得公司持续的增长,从而带来持续的股东价值增加。他把现金么节入和现金流出引入可持续增长模型,假定经营毛利润、投资增长率、资产负價率等变量保持不变,计算出企业每年最大的业务增长即为企发展可承受的:fc曾长,并提出公司应采用这一指标来衡量财务计划的可行性。

........

2. 2关子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王玉春和花贵如(2006)以Higgins的可持续增长模型作为其理论基础,以我国2000?2004年间21家以农业为主业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法和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检验法,得出了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实际增长率超过可持续增长率,同时公司可持续增长率有下滑趋势的结论。他认为销售净利率的下滑以及利润来源的不稳定性是造成可持续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丁新和卢楠(2009)基于Van Home可持续增长模型,选取2003年之前上市的农业上市公司作为验证分析的样本,选取2003-2007年共5年作为分析期。利用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检验等方法,对中国农业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显著不相等,主要原因是销售净利率的下降和资本结构不合理。高娟(2012)选择了2000年前在我国上市的房地产业样本公司共70家,研究其2000-2009年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根据实证结果得出结论:房地产业上市公司近年来公司可持续增长能力放缓,实际增长率明显偏离可持续增长率设定的增长速度。我国房地产业上市公司具有不同增长速度,可能是由于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留存收益率等内生因素在相邻两年的显著变化,或由于出现了明显的增发新股行为。廉欢和刘桂英(2012)以30家传媒与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2011年财务数据作为样本,通过VanHome的可持续增长模型计算得出公司可持续增长率,并将其与实际增长率计算出的偏离度作为被解释变量,从公司治理结构中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4个角度出发,选取11个指标与偏离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企业可持续增长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控股股东的性质、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以及对高管的激励措施等五个变量显著相关。

.......

3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12

3.1股权集中度对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12

3.2内部人持股对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13

3.3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14

3.4股权性质对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14

4样本选取与变量设计.........15

4.1样本选取.........15

4.2变量设计.........16

5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20

5.1股权结构与公司可持续发展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20

5.2公司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组间分析.........25

5.3 Pearson相关性检验.........28

6模型设计与实证结果分析

本章将通过设计并使用回归模型来验证股权结构与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对第三章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检验,为本文的重点章节。首先构建基本实证模型,为进一步考察股权结构与股权性质的关系,在原始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实际控制人是否为国有的交互项。然后,本文采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FE)进行全样本基本回归分析。考虑到结果的稳健性,之后分别运用分组回归、配对样本的T检验、主成分分析法、混合普通最小二乘法(POLS)、自变量滞后一期回归分析等多种实证研究方法加以检验,方法是将不同实证方法的回归结果与全样本基本回归的分析结果作对比,考察不同实证检验中模型系数的正负值、显著性水平有无变化,以形成充分、有说服力的证据证实本文的研究结论。

.......

结论

本文以2003-2012年我国沪深股市106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釆用平衡面板数据,在充分考虑自变量内生性、国有公司和非国有公司差异的情况下,釆用多种回归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股权集中度、内部人持股比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可持续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表明公司层面加强大股东、管理层、机构投资者持股水平,可以显著地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机构者投资者持股比例与股权集中度在提高公司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关系。此外,股权的国有性质会弱化股权集中度和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对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正向影响效用,相反,股权的非国有性质会强化这种正向影响。

............

参考文献(略)

2018年优秀金融毕业论文篇六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文的选题背景及选题目的

随着经济发展,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凸显,货币国际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积极推进人民币区域化与国际化,首只人民币债券于2007 年 6 月在香港登陆,此后人民币离岸市场的积极发展,一系列双边货币互换协定的签订,一系列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建立等都证明了这一点。2011 年 6 月中央银行正式定义的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成为促进跨境资本流动的重要措施之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是周边化和区域化,在周边化的过程中,大湄公河次区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的认可度较高,随着中国 -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载体,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是促进区域平台更好。同时,在次区域中,泰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国家,其经济较发达,并且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合作。早在1990 年,泰国将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第八部分,以实现经常账户自由化,后来实行资本账户自由化。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经济和文化的其他成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泰铢接受在大湄公河次区域也很高,人民币在区域实施本地区强劲的竞争对手。人民币区域化和泰铢的实施各有优点和缺点,特别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区域竞争力,一个国家(地区)在金钱上的国家(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力量的支持下,在通流容量大,免费交换能力和储备能力以外的某些地区的综合性能。通过一系列指标的建立和两国情况的对比,得出两者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内实现区域化的优势和劣势,进而得出利于人民币实现区域化的政策建议,以实现中国和该区域各成员国的双赢。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哈耶克( 1976)提出的“货币非国有化” ,允许私人银行发行货币,货币非国有化。 其认为,政府完全放弃货币主权,不仅不会引起市场秩序的混乱,还能对一国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引入竞争机制,不会导致从另一方面无限制地增加货币政策,商业银行的业务将发生根本性改变。乔治 Selgin ( 1988)和其他经济学家认为,人民币应该参与自由竞争,不同意弗里德曼,谁认为,竞争将更加通货膨胀。还认为,不仅如此,竞争的优势之一就是减弱通胀发生的可能性或降低通胀率。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因此对货币需求理论的评论就成为本文研究的出发点。他认为投机性需求的大小则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当期利率水平,二是利率的正常水平,三是改变加息预期的趋势。Hartmann(2002)认为提升欧元竞争力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该区域的实体经济规模、国家的影响力、经济与其外部经济的联系程度;二是币值的稳定性以及公众对其未来价值的信心;三是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以及其广度和深度;四是使用惯性的影响。美元在南美一些国家以及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国替代其本币流通的现象非常普遍。货币需求理论纵观货币需求理论演进的脉络,经济学家们重点考察了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和价值贮藏职能,并从这两个视角来探讨货币需求。这种竞争遵循优胜劣汰的法则,按照市场规律自发运行,从根本上说就是经济行为主体基于成本,收益和风险的考虑对不同货币效用理性选择的过程和结果,哪种货币交易更加便利或使用广泛。价值是更稳定,更便宜的交易成本,人民币将成为选择的经济主体,随着趋势这样的货币或偏好的积累本币被外币替代的事实形成,当然也可能出现本币替代外币的逆向选择,因此,信用本位制度下良币取代劣币的货币竞争规则与商品市场竞争的规则基本一致。

........

第二章 货币区域竞争力理论基础

第一节 竞争力理论

一个国际竞争力理论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的不同解释的国际竞争力来源不同的学校。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都有它的生产力主要是因为比其他国家或公司,竞争优势,生产或拥有权的因素(指的是品牌,技术能力等的企业所有权)具有比较优势。宏观竞争力是指国家法律,法规的竞争力,教育,技术水平,企业的竞争力,获得市场微观结构与竞争力。埃森登,他将被称为体系结构竞争力,其宏观经济政策层面,政策层面和企业的文化水平决定因素水平的业务管理系统。进入的威胁取决于进入壁垒和新进入者可能是阻力,进入门槛可能是规模工业经济是比较大的,进入该行业需要较大的资本,门槛较高,也可以是该行业需要较强的技术,而新进入者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技术水平。可能遇到的阻力可以是政府政策的规定,如危险行业,国家可能制定相应的进入准则,不能随意进入该行业。替代方法是指和一个产品的相同或类似功能的产品,更多的替代产品,产品的竞争力很弱。议价能力是指由买方优势在谈判价格购买该产品,买方议价能力弱,并根据下式确定:数的买家购买的产品,采购金额是更多,讨价还价的能力 ;有多少更多的供应商,产品,买方议价能力的供应商;不同的产品,产品的区别是小的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 ;买方谈判买方谈判能力强,较强的议价能力。买方议价能力可以影响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水平。卖方和买方议价能力的议价能力,对面就是和也会影响竞争力。同时,相同产业内竞争者的数量也影响竞争力水平,竞争者越多,单个企业的竞争力水平越低。

......

第二节 货币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货币需求理论纵观货币需求理论演进的脉络,经济学家们重点考察了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和价值贮藏职能,并从这两个视角来探讨货币需求。第一,将货币仅仅看做流通手段或交易媒介,流通领域需要多少货币来满足公众的交换的愿望,也就是货币数量说,比如着名的费雪方程式这里货币需求仅与产出和货币流通速度有关,货币只是完成物物交换的中介。第二,将持有货币同时看做是持有财富的一种形式,也就是说货币具有价值储藏的功能,如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说就是从这一视角讨论货币需求。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那么,旨在研究货币的功能交换或支付和价值储藏功能的手段的媒介相似。虽然严格意义上说,传统的货币数量论并不能算作货币需求理论或学说,因为货币数量说讨论的实际上是商品交易所需货币数量的问题。但随着货币数量论的丰富,尤其发展到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说,其货币需求理论的特征愈加明显,他的缺陷和不足,现金交易的方程纠正、补充货币需求已初具形态理论。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己经被大多数经济学家认定为货币需求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各国理论界普遍接受。货币需求理论作为基础的这项研究,也不能没有钱和研究功能和分析的数量的钱,因此,本章从传统的货币数量论开始谈起,以货币的职能为切入点,重点探讨货币需求和货币选择之间的关系,决定货币选择或替代的推动力。也有对货币的竞争力进行研究,但是货币不属于产业或企业范畴,之前研究的学者较少。

.......

第三章 竞争力评价方法.........14

第一节 货币竞争力评价的主要方法.........14

一、比较分析法..... 14

二、层次分析法..... 14

三、数据包络分析法.....14

四、因子分析法..... 15

第二节 本文选择比较分析法的缘由.........15

第四章 人民币竞争力实证分析........18

第一节 经济与贸易总量......18

第二节 金融市场发展的程度.........21

第三节 币值稳定程度........22

第四节 国际联系..........30

第五章 政策建议与展望..........43

第一节 政策建议..........43

第二节 展望.....44

第五章 政策建议与展望

第一节 政策建议

加速资本市场开放从而促进金融市场的开放。总的来说,对比人民币与泰铢,人民币的一大不足是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不仅有的金融指标让人不满意,而且金融市场的开放水平也有待提高,这就将影响到人民币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内甚至全球范围内竞争力的提高。人民币贷款资产将间接影响中国货币政策的执行,为了取得成功,国内金融市场的完整性是非常必要和离岸金融市场,人民币在香港流量和存量都给我们利用香港市场加大人民币的辐射力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而扩大流出,流通范围,加快人民币区域化的步伐,当然,第一个离岸人民币外流的渠道,除了发挥流通功能的手段,人民币作为资产的价值投资和存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即使资本账户不开放,也可以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债券,根据前款所称人民币汇率稳定,来自私营部门的转移,政府部门,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和部分资本项目可兑换,为了奠定了资本账户的开放奠定了基础,开辟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央行,率先承担香港的冲击。货币之所斗出现跨疆界的竞争关系,从政治制度和政治权利结构角度考察,实际上是政治权力在货币领域的体现,一个国家,一种货币的货币主权的典型视图,主权货币是指不同功率的管辖互斥,重点是政府或垄断的对性能的 19 世纪以来的国家享有高度的货币和等等,供应的垄断和信心的货币价值的货币制度,一国货币最基本的使用范围或其市场空间就是国家疆界,国家对货币市场的调控具有最权威的发言权,从金融地理学的视角,空间关系在货币方面的一个单一的国家主权政府的权力范围内的货币体系的形成是在真实世界条件下的市场理性选择的结果。

..........

结论

加速资本市场开放从而促进金融市场的开放。总的来说,对比人民币与泰铢,人民币的一大不足是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不仅有的金融指标让人不满意,而且金融市场的开放水平也有待提高,这就将影响到人民币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内甚至全球范围内竞争力的提高。人民币贷款资产将间接影响中国货币政策的执行,为了取得成功,国内金融市场的完整性是非常必要和离岸金融市场,人民币在香港流量和存量都给我们利用香港市场加大人民币的辐射力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而扩大流出,流通范围,加快人民币区域化的步伐,当然,第一个离岸人民币外流的渠道,除了发挥流通功能的手段,人民币作为资产的价值投资和存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即使资本账户不开放,也可以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债券,根据前款所称人民币汇率稳定,来自私营部门的转移,政府部门,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和部分资本项目可兑换,为了奠定了资本账户的开放奠定了基础,开辟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央行,率先承担香港的冲击。货币之所斗出现跨疆界的竞争关系,从政治制度和政治权利结构角度考察,实际上是政治权力在货币领域的体现,一个国家,一种货币的货币主权的典型视图,主权货币是指不同功率的管辖互斥,重点是政府或垄断的对性能的 19 世纪以来的国家享有高度的货币和等等,供应的垄断和信心的货币价值的货币制度,一国货币最基本的使用范围或其市场空间就是国家疆界,国家对货币市场的调控具有最权威的发言权,从金融地理学的视角,空间关系在货币方面的一个单一的国家主权政府的权力范围内的货币体系的形成是在真实世界条件下的市场理性选择的结果。

............

参考文献(略)

2018年优秀金融毕业论文篇七

第一章导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现代社会,知识资本越来越被企业界高度关注。在当前知识、科技型的商业服务环境下,知识密集型企业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知识已经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驱动力。这将促使企业更加关注对知识资本的投资。保险等金融服务企业首当其冲。根据资源观理论,企业是一系列资源的集合体,企业所拥有的异质性资源及核心能力是获取并维持竞争力的源泉。这一观点己被国际上的实践与相关研究所证实。Maditinos(2011)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效率与企业净资产报酬率之间存在很强的正向关系。Rahman(2012)研究了 100家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知识资本的利用效率情况,研究结果证实:企业知识资本含量越高,其在股市中的表现越好。DewiFariha Abdullah & Saudah Sofian (2012)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心理资本作为知识资本的另一组成要素,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马来西亚上市公司的知识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问题。研究结论表明,马来西亚上市公司普遍认为,知识资本对企业绩效起着关键的作用,而且多数企业会使用关键绩效指标来衡量其部门的表现。同时,该研究还证实了知识资本的四个构成要素均与企业绩效有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知识资本对于企业绩效有着实质性影响。Simoni&Zanni(2013)通过实证研究指出公司的知识资本价值与公司的绩效呈现出直接的正向相关关系。Irina Berzkalneaand ElviraZelgalvea (2014)实证分析了知识资本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增加企业对知识资本的投资,可以使企业价值增加。

......

1.2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研究思路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对国内外的现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综述知识资本与保险企业经营效率相关的理论基础;其次,介绍动态DEA模型,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本文的实证模型;再次,利用保监会和保险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对我国市场上30家寿险公司2006-2010年的知识资本与经营效率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实证结果进行解释分析,最后给出政策含义。

1.2.2研究方法

本论文本研究通过理论综述与文献回顾搭起研究框架,通过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寿险市场的知识资本与经营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各种方法的具体运用包括如下:

(1)文献综述法。本文通过文献梳理方法来探寻本论文研究视角和思路。首先是文献综述。我们从保险机构效率、知识资本与保险企业效率等方面,全面系统梳理总结了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文献,并进行书评,理出了前人的研究视角、主要方法和研究结论,找出了研究空缺,确定本论文的研究视角。其次是相关基础理论综述。我们从保险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知识资本与保险企业经营效率的理论关系、作用机理、影响途径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这为本论文研究打下了规范的理论框架基础。

(2)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在定性分析方面,本文系统介绍了动态DEA模型(DSBM),为后文实证检验分析奠定理论模型。其次,在第四章实证检验之前,定性分析了中国保险市场的人力资本现状,面临的转型升级现实挑战。在定量分析方面,本论文首先来用两阶段的研究思路。在第一阶段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釆用动态DEA模型测算中国30家寿险公司(包括中资寿险公司和外资寿险公司)动态效率的变化。在第二阶段,本文首先通过智力增值系数VAIC?对寿险企业知识资本的含量进行测度,将寿险企业所包含的知识资本分成两个组成部分,即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同时将第一阶段得到的效率分值作为被解释变量引入到截断回归模型中,利用相关统计数据(2006-2010年),估计中国寿险企业知识资本对经营效率的影响关系。最后,将实证分析结果与现有研究文献及中国保险市场的实践进行进一步论证、比较分析,得出政策选择。

........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保险企业效率相关研究

20世纪90年代起,国外学者开始普遍关注保险机构效率问题的研究,虽然对相关方面的研究己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无论是在研究的范围、深度、方法等方面,还是实证研究方面,都相对滞后于对一般企业、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效率的研究。AllenN.Berger and David B.Hmphrey (1997)对21个国家的学者发表的相关论文进行了综述。作者发现,从研究对象上看,在所有130篇已发表的论文当中,有122篇是与研究银行业效率相关的文章,只有8篇是与保险业的效率相关,从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上看,其中的67篇使用了 DEA (数据包络分析法)方法。文献梳理发现,DEA方法在研究企业效率问题时被广泛地采用。从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的角度研究保险企业效率主要代表文献有:Cummins,Tennyson and weiss (1999)研究了美国寿险业是否存在规模经济效益,以及并购对于寿险公司效率的影响。文章采用DEA方法评价了1988—1995年美国寿险业的成本效率、收益效率以及技术效率的变化情况,以此来评价美国寿险业是否存在规模效应;同时运用Probit回归方程预测了当一个寿险公司参与企业并购时容易成为被收购企业的概率。结论表明,寿险公司参与企业收购对公司效率的影响是显著的,与收购之前相比,通常会提高寿险公司的效率;未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的公司和收益效率较高的公司更容易成为企业收购的目标。寿险业中的并购为从整体上看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率。

........

2.2知识资本与保险企业效率关系相关研究

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知识资本一直受到国外学者的关注,西方学者研究的重点也主要集中在对知识资本的概念和内涵的理解,知识资本结构的划分,知识资本评估方法的比较和知识资本管理这些领域。近几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将目光投向知识资本与企业竞争力的相关性研究。从研究领域看,相对而言,对保险企业经营效率领域的研究文献较少。NickBontis(l998)对知识资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文章将釆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法(PLS)相互结合来估计知识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同时还提出了一个改善知识资本管理的模型,在前人研究基础上,Nike Bontis(2000)收集一手数据,对马来西亚服务业与非服务业知识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与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资本对马来西亚服务业与非服务业均产生促进性作用。新加坡学者Carol-Anne Ho,S.Mitchell Williams(2003)对286家上市企业股东的特征(包括股权结构、股东规模、股东双重身份等)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股东的特征并没有与企业绩效之间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个别企业股东特征影响企业绩效只是个例。由此得出即使在不同政治与经济体制下,政府也需要鼓励企业具有多元化的股权结构,而否定单一股权结构的采用。

.......

第三章知识资本与保险企业经营效率关系的理论基础.........20

3.1保险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基于资源基础观的解释........20

3.2知识资本影响保险企业经营效率的机理........23

3.3知识资本对保险企业经营效率影响的作用机理........25

3.3.1人力资本对保险企业经营的作用........25

3.3.2结构资本对保险企业经营的作用........27

3.3.3物质资本对保险企业经营的作用........30

第四章知识资本对我国寿险企业经营效率影响........32

4.1我国寿险业发展及知识资本的现状........32

4.2寿险企业经营效率理论模型........33

4.3实证分析模型构建........35

4.4控制变量........37

4.5描述性统计分析........40

4.6实证分析........45

4.7实证结果及分析........49

第五章通过知识资本促进我国寿险企业.......51

5.1创新寿险业的人才发展战略.......51

5.2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52

5.3优化保险公司内部管理制度.......53

第五章通过知识资本促进我国寿险企业提高效率的对策建议

前文的理论及实证分析表明,知识资本已经成为寿险企业关键性的战略资源,知识资本对寿险企业获取并保持其在市场上的优势地位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寿险公司要想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就必须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创新,大量培育能为企业带来价值增值的无形资产,克服限制寿险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增加对知识资本投资,强化对知识资本的管理,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知识资本对企业效率的促进作用。本章针对我国寿险企业在知识资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5.1创新寿险业的人才发展战略

对于我国的寿险行业来说,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目前还比较缺乏,而寿险行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行业,因此需要大量高素质、有技能的人才进行产品创新和企业经营。组建一支有水平、高素质和掌握核心技能的人才队伍,从而使得产品创新跟得上市场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理念得到贯彻落实,企业的管理效率得以提高,是我国寿险行业提升自我竞争了,保持市场份额的关键。从目前我国寿险业面临人才短缺的现实情况来看,进行人才战略的创新势在必行。寿险公司创新人才发展战略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从事保险营销工作的保险代理人以及专门从事核保核赔、保险投资等工作的专业人员是保险公司运营过程中的基础型人才。他们的专业水准和服务水平都决定着消费者对保险公司服务质量的认可,这也就决定着保险公司在销售过程中的难易程度,从而决定了他们在市场的份额。保险公司应该首先从这些地位特殊并且人数众多的人员入手,通过系统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把企业优秀的价值理念和营销理念传播给这些专业人员,再由他们向客户传递有价值的服务和良好的企业形象,这样保险公司才会逐步从中获益,逐渐摆脱粗放式的营销模式从而赢得市场先机。

........

结论

现代社会,知识资本越来越被保险等金融企业界高度关注,知识已经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驱动力。中国寿险业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服务领域广泛,市场规模庞大。然而,目前面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我国寿险行业的创新能力不足,效率低下,面临如何进行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如何通过混业经营、资产证券化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困境。而知识资本是核心关键因素。因此,定性、定量分析知识资本与我国寿险业经营效率关系问题,找出关键影响因素,这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均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系统分析中国寿险企业的知识资本与经营效率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而分析影响技术效率的主要知识资本因素,并给出政策选择。文章主要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知识资本的内涵、知识资本与保险企业效率关系的一般理论、影响机理及作用途径,提出了本文的三个研究假设。其次,构建模型,选取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中国保险市场上知识资本与寿险企业经营效率影响关系。我们采用两阶段研究方法,在第一阶段采用基于松弛变量的DEA模型估计中国保险市场上30家寿险公司2006-2010年经营效率的变动情况,在第二阶段采用带有自举过程的截断回归模型检验知识资本与中国寿险业经营效率的关系。

............

参考文献(略)

2018年优秀金融毕业论文篇八

1 Introduction

Fund Family is a collection of mutual funds that are under the management of onemutual fund management company, and currently most of the fund managementcompanies are operating with a family management structure. As of February 8, 2014,all 64 fund families have an average of 11.56 funds.1Family management structureachieved the economies of scale of fund companies in many ways, such as the sharingof research analysis, advocacy, corporate services and human resources, etc.Joint holding behavior of the fund families refers to the fund family holds onestock in two or more familyfunds at the same time.This is a wide market phenomenon,the cause may be the funds within the same fund management company have the sameor similar sources of information, sharing the same a research and analysis team, aswell as the one-investment-director governance structure (Lu Rong, Li Liangsong,2008). In order to fully share resource and cost savings, fund researcher’s results willbe conveyed to all fund managers, resulting in the same stock jointly held bymore thanone fund within the fund family.

In addition, for a fund management company, the family of funds equivalent tomore joint trading accounts trading the same stock, making the fund family can hold astock by more than 10% (the regulatory limits), avoiding regulatory issues whileincreasing the overall profitability of the fund family. On the other hand, the fundcompany has the tendencies of electing an “star fun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visibilityof the existence for the fund family as a whole, so fund companies are likely to activelyallocate resources between the funds (Gaspar, Massa, and Matos, 2006), and raise the“star fund” income through the assistance of other funds within the family. This mayalso lead to the joint holding of one stock within the same fund family.Joint holding behavior within fund families has received widespread concern inthe industry, and gradually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scholars. Pomorski (2009)discovered, through a study into the joint holding behavior in the US market, that thiskind of trading occupies more than 30% of the fund family’s total trading volume, andthe stock returns after the transaction have an excess returns of up to 20 ~ 30 basispoints each month in the season after the joint holding compared to other strategies.Thus this trading behavior is likely to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tock price, andthe study into this behavior will influence investor decisions market and the securitiesregulatory authoritie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arket. At present, the studyinto the joint holding behavior limit to the influence to the fund families’performanceandrisk,anddidnotinvolvetheirinter-relationshipswiththestockreturnsandvolatility.This article will seek to examine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joint holding behavior ofChinese fund families by constructing indicators to measure the extent of joint holding,and on which basis study the behavior’s impact on stock returns and volatility.

.......

2 Literature Review

Currently,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of the fund families’ joint holdingbehavior mainly involved with the company's performance as a whole or the fundfamily’s governance structure. None of the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behavior’s impacton stock return and volatility, and the literature within the field mostly take the entireperformance and risk of funds or fund families as the research target.Pomorski (2009) studied the fund families’ joint holding phenomenon in the USmarket from a trading strategyperspective and the joint holdingand trading within fundfamily is referred to as the “best strategy” of the fund manager. The article pointed outthat the joint trading within fund family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30% of the totaltrading volume, and the trading strategy yields a 47 basis points higher return than theaverage of other strategies, while other trading strategies cannot beat the market ingeneral. In addition, the fund that use the "best strategy" yields a 0.3% higher averagequarterly return than the market average, the monthly stock returns are higher by 20 to30 basis points within a quarter after the joint holding transaction occurs.

Lu Rong, Li Liangsong (2008) studied into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jointholding behavior and the fund management company's growth and risks during 2002-2006, and the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joint holding behavior commonlyexistsin the Chinese market, and this behavior exhibits an inverted U-shaped effect on thegrowth and risk of the fund management company. The joint holding behavior willincrease the risk of the fund family as a whole, and suggest the fund company'sgovernance structure might be problematic.Foreign scholars have given a variety of explanations to the fund family’s jointholding phenomenon. Pomorski (2009) pointed out that the main reason is theconcentration of research within one mutual fund family, including the sharing of thestock market and company analysis results, as well as the private exchange ofinformation between the mutual fund managers.As for the other trading strategies, therational of fund managers’investment might not aim at beating the market return; theyalso need to adjust their portfolios in order to attract investors, “window dressing”behavior being one of the forms.Gaspar, Massa, and Matos (2006) pointed out that there is a fund family initiativeto deploy the proceeds of the funds between performances of all the funds, also knownas the "favoritism" mechanism within the fund family, the reason is because therelationship exhibits a convex function between the fund performances and the overallvalueofthe fundfamily. Soanactive fundfamilyresource allocationbetweenthefundsmay increase the value of the whole family, such as the initiative to elect "star fund",also known as spillover effect, which also led to a distorted incentive for fund managersand the occurrence of joint holding within the fund family.

......

3 Metrics Designing for the Joint Holding Behavior.........6

3.1 Metrics designing for the joint holding behavior..........6

3.2 Data description.....7

3.3 Overview of the joint holding behavior in Chinese market ..........84

4EmpiricalAnalysis of Impact on Stock Return.......15

4.1 Results based on event analysis...........15

4.2 Results based on panel data regression .......19

4.3 Robustness tests...........21

5 EmpiricalAnalysis of Impact on Stock Volatility....23

5.1 Results based on dynamic panel data regression.........23

5.2 Robustness tests...........25

5 EmpiricalAnalysis of Impact on Stock Volatility

5.1 Results based on dynamic panel data regression

To study whether the behavior of the joint holding of fund families will cause anincrease in the volatility of the stock held, a study through a dynamic panel data modelanalysis will be conducted as follows.This article will use the dynamic panel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 (GMM)estimation of the model proposed byArellano and Bond (1991). This method estimatesthe first-order differential equations removing the impact of fixed effects, and using aset of explanatory variables lagged instrumental variables as a differential equationcorresponding variable, resulting in a more consistent and efficient estimat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havior of joint holdingof fund families will increasethe volatility of stock prices in the current period and within the next three months, sothe stock become more volatile because of the behavior.

.....

Conclus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share stock performance panel data and the fundholdings data from 2005 to 2013, structuring a new FHM measure to quantify thedegree of joint holding behavior of fund families, and studies into the impact of thisbehavior on the return and volatility of the stock held. This article have reached thefollowing conclusions:The phenomenon of joint holding in fund families is common in the A-sharemarket, the number of stocks jointly held by the fund family accounted for 41.95% ofallA-share stocks, and this has exhibited a growing trend over time. Mostly the degreeof joint holding in fund families are concentrated, but the extreme values occur at arelatively higher frequency.From the time point of view, in the year that the stock market is volatile (eg 2007and 2008), the fund companies tend to take less position in joint holding of stocks. Thereason is that the joint holding of stocks will reduce the persification of the family'soverall investment portfolio, thus will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overall risk of the fundfamily10, the family then lower the proportion of joint holding of stocks during theseyears, thu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exist between the two variables (see figure 2). Inaddition, a positive correlation exist between the degree of joint holding of stocks infund families and the stock market capitalization, i.e. large-cap stocks tend to be heldjointly by fund families relative to small-cap stocks (table 3).

............

References (omitted)

2018年优秀金融毕业论文篇九

1.引言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奏响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号角,随后逐渐建立起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90年代统一规范的标准交易所(上交所和深交所)的组建起来,结束了随处组建交易所的乱象,象征着我国股票市场的真正建立,掀幵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新篇章,在中国经济腾飞的历史书上留下了一抹浓厚的色彩。截至今日,中国股票市场已经经历了 20多年的改革发展,从04年中小板市场的正式运行,再到09年呼声甚高的创业板首次试水,中国在一步步的摸索中建设和完善多层次市场,逐渐由混乱无序,投机倒把的单一结构市场发展成现在秩序井然,健康迈步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然而,相比于一些早先建立起资本市场的国家,比如说美国,我们仍然稚嫩。庄股操?纵市场,内幕交易,老鼠仓,一夜暴富的股市传奇比比皆是,股票市场价格机制不完善,信息传递障碍,整体效率不高,市场建设参差不齐都是我们规等所面丨伤秘$题。随着公众g挺意识的提高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焦距于此,学术界关于中国股市效率层次的讨论一直未曾间断过,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作为资本市场的生力军,经济发展的风向标,股票市场扮演集资,融资,生资的关键角色。构建高效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对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建设,其意义任重而道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为两千七百家政策扶持,科技创新,盈利能力强,发展迅速却又出现暂时现金流紧缺的企业筹集了大量生产资金,间接地创造了更多的就业,这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次,为我国普通居民的闲置资金拓宽了投资渠道,使得亿万人民在理财投资上有了更多的选择,降低企业长期投资的短期风险,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企业和居民的双赢;第三,据统计,容纳了中国最多就业人口的中小企业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特别是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尽管有着较高的发展潜力,但是受限于贷款条件的苟刻及其容易胎死腹中。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开设解决了优质中小企业和部分高速发展的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瓶颈,截止到本文初定之日,中小企业板上市701家,创业板上市355家,股市成为中小企业及创业企业的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成为两类企业快速发展的动力蓄电站,作为报答,而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解决了更多居民的生计问题,改善了居民生活状况。

.......

1.2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思路

本文研究所采用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实证分析。金融时间序列的分析,行为金融学的补充,计量软件EVIEWS的应用,统计理论的阐述,金融市场等相关理论的铺塾,都将在本文研究市场有效性的过程得到新的融合。本文数据都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采用沪深300作为主板市场研究样本,中小板指数作为中小板市场效率研究样本,创业板指数作为创业板市场效率研究样本,对地产股数据进行分析进行事件研究,在深刻认识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己有成果进行去粗存精式的应用,选择PP检验,Q统计量检验和事件研究法来对我国多层次的股票市场分别进行效率分析考察,得出我国主板市场和中小板市场接近弱势有效状态,后者水平相对较低,而且两者都没有达到半强有效状态,创业板市场连弱势有效水平都没有达到的结论。最后根据检验结挖掘原因,提出相应解释和政策建议。本文的逻辑体系主要遵循以下路线:什么是市场有效性理论?其前提和理论内涵是什么?…-怎样验证一个市场是否达到相应的效率层次?-国内外发展状况如何,已有的文献是怎样检验效率层次的?…-我国的市场达到什么效率,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来分析检验?-…最终得到什么样的结论?----检验结果的启发和政策提议。

........

2.有效市场假说理论文献综述

2.1问题的提出

微风轻轻拂开历史的书页,我们恍惚间看到1970年以前的西方市里,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奔波着红马甲,交易者们紧盯着报价版,以期发现股市运行规律的掘金者。探索股市奥秘的脚步从未停下,不管是统计学家,经济学家,还是交易员,乃至普通的股民,战胜市场是每一个人孜孜以求的梦想,不分国家,部分地区,不分种族,全球投资者这无一例外的关注着同样一个问题“按照目前的信息,我的股票价格反映了其真实价值吗?有可能从价格机制的缺陷中发现套利机会吗?”。大型计算机的应用给股票价格运行规律的实证分析带来了便利,然而经济学家们的发现令人失望,1900年Bachelier发现了股价的随机游走模型,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股价的期望收益的波动总是为零,并且初步意识到市场在信息方面的有效性后,几十年间鲜少有人再次深入研究,主要是借助计算机做一些实证检验,真正集大成者是还是伟大的金融学家法码。法码在1965系统的研究了股价变动路径,发现连续股价变动具有独立性的特点,似乎服从某种概率分布,在深入的实证检验和分析之下,他提出股价服从随机游走模型,尽管并不是完美精确的描述现实,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通过研究历史股价不能获得超额收益。随后,法码在1970年的论文中将市场按照信息反映程度划分为三个层次,建立了一套规范的分析体系和严密的理论框架,并在在接下来的几年,结合前人的理论精髓,进行了补充,曾一度被华尔街奉为研究至宝。

..........

2.2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简要陈述

研究了法码理论文献,我们发现有效市场的理论研究需要建立在以下三个假设前提之下:(1)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完备的,成本对交易价格的影响. 和税收对交易量和价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信息能够及时无成本的被每一个人所获得,(2)价格是自由竞争机制形成的,任何人都无法影响价格,只能被动接受(3)投资者的理性是无偏的,一样的追求利益,规避风险,对同一件事物持有相同预期,即使存在非理性投资者,他们的行为毫无规律可循,会相互抵消,不会产生大的影响。显然,达到了以上条件的市场涵盖了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价格机制将在这里充分发挥作用,新的信息能够迅速及时的反应到股价中去,股价能做出准确的调整。在这样的市场中,股价随机的围绕着其真实价值做着亳无规律的运动,任何投资者都无法获得超越市场平均报酬的收益。这里的价格可以是分时价格,日价格,周价格甚至年价格,而信息根据公幵程度被法码分为历史信息,公开信息,内幕信息,于是,根据证券价格所反映信息的容量,证券市场被划分为弱势有效市场,半强有效市场和强势有效市场。

.......

3.多层次股票市场弱势有效性检验........16

3.1特别说明........16

3.2数据说明........17

3.3 检验方法........17

3.3.1 PP检验理论说明........18

3.3.2 Q 统计量检验理论说明.........19

3.4实证分析........19

4.多层次股票二级市场半强有效性检验........23

4.1数据说明........23

4.2事件研究法........23

4.2.1公开信息选取标准........23

4.2.2事件选择和窗口........24

4.2.3模型构建........25

4.3实证分析........25

5.原因探讨和相应的政策建议........28

5.1原因探讨........28

5.2政策建议........29

5.3未来发展展望........31

5.原因探讨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5.1原因探讨

前面几个章节,本文中对中国股票市场三个分类市场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整体上来看弱势有效的水平还比较低,尚未达到半强有效市场,创业板尚未到达弱势有效的结论,可以看出中国股票二级市场除了整体效率不高之外,多层次市场发展并不均衡,价格机制和信息传导机制尚未发挥出应有的效用。本章将从制度安排,监管要求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对造成股票市场效率不高,市场发展不均衡的原因进行分析。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安排存在“倾斜”,设计上主要是为了解决上市公司的融资问题,没有合理的定价机制,退市机制,对于投资者保护力度不够,具体表现在:

(1)缺乏维护中小股东利益的核心机制,虽然这方面已经在改善,但仍然远远不够,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行使权力,造成一股独大,信息不透明,内幕交易的弊端,尤其是近年来吵得沸沸扬扬的圈钱运动,似乎上市就只是为.了融资,圈到钱后就能功成身退,这显然是制度上的问责机制不健全所导致的,对于恶意上市圈钱行为没有有力的惩罚措施,对于上市后的运行以及退出机制落实不到位,使得公众普遍认为即使是垃圾股也值得投资,因为有政:府的保护,几年后的坚守说不定能一朝重组变凤凰,加重了股市投机因素。

(2)新股发行体制有硬伤,定价不合理。最为发行核心的定价体制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真实价值得不到准确的反应,买方对卖方不能形成有效的约束。这一点在创业板表现尤为严重,过高市盈率发行,投资者普遍认为新股定价脱离了合理价值,但仍然顶风做浪,冒险形式,期望赌一把一夜暴富,明显让股市成为一个不健康的炒作市场,使得股市与实体经济脱轨,让股市成为一个零和博弈的赌场。

......

结论

时至今日,中国资本市场已经逐步建立并走向成熟,但是现存的问题仍_然不容忽视,相较于成熟的西方资本市场,目前的中国资本市场市场结构单一,金融创新不足,市场发展存在局部不均衡,直接融资比例虽有提高,但依旧滞后,市场机制发育不充分、行政干预过多,机制不能正常运转,这些问题需要日后的研究来解决。而学术界理论同步研究和指导也至关重要,未来有效性市场面临着分形市场和行为金融理论的挑战,其发展方向令人期待。而中国股市作为世界资本市场重要分战场之一,其研究价值不言而喻。由于其正处于新兴期,如果国内外研究者能把握好研究方向,结合多种理论先进观点对中国股市进行系统性研究,无疑能够给有效市场理论研究的发展建立起新的生长空间。本文在归纳总结了已有的理论成果,对中国股市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分析,但是受到统计理论和计量技术的限制,在实证检验方面仍有待加强,同时对中国股市制度结构和法律研究的专业限制,可能在政策建议和原因分析上挖掘不够深刻,这也是日后的研究所需要加强和深化的地方。历史的车轮永远是滚滚向前的,我们期待着的成熟的市场体系,高效健康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我们也期待着知道市场建设的理论体系能够更全面完善的发展,这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

参考文献(略)

2018年优秀金融毕业论文篇十

1.导论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世界各国迅速釆取相应措施刺激经济增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过,金融危机的残余效应仍然没有褪尽,西方发达国家的债务危机开始显现,新兴经济体正面临着转型的瓶颈,经济完全复苏尚需时日。2012年至今,国外经济形势风起云涌,远超预期的变化趋势,当西方发达国家逐渐从危机的泥潭中走出来的时候,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则进入了经济发展瓶颈时期。国内商业银行应釆取怎样的应对措施来适应复杂的国外经济金融环境成为摆在银行业面前的主要问题。国内经济金融方面,当前国内经济出现的诸如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现象虽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依然显著;国内总体需求不振,许多行业不景气;证券市场依然下行尚未回升等许多不良现象,尽管政府一直在运用财政与货币政策进行调控,但效果并未达到预期。同时我国银行业暴露的诸如资本充足率不高、不良贷款率过高、内控制度以及公司治理制度并没有建立和完善等问题加剧了银行体系的波动,在各银行间以及与国外银行进行竞争的过程中,这些问题将会不断积累并对银行业的稳定性产生重大威胁。银行体系的脆弱性问题不仅事关银行业自身的健康发展,同时事关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以及宏观经济的稳健运行。在目前的经济金融形势下,清楚认识并有效降低银行脆弱性水平将变得愈加重要。银行脆弱性是指银行的内在性质所决定的使银行面临潜在或已经发生的风险的状态。实际上,如果一国市场机制健全并且相对完善,那该国银行体系主要面临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这也是银行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在诸如我国一样正在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来说,各项制度尚未健全和稳定,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可能带来的效率低下会导致很多不确定性,这些国家银行体系面临的主要风险便是制度性风险,银行脆弱性也主要来源于此。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银行进行的各项制度改革中,最关键的莫过于银行公司治理制度的改革。

........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委托代理问题是指委托人与被委托人订立契约,约定委托人授予被委托人某些决策权力,被委托人以维护委托人的利益为准则从事相应活动,其中的被委托人就是代理人。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的起源就是由于现代企业制度中存在着大量的委托代理关系。公司治理的目的和本质就是在委托代理契约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各种管理机制对公司行为进行引导和控制,在调动各利益相关主体积极性的同时对各主体行为进行约束,以此来实现对公司的有效治理,最终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发展以来一直备受关注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围绕公司治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探讨公司治理问题的起源方面,Cochran和Wartick(1988)?在《公司治理一文献回顾》中指出,公司治理问题是产生于特定主体之间相互作用带来的许多特定问题。其中,特定主体就是公司的股东、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相关者,特定问题的起源就是主体之间的利益纠葛,比如谁受益、谁应当受益等等,当各主体对利益问题的看法不一致时便出现公司治理问题。在研究公司治理的实质与目的方面,Blair(1995)认为公司治理实际上就是一种对公司各主体行为进行约束的制度性安排。他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对公司治理进行了界定,狭义的公司治理就是关乎董事会结构与职能、股东权利与义务等的制度性安排;广义的公司治理则是制定完整的文化法律制度,对公司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分配进行规范。Shleifer和Vishn5<1997)从公司资本提供者的角度考虑,认为公司治理的目的就是如何通过规范管理者行为来确保资本提供者得到应有的回报。

.......

2.银行脆弱性与公司治理结构理论分析

2.1银行脆弱性理论

要深入理解银行脆弱性的含义,就必须厘清金融脆弱性与银行脆弱性的联系与区别。1980年以来,日本、东南亚等许多国家的金融体系发生危机,导致这些国家的经济遭受重创,金融脆弱性的概念就在这一时期孕运而生。从这一时刻开始,许多学者对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从各种视角运用许多方法对脆弱性进行了分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过纵观金融脆弱性的研究历史,尚未有学者对这一名词给出清晰明确的定义。Minsky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的“金融脆弱性假说”认为金融业高负债经营的特殊性决定了金融脆弱性是金融业的固有特性。戴维斯从金融危机的视角结合挤提理论对金融脆弱性的成因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外部冲击带来了资产价格变动的不确定,金融产品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会加剧人们不好的预期,进而弱化了金融机构提供资金的能力,导致大量的金融机构破产倒闭,金融脆弱性就是由这种路径产生。国内学者对金融脆弱性主要从金融制度结构等角度进行定义:黄金老(2001)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定义了金融脆弱性,其中狭义的金融脆弱性定义与Minsky给出的定义相同。伍志文(2002)则认为由于一国金融制度结构出现了非均衡状态,才导致了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并使这一系统丧失了部分或全部功能。孙立坚(2004)则与伍志文所描述的不尽相同,他认为金融系统丧失功能仅仅是金融脆弱性的表现形式。当前我国的金融体系构架中,银行占据主导地位,所以银行脆弱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狭义的金融脆弱性。

..........

2.2公司治理理论

1932年贝利和米恩斯提出的有关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假说引起了对公司治理问题的讨论。Jensen和Meekling(1976)?最早提出了 “公司治理”这一概念,他们认为股份制公司中所有者与经理层之间的委托一代理问题对公司发展有重大影响,“公司治理”概念的提出就是要明晰双方主体的权责,使经理层与所有者的利益趋于一致。此外,国内外对公司治理的概念还有以下几种比较有影响力的表述。Fama和Jensen0l983)?认为公司经营的目的是确保股东利益实现,确保公司正常经营情况下股东可以得到其理应得到的投资回报,而公司治理所要研究的就是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前提情况下,有效解决这一问题。Cochran和Wartick(1988)认为股东利益与借款人、经理层的利益相同对待,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应的配置机制协调各方利益,解决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Blair(1995)则认为公司治理要解决的是两种权利的分配问题,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在2004年对公司治理结构作出了解释: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公司各个利益主体之间责任和权利的分配,同时包括公司为处理曰常事务所制定的规则和程序。

.......

3.基于微观视角的商业银行胞弱性測度........26

3.1国内外银行脆弱性微观层面测度研究........26

3.2中国上市商业银行脆弱性徵观指标选择........30

3.3上市商业银行熵值测算与脆弱性评价........32

4.上市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实证分析.........38

4.1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38

4.2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38

4.3公司治理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40

4.4面板模型介绍及回归........43

5.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50

5.1研究结论........50

5.2政策建议........51

5.3本文不足之处........52

4.上市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实证分析一基于公司治理视角

4.1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我国证券市场目前共有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南京银行以及光大银行在内的16家上市商业银行。其中除农业银行和光大银行于2010年上市外,其余14家银行分别于2007年或2007年之前上市。由于农业银行和光大银行上市时间较短,所能收集到的财务数据较少,所以本文主要分析其余14家商业银行2007—2012年的脆弱性水平。由于实证分析是在同一宏观经济金融环境下进行,因此仅仅采用银行脆弱性微观评价指标体系来测度各个银行的脆弱性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这一实证结果已在第三章中进行了分析。本文选取的指标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及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2年年报。本文首先通过商业银行脆弱性微观评价指标评估了各商业银行近六年脆弱性水平,然后将以脆弱性得分为被解释变量,以公司治理的各项指标为解释变量构建面板数据模型。现就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提出如下假设。股权结构方面:从股权结构的视角分析银行脆弱性,主要是通过研究持股人身份及股权构成情况分析其对银行脆弱性的影响,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包括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CR5)、国家股比例(ST)。

.........

结论

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探讨其对银行脆弱性的影响。数据主要选取的是14家上市银行2007—2012年公司治理及财务数据,首先运用熵值法计算上市商业银行各年脆弱性得分,然后将其作为被解释变量,与代表公司治理的股权集中度、董事会治理等因素构建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并得出以下结论。从实证结果来看,股权集中度与银行脆弱性水平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在股权较集中的银行,大股东会运用控制权优势从事符合自身利益导向的高风险业务,在大股东行为得不到有效监督的情况下,这种行为会导致金融资源的非有效配置,增加银行面临的潜在风险,使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更加严重,从而使银行脆弱性水平上升。另一方面,国有股比例与银行脆弱性水平也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国有股比例越高,银行的脆弱性水平越高,但其系数相对较小,说明随着股权结构改革的推进,国有股比例逐渐变小,对银行的行政影响也越来越弱。实际上,国家持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银行提供信用担保,国有法人也能够很好的发挥股东的监督作用,促进银行稳健运行稳定发展,但是这也会使得银行经营受行政化影响较大,行政千预不能使金融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国家持股也会弱化银行的风险意识。所以,在股权结构改革过程中,降低国有股比例可以有效的降低银行脆弱性水平。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