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十篇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7928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金融论文,金融学专业培养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金融论文,供大家参考。

金融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市场竞争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和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政策引导、资本以及市场的开放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商机,使我国在各个市场都呈现出高频度的市场主体进入和退出,这也标志着我国的经济已经走向了非常高的竞争水平,那么我国银行市场的竞争度又是如何的呢? 2010年底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日益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力量,与此同时,我国的银行也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按照市值计算,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经位列世界十大银行之中,我国银行实现的利润在2010年占到全球银行利润总额的20%,各大银行已经实施全球性的扩张战略,幵辟新的分行及海外分支机构,形成银行服务的跨国联盟,同时发展国际上更多元化的保险和资产管理业务线。而这些新发展都需要立足于我国银行在国内的市场效率和竞争力,这也正是为什么有必要探讨我国银行市场竞争度的原因之一。随着新一轮的金融改革,我国银行体系己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利率市场化、业务范围和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措施,预示着中国银行业正逐渐而坚定地走向商业化的市场型系统。2013年以来,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等,我国金融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另一方面,民营银行试点开闹以及余额宝、理财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兴起,不仅让阿里巴巴、东方财富等互联网民营资本尝到了甜头,更激发了其他民营资本进入国有企业长期垄断金融领域的信心。在今后的时间里,我国银行业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发展环境:互联网金融产品快速发展,民营资本银行不断成立,中小型金融公司大量兴起,银行体系层次和结构更加复杂而完善,国内金融市场与世界金融市场联系更加紧密。由此可见,我国银行业的竞争主体以及竞争层次和范围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银行业竞争度的研究将承担更大的意义。另外,学术界对于测度具体银行体系竞争度的合适方法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有必要探讨适合我国银行市场的竞争度测量方法。

……….

1.2论文结构与内容

本文在对竞争度测量模型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选用PE模型作为本文的核心方法,结合影响银行市场竞争度的各种因素,对我国银行贷款市场的竞争度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本文的结构与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基于PE模型的我国银行贷款市场竞争度分析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提出了论文结构与研究内容,说明了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首先总结了目前存在的各种竞争度测度方法,以及每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然后,阐述了国内对银行市场竞争度的研究进展和成果。第三章为我国银行市场竞争度影响因素的分析,分别从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及金融改革等角度,分析了各种因素对银行市场竞争度可能产生的影响。第四章为关于PE模型的介绍和比较,首先介绍了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因为后面的模型需要使用该函数来获得各个银行的边际成本;然后,阐述了 Lemer指数、Panzar-Rosse模型和PE模型的理论基础,以及各自的实证分析方法。最后,分别从理论上说明了在存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Lemer指数和Panzar-Rosse模型的结果都会产生偏差,得出PE模型更适合用于我国银行贷款市场竞争度分析的结论。第五章为实证分析部分,首先描述了模型构造和样本选取,对变量进行了定义;然后,对PE指数的回归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最后,对各种模型的结果进彳于了比较,并结合竞争度影响因素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第六章为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对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

2文献综述

2.1银行业竞争度测度方法综述

传统的竞争度测度方法分类是结构化方法和非结构化方法。结构化测度方法通常基于SCP范式,使用市场集中度指标作为衡量竞争度的指标,如HHI和CR? (通过测量市场n个最大的银行所占的市场份额来测量竞争度)。然而,很多研究表明集中度指标在并不是测量银行竞争最合适指标,而且集中度也不能在增量基础上分析市场竞争行为。此外,HHI等集中度指标不能区分小国和大国,当出现银行合并,集中度和竞争度同时增加时,就会错误的得出竞争度下降的结论。相比之下,非结构化的方法由新实证产业组织理论发展而来,他们基于单个银行的数据和银行个体行为的假设,来估计反映竞争程度的参数。PE、BL和Panzar-Rosse模型以及Lemer指数就属于该类。本文会在后面介绍PE和Panzar-Rosse模型以及Lemer指数,BL模型由Bresnahan和Lau在1982年基于古诺模型提出,他们通过研究总体水平上的银行行为来估计银行的市场势力,通过估算出银行提供服务的实际价格与竞争价格的差距来衡量银行竞争行为。虽然这些措施已被广泛接受,但对于那种方法是衡量银行竞争最好的方法也对没有达成共识。而事实上,在研究相同的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度时,这些方法经常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银行的竞争程度研究成果仍然是不完美的,适当的竞争力测度方法仍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

2.2国内研究发展状况

国内对于我国银行业竞争度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只有少数文章利用计量经济学工具,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明确和深入的研究,而更多的研究则是简单的理论说明或采用更具描述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受到学术研究水平和我国银行业政策制度等因素的制约,国内早期的竞争度研究文献主要采用产业组织相关理论展幵,大多采用结构化的方法,如市场份额(CRn指数)、绝对集中度和HHI指数等,按照产业的市场结构决定企业的市场竞争行为,后者又决定了该行业的市场绩效这样的框架来分析。于良春、魏源(1999)运用SCP范式分析了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使用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和进入壁鱼等指标,以银行成本费用和经营效率作为因变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小银行的经营绩效和获利能力要明显高于四大国有银行,我国银行业呈现高度集中的寡头垄断特征,同时存在国有银行垄断低效率的问题,我国银行业已经初步形成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周小全(2001)同样运用SCP范式,对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和经济绩效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银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了新兴银行的发展和整个行业的竞争。杨中萍(2006)分别利用CRn、Lorenz曲线和HHI三项指标测度了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情况,得出目前的市场处于极高寡头垄断状态的结论,同时认为这种寡头垄断的局面正在逐渐被打破,呈现出垄断竞争的苗头。

………..

3银行市场竞争度影响因素分析........ 8

3.1金融市场对银行竞争度的影响....... 8

3.2信息不对称与银行业竞争程度....... 9

3.3金融改革对银行市场竞争度的影响....... 10

4 PE模型的理论介绍与比较....... 11

4.1起越对数成本函数 .......11

4.2 Lerner 指数....... 12

4.3 Panzar-Rosse 模型....... 13

4.4 PE 模型 .......14

4.5利率管制对Lerner指数的影响....... 17

4.6利率管制对Panzar-Rosse模型的影响....... 19

5实证分析....... 22

5.1样本选取....... 22

5.2边际成本的估计....... 22

5.3 PE指数的估计....... 24

5.4 PE指数估计的稳健性检验 .......26

5.5 PE模型与Panzar-Rosse模型、Lerner指数....... 28

5实证分析

5.1样本选取

本文选择我国16家上市银行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作为上市公司这16家银行具有相对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及时的信息披露机制,市场化程度比较高,比较适合作为研究银行市场竞争的对象。由于其相似的较高的市场化程度,其产品结构也较为接近,符合应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的条件。而且,16家银行均为全国性银行,其资产总额和存贷份额占到我国银行业的90%以上,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为了排除不相关的和不可靠的观测量,只有总资产、贷款、存款、股票和其它非利息收入为正数的银行和年份才会包含到我们的样本里。另外,为确保统计口径的统一性,样本数据全部来源于bankscope数据库。这样,我们最后的数据包括2005-2013年,16家银行共114条面板数据。在使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TCF)计算银行贷款的边际成本时,我们将银行产出分为两种:贷款和其他产品。将投入要素分为三种:利息支出、人工费用和其他费用。然后,选取银行利润表中的利息支出、人工费用和其他费用之和作为衡量总成本(TC)的指标;选取贷款利息收入(Xi)和剩余其他收入(X2)作为衡量产出的指标;选取融资成本价格(Pi)、劳动力价格(P2)和其他成本价格(P3)作为衡量投入要素价格的指教,其中P1用利息支出总额占融资总额的比重表示,P2用人工费用占资产总额的比重来表示,P3用其他费用占固定资产总额的比重来表示。根据前面所述的对称性条件要求和价格齐次性条件要求。

……….

结论

虽然关于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度的讨论己经进行了较长时间,但至今尚无比较一致的结论。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其模型适用的领域多为制造生产行业,而不是服务行业,金融服务业与其他行业在很多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在理论分析中往往回避了金融业和非金融业是否满足同样的竞争规律的问题。另一方面,伴随着全球化和金融改革的浪潮,我国金融服务业正进行着快速的变化,各种类型金融产品产生的替代性和融合性促使银行业竞争环境更加复杂,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已经不太适合用于复杂情况下我国银行业竞争度的分析。非结构化旳方法近些年来被广泛采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结构化方法的固有缺陷,但每种方法同样存在各自的不足之处,尤其在我国存在利率管制等特殊情况下,研究结果往往并不能趋于一致,都存在一定的偏差。本文选用PE、PR模型和Lerner?指数方法,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存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传统测度方法会导致竞争程度的估计存在偏差,而PE模型相比之下更适合我国银行业竞争度的测度。然后使用我国上市银行最新数据对我国银行贷款市场的竞争程度进行了测度。实证结果显示:近几年来,我国银行贷款市场整体上处于垄断竞争状态,并且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银行贷款市场竞争度稳定上升,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金融改革和银行业对外幵放的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我国银行业的竞争环境正在不断地改善。这些结果有助于反映我国银行市场中竞争程度的相关情况,随着银行业开放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外资银行纷纷进入我国,民资银行和金融机构逐渐萌芽,我国银行业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使银行业竞争环境发生了改变,银行业的竞争程度逐渐提高,但长期以来由垄断形成的低效率问题仍然存在,促进银行业的有效竞争、提高银行业效率依然是我国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竞争度的提高也给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带来新的要求,银行业竞争度的加剧是否会导致银行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承担更大的风险,从而釆取过度冒险行为,这同样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

参考文献(略)

金融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1导论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不论是在经济发展迅猛的发达国家还是正在处于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中小企业不仅是经济增长的中流础柱,更是提供就业岗位和发展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但是即便中小企业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却也普遍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其中包括融资方式、融资渠道、融资成本等多项制约难题。2004年5月,我国中小企业板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为了打造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成立中小企业板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不仅对于改善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更推动了我国整体经济的加速发展。中小企业板成立以来,己然脱变成证券市场的一只中坚力量,截止2013年底,中小板规模已发展至701家,融资总额6973. 33亿元,总成交额共计10. 02万亿元,高达证券市场总成交额的33. 78%,超过主板4. 69%,成为成交金额最大的板块。中小企业通过上市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改善股本结构,提高信用等级和公众知名度,随着充沛资金的流入,企业可以扩大规模,提高财务状况,获得持续融资的能力,企业的经营业绩也应当因此而有所改善,但是大量国内外学者通过研究表明IPO效应的存在性,即企业上市后经营业绩并未如预期一样继续改善,反而有所下降。对于IPO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司治理、风险投资的加入等方面,少有涉及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对于IPO效应所起到的不容忽视的作用。事实上,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对于中小企业经营业绩的作用不容小觑。因此本文整理了各地区中小企业板上市情况。

…………

1.2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上市公司IPO后业绩下滑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也有部分学者对于引起企业IPO后经营业绩下滑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及实证研究,但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于公司内部,基于公司治理、风险投资等因素对企业IPO后业绩下降做出解释。而少有涉及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给上市公司带来的影响。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是企业业绩快速、稳步提升的前提,例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规范发展,不仅保证了上市公司质量而且有助于辅助上市企业合法合规经营;银行贷款的难易程度、所需支付的额外费用以及民间融资的难易程度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政府透明高效的管理更是可以为企业旳生存提供有力保障。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致力于研究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对企业IPO前后业绩变化产生的影响,为IPO相关理论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补充和丰富。实用价值:融资困难始终是中小企业难以突破的瓶颈问题,中小板的推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小企业的这种困境,但是中小企业上市后普遍存在的业绩下降问题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融资,增加了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阻力。通过验证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对企业经营业绩所带来的影响,一方面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认识各地投资环境对上市企业业绩的影响,从而做出更合理的投资决策;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各地政府认识到所在地区体制上存在的缺陷对当地企业业绩所产生的影响,从而明确改进方向,为当地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

2文献综述

2.1国外研究现状

从理论分析来看,准上市企业一般都处于快速成长阶段,通过上市可以较低的融资成本获得一笔较为丰厚的股权资本,同时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资信等级、改善公司资本结构,另外,还有在资本市场上以低成本再融资的机会(增发新股)。因而,毫无疑问理论上公司在上市之后要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其经营业绩也应该由于新资本的注入而逐年提高,而不是递减。然而从实证分析来看,大多数上市公司业绩和其上市前的业绩水平相比相差甚远,企业在上市后其业绩水平难以维持,统计上表明,上市后的企业其业绩往往是下降的。这种企业上市前后业绩变化在理论预期与实证结果的背离现象收到国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国外学者对此也作出了许多理论贡献。最早由Jain,B.A.和Kini,0. (1994)对企业IPO之后经营业绩下滑的现象(IPO效应)进行了全面的实证研究。他们对1976-1982年间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682家企业进行研究发现,这些公司资产收益率、经营现金流量以及总资产负债率相对于上市前均出现了显著下滑。他们将这一现象称之为“ IPO效应”。针对这一现象他们做出如下解释:一是管理层为了尽量使发行价格定价高一点,故意提高上市前盈余绩效以欺骗市场,市场投资者受惑于这种业绩假象而接受高的IPO发行定价;二是由于财务报表中应计项目存在的转回效应,会导致企业在短期内的经营业绩出现回落;三是首次招股大多安排在业绩好时进行,而企业的良好业绩无法持续;四是企业IPO后,公司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IPO导致的财富效应会使得管理层的持股比例减少,加大了企业股东与代理管理层的利益矛盾,委托代理人问题的加重可能导致财务经营绩效的降低。

……….

2.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IPO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市企业的股权结构、融资偏好、创业投资的介入与资产重组绩效研究等几个方面。针对国内的研究状况,本文作如下综述。国内有关IPO效应的研究始于1998年,王娟和扬凤林(1998)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461家上市企业为样本,对各个样本公司在1997年12月31日的融资结构、公司规模和盈利能力三个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涉及41个行业。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资本市场特征和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现状,属于一种在信息非对称情况下各种市场信号无序混杂的状态。另外,两位学者还发现沪市上市公司的资金增长与利润增长之间存在一种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而我国企业为了能够创造出较高的利润率解决企业资金不足问题,就力争上市融资。香港学者 Joseph, A, Chi-Wen, J. L.和 Wong, T. J. (2000)研究了 1992 年-1995年期间我国B股和H股市场的83家国有上市企业(State-Owned Enterprises) IPO前后业绩变化情况,研究发现:资产利润率指标呈现N字型,即在IPO前两年开始上升,在上市当年业绩最高,但是经过上市年后,其优良的业绩却1难以为继,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期才能再次恢复上市前的高业绩。作者还研究发现,受到相关产业政策保护的行业其IPO效应的程度相对较低,而其他没有受到产业政策保护的行业其IPO后的业绩下滑程度相对较高。文章认为,国家的扶持政策降低了受保护行业进行盈余管理、夸大短期盈利以增加获准上市的动机,另一方面即使这些行业有虚增企业经营业绩的现象,但是在政府的扶持和帮助下也很容易在上市后达到虚增水平。

……….

3中小企业板IPO效应存在性的实证检验........ 12

3.1指标选取 ........12

3.2样本数据选取 ........14

3.3描述性统计分析及显著性检验........ 15

3.4总结........ 25

4基于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26

4.1理论分析........ 26

4.2变量的设定........ 27

4.2.1被解释变量........ 27

4.2.2解释变量........ 27

4.2.3控制变量........ 29

4.3模型设计........ 29

4.4实证检验与分析........ 30

5结论与政策建议 ........33

5.1实证结论 ........33

5.2政策建议........ 34

4基于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理论分析

国内外学者对IPO效应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以及风险投资方面,主要结论认为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比例、股权激励计划、控股股东性质、风险投资的参与都与IPO之后的业绩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企业公司治理层面的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中小企业的IPO效应,笔者在以上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的基础上,选定从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层面来探究影响我国上市公司IPO前后业绩变化的相关因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相关显著性检验。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包括多个方面,比如,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企业所在的法制环境、各地税务政策、金融服务水平、生产技术资源的供应水平、公共基础设施条件、中介组织和营销服务等多个方面,良好、完善的企业外部经营环境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与服务,更是企业公平竞争的保障,因此外部经营环境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金融服务水平、中介组织发展情况对于上市中小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更为直观和重要,因此本文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重点研究这三个因素对我国中小企业上市前后经营业绩的影响效果。企业所在省份的行政管理能力,包括政府的廉洁程度、公正透明度和办事效率等方面。各地区的资源配置的主导权被赋予到各级政府手中,在此情形下,政府自身的政务公开透明度以及纪律约束情况对一个地区企业的发展就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政府腐败,滥用职权,唯利是图,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不利于本地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经营环境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对许多优秀的企业造成不利冲击,IPO企业经营绩效下滑从而表现为较明显的IPO效应。

……….

结论

通过以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指标做为因变量,证实了行政管理水平、金融服务水平、中介机构发展水平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其中金融服务水平和中介机构发展水平与企业经营业绩呈现正相关关系,与假设二、假设三相符,而行政管理能力与企业经营业绩呈现负相关关系,即政府越是廉洁公正,经营业绩反而越小,其与假设一相悖。在分别以每股收益(ROE)和净资产收益率(ROA)做为被解释变量时,政府行政管理能力的系数为负值,虽然当每股收益为被解释变量时,其行政管理能力的P值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对于企业的经营业绩还是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其结果与假设一相悼。其原因可能是政府的政务不公开、不公正程度越大,受贿越明显,企业管制松散,企业可以通过不正当途径获得的资源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对中小企业的经营业绩有推动作用,然而通过不正当方式获得的高业绩难以长久,甚至可能降低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不利于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

…………

参考文献(略)

金融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在增加税收、科技创新、安置就业等方方面面日益显示出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已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出台税收、金融、就业政策,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仍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融资难就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不健全,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大部分中小企业只能依靠银行借贷等间接融资渠道获得周转和发展所必要的资金,但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抗风险能力差、信用级别低、贷款频率高、贷款数额小等特点,银行贷款并不青睐中小企业,许多中小企业在面对资金周转时常常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威胁,传统的银行融资途径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 一些优质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资金后续发展乏力,融资难问题制约了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和健康发展。据搜狐与华夏银行联合进行的 2014 年中小企业网络生存状况调查数据显示,18.12%的企业认为“资金短缺、融资难”是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非常重要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可见一斑。典当行作为一个古老的非银行性质的类金融行业在我国建国后的一段时期曾一度消亡。20 世纪 80 年代末,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典当行业才又重新登上历史的舞台,并随着经济的发展迅速发展起来,成为金融系统外唯一能够提供金融贷款的合法机构。截至到 2013 年底,全国典当行已发展至 6000 多家,显示出蓬勃的市场生命力。即使如此,由于对传统典当行的认知根深蒂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典当行业仍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大多数人和企业对现代典当行的融资功能和意义认识不清,尤其是在北方城市更鲜有企业会主动想到向典当行融资。有些中小企业甚至会选择非法的民间借贷融资,面对高成本的同时,也使企业面对更高的风险。因此,研究如何通过典当融资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典当行迅速发展和充当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背后,自身发展也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制约着典当行业的发展。

……..

1.2 本论文的切入点

本文着力跳出金融体系框架寻找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通过深入研究典当行业的发展现状、业务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典当融资如何与银行信贷实现有效衔接和互补,更好的服务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美国的典当业非常发达,已成为美国消费者信贷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Caskey J.& Zikmund B.[1](1990)对美国典当业的特点及作用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认为典当业尽管在信贷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对于其服务的人群而言,它是融资的一个重要途径。典当行可以通过抵押的形式使典当行避免信贷风险。John[1](1999)对 20 世纪美国的典当业状况调查显示,虽然典当的融资成本高于其他主渠道信贷借款,但是由于某些客户的收入和信用记录达不到向银行机构或者是金融公司申请贷款的要求,因此,还是会有客户通过典当行借款。Jarret C. Oeltjen[3](1996)对佛罗里达州的典当业进行了研究,通过典当立法史研究和对行业数据的分析,认为典当是历史上古老的借款方式之一,但是以往的形象通常是负面的高利贷形象和低收入群体的“银行”,但现在的典当企业也在逐步转变,成为更多中产阶级的选择。Michael Skully[4](1994)对东南亚,包括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菲律宾等 9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分析。考察了这些国家和地区典当业兴起的时间,并对当时典当企业的性质、数量、息费标准、监管部门、业务范围内容等进行了对比分析。

………

第 2 章 中小企业典当融资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典当及典当融资的概念

“典当[18],是指当户将其动产、财产权利作为当物质押或者抵押给典当行,交付一定比例费用,取得当金,并在约定期限内支付当金利息、偿还当金、赎回当物的行为。通俗地说,典当就是要以财物作质押,有偿有期借贷融资的一种方式。这是一种以物换钱的融资方式,只要顾客在约定时间内还本并支付一定的利息和综合服务费,就可赎回当物。”“典当融资是指中小企业在短期需求中利用典当行救急的特点,以质押或者抵押的方式,从典当行获得资金的一种快速、便捷的融资方式。”

………

2.2 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2.2.1 中小企业的定义及界定

“中小企业”的提法最早出现在 19 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的大工业体系和现代商业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大企业和大公司不断出现,逐渐在经济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与大企业相对应的,出现了小企业的概念。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指相对于大企业而言,其人员规模、资本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由于国情不同,不同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定义和划分标准也不尽相同。我国 2002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指出:“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2011 年工信部、统计局、发改委、财政局《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 号)目前,我国中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 99.7%,其中,小微企业占 97.3%,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城镇就业岗位超过总就业岗位的 80%,中小企业提供了 50%以上的利税,创造了 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并完成了 75%以上的企业创新和 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19]。在数量和经济地位上占据明显优势的中小企业,在银行贷款上却处在绝对的劣势。在我国,大型企业仅占全国企业总数的 1%,这 1%的大型企业除了能够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融资外,还能获得国家的各种政策性支持,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商业银行贷款。与此相反,占我国企业总数 99%以上的中小企业,融资主要依赖银行贷款,但在银行贷款结构中,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占到银行信贷总额的不足四分之一[20]。据最新公布的经济观察中小企业融资指数,2014 年 3 月 ,我国中小企业计划融资规模达到 268.17 亿元,实际融资规模170.40 亿元,实际融资规模与计划融资规模的比例为 63.54%。

……..

第三章中小企业典当融资可行性的经济学分析..........9

3.1 博弈的理论基础........9

3.2 博弈要素及假定........9

3.2.1 博弈的要素........9

3.2.2 博弈的假定........•10

3.3 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博弈模型........10

3.4 典当行与中小企业的博弈模型........15

第四章中小企业典当融资可行性的实证研究........18

4.1 中小企业典当融资典型案例分析........18

4.2 研究结论........20

第五章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典当融资发展........20

5.1 法律体系不健全........20

5.2 市场认知度不高........21

5.3 资金来源狭窄........21

5.4 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22

第 6 章 促进我国典当业及典当融资发展的政策建议

6.1 提高立法层级,完善典当行业法律支撑体系

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必然是建立在法制健全、管理规范的基础之上的。我国的商业银行、保险业、证券业等金融机构都分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进行规范,其立法层次属于“法律”层级。而典当行业却只有一部行业规章。解决典当经营管理与《公司法》、《物权法》、《担保法》等基本法的协调问题,改变典当行业非金融机构的地位和金融机构性质的尴尬局面,为行业发展“松绑”需要一部完善的典当法从“法律”层次对其进行规范,从而奠定典当行业发展的基石。从目前的情况看,典当业立法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解决行业定位的问题,从法律层面确定典当行的金融机构地位;二是完善行业的经营规则,为典当经营管理,业务开展和政府部门实施监管提供依据;三是从资金来源和业务范围等方面为典当行适度松绑,鼓励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业务创新。四是放宽典当行开办分支机构的限制,鼓励连锁化经营;五是进一步完善典当监管制度,建立适合行业发展的监管体系。

……….

结论

在人才方面,为人们所共识的,人才是企业生存之本。对于典当这种专业性较强的行业,人才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现代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典当人才的培养还在依靠传统的“传”、“帮”、“带”模式,这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代典当行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典当行业快速发展,典当人才的稀缺已经影响到典当行业的发展需要。一些像华夏、宝瑞通之类的大行建立了内部的培训体系,但一些新设典当行和小典当行只能靠“挖墙脚”获得经营、管理需要的人才。因此,尽快建立并完善典当行业人力资源体系对典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典当行业人力资源体系除包括企业内部培训体系外,更应该建立全国统一的职业能力认证和从业资格管理体系,在全国范围实现统一标准和人才的可流动。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虽然典当行业的抵押贷款的经营方式决定了典当对企业的关注度相对不高,但是面对股权等财产权利质押及大额典当等需要考核企业还款能力和来源的业务,完善的企业信用体系可以大大的减少绝当风险。另一方面,个人信用信息的完善对于典当企业选择客户,避免恶意骗当,销赃等业务风险也大有裨益。在政策支持方面,研究切实符合典当发展需要的政策,重点解决典当人才培养、搭建中小企业典当融资平台、顺畅融资渠道的问题,以实际政策支持行业纵深发展。

…………

参考文献(略)

金融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四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债券为基础的金融衍生产品,允许持有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转股价格转换为债券发行人的流通股股票。可转换债券本质上一种企业债券,但是由于其赋予了持有人转股的权利,因此其又具备一定的期权属性。可转债的投资人在购入可转债后,事实上获取了相当于一个债权和一个认股期权。可转债作为一种兼具了债权和期权属性的金融衍生品,在西方发达金融市场,是一个比较成熟的金融产品。世界上最早的可转债是美国公司 New York ErieRailway 公司于 1843 年发行。日本于 1970 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可转债加以市场。截止今日,可转债作为一个重要的金融衍生产品,在国外的金融市场取得长足的进步,日渐成为国外企业融资的新途径。我国的可转债市场相比外国市场发展的要晚得多。我国第一个可转债是琼能源公司于 1991 年发行的总值 3000 万人民币的可转换债券。我国第一个向社会公开发行的可转换债券是由深宝安发行的宝安可转换债券,共筹资 5 亿元人民币。但由于宝安转债的部分条款设计上的问题,导致最终的转股失败。深宝安集团最终不得已还本付息支付了全部的可转债本金和利息。此后一段时间,可转债市场基本进入停滞的阶段。进入 2000 年以来,伴随《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我国可转债市场再度进入了活跃期。当年有 50 余家上市公司提出了发行可转债的计划,拟融资规模近 500 亿元。

………..

1.2 选题的研究意义

我国可转债市场从建立到目前,不过 6、7 年的时间,远没有国外可转债市场发达和完善。同时,由于我国上市的可转债品种较少,存续期较短,可转债的市场价格能否充分反映可转债的价值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对可转债这个新兴金融品种进行研究,能够充分认识到可转债对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的作用,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其次,我国可转债的品种少,上市时间短,条款设置较之欧美发达金融市场比较复杂。这都导致了我国的可转债不能完全套用国外成熟的可转债定价方法和模型,必须理论结合实际,以我国可转债的特有条款,对定价模型进行改进。因此,结合我国的可转债市场特点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需求。最后,我国可转债品种少,规模小,市场表现容易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而我国的资本市场上,专业的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相互混杂,市场价格波动频繁。这都给可转债的定价和投资行为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吗,对可转债的市场表现,尤其是同标的股票的价格相关性进行加强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需要。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情况

可转债的投资问题的核心就是可转债的定价问题。在可转债的定价方面,国外已经有了相当的研究成果。Fischer Black 和 Myron Scholes 发表了金融学史上重要的一篇论文《期权定价与公司财务》,正式提出 Black—Scholes 模型即著名的 BS 模型,标志着期权定价理论的正式确立。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BS 模型)主要用于对于欧式期权进行定价。该模型认为,衍生资产和标的价格均受同一因素影响,且遵循相同的维纳过程。建立一个包含了衍生资产和标的资产头寸的组合,就能够消除维纳过程,是两种资产的盈亏相互抵消,这样的组合为无风险的资产组合,在没有无风险套利的情况,该组合的收益等于无风险利率。主要假设股价的波动服从对数分布且是连续的、无风险利率是固定的、期权是欧式期权、市场存在卖空机制且是连续的。根据 BS 模型,由于息票率、无风险贴现率是一定的,因此债券部分的价值是固定的;而期权部分的价值由于执行价格、到期时间及无风险利率也相对确定,因此期权部分的价值主要受到股票价格和股票波动率的影响。由于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主要应用于对欧式期权进行定价,对于能够提前执行的美式期权无法进行精确定价。对此,1979 年,Cox,Ross 和 Robinstein 提出了二叉树模型。二叉树模型也应用风险中性定价原理,并假定所有可交易证券的期望收益都是无风险利率且未来的现金流可以用其期望值按无风险利率贴现来计算现值。

…………..

2.2 我国研究情况

我国的可转债市场发展时间还比较短,上市的品种也较少,同时可转债的存续期普遍较短,最短的 4 年,最长的不过 6 年,交易数据也尚显不足。因此,我国对可转债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国外成熟的研究基础上,针对我国可转债市场的特点,调整模型的相关条件,以期其能更好的贴合我国的可转债市场表现,并且,针对可转债的不同条款,我国学者通过采用不同的定价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从我国学者的研究内容来看,主要是根据国外成熟的期权定价理论,并结合我国可转债市场的特点,针对模型的条件进行限制,从而探讨建立使用我国的理论模型。宋斌、林则夫、刘黎黎、张冰洁(2013)将美式博弈期权引入到了可转债的定价中去,并在综合考虑了可转债的赎回权和回售权间的博弈问题及赎回权、回售权、转股权等各种权利的触发条件造成的强路径依赖问题,采用双反射壁倒向随即微分方程的定价方式,通过对澄星转债等已发行上市交易的可转债品种进行了实证研究,体现了该定价模型的适用性。张卫国、史庆盛、许文坤(2011)对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和蒙特卡洛模拟方法采取了考虑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误差的全最小二乘归回方法进行改进,证明了该方法在可转债的定价应用上更为有效。庄琦(2009)采用二叉树模型的同时引入了风险因素,对我国可转债市场进行了定价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拟合效果,得出了可转债市场价值高于理论价值的结果。吴小瑾、陈晓红、张泽京(2005)通过采取计算公司价值间接计算可转债价值的方法,避免了通过复杂的模型设计直接计算可转债本身价值的方式所带来的繁琐的计算过程,并对 12 支可转债进行了实证测试,证明其了研究能够针对可转债的价格作出较好的预测。吴正、阳佳慧、张依文(2013)尝试了采用修正的 BS 模型建立一个具有巴黎期权特性的可转债定价模型,并取得较好的实际检验效果。马超群、唐耿(2010)对可转债定价的二叉树模型引入信用风险变量,通过确定边界条件和具体的参数对我国可转债进行实证定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可转债的市场价格被明显低估。

…………

第三章 可转换债券的债券部分价值分析......11

3.1 可转债的债券价值定价模型 .... 11

3.2 实证分析 ........ 12

3.3 投资者交易可转债的交易行为更趋.... 15

3.4 本章小结 ........ 16

第四章 可转债市场价格同标的股票价格走势.......18

4.1 样本选取 ........ 18

4.2 单位根检验 ...... 19

4.3 可转债同标的股票的 Granger 因果检验 ...... 20

4.4 本章总结 ........ 23

第五章 Granger 因果检验结果分析....24

5.1 可转债的发行规模影响可转债的市场价格走势 ...... 24

5.2 可转债持有人及标的股票股东结构影响市场价格走势 ...... 27

5.3 本章小结 ........ 31

第五章 Granger 因果检验结果分析

通过第四章对可转债市场价格同标的股票价格的 Granger 因果检验,可转债同标的股票的价格之间的 Granger 因果关系分为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况。其中,规模超过百亿的 6 支可转债中,有 4 支可转债的市场价格对标的股票价格具有Granger 因果关系,但标的股票价格对可转债市场价格不具有 Granger 因果关系。对于规模小于 10 亿元的 5 支可转债中,3 支可转债的市场价格对股票价格具有Granger 原因,但股票价格对可转债市场价格不具有 Granger 原因。在大于 10亿元而小于百亿元的 10 支中等规模的可转债中,除 1 支可转债外,其余的 9 支可转债的市场价格和标的股票价格之间互不为 Granger 因果,呈现出了较大的同质性。从上述的统计表中可以看到,处于中等发行规模的可转债中,90%的可转债同标的股票的 Granger 因果检验结果相同。而在 100 亿元以上的发行规模的可转债中,67%的可转债的 Granger 因果检验结果相同。10 亿元以下的小规模可转债中,60%的可转债具有相同的 Granger 因果检验结果。因此,可转债的发行规模是可转债的市场价格同标的股票价格的相关性的影响因素。对于可转债的二级市场交易,可转债的发行规模决定了可转债的交易规模。发行规模大的可转债,其交易规模相对较大,单一的投资者对于可转债的市场交易来说,无论从持有规模亦或是交易量上,均难以对可转债的市场价格造成较大的影响。反之,如果可转债的发行规模相对较小,单一投资人的市场交易行为就有很大的可能对可转债的市场价格造成影响。从发行规模上来看,两市中的可转债差距较大。发行规模较大的,如中行转债,其发行规模高达 400 亿元,是深机转债 20 亿元发行规模的 20 倍,甚至超过了深圳机场首次公开发行 A 股的发行市值 6.38 亿元的发行规模。而如果相比于两市最小发行规模的泰尔转债的 3.2 亿元,更相差了高达百倍以上。

………..

总结

可转债作为一种兼具了债券和认股期权的混合型金融证券,其价值被看做是债券部分价值同认股期权价值之和。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目前上市交易的可转债的债券部分价值。通过使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 5 年期国债收益率 3.66%作为可转债债券价值定价的贴现率,对目前上市交易的 25 支可转债进行了分析。按照分析结果,除南山转债一支可转债的债券价值超过了其面值外,其余的可转债均低于面值 100 元人民币。由于我国可转债的发行统一为按照面值 100 元平价发行,因此,这说明我国的可转债全部是溢价发行。之所以可转债溢价发行让能够发行成功,正说明了我国投资人在可转债的投资过程中,更看中可转债的认股期权的未来价值。对于可转债的市场价格表现和标的股票价格之间的,本文在分析了传统的四种期权定价方法的基础上,认为二级市场交易过程中,可转债的期权价值往往被视为转股价同标的股票市场价格的差值。因此,本文通过 Granger 因果检验的方法,对可转债市场价格同标的股票价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分别以沪深两市 21 支可转债和标的股票作为实证检验的样本。通过对两支 21 支可转债的 Granger 因果分析,说明了不同的可转债同其标的股票之间具有不同的因果关系,并且差距较大。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通过可转债和标的股票的发行规模,以及股东结构两个方面进行了解释。其中,在发行规模方面,本文用可转债的每日成交量来替代发行规模,并就成交量、可转债价格、标的股票价格三个方面再用 Granger 因果检验方法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可转债和标的股票的发行规模对可转债和标的股票价格的相关性具有影响。发行规模小的可转债及标的股票之间的相关性较不明确,而发行规模较大的可转债同标的股票之间的关系需要特殊分析。在可转债持有人和标的股票股东结构方面,不同的结构体现出对于市场价格走势的不同影响力。可转债和标的股票的价格之间的相关性也受到不同结构的影响。

…………

参考文献(略)

金融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五

第 1 章 引言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金融市场系统可以看成是由诸多相互作用的交易者和资产构成的整体,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买入或者卖出资产的行为可以视为对资产价格变化的反应,但这种买入或者卖出的行为又会进一步对资产价格变化产生影响。当所有的投资者买入或者卖出某资产的行为加总后,又将决定新的资产价格。因此,在资产价格变化和投资者的资产买入或卖出行为之间,存在一个持续相互作用的过程,形成金融市场资产价格的演化机制。?对金融市场的研究,尤其是基于应用方面的相关研究,国内外学者更加关注趋势分析和状态判断上,自二十世纪初开始,人们就在有效市场假设的实证研究和预测资产价格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而在资产价格形成过程方面的研究就相对比较晚,直到二十世纪后期,国内外学者才开始从行为经济学视角分析投资者在市场价格演化过程中的作用,即对资产价格演化过程的模拟以及资产价格演化机制的定性分析阶段。?目前对金融资产价格演化机制的分析,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在微观层面上,主要从投资者行为特征的角度入手,传统的理性人假设已经被行为金融学家证明其与现实有很大差距。因此,行为金融理论对传统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是 Kahneman 与 Tversky 提出的展望理论(Prospect Theory)等。这类行为金融理论以市场参与者心理的先验性假设为出发点,对金融市场中存在的微观经济异象作出相应的解释,对人们深入的认识和理解金融市场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在宏观层面上,人们主要是根据市场群体行为建立相应的仿真实验模型来模拟金融市场,像统一理论模型、投资者行为模型(DHS 和 BSV 模型),以及人工智能体模型等,在国内人们也进行了大量的计算机仿真模拟研究,这些研究通过模拟产生类似现实金融市场中的自组织过程、羊群效应等现象,呈现了真实市场中的资产价格演化机制,但这几类模型在真实市场中的应用方面能力有限,这是其不足之处。

……………

1.2 主要内容及文章构架

本文引入扩展的少数者博弈模型—WG(Wealth Game)模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投资者具有损失厌恶和投资者策略数这两个新的角度对金融市场的价格演化进行了模拟,以及加入这两个因素后对资产价格演化的影响,从金融市场运行机制黑箱内部描述了金融市场中资产价格波动、价格变化的可预测性及投资者收益等特征,同时验证了 WG 模型中投资者记忆越多的价格历史并不能使其在市场中获得高收益。希望本文在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方面的考察,能够为少数者博弈模型在金融市场价格演化的研究中做些探索。?随后本文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可预测性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为了验证本文模型能否在实际金融市场中得到应用,选取国际上比较有代表性的市场指数:标准普尔 500 指数、恒生指数、上证指数的每日收盘数据,以及可口可乐、万科两支个股每日收盘数据做实验,考察模型的实际决策效果,同时考察投资者具有损失厌恶和持有的策略数在实验中对其获取收益的影响。为少数者博弈模型走向真实金融市场的应用做了一些尝试。?基于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本文分为五章,具体框架范围如下:? ?第一章? 引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研究框架、研究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点。?第二章? 文献综述,主要是标准少数者博弈模型的介绍、少数者博弈模型的动力学系统及其演化模型的研究现状、少数者博弈模型模拟金融市场的研究现状,最后对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和评述,为本文数值模拟和是实证分析做好铺垫。 第三章 少数者博弈模型介绍及模拟金融市场的价格演化,首先引入张翼成扩展的少数者博弈模型—WG(Wealth Game)模型,然后从投资者具有损失厌恶和不同策略数这两个新的角度,模拟金融市场的价格演化,考察投资者损失厌恶和策略数对资产价格的演化影响,同时,验证 WG 模型中投资者记忆越多的价格历史能不能使其在市场中获得高收益。希望通过在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方面的考察,能够为少数者博弈模型模拟金融市场价格演化的研究中做些探索。

………………

第 2 章 少数者博弈模型的研究现状概述

2.1 标准少数者博弈模型的描述

标准少数者博弈模型(Standard Minority Game)是由 D.Challet 和 Y.C.Zhang在 1997 年根据 W.B.Arthur 提出的“ El Farol Bar”问题进行归纳,以博弈论的形式提出了少数者(MG)模型[2-3]。D.Challet 和 Y.C.Zhang 提出的少数者博弈(MG)模型假设有 N(奇数)个投资者(Agent)参加博弈系统,每一时刻博弈开始时,每个投资者必须从 A 方(用“-1”表示)和 B 方(用“1”表示)这两个动作中选取一个动作作为自己的动作,两方中处于少数方的为获胜方。假定每个投资者的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并且相同,只能记住前m轮博弈的历史(这里的历史只包括获胜的动作“-1”或者“1”,而不包括每次两个动作的选择人数),即公共历史信息是前 m 轮的获胜动作。公共历史信息用长度为 m 的二进制序列表示,其中每一位表示一轮的获胜方动作,A 方获胜用“0”表示,B 方获胜用“1”表示,每个投资者依据这 m 位的二进制历史序列对下一轮博弈选择哪一方做出预测。对于既定的每一位历史,有 2种不同的选择,那么 m 位的历史记忆序列一共有 2m种历史。假设每个人有固定 S个策略,而这S个策略中每个策略是在给定历史条件下对下一时刻少数方的预测,对于既定的 m 值来说,就会有 2m种不同的历史序列,而每种历史又有两个预测,一共就有 2 的 2m次方种不同的策略[2],构成总的策略库。

………….

2.2 少数者博弈模型的动力学系统及其演化模型的研究现状

在少数者博弈模型中,投资者的记忆容量 m 是模型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它一方面定义了策略库的大小,另一方面 m 位的历史信息是投资者决策的唯一信息。Savit 等人[4]提出了可以用去某方人数的标准方差 σ 来表示整个系统对资源的利用情况,并对 m 和 σ 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σ 越小,获胜方的人数越来越多,对资源的利用率也就越高。相反,σ 越大,说明获胜方人数和失败方人数相差悬殊,资源利用率低。他们的研究结果结果显示(见下图 2-1),标准方差 σ 随记忆容量m 的变化不是单调变化的关系,在较大 m 和较小 m 时系统的演化行为差别很大,从而在“有效市场假说”理论[5]的启发下,进而提出了从有效相到非有效相转变的可能性结论。即当 m 值较小时,整个系统处于有效相的状态,投资者的适应性较差,从而导致较高的方差;当 m 值较大时,整个系统处于非有效相的状态,投资者可以协调他们的行为从而使方差较小,如果 m 很大时,系统方差就接近于每个投资者随机作出选择时的方差值;在某个 m0值0(2 2 )m? ? N ? S处方差最小,即系统的投资者协作性最好。他们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表明,投资者历史记录中的确存在着有助于其预测少数方的信息,但是当 m 值较小(≤4)时,这样的历史信息是隐藏在长度大于 m 的二进制历史序列中,投资者是无法获取相应的有用信息,对于记忆容量为 m 的投资者来说,任何历史下任意给定方取胜的概率都是 50%,这时“策略是有效的”(类似于市场有效的概念),即对应于 m 小于或等于 4 的策略,少数方的历史序列中不包含任何有助于预测下一轮取胜方的信息。

……………

第 3 章 少数者博弈模型介绍及模拟金融市场的价格演化........13

3.1 WG(Wealth Game)模型介绍........13

3.2 WG 模型模拟金融市场的价格演化—基于损失厌恶的视角.....16

3.3 WG 模型模拟金融市场的价格演化—基于策略数的视角....19

第 4 章 少数者博弈模型应用实证......23

4.1 中国股票市场的可预测性研究......23

4.2 少数者博弈模型在金融市场的应用实证..........28

第 5 章 结论、展望........48

5.1 结论........48

5.2 展望.....49

第 4 章 少数者博弈模型应用实证

第三章引入扩展的少数者博弈模型—WG(Wealth Game)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发现,本文模型能够很好的模拟真实金融市场,从金融市场运行机制黑箱内部演化了金融市场的中资产价格波动、价格变化的可预测性及投资者收益等特征。进一步从行为金融理论中投资者具有损失厌恶的特征、投资者持有的策略数这两个新的角度模拟了金融市场价格演化,并验证了投资者记忆越多的价格变化历史并不能使得其在市场获得较高的收益。?虽然 WG 模型能够很好的模拟真实金融市场,从金融市场运行机制黑箱内部演化了金融市场的资产价格波动,但是这还仅限于数值模拟阶段。能否利用本模型在实际市场数据中进行应用,指导投资者进行股票交易的买卖并获得很好的表现,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基于此,本章首先利用符号序列方法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可预测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本文模型指导投资者进行真实金融市场数据的交易,同时验证投资者具有损失厌恶和持有的策略数对投资者在真实市场数据的交易中产生怎样的影响,即能否指导投资者获得更好的表现,为少数者博弈模型走向真实金融市场的应用做了一些尝试。

…………..

结论

本章引入张翼成(2008)[46]的扩展的少数者博弈模型—WG(Wealth Game)模型,从投资者具有损失厌恶和投资者策略数这两个角度对金融市场的价格演化进行模拟,考察加入这两个因素后对资产价格演化的影响,同时验证 WG 模型中投资者记忆越多的价格历史能不能使其在市场中获得高收益。进一步本文在研究中国股票市场具有可预测性的基础上,使用 WG 模型对现实股票交易中的决策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基于引入的 WG(Wealth Game)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发现,WG(Wealth Game)模型能够很好的模拟真实金融市场中资产价格演化和市场特征,从投资者损失厌恶和策略数变化这两个新的角度研究发现,在不同的市场影响环境中损失厌恶投资者的存在和投资者持有不同策略数对市场的波动、市场的可预测性、市场收益产生不同的影响:当市场超额需求(或供给)对资产交易价格影响相对较低,即市场影响强度较小时,此时模拟市场有效性较低,接近于真实市场,损失厌恶投资者的存在能够提高市场收益,减弱市场波动,从而提高市场质量,相反,投资者策略数的增加使得市场投机氛围加重,市场波动较大,不利于整个市场的质量。这一结论希望能够为监管部门进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对市场合理监管、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提供一些思考;当市场超额需求(或供给)对资产交易价格影响较强,即市场影响强度较大时,此时市场有效性较高,损失厌恶投资者的存在和投资者持有不同策略数对整个市场的影响不大。

(2)作为未来研究的基础,通过数值模拟金融市场研究了 WG 模型的基本性质:相比市场影响较高的市场,当市场影响较低时,投资者持有的策略数对市场的价格波动、市场的可预测性、投资者的收益影响相对较大;投资者记忆越多的历史并不利于投资者在市场中获利。

(3)基于符号序列法对我国股票市场指数涨落的可预测性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沪深股票市场均没有达到弱式有效,股票市场中股价的涨落不是完全随机的,股票的价格是可以预测的,至少在短期是可以预测的。

………..

参考文献(略)​

金融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六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美国、欧盟、英国、日本等主要中央银行都已经形成了其独特的基准性利率指标,并成为发达金融市场基准利率的代表,比如 Libor 是现在世界上短期利率的重要基准,并成为国际上很多与利率挂钩的合约的标的。而在我国,货币市场上长期缺乏一个公认权威的基准利率。在大力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我国央行培育并推出了 Shibor 利率指标,目标是将其培育成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2007 年 1 月 4 日,Shibor 利率正式开始运行,经过近八年的运行和培育,Shibor 利率在我国货币市场中已基本确立了其基准地位,在国际货币政策实施以及反映市场利率变动过程中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基准地位的逐步确立和推进过程中,以 Shibor 为基准的金融产品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与创新,各大金融机构推出的越来越多的期权、期货以及各类理财产品的定价逐步与 Shibor 挂钩。从全球来看,2006 年至 2011 年五年时间里,新兴市场如中国、俄罗斯、巴西等国的期权期货交易量增长率为 60.9%,实现突破性增长。据美国期货业协会(FIA)的统计,2011 年,全球期权期货交易实现稳步增长,交易手数达 249.7亿手,同比增长 11.4%。2012 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交易量大幅下滑,下滑比例为 15%。2013 年,交易量有所回升,交易手数达到 216.4 亿手之多,同期增长率为 2.1%。总的来说,近十年时间里,期权期货市场发展非常迅速,远远超过了基础性金融产品,交易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观察国内市场,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设计选择与 Shibor 挂钩或以 Shibor 为定价基准。其中,金融机构市场中已经推出一些与 Shibor 利率挂钩的金融产品,如与 Shibor 挂钩的利率互换协议、远期利率协议等;货币市场上与 Shibor 相关的产品有相关的理财产品、同业借款、同业存款、货币互换等;债券市场中也相继推出了以 Shibor 为基准浮动利率的金融债券、企业债券、企业融资券,以 Shibor为基准的票据转贴现、票据回购等。最终,银行存贷款利率定价也将与 Shibor挂钩。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起核心作用,在金融市场风险定价机制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是能制约其他利率的基础利率。经过多年培育,Shibor 利率是否能担负其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任务也成为越来越多学者研究的问题。在研究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基本特征时,学者们普遍接受戴国强,梁福涛(2006)提出的四个基本属性——市场性、基础性、相关性和稳定性。2007 年 Shibor 正式运行前,戴国强,梁福涛(2006)基于基准利率应具备的四个属性,比较研究了我国利率市场体系中的银行存贷款利率、票据市场利率、债券流通市场收益率、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回购利率,通过统计分析和 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结论: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利率更适合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短期基准利率。2007 年后,由于 Shibor 本身的目标是将其培育成我国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所以,Shibor 正式运行以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是否能担任基准利率进行了研究。袁天龙,陈翔(2008)通过对我国货币市场现状以及 Shibor 利率运行状态的分析,认为 Shibor 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处于核心地位,而且 Shibor 利率已与货币市场形成了良性互动,Shibor 利率的走势和其他主要利率品种高度正相关,并且中长端 Shibor 也能较好地反映货币市场利率的走势。因此,认为 Shibor正逐步成为货币市场产品定价以及商业银行内部市场化金融产品定价的基准。冯宗宪,郭建伟,霍天翔(2009)通过对 Shibor 自身的运行检验,发现 Shibor 与金融市场资金供求之间具有高度联动性,而且短期 Shibor 具有较强的可测性和独立性。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Shibor 运行机制及其基准性

在金融市场中,利率是反映资金供求的标志,包含了同业拆借利率、存款利率、贷款利率、贴现率等多种利率。为了更好地传导货币政策,必需设置一个起引领作用的基准利率,才能将市场中的多种利率组成一个有机的市场利率体系。目前,我国货币市场还缺乏一个统一、官方的基准利率,这是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前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原因有两点:首先,现有的货币市场交易利率体系不够完善、数据可得性不够,传导过程不够顺畅,因此无法成为我国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其次,货币市场金融产品的设计和定价需要参照有效的基准利率,而基准利率的缺失使得市场上金融产品定价呈现比较混乱的状态,阻碍了金融市场向广度、深度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无法建立起有机的市场利率体系,使得各种市场利率无法分解出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的基准利率以及借款人信用风险溢价、流动性溢价的利率。金融市场基准利率的缺失阻碍了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产品创新,各种避险产品缺乏定价基础,这就阻碍了我国衍生产品市场的长远发展。而对比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成熟的国家,如英国、美国、欧盟等,他们均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稳定的基准利率指标。可以预见,一旦形成了稳定成熟的基准利率体系,我国金融市场衍生产品创新能力将得到大幅提高,并能有效促进商业银行中介业务的创新,让居民和企业可以拥有更多元化的投融资工具选择。因此,建立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对于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将促进我国金融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是促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重要和关键一步。

………..

第二节 触发性结构化理财产品的理论知识

结构型理财产品是金融理财产品市场上的一种新型金融产品,它运用金融工程技术,通过将固定收益产品与金融衍生品结合而形成,其中固定收益产品包括存款、零息债券等,金融衍生产品包括远期、期权、掉期等。结构性理财产品是现今金融市场上成长速度最快,且最有发展潜力的衍生产品之一。结构型理财产品经常与证券、汇率、指数、基金等各类金融资产挂钩,其收益率通常取决于某一挂钩标的。具体按照挂钩标的的不同,通常分为外汇挂钩型、股票挂钩型、指数挂钩型和商品挂钩型等。其中,本文所要研究的产品为指数挂钩型产品中的与利率挂钩类理财产品。此类产品的特点是与境内外某一种或一组货币的利率相挂钩,其产品结构和所挂钩利率的走势将决定该产品的收益率。结构型理财产品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1、挂钩标的物的价格振动。结构型理财产品的固定收益部分可以看成零息票债券,但是浮动收益部分则与标的物的价格变动紧密相关,因此,对标的资产价格产生影响的众多要素都将会为结构型理财产品的风险因素。2、本金风险。结构型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通常与其保本率高度相关,保本率越高,收益率越低,反之亦然。因此,依据合同中不同的关于本金的条款,若追求较高收益率而选择保本率较低的产品时,产品本金也存在一定的风险。3、收益风险。在理财产品持续期间,投资者必须完全遵照发行该产品的银行的合约所规定的条件,才能得到产品约定收益率,即期权的执行是基于一定的标准,因此结构型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一般呈现为两点或点状分布,其产品收益通常为有或者无,而不存在中间水平。4、流动性风险。通常,结构型理财产品需要满足合同事先约定的时间限制或者其他条件,才能行使提前终止权,因此,与其他理财产品相比,这类理财产品有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

第三章 模型的先验分布与参数估计结果....22

第一节 模型的先验分布...........22

第二节 抽样方法.........22

第三节 数据选择.........23

第四节 参数模拟结果........23

第四章 触发性结构化 shibor 利率产品定价的理论分析........26

第一节 触发性结构化利率产品的介绍和价值分析.........26

第二节 触发性结构化利率产品的的定价分析..........26

第三节 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定价推导过程....27

第五章 触发性结构化利率产品的价值计算.......39

第一节 产品选择和介绍...........39

第二节 理财产品具体定价计算......41

第六章 触发性结构化利率产品的价值计算

第一节 产品选择和介绍

触发性结构化利率产品是一种比较负责的金融衍生产品,其价值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固定收益部分和期权部分。其中,固定收益部分可以看成是一个零息债券,其价值可以再期权部分的推导过程中得到。而期权部分的价值可以依照上一章所介绍的傅里叶变换方法进行计算。两部分价值之和就是我们所要求的产品价格。触发性结构化利率产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设定了触发性水平的产品,一类是设定了触发区间的利率产品。在本文中,我们选择了一款设定触发区间的结构化利率产品,通过对其进行定价计算,来对投资者的投资选择提出参考意见。我们选取的产品为国内某银行于 2013 年 6 月发行的与 3 个月 Shibor 挂钩的理财产品。产品的具体说明如下:我们看到,合约上指明了产品的收益率将于产品期限内的 3 个月 Shibor 利率挂钩,不同的情况会产生不同的收益率,该合约所展示的是一个典型的设定了触发区别的结构化利率产品。因此,本产品能够作为本文分析触发性结构化利率产品定价的研究对象。下面对其具体的定价过程进行分析计算。

…………

结论

自 2007 年 Shibor 正式运行以来,在金融市场中,其基准地位已基本确立,学术界对于 Shibor 利率的动态模型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可以说,Shibor 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已经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将越走越远。而近些年备受投资者青睐的结构型理财产品,越来越多的银行推出了与 Shibor 挂钩的此类产品。因此,如何有效地对此类理财产品进行定价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了这一研究课题,对与 Shibor 挂钩的触发性结构化理财产品进行定价研究。文章首先考虑市场突发性事件会对 Shibor 利率造成跳跃性的波动,而选择在 CIR 模型的基础上加入跳跃项,构造了 CIR-Jump 模型,以更好地描述实际利率的变动情况。接下来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方法(MCMC)下的 Gibbs 抽样方法进行模型的参数估计,并用 OPENBugs 软件运行得到模型的参数估计值。然后,在得到 CIR-Jump 模型基础上,对触发性结构化理财产品进行价值分析,认为其价值分为固定收益部分和期权价值部分,对于期权价值部分,采用傅里叶变换方法进行理论价值推导,而在该推导过程中,也能得到固定收益部分的价值表达式。设置好相关参数,运用 Matlab 对这两部分进行运行计算即可得出两部分的价值。最后,选择某银行的一款理财产品,具体计算其价值。与产品发行价格比较,本文所选择的理财产品的理论价值高出 1415 元,平均每一元投入的价值高出 0.0283 元。也就是说,投资者在保本投资基础上,能以低于理论价值的价格购买到此款产品。即本文研究认为:这款理财产品非常具有投资价值,投资者可以考虑购买此产品。

…………

参考文献(略)

金融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七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影子银行开始萌芽。作为金融机构的一种新形式,影子银行的目的是通过规避监督与管理,而获取更多的利润。在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还属于初级阶段,没有西方国家那么成熟,但不论在监管方式、运作模式、产品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中国独有特色。影子银行聚集了部分闲散资金,将它发放给需要资金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主体的一部分,在经济结构的优化、就业压力的减轻与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增长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48]。目前,中小企业在我国企业中所占比重超过了99%;其中吸纳了超过八成的农村与城镇劳动力;税收收入超过55%,在我国GDP中所占比重超过63%;超过71%的专利都是由它创造的[31]。在次贷危机出现后,影子银行在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上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影子银行的银信合作融资方式直接为中小企业创造出一系列理财产品,如:建行山东省分行发行“乾元”理财产品,向社会融资2亿元,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由于筹得了可用资金,受到了山东省许多中小企业的支持;近几年,股权融资也不断兴起,影子银行的融资方式不断升级,从中小板块的开发到创业板块的上市,逐步实现中小企业证券化融资;最为活跃的影子银行是民间借贷,它手续简单,交易成本低,贷款流程快,根据中金公司研究部的数据显示,2011年民间借贷额为4.64万亿元,而到2013年上升到了8.3万亿元。能够看出,影子银行在民间借款贷款上进步飞速。由于影子银行在融资方面逃避了政府监管,臝得了资金空间和时间上的优势,深受中小企业青睞。因此基于影子银行多元化创新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本文将逐步对影子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有助于构建更加完备的金融体制,推进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

1.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007年,保罗•麦卡利(Paul-Meculley)首先提出了影子银行的概念,主要指不受政府监督管理、不具备银行形式、却具备银行职能的金融机构。同年,GrossBill (2007)⑴在发表的论文中也提到了影子银行。GrossBill指出,影子银行是一种中间形式的金融机构,能够利用杠杆对各种金融工具、债券、证券等进行操作。2008年,IMF第一次提出了"准银行”的理念1,是指那些不受政府监督管理、不受国家政策保护的、具备银行职能的一类金融机构,这类机构经营风险大、杠杆比高,金融体系因此引发危机。易宪容(2009) [2]认为影子银行是贷款的证券化,在证券化中构建一种信贷关系,属于一种资金融合体制。袁增霆(2011) [3]从业务内容指出影子银行主要由银行机构中的表外借贷,非银行机构中的影子银行业务与部门构成。从工具视角来说,由银行监督管理的交易账户大多数都属于影子银行的范畴。巴曙松(2013) [4]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影子银行进行判断和划分:首先该银行体系是否属于正规金融机构监察和管理;其次该银行能否进行有期限错配、高杠杆经营方式和承担由此前两种实行措施带来的个体高风险;最后,该银行是否具有联系性和传递性等特征,从而导致整体性风险的可能发生。

…………..

2.中国影子银行发展及中小企业融资总体研究

2.1中国影子银行现状的分析

本章对我国影子银行的总体发展作了研究,首先阐述了影子银行的特点与定义,然后对影子银行的风险情况作了探讨,指出我国影子银行仍然处于发展初期,但随着经济及科技的飞速发展,巳逐步登上了金融大舞台,虽然它开拓了融资新渠道,在某些融资方式上解决了企业资金问题,但同时也会增加公司的经营风险。2007年,保罗?麦卡利(Paul-McCulley)首先提出了影子银行的概念,主要指不受政府监督管理、不具备银行形式、却具备银行职能的金融机构。2008年,IMFi第一次提出了“准银行”的理念,是指那些不受政府监督管理、不受国家政策保护的、具备银行职能的一类金融机构,这类机构经营风险大、杠杆比高,是造成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我国研究人员也有相应的定义,2009年,易宪容[2]等指出,从根本上说,影子银行是贷款的证券化,在证券化中构建一种信贷关系,属于一种资金融合体制。袁增霆(2011)认为我们应该从业务内在来辨识影子银行,其囊括银行金融机构及非银行机构中内部的各个影子银行部分。如果从金融工具的角度去分析,商业银行监管账户中交易账户近似全部的也被包括在内[3]。巴曙松(2013)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影子银行进行判断:首先该锒行体系是否属于正规金融机构监察和管理;其次该银行能否进行有期限错配、高杠杆经营方式和承担由此前两种实行措施带来的个体高风险;最后,该银行是否具有联系性和传染性等特征,从而导致整体性风险的可能发生[4]。

………..

2.2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分析

中小企业划分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变化。从八十年代中小企业刚刚起步,到现在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中小企业的界定是根据企业本身情况而分类。性质上,包括人员素质、战略规划、上市条件等,在这些方面相较于大型企业来说都处于劣势;数量上,包括生产总值、营业收入额、职员数量等,这使得中小企业的划分更加明确,通常经营规模、资金规模与职员数量较小的公司就是中小企业。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中的相关条例,可以进一步将其细分为微型、小型与中型企业。包括农林牧渔在内等16个行业里都有提出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划分比较复杂,这是它的成立主体、经营状况和资产拥有量决定的,但是中小企业这股不容忽视的力量,要完成自身不断向前发展,不但需要企业本身的严格管理,而且需要我国投入更多关注。本文讨论的中小企业中包含了微型企业,按照2011年公布划分准则。

…………

3.中国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35

3.1中国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的机理........ 35

3.1.1中国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因素........ 35

3.1.2中国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机制........ 37

3.1.3本节小结........ 39

3.2中国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影响........ 40

3.3中国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消极影响........ 41

4.中国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实证分析........ 43

4.1道格拉斯模型的资金流入估算 ........43

4.2调查统计法下的资金流入估算........ 45

4.3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实证分析........ 46

5.结论与政策建议 ........57

5.1基本结论........ 57

5.2政策建议........ 58

4.中国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实证分析

影子银行具有多种形式,当前并没有十分准确的数据统计,尤其是比较闲散的民间资金较难计算,而且规模很小的中小企业也难以统计。本章对影子银行在中小企业中的影响程度与资金流量进行了计算和研究,并采用统计方法对估算结果作相关性检验,来获取影响程度与资金流量的相应数据。第一种方法是通过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来进行误差流量估计,第二种是通过调查统计来进行证明,如果两种方法都显示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资金贡献巨大,而且达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目的,那么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会有非常大的作用。在实证讨论上,本章应用了SVAR模型作探讨。目前,以我国中小企业现在的地位,巳经不能以其运营能力差、规模小等原因,忽略它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推进作用。中小企业在资金方面的需求可以在影子银行的发展中为得到满足,融资途径得到了充分拓宽,也间接地发展我国国民经济,使其处于国际前列。因此,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发展及资金供给作用意义深远。

………..

结论

上文通过分析影子银行和中小企业的关联性,运用构造模型法和调查统计法对影子银行流入中小企业的资金量进行估算,得出影子银行流入中小企业的资金量,2011年影子银行流入中小企业的资金量相当于正规银行的1倍多,2013年影子银行为中小企业融资额约有6.72万亿元,相当于2011年银信合作和信托贷款的总额,影响巨大。本文认为这个结论符合我国现在影子银行资金供给发展,而且更能表明中小企业融资对影子银行资金供给有很强依赖性。实证分析得出:在描述性检验中,影子银行发展影响小微企业的融资规模正向变化,且在RGDP、RCPI、RM1、RATE增长率都平稳的情况下,小微企业与影子银行的增长率的数值更相似、更集中。在脉冲、方差分析中可以得出:一是影子银行的发展在初始阶段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促进作用明显,而后促进作用逐浙减弱,呈现负效应,但负面影响程度较弱。从短期来看,中小企业对于影子银行有明显的推进作用,这表明影子银行的影响在当期最好。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不全为有利影响,不能忽略其中的不利影响。二是影子银行的规模扩张会引发CPI、CDP、Ml的快速增长,时间上以短期为主,长期来看,效果不明显。CPI、CDP、Ml、RATE都呈现对影子银行的短期作用,长期由于受金融环境或其他因素影响,呈现不同程度上的震荡,最终效应趋于零。通过分析本文发现,RATE即利率对影子银行作用十分显著,冲击效应全程为正值。由于利率上升,银行为了追求高收益,会不断增加贷款渠道,导致资金容易流入影子银行,引起影子银行扩张,其规模产生大幅上升,再者,中小企业也会因为更多的资金需求量,而需要较多的资金来源渠道,这也会推进影子银行的成长。

…………

参考文献(略)

金融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八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动机

全球化与自由化使国际资本流窜,新兴市场货币当局政策执行面临了 “三元悼论”的难题需要解决。亚洲金融风暴后,新兴市场货币当局创造出流动性金融工具充当“调节阀”,作为国际资本进出的“蓄水池”。欧美金融海陳后,当局的流动性金融工具功能发挥“调节阀”功能,然欧美量化宽松后使“调节阀”角色日益吃重。台湾当局在干预冲销流动性操作与“特殊”经营目标下是具有其特色化的,且对“三元悼论”的难题提出令人虽不满意但短期仍可接受的操作模式。在这特色化的流动性冲销操作模式中,引起本文好奇的,首先是台湾当局冲销的量价决策动因,是属于传统法条规范的经营目标,亦或是存在着另一个“隐藏性”的经营目标呢?其次,当局冲销流动性对货币供给的量价调控效果为何?当前以“通膨目标制”蔚为主流,而台湾当局仍在“货币成长目标制”下进行流动性冲销,是最适合台湾的吗?与该流动性金融工具存在风险为何?国际资本流窜,各个货币当局都面临了 “三元棒论”的难题。198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贸易及金融市场自由化开放下,并在新兴市场各国政府积极吸引国外资金进行直接投资,使得资金在不同市场间移转的速度加快,在不同资产寻求更高的报酬风险比,带动总数超过上兆美元的庞大资金不断在国际间流窜,此举除了成为影响各国虚拟经济(股市、债市及汇率)成长的重要力量,更对各国实体经济(物价稳定、经济成长)带来大小层度不一的冲击。迄当今金融全球化使得金融市场密切整合下,全球外汇市场一天交易额即高达1.9兆美元,一个星期之交易总额,即相当于一整年全球商品与劳务贸易之总额,可见虚拟经济之金融交易规模,已远超过实质交易所需。

………….

第二节研究对象及方法

台湾以冲销存单调控操作过多的流动性,其主要透过操作目标的可控及中介目标的达成,进而传递达成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因此,对于当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及操作目标,成为本文幵展研究的界定对象。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持物价稳定,更明确的目标是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物价稳定可以降低未来价格的不确定性,使厂商与个人可以做最适切决策,提高经济效率。也可以避免因物价上涨所造成的资源配置扭曲。促进就业指是降低失业,失业无法完全消弹,因为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是无法完全消失的,因此处于自然失业率时,即可称之为充分就业。在经济成长经济成长与充分就业关系密切,经济成长有助于就业。在物价不稳定时,过于强调成长与就业的目标,将付出高代价。台湾货币当局立法明定,必须在稳定物价的前提下,协助经济发展。利率不稳定会造成家计部门与企业之消费与投资的困扰,尤其是利率大幅走高时,造成长期债券与房地产价格下跌,投资人遭受损失。被视为信用紧缩,不利于借款人。导致投资减少,不利于长期经济成长。当局应致力于利率稳定,避免利率水准在短期间内大幅上升。汇率稳定有助于国际贸易与投资的进行,汇率波动造成厂商承担的风险成本增加。货币升值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但不力于区域内商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货币跃值有利于出口,但不利于进口,物价上涨压力增加。因此,维持汇率稳定,避免汇率波动过大,也是货币政策重要目标。高度依赖国际贸的台湾,汇率稳定重要性更高。稳定的金融体系,避兔银行或金融危机发生,是货币政策重要目标。金融体系的稳定是指金融体系能持续不断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并有效的扮演好金融中介的角色。就上述地区之货币政策的目标进一步而言,又可区分为:单一命令。仅明订单一目标,如德国、纽西兰。层级命令:将目标按优先顺序排列分为首要及依序之次要目标,如英国、韩国、大陆及台湾。多元命令-列为共同目标而无优先顺序者,如美、加、日。台湾地区的是属层级命令货币政策的目标,因此在分析当局以存单券冲销过多流动性过程中,是首要必需被界定的课题。

………….

第二章冲销操作回顾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冲销操作回顾

为理解这场“货币战争”的原由,首先应从东西方货币当局不同货币政策思维切入,来审视当前林林总总看似合理但却不公平的大量国际资本流到处窜现象,理出头绪来方能使当局在货币冲销政策上有更清楚轮廓,实施更精准的货币政策。台湾当局亦陷入亚洲新兴市场的策操作思维中,同样面对这场“货币战争”的考验与冲击,在藉由货币总计数成长为中介目标下,当局应对国际资本进程与货币政策的操作上属先行者,其面临的过往与现状仍具一定参考价值与意义。因藉由G3地区使用之货币系属国际货币,所藉由基本上是属于资本输出国的,也因此其境内常属资金流动性不足的状况;反观,亚洲新兴市场的东道国,常经由国际收支上积累外汇存底而成为资本输入国。然而,东道国货币当局却往往利用积累外汇存底反向购买G3地区发行的债券,G3地区周而复始地发行的债券将“赤字货币化”下,因而产生亚洲新兴市场与G3地区间资本流动的循环。资本流动的循环中,G3地区与各亚洲新兴市场东道国当局间,因而在在执行货币政策时产生不同操作思维。在经济实体不对等的情况下,各亚洲货币当局在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操作上面临极大的挑战,在各亚洲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体现上,亦展现不同的变化与风险。G3地区为挹注资金流动性不足,因此货币政策操作时重视的是资产面的思维;亚洲的东道国为冲销过多的流动性,因此操作时重视的是负债面的思维。

……….

第二节冲销理论概述

1959年的英国《拉德克利夫报告》提出的论点,包括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在内的整个“金融系统”决定货币供给,货币供给对经济有真正的影响不仅仅是传统上的意义,而是还包括货币供给在内的整个社会的流动性;货币当局所应控制的是包括货币供给在内的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后凯恩斯货币经济学家西德尼温特劳布(Sidney Weintraub)和尼古拉斯卡尔多(Nicholas Kaldor),在20世纪70年代从另外一个角度对内生货币理论提出论证,即货币当局不得不迁就市场的需要而使货币有所增加。80年代末,莫尔(Moore)对“金融运行机制”变化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把货币分为商品货币、政府货币和信用货币三种,而信用货币的供给具内生性。(2)因基础货币内生,货币当局不能顺利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决定基础货币量。(3)60年代开始的金融创新,使商业银行可以直接在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从而无需等待货币当局的基础货币注入,商业银行已由原来的资产管理转向负债管理,因而使基础货币自给。(4)货币需求决定货币供给,公众在零售市场上对于资金的需求,将通过商业银行直接传导至包括货币当局在内的批发市场予以满足,银行角色转换传导的内生性。近年来台湾地区货币供给来自海外他国政府货币外溢下,间接透过当局买汇干预并释出本币政府货币外生所致,并派生存单冲销调控过多的流动性释出。

………

第三章存单冲销的动因实证研究............ 64

第一节研究方法 .........66

第三节存单券冲销量、价动因实证......... 83

3.3.1存单冲销动因一量的实证......... 85

3.3.2存单冲销动因一价的实证......... 86

第四节小结......... 91

第四章存单冲销调控的“量与价”效度......... 98

第一节理论模型与设计......... 100

第二节存单冲销对操作及中间目标的可控......... 106

第三节“中间目标一最终目标”可控的效度 .........119

第四节存单定价利率对市场的学习与引导......... 122

第五节小结 .........129

第五章存单冲销的风险......... 134

第一节模型说明......... 135

第二节违约风险推论......... 136

第三节实务验证 .........151

第四节小结......... 161

第五章存单冲销的风险

前章节我们已明确证实了台湾当局在货币供给调控上有一定的效度。然仔细观察并币别调整台湾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依对同类债权债务人抵减(台湾地区民法322条:债务已届清偿期者,尽先抵充)后,由于在净资产端是无负债下的海外资产价值,负债与净资产端呈现在为本币的价值,因此资产负债表是存在“货币错配”的状态的特殊架构,这种海外净资产与本币负债的结构,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以贸易出口导向之新兴市场当局资产负债表中。Goldstein &Turner ( 2005 )对上述货币错配给的定义是:一个权益实体(包括主权地区、银行、非金融企业和家庭)的收支活动使用了不同的货币计值,其资产和负债的币种结构不同,导致其净值或净收入(或者兼而有之)对汇率的变化非常敏感,即出现了所谓的“货币错配”。从“存量”的角度看,货币错配指的是资产负债表(即净值)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从“流量”的角度看,货币错配则是指损益表(净收入)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此海外资产价值的波动在"存量”与“流量”的分析,表达了海外资产价值在极端(1%机率下之标准差的波动)下,(1)在偿还能力考虑方面,负债上限目标是受到约制的;(2)在损失的承受度,净资产的填充亦存在最小值的约制,此最小之净资产是用来承担非预期损失(unexpected loss)和保持正常经营所需的资本,或谓“经济资本”(Economic Capital)。台湾当局货币供给调控上虽具有一定的效度,然系建构在此“货币错配”状态存下的效度,是存在着另一负债上限操作与净资产的提存的约制。更进一步阐述状态存下,当局负债项增量的主体一冲销存单的上限是受到了约制的;而状态存下对净资产的最小提存,即说明其规范着其每年的最大股利支付或最大的损失是有限制的。

………….

结论

当局干预外汇所生净国外资产变化(新增之准备货币)的75%都被当月发行存单净额所冲销,即货币政策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冲销系数为0.75左右(部份冲销)。预期通胀率、货币乘数及产出缺口和财政赤字系数均为显着,表明货币冲销政策会对货币乘数、周期性收入缺口增加及财政赤字和预期通胀增加时,做同方向的冲销操作。有关前述盘中采“顺市干预”而于收盘“逆市干预”相关变量均成为反向冲销操作对象,除实际有效汇率及预期资本外逃因子(预期艇值及外国升息)不显着外,其余表明存单冲销对做了显着的操作影响。当月存单发行净额冲销时,反而吸引当局以35%冲销金额干预汇市,即国际资本干预对货币政策的抵消系数为0.35左右,显示当局货币政策执行过程,存在国际资本流动干预反馈现象,该抵消系数并不算太小下,即显见当局货币政策独立性己受挑战。货币乘数、政府赤字,前期产出缺口与利率变化及其产生对应波动方差在模型中均显着。利率稳定为前题下,对信贷利率、产出缺口条件方差本期冲销亦是呈现不同程度影响,而对信贷利率波动重视程度仍是更甚于产出缺口的。存单冲销来自当局外汇干预,存单冲销反馈至外汇干预。抵销力道低档但渐增、部份冲销力道维持不变下,蛛网理论与高频下部分冲销,资平了 “冲销干预”政策。“柳树理论”下有序、一致性的不对称干预,存在“阻升不阻泛”的偏好。“偏好宽松政策”下有序、一致性的不对称冲销,利率波动上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较为偏好,宽松的货币政策下货币供给曲线呈水平,从而确立了当局采冲销却仍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较为偏好的。

..........

参考文献(略)

金融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九

第 1 章 绪 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不断健全,我国的保险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和挑战。自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风险的防范被金融机构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国的保险业起步较晚,行业的监管还不够规范,保险公司的风险意识也有待加强,这都使我国保险公司面临着较大的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保险公司经营过程中经常碰到的一类风险,能否有效地管理和规避信用风险关系到保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从历史上来看,保险公司受到信用风险的影响是很明显的。继上世纪90年代的信用危机之后,2002年的违约率达到了10%以上,很多保险公司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2012年,由于受到信用风险的影响,寿险保费收入减少了0.4%。寿险公司的信用风险主要包括:再保险信用风险、应收保费信用风险和投资信用风险。在实务中,再保险信用风险很小,一般来说,再保险公司的实力雄厚且信用等级较高,因此再保险业务的信用风险不是很大。寿险公司的代理人信用风险主要是由代理人不按合约规定及时上缴保费所导致的,也就是应收保费信用风险,寿险公司对于应收保费率的控制比较严格,因此所面临的应收保费信用风险也较小。寿险公司的投资方向主要有银行存款、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其中,银行存款和各类债券的信用风险都很小,所以其信用风险主要集中于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相对于股票投资而言,证券投资基金符合风险分散原则,因此其风险相对较小,而股票为高风险资产,所对应的信用风险也更大。此外,我国寿险公司的资金一般为中长期资金,所投资的股票一般以股权的形式持有。因此,我国寿险公司的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于股权投资。同时我国监管部门正在逐步放宽对保险公司股权投资的限制,如保监会于2013年4月将保险公司股权投资持股比例上限上调至51%,这无疑会刺激寿险公司的股权投资,但是也会让寿险公司面临更大的股权投资信用风险。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近几年来,有很多的专家学者对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状况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探讨和分析。黄萌(2006)[ 1]指出中国的保费收入增长很快,经营规模越来越大,但是面临的经营风险也越来越大。他认为这是由于我国的保险资金运用不合理造成的,国外的保险资金运用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而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方向过于单一,投资渠道狭窄,因此我国的保险资金应该积极地尝试新的运用方向。同样的,徐高林(2006)[ 2]认为我国保险公司的投资方向太过局限,尤其是很少投资于股权,从而影响了收益率。国际上保险资金投资于股权的资金量占到了股权投资金额总量的10%,所以我国保险公司也应该更加积极地进行股权投资,以提高收益率。在他的另外一篇文章里,徐高林(2007)[ 3]还研究了我国保险机构进行股票投资的政策环境、投资主体以及总体趋势,并总结出我国保险机构股票投资的特点。杨柳(2010)[ 4]分析了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现状并跟美国的保险资金投资渠道进行了比较。张帅和朱浩然(2011)[ 5]研究了我国保险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的必要性,并对我国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上投资组合的优化做了实证研究。

………..

第 2 章 寿险公司投资信用风险分析

2.1 信用风险的概念与类型

保险公司在其经济活动中一旦和他人或企业签订经济合约,它就面临着当事人不履约合约的风险,这种因为对方当事人不履约所带来的风险统称为信用风险。当与另外的企业或者个人发生契约关系时,保险公司就面临着交易对手无法或者不愿履行契约合同而造成的信用风险,因此,信用风险是普遍存在而且很难避免的一种风险。信用风险与利率风险和市场风险不同,它不可能产生意外的收益,是一种纯粹风险。一般来说,高风险意味着高收益,即风险越大,收益越大,但是信用风险不会导致额外的收益。信用风险虽然与其他风险不同,但同时和很多风险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首先,信用风险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国家风险和行业风险;其次,个人、企业的经营风险或财务风险都有可能无力支付债务或不能按时支付,从而造成信用风险;再次,随着中国保险公司的业务在世界范围内展开,由货币风险或汇率风险造成的信用风险也会越来越大。此外,信用风险具有综合性、不确定性、传递性和扩散性、累积性以及隐蔽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信用风险危害很大而且难以管理。同时信用风险也具有可控性,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对信用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保险公司可以把信用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信用风险对金融机构的危害非常大,轻则对金融机构自身利益造成损害,严重的话会导致机构的破产倒闭,甚至对整个国家的经济造成不利影响。例如,早在2007年,美国很多的大银行就出现了呆账、烂账等不良资产,这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

2.2 寿险公司股权投资分析

我国监管部门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管控较为严格, 2009 年修订的新《保险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必须稳健,遵循安全性原则。从表2.2可以看出,保险公司投资的主要渠道有:银行存款、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其中,银行存款和国债的信用风险非常小,在现实中几乎没有违约的发生;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对应的分别是金融机构的风险和企业的风险,我国保监会对保险公司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的投资有一定的信用等级要求,因此,我国保险公司银行存款和债券投资的信用质量都非常高。如中国人寿在其2013年的年报中指出:于2013年12月31日,本集团99.1%的企业债券以及99.7%的次级债券/债务信用评级AA/A-2或以上,债券/债务的信用评级由其发行时国内合资格的评估机构进行评级,并在每个报告日进行更新。本集团99.6%的银行存款存放于四大国家控股商业银行和其他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的银行以及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因此,本集团认为与定期存款及其应收利息、存出资本保证金、除保户质押贷款外的其他贷款、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再保险资产相关的信用风险将不会对截至2013年12月31日和2012年12月31日止的本集团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平安人寿在其2013年的年报中指出:截至2013年末,持有的一般企业债及债权投资计划的国内信用评级均为AA级或以上,债券及债权投资计划的信用评级由国内符合资格的评估机构提供。

……….

第 3 章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及其比较分析......... 18

3.1 VaR 风险度量 ....... 18

3.2 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19

3.3 模型比较分析...... 27

3.4 小结.... 29

第 4 章 寿险公司股权投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构建....... 30

4.1 模型要素........ 30

4.2 Copula-GARCH-KMV 模型的实现 ........ 36

4.3 小结.... 37

第 5 章 个案测算......... 39

5.1 样本的选择以及数据的处理 ...... 39

5.1.1 样本的选择...... 39

5.1.2 数据的处理..... 40

5.2 股权收益率的边际分布拟合 ...... 43

5.3 违约概率的计算........ 46

5.4 寿险公司股权投资信用风险管理建议 ........ 47

5.5 小结.... 50

第 5 章 个案测算

本章以某寿险公司为样本,选取该寿险公司投资金额较大的几支上市公司的股权,然后通过 Copula-GARCH-KMV 模型对这几支股权的信用风险进行测度。本章经过模型求解,可以得到每一支股权的预期违约概率,然后再根据测算的结果和寿险公司自身的特点,给出信用风险管理建议。由于股权收益率的分布明显不具有对称性,故不考虑正态 Copula 函数。阿基米德 Copula 函数能够有效地捕捉非对称收益率间的相依关系,其中,ClaytonCopula、Frank Copula 和 Gumbel Copula 函数较为常用,故这里利用这三个 Copula函数对这四支股权分别进行拟合。

……….

结 论

保险公司是专门经营风险的机构,如何有效的度量和管理风险对保险公司来说极其重要。信用风险是一类基本的风险,对寿险公司而言,信用风险主要包括应收保费信用风险、再保险信用风险和投资信用风险。现阶段,投资是寿险公司盈利的一个重要手段。寿险公司的资金有很大一部分为中长期资金,因此很适合进行期限较长的股权投资。此外,我国监管机构正在逐步放宽对保险公司在金融市场上投资的管制,相信股权投资在寿险公司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股权投资在为寿险公司带来利润的同时,也让寿险公司面临着一定的信用风险。包括 KMV 在内的现代四大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已经在银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它们在保险机构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对此四大模型进行比较分析,从中选择合适的模型,再结合 Copula 函数和 GARCH 模型,构建适合度量寿险公司股权投资信用风险的模型;然后通过个案测算,对寿险公司股权投资信用风险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我国寿险公司所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为:再保险信用风险、应收保费信用风险以及投资信用风险。现阶段,我国寿险公司的再保险信用风险和应收保费信用风险较小,而投资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于股权投资,因此准确的度量股权投资信用风险对寿险公司来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本文通过对Creditmetrics模型、Creditrisk+模型、KMV模型和Credit PortfolioView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这四个模型在理论基础、风险界定、需要的数据、风险驱动因素、适用范围、计量方法上都存在着较大区别。相对于其他三个模型,KMV模型能够更好的应用于寿险公司股权投资信用风险的度量。

..........

参考文献(略)

金融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十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2013 年 1 月 31 号,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文件中明确提出改良农村金融服务的条目,文件指出,增强国家对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引导和扶持,加大商业性金融机构支农力度,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重要作用,持续加大涉农贷款的规模,进一步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强财税杠杆和金融政策的结合,出台并落实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的文件和政策。文件还提出稳定县市农村信用社独立法人地位,继续支持深化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持续改善农村支付服务条件,畅通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的通道。从 2004 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关注三农问题。从 2004 年的促进农民增收到 2013 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十年间,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产值的持续扩大、农村常住人口的锐减和大量农民产业工人化。这一切都表明了农村制度亟待改革。2013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恰恰就为农村急迫的改革而提供了纲领性思想并且指出了方向。对于农村金融环境的改善,2004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就提出了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的指导意见,2004 年一号文件就提出了要扩大农村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对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各地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地区的业务开展方向进行了指引。2004 年政府就提出引进社会资本和外资,建立服务三农的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此后一直强调农村金融机构的多元化。直到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政府支持鼓励社会资本成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十年后的今天,农村金融环境已经有了显著改善,村镇银行遍地开花,支农贷款规模极大的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明显好转。虽然农村金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明显扩大,中西部农村金融服务的差异也在明显扩大。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的差异将会增大金融机构服务的差别化对待,金融服务的差别化的对待又进一步加强了经济发展的差异。最终将会发展成恶性循环。为了遏制经济发展和金融环境差别的继续扩大,2012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支持和鼓励各商业银行机构到县域农村地区设立村镇银行。但是这需要对商业银行巨大的政策支持和财税支持。目前为止,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和各地的农村信用社依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主流金融机构。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对金融排斥的研究起步与 20 世纪 90 年代,早期对金融排斥的研究主要着重与当地居民能不能通过合适的途径取得金融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因为随着远离中心城市的边远地区的金融网点的减少,再加上金融机构同时也倾向于把金融业务在中心城区开展,交通工具的缺乏和交通状况的恶劣都导致了边远贫困地区得到金融服务的难度陡然增加,这些引起了金融地理学者对这一群体获得金融服务的状况研究的兴趣。 Leyshon 和 Thrift(1997)认为金融排斥现象的形成远远比学者们想像的复杂。他们通过研究认为英国的金融排斥的形成就是排斥和反排斥交替进行的过程,在这种交替的过程中,最终引起了英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 Panigyrakis (2002)指出尽管金融排斥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但是其最核心的表现应该是被金融排斥的居民无法通过合适的途径获得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服务。Rogaly (1999)、Kempson 和 Whyley(1999)提出了相似的观点:金融排斥的主要现象是被排斥的群体没有得到过或者得到很少的金融机构的服务,但是他们还同时认为,金融排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此前没有得到金融服务的群体可能会在以后得到金融服务,也就是说被排斥对象的角色可以转换,可以从被排斥群体变为非排斥群体,也可以从非排斥群体变成被排斥群体。

…………

第一章 金融排斥概述

第一节 金融排斥概念

金融排斥的概念出现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那个时候金融排斥的概念指的是直接或间接的排斥弱势群体让他们无法享受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当时的研究切入点主要是从金融地理学角度。因为当时的学者观察到随着金融监管的政策放开和金融自由化的推进,主流金融机构逐渐的推出了贫困的边远山区,把金融资源优先集中在富裕地区,这直接导致了弱势群体获得金融服务的地理性障碍。后来的学者研究金融排斥的时候,不仅从地理因素考虑金融排斥,还从社会排斥和金融服务市场因素考察这一现象。现在的金融世界越来趋向与两极分化,一方面是金融资源的全球流动,另一方面是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金融服务的盲点。每个区域导致形成金融排斥的因素不一样,所以对金融排概念的定义就有差异。现在的学者基本认同金融排斥是社会排斥的一种这种观点,被金融排斥的群体也会同样的受到其他方面的社会排斥,社会排斥反过来又会加深金融排斥的程度。两者互为因果。西方的学者研究的金融排斥的结果和成因也是有差别存在。比如英美国家的学者就认为英美国家的金融排斥成因是无法利用金融系统的群体太多而导致了整个群体的金融排斥,而澳洲的学者则认为金融排斥是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安全而且有收益的金融产品。Chant Link 认为,一些企业和区域也存在相对的金融排斥。Collard 则将金融排斥拓宽到商业社群这一层次。

………….

第二节 金融排斥的影响效应

1998 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经营战略的调整造成农村地区大量的金融机构网点被撤销,农村地区金融中介机构锐减客观上增加了农村地区居民获取金融服务的困难程度,增加了农村居民的融资成本。同时更进一步的固化了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模式,拉大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地区的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是良性互动的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金融发展,反过来,金融发展水平能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实现良性循环。总结起来,金融排斥主要有以下三个影响效应。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收入分配政策的制定上,面对公平与效率的优先问题,国家的政策制定者一直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种财富分配手段代表着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变。然而,在效率优先的原则随着市场化的迅速推进而被确立以后,关于公平的争论从来就没有被停止过。地域之间的差距、城乡之间的差距、收入分配之间的巨大差距,都是现实中严峻存在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目前的社会趋势是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明显扩大。虽然社会财富总量在不断增加,可是财富在少数阶层聚集也是不争的事实。绝大部分的贫困人群却没有分享到中国巨大发展带来的成果。反而贫困人群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首先贫困群体被社会排斥。贫困人群受到社会歧视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这个群体更容易失业和缺乏技能,收入低下,住房困难,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不良影响。而受到社会排斥的群体,从心理上会疏远社会生活,从而进一步加深社会排斥程度。贫困人群受到金融排斥便是一个自强化的过程。贫困人群由于受到自己拥有的财力的限制,更容易被主流金融机构排斥在服务之外。比如养老保险,虽然贫困人群有意愿参与养老保险体系,可是由于交不起养老保险费,而被保险机构拒之门外。比如贷款,由于贫困人群提供不了能证明自己信用的抵押物,而会被金融机构不提供贷款服务。贫困人群和金融机构的这种关系的疏远,会加强贫困的严重性和持久性。

………..

第三章新疆农村金融排斥指数计算 ....26

第一节 金融排斥指数的设计.........26

第二节 金融排斥指数的计算.........27

一、农村地区金融排斥指数的计算.......27

第三节 新疆地州金融排斥状况的比较和分析.......31

一、新疆地州金融排斥的横向比较和分析.......31

二、新疆地州金融排斥的纵向比较和分析.......32

三、新疆地州农业地区金融排斥程度分类.......33

第四章 新疆地州农村金融排斥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35

第一节 面板模型的构建.......35

一、模型的选择.....35

二、数据处理.......36

第二节 实证结果和分析.......37

第五章 新疆农村金融排斥的治理 ......39

第一节 新疆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立.........39

一、将乌鲁木齐建成区域金融的重要意义.......39

二、喀什经济特区的金融辐射作用.......39

第二节 依托资源发展特色金融.......40

一、农业产业金融.........40

二、旅游产业金融.........41

第三节 弱化农村金融排斥的体系建设.......42

第五章 新疆农村金融排斥的治理

第一节 新疆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立

一个经济区域的形成、发展、壮大都围绕着一个或几个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新疆远在内陆,离各个中心城市都比较远,所以内陆发达的城市发展对新疆的影响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新疆的经济发展缩小和内陆的差距,我们要建立起新疆区域甚至中亚区域的金融中心,从金融地理学的角度考虑,乌鲁木齐就要承担起区域金融中心的大任。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心,新疆首府乌鲁木齐更是连接亚欧的中心城市纽带,随着兰新二线的竣工,乌鲁木齐将成为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的一个城市。重要的地理位置凸显了把乌鲁木齐建成区域金融中心的必要性。近年来在国际上声名鹊起的“中国—亚欧经贸博览会”就展现了特殊的地理位置给乌鲁木齐带来的影响力。乌鲁木齐已经具备了成为区域金融中心的条件。但是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乌鲁木齐成为区域金融中心,意味着金融资源的集中,企业的聚集和产业的发展,这将增加对周边地州的影响,增加周边地州的生产供给,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金融资本的集中将会导致技术和人力资源的集中,这也会产生巨大的外溢效益,使新疆各个地区受益。政府应该尽早促成乌鲁木齐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做好近期规划和远景规划,营造新疆良好的发展氛围。

………..

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农村各种所有制并存,有过去单一的农业从业人员发展成农业从业人员、专业养殖户、个体工商户、村镇小微企业都大量的出现。乡镇人员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反映了农村金融市场需求的多元化。所以,政府应积极推进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

(一)继续保持农村信用社的主体地位。新疆农村信用社是新疆支持三农的重要金融机构,农信社应继续深化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确定产权,保持农信社以县为单位的法人组织结构。省级联社应保证县级农村信用社的资金调配,尊重县级联社的独立法人地位,不干预基层信用社的自主经营。

(二)强化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支农作用。在农村金融机构市场上,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是重要的支农力量,稠密的网点是这两家金融机构的优势。但是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使得这两家金融机构在农村的经营政策有所改变。政府应该对着两家商业银行进行进一步的政策支持和财税补贴,促使这两家金融机构加大支农力度,利用其网点优势和资金优势,发挥出更重要的支农力量。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