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金融学毕业论文,本文利用2006年至2015年期间欧洲CDS市场的证据,研究了主权国家与银行部门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选择此时间框架,对危机发生之前,发生期间,发生之后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现有文献主要侧重于危机爆发时,缺乏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的调查。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美国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很快升级为一种全球性现象,削弱了世界金融市场,并威胁到全球经济的发展。在危机的早期阶段,美国对金融局势有所把控,对欧洲经济体的溢出效应较小。2007年至2008年间,一些国际银行等金融机构陷入崩溃边缘,大大增加了世界金融市场的紧张局势。2007年7月标准普尔发布了抵押支持证券的信用监视警报,之后主要欧洲银行的信用违约互换利差即CDS利差显著增加。然而此时投资者对欧洲主权信用风险仍未过多关注,因为主权CDS利差仍较小。之后,雷曼兄弟的破产是市场情绪的转折点,许多欧洲国家开始重点关注主权信用风险。
主权风险,目前尚未有正式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对此也有不同的见解,本文选择部分加以理解。Nagy在1894年,最早定义主权风险。他将主权风险解释为跨边境借贷中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需注意两点,第一,跨边境借贷不仅包括国家层面借贷,还包括这个国家的银行部门借贷和个人借贷;第二,损失是由国家导致的。就此定义而言,主权违约风险即是主权政府不能或者不愿偿还其债务的可能性。主权风险主要是由于政府的偿付意愿导致的,突发性事件、政治风险等原因也会导致主权国家违约。主权风险总会导致债权方利益受损,且其担保本身是否有效还不确定,一旦损失,没有有效途径来弥补。曹荣湘曾经从学术角度分析定义主权风险:一种认为主权风险指一个国家或政府未能履行它的债务所导致的风险;另一种认为主权风险指主权国家主动采取行动以直接或间接形式影响债务人履行其义务的能力。由此看来,主权风险主要体现为政府违约风险。
.............................
第二节研究思路与内容
一、研究思路与结构流程图
(一)研究思路
本文利用2006年至2015年期间欧洲CDS市场的证据,研究了主权国家与银行部门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选择此时间框架,对危机发生之前,发生期间,发生之后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现有文献主要侧重于危机爆发时,缺乏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的调查。另外,本文探讨了银行CDS市场价格和主权CDS市场价格调整的相对速度,并利用这些信息来研宄危机期间主权与银行双向关系的变化,这一点目前尚未有文献进行研究。
(二)结构流程图
以下图1-3是根据本文内容以及研究框架设计的结构流程图。
...........................
第二章文献综述
第一节主权风险和银行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
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研究,即主权债务危机对银行风险的影响,银行风险对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传导机制。杨继梅认为危机的发展经历了银行业危机形成、债务问题凸显、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和欧洲主权债务问题全面恶化四个阶段,银行风险与主权债务风险通过多种渠道相互传导,其中,银行风险主要通过银行救助渠道向主权债务风险传导,主权债务风险则主要通过资产持有渠道、抵押品渠道、主权信用评级渠道和政府担保渠道向银行风险传导。该作者另一篇文章则表示欧元区国家银行风险与主权风险之间确实存在相互传导效应,且这种传导效应不仅发生在一国之内,而且存在于国与国之间。王艺瑛认为银行风险和主权风险之间存在共同变动趋势,且欧债危机给这种共同变动趋势造成结构性变化,说明欧债危机的确对银行风险产生影响,且欧债危机对欧洲银行的影响表现出跨地区效应。李剑等认为债务水平提高、财政赤字增加和经济增速减缓在银行危机向主权偾务危机传递的过程中非常关键。银行信贷、经济下行以及财政赤字扩大都会增加主权债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曾忠东等实证分析表明爱尔兰主权CDS和银行CDS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一方面,主权信用状况不良会导致银行财务报表失衡,并导致银行发行债券过程中融资成本的上升,造成银行业融资困难,不利于银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银行业经营困难会对金融市场造成冲击,导致政府融资成本上升,融资困难,银行业去杠杆化也会导致经济运行不稳,无法带动经济发展,从而加重主权债务危机。其进一步的实证结果表明爱尔兰主权CDS市场在价格发现中占领导地位,主权CDS变动对银行CDS的冲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较长的持续效应。
..............................
第二节主权风险、银行风险的衡量方法
一、主权风险衡量
国际上有多种主权风险的衡量方法,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Cantor认为主权风险是对政府偾务所做的风险评估,他纳入了以下指标:人均国民收入、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财政收支状况、国际收支状况、信用状况这六个指标。这个模型主要从国家宏观角度来衡量政府的还款能力和政府的信用水平。也有评级机构对主权风险的评级模型。穆迪公司将模型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国家经济实力的评估,包括人均国民收入、国家经济多元化水平和反映经济长期稳健性的结构性因素。二是对政府财政稳健性的评级,包括政府的财政实力和国家对风险事件的敏感度。三是对经济实力、体制实力等的综合评价最后形成的评级等级。标准普尔也从定性和定量方面去研究主权信用等级。定性主要指政治因素和政府对债务偿还的意愿程度,定量指经济水平、政府财政支出和银行或有负债的综合水平。
银行风险的衡量有标准法,比较被动,指银行利用外部评级机构对贷款企业评级,通过测量企业信用等级来衡量银行风险。内部评级法则比较主动,用IRB方法则需要银行内部自行评估风险并以此决定某一给定风险水平下的所需要的资本量,有以下因素需要考虑,违约可能性、给定风险水平下的违约损失、违约风险暴露水平、有效的到期日。王春峰提出的经济主义方法论,用贷款企业的违约情况来评估银行信用风险,建立相关衡量公式。在用主观分析法和银行财务报表分析法评估企业风险时,不够客观公正。于立勇使用信用风险度这个新概念来衡量银行风险。信用风险度主要通过测量信用风险暴露程度即企业贷款中企业信贷资金安全系数来评估银行风险,这种衡量方法主要取决于企业的还款状况。管杜鹃分析比较了几种信用风险衡量方法,她认为风险衡量标准需具备直接性、连续性、可验证性以及相对性。第一种贷款企业是否违约,太过主观,缺乏相对性、可连续性;第二种贷款企业违约概率,违约概率范围属于[0,1]区间,具备连续性,但这个概率问题无法具体验证,故未能广泛应用于实践经验;第三种贷款风险度,即贷款风险度=贷款方式风险系数企业信用等级风险系数。这些风险系数判定标准也比较主观;第四种信用风险度,它以度量信贷资金损失可能性为标准,主要用到了企业信贷呆账资金和贷款总额。
.........................
第三章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12
第一节理论分析..........12
第二节主权风险、银行风险的衡量方法..........16
第四章模型构建............21
第一节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21
第二节建立相关矩阵.........21
第五章实证结果分析........24
第一节描述性统计........24
第二节相关性分析............27
第五章 实证结果分析
第一节描述性统计
...........................
第六章总结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研究结论总结
理论分析中提出的模式也概述了政府与银行业之间的潜在联系。当银行将其持有的政府债券作为抵押品进行投资贷款时,主权违约风险越高,抵押品的价值就越高,影响私人投资。这进一步导致消费和税收减少,这也将使政府预算恶化。相反,政府必须向陷入困境的银行注入临时流动资金,因此公共财政受到制约,财政负担转移到私人部门。更高的税收会影响私人储蓄并减少银行的投资。
本文提供证据表明,2007年次贷危机后银行与主权风险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大幅上升。危机的开始导致了由于风险转移而暂时调整的相关性增加。政府救助计划只在短期内有效,由于财政状况迅速恶化,很快会导致反馈效应。总而言之,政策制定者应充分考虑到对主权信用风险的潜在影响因素,并将主权CDS市场的变化作为银行部门的替代品,来权衡银行担保付出的代价和获得的收益。
主权风险是金融风险的主要来源,且研究发现主权CDS利差领先主导价格调整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考虑主权信用风险的潜在影响因素。首先,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财政税收体系,政府融资需求应当充分考虑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不能过度融资。其次,政府应当建立完善的主权信用评级体系。政府应综合评估财政能力,提升经济实力,提高自身信用等级。再次,政府提供银行救助时,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状况,以及银行面临的风险,做足充分准备。最后,政府应当尽量维持稳定的物价和汇率水平,应当谨慎面对国际担保抵押渠道。
参考文献(略)
金融学视角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与银行风险的相互关系研究——基于信用违约互换利差的实证检验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