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金融论文范文精选十篇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7917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金融论文,金融专业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专业,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金融论文,供大家参考。

金融论文范文精选篇一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强劲,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质量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中小企业在我国进出口贸易、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但是融资难巳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生产经营不稳定、信用等级低、可用抵押少,致使银行为了降低信贷风险产生惜贷行为。而近年来,国际贸易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买方市场特征,单笔贸易额降低、赌销贸易增多,更强调供应链整体的实力,在此背景下,国际贸易融资的对象从大企业转向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银行也根据这个转变开始提供相应的服务。而供应链金融作为商业银行的创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上有很大的优势,它是充分整合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产物,是实现中小企业与银行双赢的融资模式。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加剧以及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银行利差收益减少,供应链金融将迎来一个有利的发展时机。有关供应链金融,学术界有许多的定义。根据陈祥锋、朱道立(2005 ),供应链金融是银行通过审查整条供应链,基于对供应链流动资产的控制和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的掌握,对其核心企业和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与传统信贷最显著的区别是银行不再单独考虑单个企业的偿还能力,而是把其放在整个供应链链条上,通过更多地关注其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真实贸易往来,评估贷款企业的风险并设计融资方案,银行作为贷款人可以完整地将供应链上的物流、信息流和现金流加以整合。

……………

1.2相关理论成果综述

1.2.1供应链金融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专门研究供应链金融的文献较少,通常研究的是财务供应链管理(FSCM),强调在供应链管理中不但考虑到物流、信息流的整合,还要考虑资金的约束,偏重于供应链的思想和理念。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则有“供应链金融”、“物流金融”等概念,并且偏重于实践,包括对融资模式和风险控制的研究。之前的学者独立考虑企业的运营决策和金融决策,多数的供应链管理文献主要探讨物料流和信息流之间的协调问题,很少考虑到资金约束对企业运营决策的影响。随着金融对实体经济影响的加深,资金约束对于企业产能、库存决策和债务决策的影响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学者运用理论和模型来证明同时考虑融资和运营是合理的,以及如何在资金约束的条件下做出合理的决策。Ravid(1998),Lederer&Singhal (1994)认为市场上存在着负债减税优势、企业破产成本、不对称信息以及不同团体在金融和运营决策中的利益冲突,使得完全竞争市场假设不成立,证明了需要同时考虑金融决策和运营决策。Boyabatl i&Toktay (2006)分析了不完全信息市场条件下,企业金融和运营决策与在完全信息市场下的区别。Biizacott&Zhang(2004)、Xu&Birge (2005) . Hu&Sobiel (2005)均用报童模型来分析运营决策,前者通过分析银行和贷款企业之间的博弈,解释了基于资产融资服务的激励问题,后者分析了在资金限制和经营者激励条件下,企业最优的产量,企业资本结构和运营决策之间的关系。另外,融资模式的选取也较为重要。LeoraKlapper( 2004 )分析了供应链企业釆用的存货融资模式的机理及功能。Aberdeen(2007)从构建供应链金融技术平台的角度分析如何构建企业的竟争优势。

……………

2供应链金融的理论分析

2.1供应链金融与传统金融融资的区别

不同于传统金融融资,供应链金融是基于新的视角来评估中小企业的风险,加入了核心企业的信用支持来研究整个供应链,图2. 1与图2. 2分别描述了两者之间的运作差别,供应链金融融资当中,上下游企业、核心企业的联系更为紧密,是一个战略联盟的关系。两者具体的区别体现在授信条件、主体、凤险评估和服务效率等方面。首先,授信主体和授信条件的多样化。供应链金融的授信主体可以是供应链中的单个或多个群体,而传统的信贷方式一般是单个企业。供应链金融的授信可以用动产质押、货权质押的方式,但传统金融融资方式一般是固定资产抵押、并有第三方担保人,对资产的要求更高。其次,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更加复杂。一方面,动产和货权是中间产品,不容易通过市场来评估其价值,也不容易在市场上变现,一旦企业违约,银行不能迅速从动产和货权的出售中获得收益;另一方面,供应链金融的评级范围是整个供应链,将更加关注交易产品、交易对手信誉、核心企业实力等附加交易信息,不像传统金融只强调特定交易环节供需双方企业的信用状况和贸易的真实背景。因此在风险评估的时候需要搜集更多的信息,程序也更加复杂。最后,供应链金融的服务效率更高、与物流企业的合作更紧密。供应链金融可以用流动资产进行抵押,这样减少了企业办理的手续,通过物流企业的帮助,也能更方便地获得关于流动资产的信息,从而及时解决企业的短期流动资金需求。物流企业的参与,使得银行、物流企业、贷款企业合作关系更加的紧密。

…………

2.2供应链金融的优势

供应链金融最大的优势在于降低了交易成本。根据交易成本理论,交易成本高低与与交易特征密切相关。威廉姆森认为反映交易成本特征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交易发生的频率,交易的不确定性,资产专用性。如果不确定程度很高,交易频繁而且资产专用性程度低,则交易成本较高。相比于传统的融资模式,在银行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时,交易成本大大减少,主要原因从交易成本的三个特征分析:交易发生的频率高。供应链是一个长期的、稳定的产业链,商业银行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同时与整个供应链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这是一种高频率的交易,在反复的交易中各方通过长期合作建立互信,信息不对称性程度减少,单位交易成本减小。

……………

3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 18

3.1供应链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实践.......... 18

3.2中国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分析.......... 19

3.3供应链金融发展中的问题.......... 21

4供应链金融客户满意度的测评方案及结果分析.......... 23

4.1供应链金融客户满意度测评方案 ..........23

4.2客户满意度问卷数据结果分析.......... 27

4.2.1问卷定性分析 ..........27

4.2.2客户满意度指标计算.......... 30

4.2.3客户满意度指标的分类描述.......... 30

5供应链金融客户满意度指标的影响因素.......... 34

5.1服务质量满意度与风险的关系..........34

5.1.1假设分析.......... 34

5.1.2风险指标的计算.......... 35

5.1.3实证检验 ..........36

5.2产品质量满意度与资金缺口的关系.......... 37

6供应链金融客户满意度提升建议

6.1提升服务质量满意度的建议

在指标计算中,虽然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评价的平均分较高,但是其中响应性指标只有3. 55,移情性指标为3. 71,在同一层级的指标中评价较低。响应性包括及时提供客户需要的服务,业务操作的便利性,移情性包括关心客户并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优先考虑客户的利益,提供适当的咨询等附加服务等。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中,资金链断裂带来的损失会沿着供应链扩大,因此供应链金融比一般的金融服务更需要及时的资金供给。但是它增加了搜集信息和凤险评估的步骤,因此会增加程序的繁琐度。银行需要在控制风险和增加工作效率两者之间进行平衡,在不断完善中建立合理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加快信息化建设。移情性通过附加服务维护客户,也可以称为差异化、个性化服务。目前供应链金融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需要银行从中小企业的角度通过个性化服务稳固市场。比如根据行业、在供应链中的位置、所处地区等细分市场,通过实现调研和事后的及时回访获取客户的信息,给每个客户建立档案和个性化服务方案等。

……………

结论

供应链金融是为供应链上相关成员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新型融资形式。和传统的融资形式相比最大的创新是在于将融资企业置于供应链背景下考察,不再单纯考察企业自身的素质,能有效地提高融资企业的信用等级以及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扩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促进了供应链的协调发展,实现了金融资本与实业资本的融合。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概括如下:

1、阐述了供应链金融相比于传统融资方式的特点,从交易成本理论角度分析了供应链金融的优势,并进一步用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解释供应链主体间的关系和相应的风险。最后用应收账款融资模式道德风险模型和博弈模型对如何降低供应链金融进行理论分析,证明服务质量的提高、合作及惩罚机制的建立等能降低供应链金融的风险。

2、以供应链金融客户满意度为目标确定了调研方法、对象和流程、然后设计了调查问卷、拟定了调研方案。对回收的93份问卷进行了问卷数据统计和实证分析。主要从问卷定性分析、客户满意度指标计算、客户满意度的分类描述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说明。

……………

参考文献(略)

金融论文范文精选篇二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及研究意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已成为目前全球化背景下的广泛共识。金融以其交易支付、融通资金、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的强大功能,对经济产生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日益明显。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金融越发达,经济发展就越快,反映出金融的深化效应;反之,金融越落后,经济发展就越慢,反映出金融的抑制效应。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弱质、农村弱势,城乡差距逐步扩大,这与政策选择下的金融偏向不无关系,在广大农村缺乏一个富有活力、有序运行的金融生态体系。而当前要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改善农村金融体系也必定成为政策的重要抓手。作为该系统主体的农户、企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必须主动顺应宏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做出相应的选择和适应。否则,农村金融系统的改善无从谈起。如何改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充分发挥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近十多年国内学术界广泛讨论和研究的热点课题。金融生态,在周小川(2004)于“经济学论坛”上提出后,便成为学者讨论与研究的热点。周小川(2005)表示人民银行各分支行的角色定位之一就是要改善地区的金融生态,促进地区信用环境和金融环境的优化。那么,什么才是金融生态,在同一经济地区内,是否存在金融生态的差异性,在不良资产比例较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还远未形成,金融业在竞争水平和服务效率上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的当前,人们热衷于金融生态的优化与改善,除了因为金融生态对维护金融稳定,推动金融创新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以外,是否还因为金融生态的优劣影响着经济的发展。金融生态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目前,学术界对金融生态的研究,较多集中在金融生态内涵与外延的探讨、金融生态对经济增长重要作用的规范分析,本文将在江苏省农村金融生态评价的基础上,借鉴较为成熟的金融生态实证分析方法,研究江苏省金融生态的整体状况,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政策。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金融发展理论,萌芽于人们对金融在经济中作用的探讨。“古典”经济学派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化对经济发展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但银行的建立和发展对经济却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其后,瑞典经济学家魏克赛尔(Wicksell)创立了货币经济理论[1],认为金融对经济具有短期的实质性影响,并得到米尔达尔、林达尔、凯恩斯等人的支持。而首先提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长期影响的是熊彼特(Schumpeter,1990),他认识到:在经济发展初期,银行信用是金融活动的主要形式,它对经济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不容忽视的[2]。美国经济学家托宾(1955)在《货币与经济增长》中引入货币金融因素,提出了著名的新古典货币增长模型,并指出货币是通过影响可支配收入,约束人们的消费或储蓄行为,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经济学家格利和 E.S.肖(1955-1967)先后发表了《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方面》、《金融理论中的货币》以及《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并提出了3 个主要观点:(1)经济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金融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手段;(2)金融发展通过技术创新作用于经济增长;(3)金融发展的过程是从不发达的初始金融制度向发达金融制度的迈进[3][4][5]。金融发展理论奠基于金融结构观的形成与发展。

……………

第二章 农村金融生态的理论分析

2.1 自然生态系统的内涵及特征

自然生态系统是由英国生态学家泰斯勒(A.G.TANSLEY))[35]最早提出的,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这些系统可以分成两大类: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分解者构成;而温度、阳光、土壤、水和二氧化碳、氧气和有机物等构成了非生物环境,具体的构成如图(2-1)。在健康运行的生态系统里,以生物作为主体,消费者、生产者等相互影响,通过依赖生存的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并结合为具有系统作用的整体。即自然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多样性。在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群和其生存空间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他们的物质、温度和能量交换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且是自发的。他们可以保持自然系统的动态平衡,并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能量和物质的循环,使环境资源最大限度的被有效利用。在自然界里,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他们通过复杂的彼此联系,构成一个统一完整的系统。具体的两个系统的关系如图 2-2 所示:综合现代生态学的内涵和构成,并结合相关的生态学研究,我们概括出生态系统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

………………

2.2 金融生态系统的内涵及特征

自 20 年代末以来,生态学的研究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如:生态体系的保护和利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等,21 世纪后,生态学已经突破了原本生物学的范围,它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互结合渗透,周小川博士在此历史背景之下,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将生态学的概念引入我国的金融领域,自此诞生了金融生态。金融生态系统的概念是周小川博士首先引进中国的,金融生态是一个仿生学的理念,也是从自然生态系统中扩展出来的一个概念。其具体构成如图 2-3。在当前国内对于金融生态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没有明确区分“金融生态”和“金融生态环境”这两个概念,但根据徐诺金博士和李杨两位学者的观点,金融生态和金融生态环境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徐诺金博士指出,金融生态是一种平衡系统,它是动态的,各金融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在长期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与其生存环境和组织不断进行分工合作,最终达到平衡,从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出,金融生态包括金融生态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37]。在此基础上,李杨等学者进一步细化了金融生态的概念,参照生态学中有关生态系统的分析,认为金融生态系统包括金融生态环境和金融生态主体,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形成的动态平衡系统,由以上表述可知,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生态的一个组成部分,金融生态包含了金融生态环境,因此,金融生态的研究范畴包含金融生态环境。

………………

第三章江苏农村金融生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4

3.1 江苏农村金融生态概念.....14

3.2 江苏省农村金融生态的现状分析.......16

3.3 江苏省农村金融生态存在的问题.......18

3.3.1 农村金融生态主体.....18

3.3.2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19

3.3.3 农村金融生态调节.....21

3.4 小结......22

第四章农村金融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3

4.1 农村金融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23

4.2 江苏农村金融生态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方法....23

4.3 江苏农村金融生态评价指标体系.......24

4.4 评价方法及模型......26

4.5 小结......27

第五章江苏农村金融生态评价实证研究 ......28

5.1 江苏农村金融生态实证分析......28

5.1.1 数据来源........28

5.1.2 数据处理的因子分析........29

5.1.3 数据处理的层次分析........33

5.2 江苏省农村金融生态综合评价....35

5.3 小结......37

第六章 优化江苏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政策建议

改善现存的金融主体经营模式,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并且积极探索新的金融工具和服务,能够为不同类型的人群提供有效的有针对性的产品。同时引入金融证券衍生品,活跃农村金融市场;鼓励股份制银行,农村商业创新模式的银行进驻,提高农村银行的竞争力。针对不同区域的经济基础的农村地区,打造不同的金融中心,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对经济基础优良的农村组建商业银行,鼓励自由竞争合作方式与附近乡镇的农村信用社进行改组,建立邮储银行,将吸收的资金服务农村。积极探讨其他金融主体的创新模式。优化农村金融生态最根本的还是从农村经济增长方面着手,而农业又是农村经济的产业基础,优良的产业基础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以从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着手,改变江苏农村中存在农业脆弱的县域现状。首先可以完善现代农业体系,比如积极引导农户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且根据各区域应根据自身特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利用各自的资源、市场等优点,发展优势产业,形成良好的产业布局,在工业相对落后的苏北地区,各有关部门应积极落实国家的支农政策,落实补贴政策和加大力度,实行优质粮食工程,同时大力发展农产品的加工业,增加农产品加工的附加值,改变传统种植业占比过高的现象。在工业发展比较好的苏南地区,加快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加大技术的更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循环经济以及低碳经济,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为优化农村金融生态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

结论

农村金融生态建设在我国是一个比较新的议题,鉴于笔者的学术水平,文章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望各位专家、学者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本文以江苏农村金融生态评价为研究起点,分析了农村金融生态内涵和特征以及农村金融生态的子系统组成。介绍了常见的主要评价方法的建模过程和计算步骤,确定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最后对江苏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建议和对策。基于上述研究内容,本文得到如下结论:

(1)对目前学者对金融生态所持的“金融生态系统观”和“金融生态环境观”所持的两种观点进行了论证,理清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各自的内涵。

(2)本文针对传统的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方法,做了简单的介绍分析并依据收集到的数据和相关文献,确立了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以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3)利用收集来的数据对江苏农村金融生态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包括现状的分析,历史的对比分析,和苏南、苏中、苏北的区域对比分析。

(4)在江苏农村金融生态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优化江苏农村金融生态的总体方案,包括优化目标、内容、现实意义、指导思想、原则和思路,并着重探讨江苏农村金融生态的优化对策,重塑竞争与合作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立明晰且多元化的金融产权制度,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机制,构建农村资金导入回流机制,完善金融风险分散、分担与补偿机制,培育和发展农村资本市场,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和手段,全面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

参考文献(略)

金融论文范文精选篇三

第一章 绪论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进入到 21 世纪,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不断的增长,这和现阶段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可以这么说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我们可以通过一份在中国统计年鉴上的资料来说明,中小企业的数量在我国国内企业的数量中的比重不断的加大,今天已经达到了 95%还要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相对于前些年来说不仅有了数量上的提高,还有了质量上的飞跃,其营业税额,收入规模,资本规模,资本自由量与全国大型的企业相比也高出了很多,目前的数据是比大型国有企业多出 20%、22%、21%、23%,而且在我国深交所也大约有 4000 多个企业在中下企业板上市,尤其是在流通领域,所占的比重占到了 92%左右。而且这一数据还在与日俱增,为我国过剩的人口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贡献度为 70%。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出口的的机会大大加强了,光中小企业就占到了约 61%。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可谓是非常之大了。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中往往存在着竞争,与大型国有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劣势,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中,中小企业很难得到大规模的市场份额。这种自身的弊病包括了企业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财务制度的不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不完备,劳动力水平的低下等等。这就注定了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荆棘丛生。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源在于其融资渠道狭窄,其一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发展的并不完善,存在着管理的种种弊病,而且想要上市所需要的条件是中小企业很难达到的,所以中小企业不可能在资本市场中获得资金。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资金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矛盾性,对这一问题民间金融给予了很好的解答,也有人提出了大力发展民间金融,有人对民间金融进行严加限制,不管怎么样这些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形成了理论体系,对我们进行民间资本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还有人对民间金融机构的个别投资公司专门抽调出来对其公司的管理制度,发展的种种举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所有的这些本文在进行分析证明时都拿来借鉴使用。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的金融发展理论,通俗意义上来说就是金融的市场化和金融的束缚化。他们列举了一些贫穷落后国家的案例,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资本市场自由化的深度不够,研究其金融市场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水平,从中找出共同点和相似的地方进行分析,得出了这样一种结论,该理论认为如果政府过多的干预市场经济,制定的法律规章制度对金融市场造成了严重的束缚,阻碍自由化前进的步伐,国内生产总值的水平就会有所下降,失业的人口比重也会加大,这个国家的富裕程度也会大打折扣。这些政策措施从很大程度上是由货币政策上引起的,我们都知道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第一是利率,第二是再贴现率,第三是公开市场化,中央银行控制着这些货币调节工具并严加干涉,市场的作用就完全没有体现出来。

……………

第二章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

一、 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的界定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的,而且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标准,所以说很难有一个标准的定义来说明中小企业,但是有国有企业相比,其往往有着自身的劣势例如资本实力、企业产权组织结构,经营业务的范围,从业的人数,人员的素质都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总的来说不同的国家有一个标准是共有的,就是从数量和质量上来对中小企业进行界定,质量方面有企业的战略规划,上市的条件性,以及在某个行业中(例如工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等)所拥有的权重。从量上来说,这种划分简单明了,清晰透明,数据的调查更为简单,主要有劳动力的数量,资产的规模,生产总值等。在这里我们举一个例子,如美国对中小企业有下面的要求,在中小企业中劳动力的人数不能超过520人,大部分国家在界定中小企业是都是以质量标准为参考,以数量标准为基础的。我国在对中小企业的界定中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同,从八十年代中小企业的刚刚起步到二十世纪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对中小企业的标准不断的更改。我国按照三个量的规模来对中小企业进行界定,一是劳动力的数量,二是企业的资产规模,三就是一定时期的(通常为一年)的生产总值。

……………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

(一)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特性

在我国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营模式,企业和经营模式的错综复杂使得改革的难度不断加强。从 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市场经济改革的步伐逐步加快,中小企业的数量与日俱增,不仅在量上严格把控,而且要把发展质量作为基础问题来经营,从计划经济单一所有制结构变化为众多企业走上了股份制改造的道路,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事例,在工业行业中,中小企业在工业产值,实有资本,流通资金等方面实现了比国有大型企业多出 50%的产值贡献度,大力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另外在国有大型企业改革的步伐中,少不了要对那些出现资金困难,但是还达不到破产标准的小型企业进行改造,主要的改革重点集中在了中小企业的身上,实行全面的改革,把改革的范围扩大到乡镇企业,甚至农村的私营经济作坊。因此不论是从主体所有制结构,还是国家政策的要求上来说,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

第三章 我国民间金融发展情况研究........15

一、我国民间金融的内涵性 .........15

(一) 民间金融的定义.........15

(二) 我国民间金融的特征.....15

二、我国民间金融的现状 .....16

(一) 我国民间金融的规模水平.......16

(二) 我国民间金融的组织形式.......17

第四章 民间金融流入中小企业资金量的估算......19

一、调查统计法 .......19

(一) 方法和数据.......19

(二) 估算过程.........19

二、差额法 .....22

(一) 方法和数据.......22

(二) 估算过程.........23

第五章 民间金融的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25

一、民间金融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优势 .........25

(一) 信息优势.........25

(二) 成本优势.........25

(三) 担保优势.........26

二、发展民间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必要性 .......26

三、民间金融的发展可以很好.......28

第六章 引导民间资金合理为中小企业融资

一、 国家对民间金融监管的措施

民间金融春笋般的崛起势必会影响国家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民间金融的大量发展,利率的灵活性可以缩小国家财政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力度,打乱正常的金融市场,影响国家的利率政策,甚至危害到社会的安定等等。像美国等世界上发达的国家民间金融的大力发展,必须配套的有国家关于这一方面的相关法律。任何金融的发展,都需要监管。因此,我国为了使民间金融更好的为中小企业融资,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必须制定一套法律体系。我国为了规范民间金融市场的公平性,必须完善民间金融的监管体制,使其为中小企业服务。当然民间金融机构和银行金融机构在许多的方面是不同的,监管当局完善民间金融监管体制的同时必须有不同的监管方式。在民间金融内部,针对不同民间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大小,财务状况风险度的不同,业务范围的宽广。监管部门要分类监管,把握好一个度量标准。在监管过程中,尽量使用一些间接监管的措施,保证民间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的自主性。

……………

结论

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中小企业所占的比重不断的加大。但是资金问题作为一个难题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银行由于审批程序繁琐,交易成本高,不愿意向中小企业贷款,而大量的资金搁置在民间机构中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和民间金融的发展情况,指出我国民间金融为中小企业融资具有优势,通过定性和定量的调查报告并估算和检测的方法,得出从民间金融系统流入中小企业的资金规模在 3800 亿元到 4700 亿元之间。民间金融投入到中小企业发展生产的资金比从正规金融领域获得的资金的一倍还要多。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案。这个结论为社会上要求将部分为企业服务的民间金融合法化的呼声提供了经验证据。对中小企业借贷资金短、急、快的特证是完全适用的。民间金融的优势和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能够完美的结合。我们应该发挥民间金融的积极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服务。并提出了如何利用民间资金来发展民间金融,从而来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

……………

参考文献(略)

金融论文范文精选篇四

1导言

1.1研究背景

一直以来,学者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金融深度,众多实证研究均与传统的金融发展理论一脉相承,大部分文献直接使用上述指标进行国别或区域研究,也有一部分文献使用一些改进指标(如私人信贷占GDP比重等)进行实证检验。国外大量实证分析表明,金融深度不仅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而且金融深度的提升还能够缩小收入不平等以及减缓贫困,即有着发达金融体系的经济体,其收入不平等和贫困率下降得更快(Greenwood & Jovanovic, 1990; Clarke, et al., 2003;Honohan, 2004; Beek, et al., 2004; Beck, 2006)。但金融宽度的发展是否同样存在上述规律,鲜有文献对此予以明确回答。国内学者在研究我国金融发展(同样以金融深度为切入点)与经济福利关系时,得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一部分文献认为金融发展有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钟笑寒等,2005;刘忠群等,2008;苏基溶等,2009),并有利于减缓收入不平等(苏基溶等,2009)。但亦有相当的研究表明,金融发展程度的提升不仅没能缓解收入不平等,相反还拉大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章奇等,2004;温涛等,2005;吴跃,2011)。引起这一争议的主要原因在于对金融发展概念理解的模糊性和片面性。金融深度的改善虽然能使金融资产在数量上得到增长,但其覆盖面并不必然随之扩大,即金融服务水平并不然得到相应的提升,也可以说是使用金融服务的人群不会发生改变。例如,虽然总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间接反映“金融宽度”,但仅仅以金融资产为切入点来研究金融发展仍显片面,因为总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的提升可能源于之前的储蓄者或借贷者增加了存款或者获得更多的借贷,但这无法说明金融服务的可及范围扩大,即金融服务水平不一定提高(Beck, etaL,2008;李猛,2008)。正如Honohan (2006)指出的那样,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家庭来说,重要的并不是他们拥有多少金融资产,而是他们是否能够获得金融产品或服务。可见,金融发展的经济福利效果之所以存在争议,关键在于忽视了金融宽度,即金融服务水平这一维度,从而成为一个相对较为薄弱的研究领域。进一步的问题是,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是否促进了经济福利水平的提升?显然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农村金融服务渗透于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与消费等各个方面,本文的核心目的即是对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引致的经济福利效应进行实证研究。为达到这一最终目的,本文设置了以下3个中介目标:

(1)割析农村金融服务对经济福利的影响机制。农村金融服务是通过何种途径产生经济福利效应的?目前鲜有文献提及,理清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金融服务与经济福利互动影响的理论模型,是本文进行实证分析的理论前提。

(2)构建我国农村居民经济福利综合评价指数。本文在界定福利内涵的基础上,选取了农村居民经济福利的多维度指标,并构建经济福利综合评价指数,对我国农村居民实际经济福利水平进行测度。

(3)实证研究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经济福利效应。本文在对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进行定量测度的基础上,建立动态面板回归模型,测算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对经济福利的影响力。

………………

2金融服务引致经济福利的理论分析

2.1福利测度和指标选取的评述

“福利”(Welfare)这一概念源远流长,在公元前10世纪左右的《荷马史诗》中就记载了 “福利”因为交换不公平而发生变动的情形。在福利经济学之父——Pigou之前,古希腊哲学家以及效用主义论者认为“福利”就是主观上人们的幸福程度或满足感。而真正经济学意义上的“福利”概念则是由Pigou提出的,他认为福利可以分为广义的社会福利和狭义的经济福利。社会福利中的幸福、快乐等主观感受难以衡量。经济福利是社会福利中的一部分,是理性人消费一定商品或服务而从中得到的效用或满足程度,基于边际效用理论,效用是可以衡量的,因此经济福利作为社会福利的一部分,是社会福利中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那一部分福利(张伟,2010)。研究金融服务的经济福利效应,如何确定经济福利指标成为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

2.2农村居民经济福利衡量指标的选取

尽管农村居民福利的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但本文仅关注可货币化的经济福利部分。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以下5个经济福利维度:收入水平收入水平反映的是人们一定时期收入数量的变化情况。根据阿玛蒂亚?森的观点,真正创造福利的是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机会,而这些机会是基于个人所拥有的可行能力上的。可行能力包含了很多方面,对于农村居民而言,收入无疑是形成他们可行能力的源泉之一,它对经济福利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收入水平是衡量经济福利水平时运用地最为广泛的指标之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意味着他们拥有更多的资本和能力去进行生产、生活活动,从而降低其脆弱性,减小返贫风险。本文选取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作为经济福利收入水平这一维度的指标。生活消费水平生活消费水平是指人们为满足物质生活需要,在一定时期内所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与质量。经济福利是社会福利中可以货币化的部分,主要是人们依据收入状况消费商品和劳务数量所得到的利益,因此部分文献将家庭消费支出作为研究经济福利的出发点。例如,亚洲开发银行(2007)研究中国和印度的经济福利时,就将经济福利界定为人均家庭消费支出水平。对农村居民而言,尽管目前收入水平得到较大的改善,但他们仍然处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的较低水平,对物质生活条件的满足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此需要通过物质消费来改善生活水平。

………………

3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测度.......... 26

3.1层次分析法(AHP)简述 ..........26

3.2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 28

3.3指标权重的确定.......... 30

3.4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实际测度.......... 34

4农村金融服务引致经济福利效应.......... 42

4.1农村居民经济福利水平的衡量.......... 42

4.1.1指数构建方法.......... 42

4.1.2农村居民经济福利综合评价指数.......... 43

4.1.3我国农村居民经济福利水平.......... 44

4.2农村金融服务引致经济福利效应.......... 49

4.2.1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49

4.2.2研究假设.......... 52

4.2.3估计方法.......... 52

4.2.4实证分析.......... 53

5金融服务引致经济福利效应典型.......... 60

5.1案例选择背景.......... 60

5.2洪湖基本情况.......... 61

5.3洪湖农村金融服务现状.......... 61

5.4洪湖农村金融服务产生的经济福利效应.......... 64

5金融服务引致经济福利效应典型案例分析:以湖北洪湖为例

5.1案例选择背景

湖北是我国的中部大省,同时也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在经济上起着“承东启西”的纽带作用。湖北省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居民经济福利水平的提高,对于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上文的实证分析也表明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农村居民的经济福利水平。湖北省政府在2011年为提高全省的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出台了《湖北省农村金融服务“十二五”全覆盖规划纲要》,强调只有顺利实现农村金融服务的全覆盖,农民的增收渠道才能扩宽,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解决农村居民的民生问题,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金融生态办调研组(2012)的调查,至2011年9月末,湖北省乡镇及以下新增金融服务网点41个,各银行金融机构(如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湖北银行、农商行、农合行、村镇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保险机构、证券代理机构、期货经纪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均开始向农村地区延伸业务。另外,湖北省农村金融服务更为便利,保险的覆盖面显著扩大。由此可见,湖北省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年来,随着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农业银行将“服务三农、面向三农”作为其股份制改革的首要原则,这也是农行区别于其他商业银行的最大不同之处。农行以县域为维度设立“三农”金融事业部,以充分辖射县域内的各类农村经济主体,并进一步加大涉农信贷的投放,积极创新“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强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设施建设(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0),出现了在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方面取得斐然成绩的“洪湖模式”,成为湖北农村金融改革中的典型,因此,本文选择湖北洪湖作为调研区域,将农行作为调研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提供者,研究该区域内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及其产生的经济福利效应,作为案例补充,由此从更深层次进一步理解农村金融服务及其引致的经济福利效应。

………………

结论

根据本文所测度的2006年至2010年我国各省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可以发现金融服务发展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的地区主要是浙江省、江苏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广西、贵州等地金融服务水平较差,基本排序在全国末位;而其他地区的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一般,中部地区安徽省、江西省和湖北省的金融发展水平也比较靠后,在一些年份甚至落后于西部地区。在2006年至2010年间,我国各省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均值一直围绕0.3上下波动,这表明虽然个别地区农村金融服务发展较好,但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整体水平较低,农村金融服务在全国范围内没有得到协调、一致发展,提升空间仍较大。各不相同农村金融服务中当期的网点设施建设水平和贷款服务水平的提升可以促进农村居民经济福利的提升,滞后一期的保险服务水平也对经济福利有着正向影响。这与我国实际情况极为相符:根据贷款用途的不同,获得贷款的农村居民可以相应地拓展其增收渠道,提高收入水平,或者用于消费,提升消费与生活质量水平,因此经济福利水平会相应提升;网点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及时满足农村居民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而对于保险服务来说,参与保险能够使农村居民在生产、生活中遭遇突发事件时能够得到有效的经济保障。

……………

参考文献(略)

金融论文范文精选篇五

1绪论

1.1研究背景

目前,伴随“十二五”时期金融规划中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商业银行正由完全的资本密集型金融企业向半资本半服务型金融企业转变,正逐步完成自身商业模式的转型发展。然而,从另一种角度来看,金融市场上出现了资金幵始绕开银行中介运行,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比重逐渐上升等现象,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为适应这种市场变化而完善自身的发展模式。这种变化我们称之为“金融脱媒”,它是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广义上的金融脱媒,一方面指居民等资金供给方,将不可交易的存款分流,转向可交易的证券化资产,如货币市场基金、股票、债券等,以取得更高的收益率;另一方面指企业等资金需求方,绕过银行等中介机构直接在货币市场或资本市场上融资,从而产生双向脱媒的现象。金融脱媒的过程伴随着金融创新加速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金融体系发生结构性转变的过程。而在金融脱媒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必然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之前的投融资渠道相对较窄,供给方与需求方的选择相对较少,因此金融脱媒现象在我国一出现,便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资本市场的迅速_起不仅为资金的需求方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同时也为资金的供给方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而商业银行作为传统资金中介的地位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幵始下降。当然,金融脱媒的出现也给传统商业银行带來了一些新的发展机遇。比如,更为活跃的金融市场使得商业银行幵始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经营水平和竞争能力,而由于金融脱媒导致的信用风险加大,又能促使商业银行提高自身危机意识和风险防范水平。

………………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出现了资金绕开银行中介而在其外运行、直接融资占融资总量的比重逐渐上升的现象。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融资能力迅速增长,削弱了银行等存款机构吸收存款的能力;同时,直接融资市场的兴起给企业带来更多的融资渠道,传统意义上的银行中介作用被弱化,直接融资逐步取代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份额逐渐扩大,就是金融脱媒现象。金融脱媒引起了国内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包括银行等间接金融体系的地位下降、金融监管环境改变等。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资金媒介,一直以存贷利差为主要盈利来源的商业银行也受到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如何适应新的金融环境,则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任务。金融脱媒作为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之一,它的不断深化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怎样的影响,商业银行又该如何把握机遇,完善自身的盈利模式,进而顺势而为,提升自身竞争力,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

……………

2相关基础理论

2.1核心概念界定

2.1.1金融脱媒

金融脱媒指的是资金脱离银行体系;秦国楼的定义则更为宽泛,他认为一切脱离中介而直接让供求双方直接联系的现象就是脱媒,即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只要是资金的借贷方直接联系直接调节的现象都是脱媒。从以上可以看出,虽然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定义了金融脱媒的含义,但大致上是相同的。“金融脱媒”(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其实是“金融非中介化”的过程,在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大背景下,资金的盈余者和资金短缺者不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而直接进行资金融通的现象,就是金融脱媒。综上所述,金融脱媒分为广义脱媒和狭义脱媒。广义的角度,指的是,资金供求双方绕过金融中介这一媒体而直接融通的现象。狭义角度,则指的是资金的筹集与运用脱离了商业银行而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上直接进行投融资活动。本文所讨论的金融脱媒,是指脱离商业银行而直接进行资金融通的狭义角度的金融脱媒现象。直接融资是指公司、企业等资金的短缺者在金融市场上从资金的盈余者那里直接融通货币资金,其方式发行股票或债券。股票或公司债券的发行者售出股票、债券从而取得货币资金:资金的所有者,买进股票、债券,付出丁货币资金。在这个过程中,资金的所有者和资金的需求者,两者之间直接建立金融联系,而不需要金融中介者既扮演债务人角色又扮演债权者角色的环节。在现代经济活动中.这种直接融资,连同商业信用形式的直接融资(如商业票据的发行)都是资金融通的极其重要的方式。

………

2.2相关理论

2.2.1交易成本理论

约翰格里和艾德华肖(Edward Shaw)是现代金融中介理论的先驱,他们认为,在金融资产交易中存在特殊属性,即不可分性和非凸性,所谓的阿罗一徳布鲁范式中的理想状态,即无磨擦的完全信息金融市场其实并不存在,所以就产生了对金融中介参与金融交易的需要[28]。金融中介可以看作是个别借贷者在金融交易中规避交易成本、寻求规模经济的合作,同时使得金融中介理论中交易成本思路更为清晰。现代金融中介理论认为,釆用技术上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金融中介降低交易成本的主要方式。从贷款角度看,金融中介从事投资的单位成本比个人贷款者从事投资的单位成本要低很多,利用资产规模上的便利,既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资产组合降低风险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期限结构的匹配來缩小流动性风险。从借款角度看,金融中介拥有大规模的存款者,针对偿付情况做出预期.在流动性较小的情况下也可以保持正常的运转。由于借贷规模相对较大,因而可以为交易的双方提供更为灵活的贷款务件和更为优惠的利息,从而聚集到更多的资金。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金融工具的越加复杂,交兒的便利发展使得金融的重要性在持续下降。

………………

3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 13

3.1金融脱媒在我国的成因分析 ...........13

3.2现阶段金融脱媒深化的特征分析 ........... 16

3.2.1持续负利率环境促使储蓄资金脱离银行系统........... 16

3.2.2信贷调控趋紧刺激企业直接融资需求...........17

3.2.3影子银行的出现影响银行的资产结构........... 19

3.3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带来的影响 ...........21

3.4本章小结........... 24

4金融脱媒的深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挑战........... 25

4.1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带来的冲击........... 25

4.1.1进一步动摇商业银行资金运作的稳定性........... 25

4.1.2提高对商业银行业务创新能力的要求........... 27

4.1.3地方债的试点促使商业银行完善现有信贷格局........... 28

4.2金融脱媒深化对商业银行盈利的量化分析 ...........30

4.3本章小结 ...........35

5提升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建议........... 36

5.1加大金融创新力度........... 36

5.2转换业务经营模式 ...........37

5.3建立健全利率定价机制........... 38

5.4本章小结........... 39

5提升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建议

5.1加大金融创新力度

无论是零售业务、中间业务、网上银行还是资产证券化,都是金融创新的开发成果,甚至不断的幵发新产品已经成为银行保持竞争力的手段之一,从而提高银行在整个金融市场上的地位。近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制度、机制、理念、体制、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研究幵发成果。例如民生银行在营销模式上的创新,提出“快乐营销"的市场推广概念,以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为出发点。交通银行也在体制创新上加大幵发力度,推出“信贷执行官"制度,这对现在银行也普遍采用的“审贷分离"的信贷管理体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各个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也相当活跃,新的债券品种、交易品种以及相关金融衍生产品等金融创新产品相继开发面向市场,丰富了金融产品市场。伴随市场主体的不断发展,证券公司综合治理也在稳步推进中,合格机构投资者不断增多,为丰富金融市场的交易主体奠定了基础。但是关于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仍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尚在探索当中,距离发达金融市场的金融创新来说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

结论

近年来,随着直接融资的发展,银行体系在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已经有所动摇。利差收入减少、依靠传统的业务难以维持生存,即产生了所谓的“金融脱媒”现象。而我国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化,使得我国股票和债券市场的制度性变革方向己趋完成,制度性问题基本得以解决;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逐渐增大,银行体系通过信贷渠道控制的资金规模有所减小。文章通过对现阶段金融脱媒现象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金融脱媒给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的制约性:首先带来的一个挑战便是给银行业传统业务的总量和结构造成了负面的影响;然后便是使我国商业银行的优质贷款客户迅速流失;最后是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脱媒”给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带来的制约性同时,也给商业银行提供新的机遇。所以,本文又进一步指出,“金融脱媒”给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三个历史机遇:一是“金融脱媒”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优化业务结构,二是对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提供了契机,三是有利于商业银行提局利率定价能力。

……………

参考文献(略)

金融论文范文精选篇六

一、绿色金融概述

(一) 绿色金融的起源与涵义

绿色金融也称为生态金融或者可持续金融,在 1992 年联合国颁布《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 世纪议程》后,绿色金融这一新兴事务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并迅速风靡全球。联合国环境署金融自律组织(UNEP FI)指出了绿色金融之所以快速被全球广大金融企业所接受的原因:首先是高环境风险企业已经不适于现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将远低于高新绿色型企业,金融投资企业如果投资高风险环境企业,将有可能增加客户偿还债务能力的风险,而对保险业来说,高风险企业的环境保险理赔可能将大大高于高新绿色型企业;其次是温室效应,沙漠化等与环境相关的事件已经对金融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再次,金融业通过采取高新技术,进行绿色环保工作,能够减少其对能源的消耗,起到节约开支和增加利润的作用;第四,金融企业已经开始在内部设立环境监管部门,评估环境风险,避免因环境问题而带来的损失;第五,股东、客户乃至社会公众等金融企业利益相关者已经意识到生态环境问题,并对金融企业提出了相关的环保要求,这将影响到金融企业的投资方向和决策。绿色金融现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国内学者对绿色金融有着不同的认识。对绿色金融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作为自己的一项基本政策, 通过金融业务的运作来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从而促进环境资源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 并以此来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金融营运战略(高建良,1998) 。①二是绿色金融是指金融在经营活动中要体现“绿色”,即在投融资行为中要注重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其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王军华,2000)。

……………

(二) 绿色金融的特征

绿色金融制度与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在绿色金融制度中,公司企业将更加注重于对环境的保护与维持,改变了过去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由资源型经济增长晋升为技术型经济增长,通过企业转型,投资高新绿色产品,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利用,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是对传统金融的一个延伸与发展。与传统金融活动相一致的是,都是通过收集社会闲散资金配给到需要资金的部门和地区。而绿色金融与传统金融最大的不同在于,绿色金融更强调人类的环境利益,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作为重要评价标准,通过自身的活动引导金融活动中的经济主体去关注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维护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和长期发展,通过协调金融活动和人类的发展,实现经济与人类的和谐可持续性发展。在我国现阶段,绿色金融的具体体现为三个方面,即环保部门和金融行业联合推出的“绿色保险”、“绿色信贷”和“绿色证券”。这三项政策对于绿色金融的实施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功能。“绿色保险”又被称为环境责任保险.一般认为环境责任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因玷污或污染水、土地或空气.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作为保险对象的保险。

………………

二、国外绿色金融法律体系比较研究

(一) 日本政府的绿色金融相关立法及影响

虽然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但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快速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大量的工业废弃物被排入进生态环境当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了生态危机。面对这种现实,日本政府首先通过颁布《环境基本法》,规定了公司企业的责任,并且为日后绿色金融相关法律提供了法律基础。在上世纪 90 年代中,日本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颁布了《包装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法》和《家用电器回收法》两部单行法,并通过这两部法律的实施达到了资源回收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目前,日本已成为世界上绿色金融立法发展最全面的国家,其立法目标在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创建一个资源循环利用性的绿色社会。日本绿色金融立法总共可分为三部分内容,首先是为绿色金融的发展在《环境基本法》的基础上颁布了《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建立了基本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为循环绿色型社会提供了基本的法律行为准则,并且为以后的相关法律的颁布实施提供了相关依据。日本的《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总共可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是总则,第二章是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基本计划,第三章是建立循环经济社会的基本政策和附则。其次,日本政府颁布了两个综合法,通过《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和《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的颁布,明确了公司团体、社会公民和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并确定了法律的评价对象和标准。再次日本政府颁布了 6 个单行法律(见表一),这六部法律的颁布使得日本政府能够从社会,公司社团、个人全面的对于绿色金融的发展加以规制,并为绿色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道路。

………………

(二)德国政府的绿色金融相关立法及影响

1. 德国绿色金融法律体系的形成过程

同日本一样,作为二战战败国的德国也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高速的经济发展的。上世纪60年代末因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德国全国上下掀起了环境保护的热潮。以1972年联邦德国颁布的《废弃物处理法》为标志,德国开始循环经济立法的过程。目前,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见表格二),德国已成为绿色金融立法最完善的国家之一。德国政府在1994年颁布的《循环经济法》全面的将循环经济融入到公司企业的生产中去,明确的规定了政府、公司社团和个人在生产活动中所承担的义务。并且德国政府在1999年-2006年间先后颁布了《引入生态税改革法》(1999)、《进一步发展生态税改革法》(2003)和《生物燃料配额法》(2006),这三项法律的实施颁布,减少了公司企业在生产活动中所消耗的能源,促进公司企业投资新型能源,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保护了生态平衡。

…………………

二、国外绿色金融法律体系比较研究..........10

(一)日本政府的绿色金融相关立法及影响......... 10

1.日本绿色金融法律体系的形成过程....10

2.绿色金融制度建立对日本企业的影响......11

(二)德国政府的绿色金融相关立法及影响......... 12

1.德国绿色金融法律体系的形成过程....12

2.绿色金融制度建立对德国企业的影响......13

(三)日德两国绿色金融法律体系比较研究......... 14

(四)日德先进经验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启示....... 17

三、构建中国特色的绿色金融法律体系......19

(一)我国绿色金融研究现状......... 19

(二)我国绿色金融现行法律和发展的不足......... 20

(三)我国公司的绿色社会责任履行现状....... 21

(四)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绿色金融法律体系的设想..... 23

三、构建中国特色的绿色金融法律体系

(一) 我国绿色金融研究现状

中国绿色金融概念引入较晚,发展时间并不长也非常的缓慢。目前,国内比较有影响的研究协会是中国环境与发展合作委员会,该协会从21世纪初至现在一直致力于研究我国的环保投资机制问题,但目前仍未有一个完整的研究报告,而中国国内的学者也没有从全面的角度对绿色金融这一新生事物进行全面的分析理解。现在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是孙洪庆教授所提出的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思想,该体系主要是从“构建绿色金融间接融资体系、构建绿色金融直接融资体系、构建绿色金融系统绿色体系”三个方面来确定绿色金融的内容(孙洪庆 2001)12。孙教授所提出的绿色金融体系思想基本符合了国际上关于绿色金融概念的阐述,对国内绿色金融理论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虽然我国在绿色金融理论的研究上起步晚,进展缓慢,但并没有阻挡住中国相应世界潮流开展绿色金融活动的步伐,国内的环保融资活动早在上世界九十年代末就已经开始。虽然当时的投资来源主要是政府发行的国债,但我国的工业污染、生态环境恶化已有了明显改善。而2000后,我国绿色金融实践发展迅速,通过引入国外先进的 PPP/PFI 模式(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

结 论

绿色金融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焦点问题,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对于绿色金融法律体系的研究较少,缺乏充分的理论支持,通过参考日德两国在绿色发展中的立法经验(见图四),笔者建议我国法学界应当全面系统的对绿色金融加以研究,推动我国绿色金融立法体系的形成,促进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加快我国公司对其绿色社会责任履行的步伐。我国现行法律中没有对绿色金融项目有着直接的规定,现行法律大部分停留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层面上,导致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缺乏法律引导,而且国内商业银行等金融企业的绿色社会责任较为淡漠,使得国内绿色金融制度发展缓慢。因此,我国有必要加快绿色金融的立法进程,规范和促进绿色金融制度的形成。笔者在本文中大胆设想了我国未来的绿色法律体系的构成,倡议我国绿色金融加快立法步伐。通过研究日德两国的立法进程:循环经济立法→绿色金融基本促进法→绿色金融单行法,可以看出在不远的未来,我国必将能够出台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金融立法。

……………

参考文献(略)

金融论文范文精选篇七

第 1 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自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以来,各国重新认识到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以及银行业发展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密不可分的关系。小微企业作为实体经济最微观的细胞,也是最具活力的部分,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对增加就业、活跃市场、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对此,中央高度重视,将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提升到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高度来强调。然而长期以来,除了经营规模、技术人才等自身因素以外,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世界性难题,如何开展小微金融服务创新,在金融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成为学术界和金融界人士致力于研究的热点问题。泉州民营经济发达,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量多、分布广,在泉州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为深入贯彻中央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实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台《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十二条金融财税措施的通知》、《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十一条措施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

………………

1.2 文献综述和整体评价

1.2.1 文献综述

国际上习惯将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统成为小企业(Small Business),对其小微企业发展、融资以及金融服务方面的研究内容相对较多,而国内对小微企业的重视主要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小微金融也是近两年在国内才兴起的概念,且多数历史研究成果仍以先前中小企业的笼统概念居多,目前对特定的泉州地区的小微企业相关问题的研究几乎空白,仅检索到少数几篇关于泉州中小企业相关问题研究的文献资料,但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下面我们主要对国内相关中小微企业以及金融服务方面的研究成果行总结。小微企业以及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2012 年,尚福林提出新时期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要求时,认为小微企业作为实体经济最微观的细胞,也是最具活力的部分,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对增加就业、活跃市场、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2001 年,林毅夫和李永军指出,企业仅仅靠内部积累难满以足全部资金需求,当内部资金不能满足需求时,就必须选择外部融资,而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企业的融资选择与能否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息息相关[4]。2002 年,伦柏楠在对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及对策进行了分析。[5]。2009 年,王孟夏等认为引起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主要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是企业经营规模小、资本充足率低、财务制度不规范;二是商业银行信息不对称、信用体系不健全、职业道德风险高,应从创新担保方式、设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系统、建立稳定的长期银企关系三个方面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6]。

……………

第 2 章泉州小微企业现状和融资问题分析

2.1 小微企业界定

2.1.1 小微企业概念

国外的“微型企业”的概念已经提出多年,美国本世纪初相继通过《微型企业援助法》和《微型企业自力更生法》,将微型企业定义为由贫困人口参与经营,员工人数不超过 10 人的企业; 菲律宾将微型企业定义为总资产 150 万比索以下,从业人数 1 至 9 名员工的小企业;日本将制造业中员工 20 人以下、服务业中 5 人以下的企业称为微型企业[34]。此外,美国习惯将小型企业与微型企业统称为小企业(small business)。目前能够查找到的相关本文显示,我国 “微型企业”这一概念是经贸部国际经济合作研究所的吕博在 l993 年最早提出。2011 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央首度提出“微型企业”一词;同时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中小企业的更详细划分标准,此标准正式对微型企业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并于 2011 年 7 月 4 日联合国统计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27],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三个类别,与以往的规定相比,增加了微型企业这一概念。

……………

2.2 泉州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2.2.1 泉州中小微企业的经济地位分析和整体发展情况分析

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是泉州特色,也是泉州优势,在泉州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据泉州市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7 年,泉州现有大型企业 307 家,其余 4.2 万家均为中小企业,占比达 99%以上,并以每年新办 5000 多家的速度在增长[28]。近年来,泉州济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连续 14 年保持全省第一。总产值从 1985 年的 24亿元上升到 2012 年的 4726.89 亿元,26 年增长了近 180 多倍[29]。这其中,中小微企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泉州全市工业企业经统计的已达69203家,其中大型企业203家,占 0.30%,其余中小企业 69000 家,中小型企业合计占 99.70%,实现产值、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占 91.1%、91.45%和 89.84%。同时,在改革开发和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泉州中小微企业迅速发展,产业集群效应逐步增强。泉州己初步形成了食品饮料、纺织服装、鞋业、建材、石油化工、工艺品业、机械、电子等八大支柱行业(产业)和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明星企业、品牌产品,成为各县(市、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

第 3 章 泉州银行小微金融服务现状及其 SWOT 分析 ..... 21

3.1 泉州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发展状况 .... 21

3.1.1 泉州银行概况 .... 21

3.1.2 泉州银行小微金融业务和金融服务状况 ...... 22

3.2 泉州银行小微金融服务 SWOT 分析 ......... 24

3.2.1 SWOT 分析法与相关理论 ....... 24

3.2.2 泉州银行小微金融服务 SWOT 分析 ..... 27

3.2.3 SWOT 分析结论 ......... 33

第 4 章小微金融创新助推泉企“二次创业”研究 .... 37

4.1助推泉州民企“二次创业”的总体思路 ........ 37

4.2 “泉贷通”小微金融服务........ 38

4.2.1 “泉贷通”小微金融业务开展概况........ 39

4.2.2 “泉贷通”业务流程和特色介绍.... 39

4.2.3小微信贷和风险管理模式.... 41

4.2.4在小微金融服务方面的其他做法.... 41

4.3 泉州银行小微金融发展策略........ 41

4.3.1 小微金融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优化.... 42

4.3.2 小微金融产品创新策略........ 43

4.3.3 小微信贷模式创新策略........ 44

4.3.4 小微信贷风险控制策略........ 45

第 5 章 结论和展望......... 49

5.1 结论.... 49

5.2 展望.... 49

第 4 章 泉州银行小微金融创新助推泉企“二次创业”研究

现有经营模式下,商业银行发展中小微企业业务并不具备成本优势,要有效拓展中小微企业业务,就必须创造出不同于一般公司客户服务的专门针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信贷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手段等,这样才能凸显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优势[14],换一句话说,“针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而言,在某些方面商业银行必须有脱胎换骨的变化” 。近年来,泉州银行虽然按照银监会“六项机制”建设和“四单管理”原则的要求,在小微金融服务方面加快了改革步伐,但从第三章分析可见仍在诸多方面存在发展障碍。因此,我们在分析泉州民企“二次创业”和“二次创业”着力点以及助推“二次创业”的总体思路的基础上,从泉州银行“泉贷通”小微金融服务案例总结分析入手,并结合第三章 SWOT 分析结论着重从银行小微金融组织结构与激励机制优化、专业团队建设、产品创新、信贷模式和风险控制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泉州银行小微金融创新的具体策略,以切实提高小微金融服务水平,助推泉企“二次创业”。

………………

结论

本文采取理论与文献分析以及案例研究的方法,对泉州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以及问题成因进行了分析,并立足于银行角度对泉州银行的小微金融服务问题和创新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1)泉州民营经济发达,小微企业金融市场容量巨大,在泉州当地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其融资现状却不容乐观,并存在以民间借贷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渠道受限而间接融资又受信用危机困扰、融资成本高企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2)通过文献分析以及银行内部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泉州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来自小微企业自身先天劣势、财务不规范、财务和经营信息的不对称、信用问题、担保问题、银行风险管理制度以及金融体制不健全等,并主要可归结为小微企业自身、金融机构以及金融体制三个方面的原因。

(3)立足于银行角度,我们对泉州地方性银行泉州银行的小微金融服务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采用 SWOT 分析法对其机会、威胁、优势和劣势进行了总结,得出泉州银行小微金融服务可利用的优势、待改进的地方、需监测和规避的问题。

(4)通过案例分析研究,借鉴同业的良好实践,并结合泉州银行小微金融服务的 SWOT 分析结果,从小微金融组织结构与激励机制优化、小微组织结构与激励专业团队建设、产品创新、信贷模式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创新策略。

……………

参考文献(略)

金融论文范文精选篇八

1绪论

1.1研究意义及目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整个银行业的结构体系下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原本作为我国银行业第三梯队的城市商业银行紧紧依托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政府的有力扶持以及其自身的体制灵活优势,不断深化改革,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与进步。据银监会官方统计,我国城商行的资产负债规模正在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高速增长,城商行的迅猛扩张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⑴。自1996年我国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以来,迄今为止全国共有城市商业银行130余家,规模总量不断扩大。伴随着城市商业银行地快速扩张,城市商业银行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助力,推动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近年来随着不断的合并重组,城市商业银行的规模不断壮大13"^截至2010年末,我国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较2009年增长15.3%;股份制商业银行增长27.5%;而城市商业银行资产则增长34.8%。从扩张速度上来看,城商行明显快于其他银行类金融机构。城商行单纯的追求规模扩张为其运转经营埋下了隐患。由于受我国《商业银行法》及《巴萨尔协议》的约束,急速的扩张加剧了城商行对于资本金和存款的渴求,为了拉到存款,各商业银行想尽一切办法,使出浑身解数,做大经营规模而忽视了风险管理。也正是因于此,城市商行的经营风险和操作风险不断增加,表现为各地商业银行案件频发,其中尤以齐鲁银行伪造票据案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本文在对齐鲁银行金融票证伪造案件回顾的基础上,运用内部控制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和组织控制理论,详细分析了金融票证伪造案件发生的原因,并相应的提出了解决措施。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商业银行,齐鲁银行在业内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本文分析了齐鲁银行金融票证伪造案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有利于我国各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防范伪造金融票据等案件的发生,有利于推动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建设,为相关监管部门提供政策参考;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首次从内部控制角度来剖析齐鲁银行金融票证伪造案,丰富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金融票据内控管理的相关研究,希望能为学者们深入研究城市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问题提供冶示。

………………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国外文献综述

卡尔-约翰.林捷瑞恩(Carl-Johan Lindgren)等(1997)认为,风险的本质在于收益与损失的可能性并存,因而对经济主体有激励效应与约束效应。银行经齊的本质就风险的这种双重效应的制衡下,回避与防范风险,使风险降到自身可接受的程度,同时获取尽可能大的利润伊森.哈里斯(2009)指出,银行必须与监恃机构进行密切的合作,重视对银行风险的系统性防范,必要时专门设立系统性风险研究与防控部门。银行风险防控是个全流程过程,应该建立对银行各项业务的全方位监控,同时要抓住防控重点,实现监控过程的高效率Bryan和Liken (2005)对银行内部控制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内部控制较好的公司有着更好的业绩Dolye(2004)则指出,规模小、利润率低和组织结构复杂的企业有着较差的内部控制制度。唐凌(2011)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均不完善,这也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根本问题。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不断进步完善,是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基础[14]。彭金龙(2011)认为,我国金融体系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发展相对滞后,市场规则及相关知识尚未获得全面普及,国民缺乏必要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所以,金融监管者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考虑,有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通过宣传教育工作和相关信息披露,增进公众对现代金融产品、服务和相应风险的识别和了解”。广大的商业银行要及时准确的向公众公布与经营相关的数据信息,而金融监管者要对金融机构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可靠度做出评估判断,及时公布评价数据,并纠正社会大众对一些金融产品及服务的误解和曲解。

………………

2.2行业及社会背

票据业务在银行的各项业务中占有蜜要的地位,票据在狭义上是指“一种短期的、无担保的融资工具,是票据签发人对持票人在特定时间、特定金额的无条件付款承诺”。广义的票据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运用的各种凭证、单据等,例如发票、货屯等也为票据范畴。而银行票据更多是在狭义上界定票据,主要是指出票人依法签发的,承诺自己或委托他人在见票时或票据指定的到期日,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或收款人的一种有价证券。银行票据的主要功能包括汇兑功能、信用功能、支付功能和结尊功能等,由于其功能的强大和操作的便利为各类企业的结算及融资提供了广阔的渠道。我国票据业务起步较晚,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金融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本世纪初才开始快速增长。200I-2009年我国商业汇票年累计承兑量由1.2万亿元增加到7.1万亿元,年均增长29%。票据贴现量增加到]3.5万亿元,年均增长41%。印二末商业汇票未到期余额由0.5万亿元增加到3.2万亿元,贴现余额由0.3力.亿元增加到1.9万亿元。2009年票据融资高达3.4力'亿元,2010年初票据融资更是大幅增长,仅1月和2月,票据融资增加1.5万亿元。票据融资快速发展有效扩大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票据融资巳成为中小企业重要的短期融资方式。票据市场参与主体多兀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业务创新明显加快。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

……………

3齐鲁银行金融票据管理失控的主要原因分析.......... 16

3.1理论依则 ..........16

3.1.1 内部控制理论 ..........16

3.1.2 风险控制理论......... 17

3.1.3 公同治理理论 .........18

3.2齐鲁银行金融票据管控的分析 .........19

3.2.1金融票据的管控制度.........19

3.2.2 金融票据管控体系......... 20

4齐鲁银行金融票据管控的对策......... 26

4.1建立健全齐饵银行金融票枞符控制度......... 26

4.2完善齐鲁银行金融票枞业务流作......... 28

4.3强化齐鲁银行金融栗拟风险点控制......... 31

4齐鲁银行金融票据管控的对策

4. 1建立健全齐鲁银行金融票据管控制度

完善管控体系,明晰职能部门责任。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必须在齐鲁银行全行范围进行实施,总行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绩效考核系统正常运行后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如果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完善,齐鲁银行总行与下属支行、网点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关系,风险监控各项指标无处可寻,下属支行、网点并不能科学合理的执行该制度,则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名存实亡;如果总行各职能部门职责不清晰,则无法形成上下级的汇报机制,容易在管理部门形成推矮;如果没有将风险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下属公司不会从切身利益角度真正关注本单位风险,则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无法真正发挥其风险预警的作用。合理有效的内控制度是由人设计的,并需要人来执行和实施,所以内控建设应以人为本。良好的内控文化建设可以影响银行职工的思维方式和工作行为,员工将内控理念应用到工作环节中,就能够实现内控的流程化。优良的企业文化是内控的软约束力,城商行应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构建企业文化,保证内控的有效实施。在内控制度制定过程中要坚持科学、合理、高效的原则,不能过于严格影响发展活力,也不能过于粗糙违反常规。

……………

结论

伴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银行业也与国际金融市场相接轨,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也日趋国际化,极大的满足了国内企业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银行票据业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地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代表,齐鲁银行在地方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齐鲁银行金融票证伪造事件的曝光在金融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存款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通过“高息揽储”吸收单位存款、勾结银行人员伪造金融票证诈骗的案例屡见不鲜。在此背景下,有必要深入剖析齐鲁银行金融票证伪造事件发生的原因,并相应的提出政策建议,为国内其他地区的商业银行提供启示和参考。首先,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目的,总结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并指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其次,介绍了齐鲁银行的发展现状,描述了行业和社会背景,回顾了齐鲁银行金融票据案件的发展过程,并指出了齐鲁银行金融票据管理失控的后果。再次,以内部控制理论、风险控制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为分析的理论依据,通过分析发现齐鲁银行在金融票据管理中存在金融票据的管控制度不健全,金融票据控制流程体系失灵等问题。最后,针对齐鲁银行在金融票据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本文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第一,建立健全齐鲁银行金融票据管控制度;第二,完善齐鲁银行金融票据业务流程管理;第三,强化齐鲁银行金融票据关键风险点控制。受能力和时问限制,本文的研究还显得较为浅显,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索,希望上述的分析能够揭示部分问题,为银行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

参考文献(略)

金融论文范文精选篇九

第一章绪论

1.1智能卡介绍

智能卡形如普通磁条卡,不同的是卡片内嵌入了芯片即集成电路,集成电路存储性能好,逻辑处理能力强,并且支持编程完成对其存储单元的管理,另外集成电路卡的相对稳定性决定了安全性优于普通磁条卡。基于卡片的种种特性,智能卡应用已相当广泛,许多领域可见其身影,智能卡己经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智能卡应用的逐渐深入,一系列相关的国际标准和规范被相继制定,从而使智能卡愈加标准化和规范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又推动了智能卡的技术研究越来越深入,应用领域也更加全面。几十年来,智能卡已从最初的电话卡,逐步发展到身份证明、公共交通、金融信用、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智能卡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而磁条卡在诸多领域特别是金融领域仍占较大份额,磁条卡由于自身的一些特性,给持卡者带来了许多困扰,比如容易消磁导致卡片失效,比如磁条卡的密码容易获取,一旦密码获取,就可以实现几乎所有的操作,风险很大。从外观上即可分辨磁条卡和智能卡,磁条卡的一面有一条黑色的磁条,智能卡的一面镶嵌一个芯片或者芯片嵌入卡片内部。两者质的的区别就在这里,信息存储的介质不同。一般智能卡成本要高于磁条卡,为什么还要选择智能卡,智能卡的优势可见一斑。

……………

1.2项目背景

智能卡在国内的起步稍晚,虽然成本相对偏高,但在诸多方面优点突出,决定了智能卡代替磁条卡是大势所趋,国家政府协调各部门,形成由国务院金卡办牵头的卡片管理和规划机构,各行业领域纷纷制定出各自的行业内规范。金融领域,出于性能及安全等的考虑,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组织共同推动了从磁条卡系统到智能卡系统的转移。国内也随之有所行动,这有利于一改国内卡片机构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具体的国外制定了智能卡领域规范EMV规范,在此基础上国内也指定了相关规范如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加之有关机构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加快了智能卡事业发展的步伐。金融智能卡有别于一般的智能卡,金融智能卡对安全更加荀求,芯片技术含量更高,内部支持各种安全算法,数据处理速度更快。安全方面设有专门的密钥+文件,卡和接口设备相互认证,支持个人密码,设置专门的安全模块管理密钥等。.另外,金融智能卡具有联机验证等的要求,很难被复制和伪造。面对智能卡产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认清国内的发展现状,国内众多厂商着手设计制造更加精密的芯片,在芯片上设计相应的COS(Chip Operating System),并将COS掩膜入芯片ROM,管理和调度芯片内的物理资源。有些厂商也会在其上加载一些通用的上层应用,完成产业链条的统一。

……………

第二章智能卡简介

2.1综述

智能卡的COS存于ROM中,文件数据及应用的数据存于EEPROM(FLASH)中,通过CPU、RAM、I/O的有机组合,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卡片操作系统(ChipOperating System, COS)建立在硬件的基础上,因硬件不同COS也有所不同。COS统筹管理芯片内的资源。基于安全方面考虑,在硬件设备上也会有专门设计的加密电路、随机数发生器等。这些软硬件资源构成一个计算机系统。如图2-1所示,智能卡的COS存放于ROM中,卡片与外界通信的过程中负责调用I/O接口,处理数据时负责调用RAM存放的相关中间处理结果,负责对芯片内的E¥ROM进行统一的管理。COS—般独立于硬件,因此,COS有可移植性。

………………

2.2分类和应用

单就操作系统而言,并不陌生。电脑、智能手机上都有相应的操作系统,但对卡片的操作系统可能比较陌生,卡片操作系统对芯片的硬件资源进行统?管理,当芯片提供电源后,发送指令给芯片,操作系统会执行相应的命令来完成对芯片的操作。在ISO/IEC 7816规范的第三和第四部分对芯片的操作系统有说明,把操作系统分成了四个部分,包括通信模块、命令解析模块、文件模块、安全模块。除此之外,附有一些扩展的机制,保障操作系统安全可靠。通信模块,卡片需要和终端通信,通信首先需要彼此支持的通信协议,包括具体的传输协议等,规范定义,支持字符和字符组之一或全部通讯,以异步半双工的模式,标准的字符喊结构,以及标准的传输速率可以选择。命令解析模块,终端发送需要的处理的指令给卡片,卡片指令数据进行拆分,对拆分后的数据进行判断解析。ISO/mC7816-4中有明确的定义,包括其指令结构的构成,以及智能卡操作系统支持的各种指令。文件模块,其要负责文件的创建、査找、删除,及文件上记录的创建、查找、删除。除此外,文件的存放结构,权限管理,备份机制,这钱都是文件模块需要解决的问题。安全模块,负责密钩的管理,支持加解密的算法,如对称加密算法DES/3DES、非对称加密算法RSA、校验用算法MAC/HASH等。除此以外,还需要设置数据的操作权限等等。

…………

第三章卡操作系统原理 ........... 12

3.1 芯片介绍 .........12

3.2 传输协议......... 13

3.3 应用协议数据单元......... 15

3.4 安全体系 .........16

3.5 文件管理......... 18

3.6 小结 ......... 19

第四章智能卡OS的设计......... 21

4.1 框架 .........21

4.2 I/O传输及命令解析......... 21

4.2 I/O 传输......... 21

4.2.2 命令解析......... 23

4.3 安全策略......... 25

4.4 文件结构及基本操作......... 28

4.4.1 文件结构......... 2

4.4.2 文件操作......... 30

4.5 二次幵发说明......... 31

4.6 小结......... 34

第五章社保金融卡应用的实现......... 35

5.1 金融社保指令集及流程设计......... 35

5.1.1 开发界面......... 35

5.1.2 金融社保指令集.........35

5.1.3 处理流程 .........36

5.2 命令函数算法......... 39

5.3 分析验证......... 48

5.3.1 验证方式......... 48

5.3.2 验证结果......... 49

5.4 小结 .........54

第六章安全机制

6.1备份机制概述

在对EEPROM存储单元中存放的重要数据如交易金额、密钥等作修改时,中间处理的数据是放在RAM中,如果发生意外如突然掉电,那么所处理的数据会丢失。所以需要对原始数据保存一份拷贝。备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对于银行卡,是通过原子操作来实现的,所谓的原子操作,即要么不进行操作,要么操作全部完成。本项目采用的这款芯片支持页擦写,不支持字节擦写,针对这种结构特性后续创新设计了基于该芯片的备份机制。事务性操作,即流程操作,可以理解成多命令操作。流程涉及指令必须全部完成,否则就是失败。整个操作流程中,可能需要多次数据备份,执行数据恢复.时,按先恢复后备份的顺序,代码中相应的设置-些全局变量以记录相关信息。具体的备份过程就是多次执行“备份数据”和“更改EEPROM数据”,如图6-3。

……………

结论

智能卡迁移的推进,极大的刺激了国内智能卡行业,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发卡大战正在酝酿,作为社保卡搭载金融功能(金融社保卡,也称社保金融卡)首个试点城市的重庆于去年正式发放了新社保卡,工、农、中、建、交以及邮政储蓄银行成为了新的金融社保卡的发卡行。如果说现今国内银行业的发卡大战主要集中在信用卡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五年时间或许将转到一个更为广阔的领域。社保卡搭载金融功能,其除了具有社保卡基本功能之外,同时可作为银行卡使用,具有现金存取、转账、消费等金融功能。在当时,重庆、上海、天津、广州等地成为苜批试点的地区,人保部预计到“十二五’’结束,金融社保卡的发卡量将达到8亿张,覆盖全国。本文分别从智能卡COS、社保金融应用、安全机制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章绪论,介绍智能卡的相关背景,所做的研究并说明本文的主要结构。第二章智能卡的基本知识,简单介绍智能卡相关规范,详细论述智能卡的定义,简要介绍智能卡的电气特性。第三章智能操作系统的基本设计,介绍系统所用芯片,操作系统模型,并分四个模块对操作系统进行说明。第四章在第三章智能卡的理论研究的总结的基础上,对传输和数据解析进行了流程的说明,对安全和文件处理进行了详细的设计。第五章是对社保金融卡应用的设计实现及验证。第六章并研究和改进了安全机制数据备份领域。全文重点是四、五、六部分,详细介绍了操作系统各个模块的设计流程,给出了社保金融应用的设计过程和测试验证过程,研究创新了安全机制数据备份。

……………

参考文献(略)

金融论文范文精选篇十

一、绪论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发展趋势,我国政府明确提出构建创新型社会的号召,这种创新型社会是适用当下我国社会转型的客观需要,因为在我国以往的社会经济发展中采用一种传统型的发展模式,而当下这种传统型经济发展模式存在诸多弊端,故而要进行相应的变革。科技进步和创新是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推动力量,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必然带动包括金融业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变革,科技和金融结合也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是深化科技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根本要求。所以,科技与金融结合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及新兴问题,只有深入对二者研究和探讨,才能找出其中相应的普遍性的规律及价值所在。同时这种研究放在具体的示例中则具有客观的说服力及论证力和可操作性,因此,辽宁省的科技与金融结合问题的研究有利于从微观角度来研究和验证科技与金融的关系理论,从而对辽宁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借鉴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本文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1、 国内研究情况

虽然国内对于科技与金融结合相关的研究相对较多,但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金融对科技发展的单方面促进作用,二是关于政府的推动作用。

(1)技术创新与风险投资相关理论的研究

1993 年,清华大学博士柳卸林出版了《技术创新经济学》一书,作者在书中阐述了许多有关技术创新经济学的内容,不仅包涵了技术创新的过程也有许多关于企业和经济增长之间密切联系的分析。此部论著的论述系统全面,在技术创新经济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①夏南(2009)的博士论文《金融危险下风险投资与我国高技术企业发展研究》系统分析了风险投资与高技术企业之间的协作动因,加深了对风险投资成为高技术企业成长的“助推器”的理解;对我国风险投资及高技术企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继而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发展风险投资,应对金融危机,提出了风险投资项目选择的指标,并为我国发展高技术企业风险投资提出了相关思路。①张景安(2008)在他的博士论文《风险投资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中,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进行了讨论。还针对企业技术创新中的能力和动力问题作了详细论述,结合发展中的实际情况,指出了技术创新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在有关风险投资问题的研究中,分别针对风险投资运行过程和运作环境进行了具体描述,并分析了风险投资对中小企业在发展中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二者的内在联系。

(2)企业融资理论及科技企业融资相关理论的研究

国内对企业融资问题的系统研究要晚于国外,国内企业有关融资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张玉明博士在 2003 年发表了著作《资本结构优化与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策略》,该书所探讨的重点问题是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最重要的问题——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策略。作者对高新技术企业如何运用资本结构理论为企业的发展制定、实施融资策略做了详尽的描述。此外,还论述了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融资的成本和结构问题,还为企业优化资本的内在结构提供了多种模式。在此书的后半部分,作者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特征和融资特点做了系统的考察和分析,为高新技术企业提出了融资的基本策略。③魏巍《高新技术企业初创期融资结构优化研究》中指出:高新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相比,高新技术企业在初创期时,其融资具有下面几个特点:1.高新技术企业更重视现金和现金流。2.融资时机和时间的敏感程度比较高。3.它注重企业的长期战略价值。创业人员的目标是创造长期的最大价值,而不是短期的收入。④仲玲(2009)的博士论文《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主要把企业的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和资本结构理论作为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对与企业密切相关的融资问题做了较全面的研究,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出了科学的成长性评价体系,这种科学的评价体系对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问题能够起到很好的遏制作用,使投资者更好的选择具有投资价值的科技型企业,从而使资金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二、科技与金融的相互作用机制

(一) 科技创新助推金融业发展

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伴随着科技的创新,人类社会生产也发生了巨变,社会财富也有了急剧的增长,这便为金融业的迅速发展打下了基础、拓展了空间。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市场不但出现了电子货币等新的交易工具还出现了网上交易等新的交易方式。电子货币的交易效率要远远高于传统的货币、证券和存款。而网上交易则提高了信息的流畅性,拓宽了信息交流渠道,使人们能够实现交易的可能性大大提高。目前,金融领域的竞争也越来越表现为高科技竞争,高科技可极大地提高企业运作的效率,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高科技已逐渐成为金融行业发展的新动力。金融的支持对科技创新有重要的作用,科技创新如果没有资金的支持就无法顺利开展,科技研发的最终目地是要创造收益,这必然要通过科技成果产业化来实现,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不同阶段都体现着金融对科技的支持作用,由于第一阶段处于研发阶段,科技需要金融的投入,在这一阶段中金融资本以风险投资的方式或产业投资等方式投入到科技研发项目中,使科研项目开始步入市场化,促进产学研的有效结合;第二阶段是科技成果转移与分散的关键阶段,在第二阶段中金融则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主要利用风险投资的形式对科技成果进行价值评估,在这个基础上将科技与企业的发展有效结合起来,使科技所能取得的经济效益有所体现;第三阶段是科技产业化阶段,企业通过对科技的应用来完成自身的突破,是科技与企业发展的融合,一方面,科技的经济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另一方面,金融资本也得到了科技的良好回馈。

三、辽宁省科技与金融结合中存在的问题....6

(一)辽宁科技产业现状.......6

(二)辽宁省金融发展现状.......10

(三)辽宁省科技与金融结合的问题.........13

四、国内外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经验借鉴........17

(一)国外科技与金融结合的经验.......17

1、美国科技与金融结合的经验...... 17

2、日德科技与金融结合的经验借鉴.... 20

(二)国内科技与金融相结合探索的经验.......21

(三)国内外科技与金融结合的经验对辽宁的借鉴作用.......23

(一)完善政府支持体系.....26

(二)促进风险投资与高科技产业融合.....27

(三)健全与科技结合的金融风险分散体系.........31

(四)确立税收激励机制并发挥金融影响力.........32

(五)营造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良好环境.........33

结论

当前,我省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创新性省份的建设不仅需要科技创新的引领,同时也需要金融的强有力支撑。只有不断地促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才能更好地实施全面发展的战略。不断地提升我省科技创新水平,才能逐渐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才能进一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科技与金融发展的有效结合,需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主题,正确把握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金融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政府还应不断完善科技与金融合作的支持体系,积极营造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良好环境,开拓我省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 柳卸林.《技术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 北京出版社, 2009.

[4] James R.Brown.venture capital and Fim performance over the the long-Run :Evidencefrom high-tech IPOs in the united States[C].Bozeman:Montana state university,2006.

[5] 张昌远编著:《中小企业创业宝典—上市指引》中国纺织出版社 ,第 314 页.

[6] 魏巍. 高新技术企业初创期融资结构优化研究[J],经济师 2010.3 68-69.

[7] 辽宁统计年鉴-2012 [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8] 张玉明.《资本结构优化与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策略》[M].上海三联书店,2003,6

[9]白歆先.金融可持续发展导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21-135.

[10]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16-17.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