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金融学论文,通过对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我国各地的普惠金融的发展情况以及存在的差异,同时还有助于了解经济、教育、社会、地理、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对普惠金融的影响。由于目前国内对各地区的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的定量研究较少,同时对互联网金融对普惠金融的影响的实证分析也并未有很多的研究,本文为我国的普惠金融状况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及视角。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了“普惠金融”这一理念,该金融体系可以为社会各个阶层的消费者提供满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2006年,“普惠金融”理论传入中国,2013年我国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普惠金融发展决定,该决定提出要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激励金融创新行为,丰富我国金融市场的层次以及产品。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希望能够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接触性以及满意度,促使市场主体以及人民能够获得更优质的金融服务。2016年,中国杭州举办了G20峰会,数字普惠金融成为了其中重要的议题,全球普惠金融进入了新的时代。
普惠金融理论传入中国后,我国政府出台大量普惠金融的政策,大力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由于中国存在严重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不仅仅体现在基础设施、通讯技术上,在金融业上的差异更加严重。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网点数量远远不及城市地区,农民等低收入群体往往难以获得贷款等金融产品和服务,这使得我国农村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情况。当然,农民等阶层由于其有限的受教育水平,使得他们在金融知识获取上受到限制。有限的金融知识造成了农民等群体存在高风险特征,他们很可能会拖延还款或者直接不还贷款。但是,不能因为上述原因而不发展农村金融,不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如果继续加深农村地区的金融抑制状况必然会使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更加剧烈。
不仅城乡之间的二元化情况,我国的中小企业面对的融资难问题也非常严重的。虽然,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数量上占据我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而且提供了我国绝大多数的就业岗位,但是相较于大企业来说,其很难获得足够的资金来促进它自身的发展壮大。所以,要解决中小企业在融资上的窘境,我国必须深化金融改革,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
第二节文献综述
一、普惠金融的前身:小额信贷
鉴于小额信贷的特点以及发展原则,李明贤、叶慧敏通过比较普惠金融与小额信贷的特点,对比分析得出,认为小额信贷和普惠金融之间是有相同点的,但是也存在差异,从根本上说小额信贷就是普惠金融的理念以及实践,而普惠金融则是对小额信贷的扶贫这一概念的深化。但小额信贷与普惠金融在起源、理论支撑、组织机构、业务类型、涵盖范围、发展目标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同。吴晓灵认为小额信贷是提升弱势群体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方法,发展小额信贷,可以促进普惠金融。梁骞、朱博文基于小额信贷的视角研究了国内外普惠金融的研究状况以及启示,二位学者通过梳理国内外对小额信贷的研究,从小额贷款公司的收支平衡与运行可持续状态、产品与服务、机构状况、管理的最有效实践方法、意向客户选择、政策措施、影响因素等这些角度全面分析了小额信贷发展过程。
二、普惠金融的内涵
联合国于2006年在通过大量的调查、讨论以及会议之后,出版了《建设普惠金融体系》一书。该书阐述了普惠金融体系的前景:一个国家应该为人们建立这样的金融体系,该类的金融体系可以不间断满足金融产品(服务)消费者的需求。具体包括四个特征:首先,各类型的消费者按照适当的价格获取各种类型的金融产品以及服务;其次,该金融体系应该具有健全的金融机构和审慎监管;再者,供应金融产品以及服务的金融机构的存续期必须持久,以便提供长期的金融服务;最后,这样的普惠金融体系必须存在于有效竞争市场当中,才能使消费者得到的多元化的且高效的金融服务。
........................
第二章理论分析
第一节普惠金融的理论分析
普惠金融的思想根本是发展经济学。本文将分别从金融结构、金融抑制以及金融深化这几方面入手分析普惠金融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再者普惠金融的目的是要提高低收入群体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可接触性,这与农村、农民、农业之间存在着最直接的联系,农村金融理论奠定了普惠金融的基础。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并且联系我国的具体情况,构建普惠金融的经济学理论框架。
一、金融发展理论与普惠金融
(一)金融抑制阻碍普惠金融的发展
金融抑制是由于政府对金融市场的控制强度过大以及实施金融管制的政策导致的。当政府不能控制高速通货膨胀的局面时,本国的资本市场的运行就会被扭曲。金融抑制这类的情况在发展中国家是非常广泛的,表现的方式大体如下:存款准备金数量要求高、信贷存在配给现象、利率管制非常严苛、本币的汇率被商估等。
中国的金融抑制主要是由于新中国创立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所导致。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使得我国的重工业首先被推动发展,同时对于国家的工业系统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导致了我国的中小型企业以及农业的发展被严重阻碍。随着经济的发展,虽然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金融体系并未能够与市场经济完美融合,政府依然在大量的重点行业充当分配资金的角色,在这些行业中政府制定的战略规划是分配资金的核心依据,资金的利用效率并不是分配资金的首要因素,所以中国的金融抑制现象依然存在。
.....................
第二节普惠金融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
一、长尾理论与普惠金融的需求
虽然农民和中小企业等弱势群体的总体体量巨大,但是在对金融服务和产品的需求上是被遏制的,相较于少数的富人群体,农民、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以及其它金融产品(服务)的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实力强大的消费者虽然能够获得大量的银行业等金融机构的贷款等金融产品和服务,但是这种类型的消费者的数量是少数。在金融产品(服务)的需求量以及消费者类型的关系中,富人、大企业等群体对金融产品(服务)的需求是主体部分,而农民、中小企业等阶层代表的面积是长尾。要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就必须正视金融市场中的长尾部分的发展。
........................
第三章中国的普惠金融现状的供求分析............15
第一节我国普惠金融的供给现状............15
第二节我国普惠金融的需求现状..........21
第四章普惠金融指数与区域普惠金融水平..........25
第一节中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的建立............25
第二节中国区域普惠金融水平的测算.............34
第五章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分析实证...........38
第一节变量的选取和模型的设定.............38
第二节实证结果分析.............40
第五章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分析实证
第一节变量的选取和模型的设定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的来源
(一)变量的选取
本文在参考了国内外学者对普惠金融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后,同时考虑到样本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以下变量。由于普惠金融的各个影响因素对普惠金融的影响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同时普惠金融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成长和积累的过程,所以本文将普惠金融的滞后一期作为解释变量。随后,文章将从地区的经济、教育、地理、社会、传统金融以及互联网金融这六个维度分别选取不同的变量,来考察影响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具体因素。
.......................
第六章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结论
本文首先编制我国的普惠金融指数,通过设计10个普惠金融的相关变量测算了各个地区的普惠金融水平。本文对普惠金融的测算,主要从金融产品(服务)的供给与需求考虑,结合金融产品(服务)的可接触性与使用效用这两个维度,最后通过变异系数法设置各个二级指标的权重后,在几何平均法下测算各省的普惠金融状况。
在得出我国2007年-2015年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普惠金融指数后,发现我国各地区之间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并不均衡。通过对中国三大区域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分别进行讨论后发现,我国东部地区的普惠金融水平相对来说较高,中部、西部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相对来说较低。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由于不管在金融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人员的配备等方面都是有优势的,所东部地区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上都比中西部地区要高,从而也导致了东部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较好。
在对我国的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分析方面,通过对我国31地区的数据进行回归研究后得出,经济、社会、地理、教育、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对普惠金融具有影响。
参考文献(略)
中国区域普金融的发展及影响因素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金融论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