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调查背景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一来是中央一号文件关注的焦点。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民建房提供消费贷款;农村土地征收改革、集体经营权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也要进入落实阶段1;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展开,要逐步实现农产品向市场化过渡,适应市场需求。在农村改革中,金融支持当地特色农业的发展愈发重要,但农村金融的现状,尤其在甘肃省贫困县(区)不容乐观。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信贷资产差、政策性银行支农力度削减、农村资金净流出,农户与农村企业的金融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等等,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掣肘。学者普遍认为农村经济的改革之路:一是加快城镇化,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减少简单体力劳动在农业发展中的需求。让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不断地增加资本要素的投入,促进资本投入对劳动投入的替代作用;二要发展当地特色农业,比若说推行“一村一品”,发展特色农业。基于此现状,国家支持当地发展特色农业,加大农村金融改革力度。“两权抵押”试点取得的成果业业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2016 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对贷款条件、贷款管理、风险补偿、配套措施,贷款抵押担保物范围和融资渠道都做了规范。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对重新构建一个完善的农村金融的供需体系,提出了新的命题。据郑州商品交易所统计,截止 2016 年我国苹果产量已经超过 4200 万吨,占据了全球产量的一半还要多,消费和产值都突破了 2000亿元大关,基于此,郑州商品交易所开启了苹果期货的上市研究。平凉林果业经过 20 年的发展,种植面积已达到 267 万亩,果品产量突破 165 万吨,产值 74亿元,使得平凉市在发展苹果种植业发展上做出了大量的金融探索。比如说,截止 2016 年泾川县“两权抵押”总计发放贷款 3.2 亿,用于林果业发展,在果园“林权抵押”贷款模式上进行了探索,形成了“泾川模式”。本文基于平凉苹果产业经济发展的现状,研究农村金融供需状况,探讨完善农村多层次金融体系的问题。
........
1.2 调查意义
考究现行的农村金融形式,主要有正式金融、非正式金融两种形式,非正式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的份额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一方面大量的农户存款进入正式金融机构,另一方面农户的存款并没有回流农村,出现了农村资金净外流的恶性循环。造成了农业产业链上游的销售商充当了农户的贷方,正规金融机构并没有实现有效履行服务农村经济的职能,同时非正规金融的合法地位得不到确认,必然出现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体制。平凉特色农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特色农业脱贫、特色农业致富和品牌化。平凉地区在打造“静宁苹果”和“平凉金果”这两个品牌的过程中,苹果产业增家果农收入,效果明显。目前全市果树种植面积达到 267 万亩,果品产量实现165 万吨,产值高达 74 亿元。由于平凉市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资金短缺制约着平凉苹果产业品牌化的发展,因此研究金融支持当地特色农业展具有现实的意义。本文拟从平凉特色农业展现状和金融支农的状况入手分析,探究金融支持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平凉苹果种植业的切实建议。
........
第 2 章金融支持平凉苹果产业的概况
2.1 平凉苹果产业发展概况
2.1.1 苹果产业发展的四个阶段
表 2.1 是平凉地区 30 年苹果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总体描述。从表 2.1 可以看出,苹果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探索阶段、示范推广阶段、产业化发展管理和品牌打造阶段,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同时苹果产业发展规模业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
......
2.2 平凉金融发展概况
2.2.1 金融机构日渐完善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全面建设新农村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近年来,平凉金融以支持实体经济为主线,在发展规模、服务质量、产品创新上都有全面的提升。2016 年底,全市存款余额 702.19 亿元,贷款余额 470.38 亿元,保费收入 13.1 亿元,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 8.66 亿元,担保业务 25.72 亿元。全市有 1 家政策性银行2,7 家商业银行,7 家农合机构,2 家村镇银行,18 家保险公司,42 家小额贷款公司,177 家投资公司,30 家担保机构。2354 个村组便民金融服务点,497 台农村电子机具(见表 2.3),金融机构日渐完善。目前平凉市 1 家政策性银行,7 家商业银行,8 家农村商业银行,2 家农村合作银行,2 家村镇银行,初步形成了以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合金融机构为主体,以邮政储蓄银行平凉市分行和村镇银行为“两翼”(见表 2.4)的金融格局。平凉地区从 2000 年到 2016 年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每年都以两位数增加,仅2016 年涉农贷款 369.48 亿。农村龙头企业的贷款余额由 3.47%缓慢增至 7.21%,年增速 0.2%(如图 2.3),增速过于缓慢。农业龙头企业的贷款占比增速明显,但依旧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农村企业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直接会影响农产品商品化。平凉地区每年有 155 万吨的苹果,产值 70 亿需要走向市场,实际平凉地区本身的市场消费,只能占到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要外销。在农业经济学中存在“谷贱伤农”的现象,由于农产品的差异化小,农产品市场是接近完全竞争市场,产量增加可能面临价格下跌,农户的收入反而降低。农户是农业产业链上最薄弱的一环,没有议价能力,往往存在增产不增收的局面。
..........
第 3 章金融支持平凉苹果产业调查与分析........14
3.1 调研方案...... 14
3.2 调研报告的设计及写作思路.........16
3.2.1 调查问卷的设计......16
3.2.2 调查报告的写作思路...........16
3.3 调研结果分析............16
3.3.1 信贷需求分析........16
3.3.2 信贷供给分析........22
3.3.3 金融政策分析........24
3.3.4 农业保险分析........25
第 4 章平凉金融支持特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28
4.1 平凉苹果产业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28
4.1.1 苹果产业配套设施不完善,销售渠道单一...........28
4.1.2 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差,抵御农业风险能力弱.........28
4.2 特色农业发展中的金融问题分析.....28
第 5 章平凉地区金融支持苹果产业的发展建议.........31
5.1 加强农村金融监管........31
5.2 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渠道....31
5.3 提高农村金融创新能力....32
5.4 构筑农村金融担保机构....32
5.5 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32
第 5 章平凉地区金融支持苹果产业的发展建议
平凉苹果种植业已初成规模,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果园面积高达267 万亩,产值近百亿,无疑为贫困地区破解“三农问题”开辟了新道路,同时也带动了全市的工贸、交通以及自下而上的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该市在金融服务苹果产业的发展上也做出了很多探索,“林权抵押”的试点推行,走在全省的前列,创造了“泾川模式”。在信贷产品创新上,涌现了“金果宝”,被编入《甘肃省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案例》。但依旧存在担保体系不完善、投资主体单一、农村金融抑制、农业保险功能缺失、农商银行资产质量产、信贷资产期现错配等等问题。本文对当地苹果产业和金融支农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平凉地区苹果产业的实际金融需求,为平凉发展苹果产业提出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农村金融监管
农村金融市场比较复杂,出现多地农村合作社陷入非法集资,破坏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农村特色农业,需要一个安全、有效的金融环境,保障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都可以为农村经济服务。地方监管机构要做好农村金融市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果农的金融意识,转变观念;明确监管职责,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必要的时间段,采用一对一帮扶机制,帮助农村企业建立规范的会计信息;非正规金融机构、农村合作社、果农协会可以利用行业协会,发挥自我约束的作用,共同维护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要加强内部自控,降低风险,为本地区发展特色农业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平凉地区基本形成“一体两翼”的金融规划,即把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作为主体,把以邮政储蓄银行和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发展的“两翼”。但目前的金融供给格局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特色农业的资金需求,需要拓展资金来源的渠道,打破商业银行垄断的局面,引进竞争机制,合理引导民间金融进入金融市场,填补信贷需求的缺口。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支持农村建设的重要银行,当务之急是要加强与农商银行的合作,完善资金批发机制;农业银行继续发挥“三农事业部”,对农村经济的支援作用。
.......
结论
农户和农村企业缺乏可以评估的抵押担保物,但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往往需要以不动产作为抵押物。现实存在的矛盾造成了农户和企业“贷款难”,商业银行“难贷款”的两难困境,需要完善担保体系,破解农村贷款难的问题。平凉地区总计有 30 家担保公司,涉农担保公司不到 10 家,中间担保市场的力量偏弱。地方政府可以牵头出资成立担保公司,允许果农和农业合作社参股;农业合作社、果农协会和农村龙头企业联合也可以成立担保机构,为区域内的果农和企业提供担保;同时引进市场上商业性担保机构。至此,形成一个政策性、自主性、商业性的担保体系,有效实现果农、农村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的链接。农业生产具有高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特性,决定了农业保险也存在高风险性。市场上的商业保险公司不愿单独进入,需要政策性保险保驾护航。目前甘肃省没有设立一个本省的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大多委托中国人民保险展开,农业保险机构缺失是存在的现状,完善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刻不容缓。通过宣传,增强果农的保险意识;在有条件的基础下,设立本地区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结合平凉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特色,设计农业保险产品和合理的财政补贴比例;遵循市场规律,积极引进现有的商业保险公司,实现有竞争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单独依靠政策性保险的财政补贴,需要把两者结合;建立风险产业基金,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解决农业保险赔付率低的问题。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