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货币政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调节经济运行的两大手段之一,是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多年来,学者们普遍认为,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但是经济学理论证明这些目标之间却又是存在一定的矛盾关系,四个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不同的国家会根据经济的阶段性运行特点,适时地改变货币政策目标,来达到经济的平稳运行。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根据不同的阶段有所不同。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主要表现为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二是通货膨胀水平严重(1978-1998年),物价上涨较快。这发生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特别是我们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都不完善的情况下是正常现象,因此,控制通货膨胀率和经济波动成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目标。在那段时间里,中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在“经济增长”和“稳定货币”之间权衡。在改革开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既保持经济增长、又保持物价稳定的“双重目标论”一直占主要地位。但随着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认识到发展经济和稳定货币的双重目标并不是一定可以统一的,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往往会被动地表现为松紧交替,而且央行调控的力度与时机都难以把握,这样一来的结果是稳定物价与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目标都无法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政策制度的不断完善。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1995年通过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第条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从此以后,既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又保持物价稳定的双重目标论退出了历史舞台。
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中国的大门从此向世界打开,中国的经济开始迎来腾飞。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和加强,中国的经济增长开始加速。但是外向型经济无法逃避国际收支的现实。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制造业、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出口的大规模增长,以及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迅速增长和热钱的涌入,带来了中国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2006年10月,中国的外汇储备首次达到1万亿美元大关,但是仅仅过了6年半,到年末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已经达到了3.82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
二、前人的研究成果
国内外的学者们通过不同方法,针对外汇市场压力及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问题,运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等方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外汇市场压力的概念最早由Girton和Roper于1977年提出,一直以来被学术界认为是对一国货币外部失衡程度的良好测度。在此基础上,Weymank于1995年通过对外汇市场压力的进一步研究,进一步阐述了外汇市场压力的内涵,他用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率来解释外部对该货币的需求,进一步地提高了外汇市场的压力的应用,并且提出了对外汇市场压力的一般性定义。在此以后,国内外学者对外汇市场压力这一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内容主要为外汇市场压力的定义与测度、外汇市场压力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利用EMP指数识别货币危机几个方面。至于外汇市场压力的具体测度,目前学术界主要有模型依赖法和非模型依赖法测度两种方式。
用模型依赖法测度EMP指数所使用的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Girton和Roper的相互依存的两个大国货币分析模型(简记为G-R模型)。该模型通过国际收支平衡的思路建立了一个适用于所有汇率制度的两国货币模型,通过外汇储备和汇率变化率的相加来表示外汇市场压力指数。第二种是由学者Roper和Tumovsky二人于1980年提出的IS-LM模型(简记为R-T模型)。该模型在一般的开放经济IS-LM模型中引入了一个随机变量,该模型与前者最大的不同就是设立了一个政策反应函数。Weymank于1995年再次指出了前述模型的缺陷,首次给出了非模型依赖的外汇市场压力一般性定义,建立了IS-LM-AS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适用于不同结构模型的EMP指数。之后她又根据的一般性定义推导了指数和外汇市场干预指数估算式,以使得用于测度外汇市场压力和外汇干预程度的一般分析框架变得完整,在此称之为外汇市场压力测度的第三种模型。
在广大学者的实证研究分析中,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利率结构尚未市场化,使得对于利率的考量只能使用一些替代性指标加以平价,从而影响了测度的EMP指数的真实性。针对这种情况,Kaminsky于1996年将利率指标删去,提出了只包括汇率及外汇储备变化的非模型依赖指数。但是因为随着全球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入,国内利率的变动也缓解了一国的外汇市场压力,因此这种方法给出的EMP测度也仅是近似的,。另外,Pentecost,Van-Hooydonk以及Van-Poeck等学者于2001年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EMP指数中各因素的权重,构建了一个新的EMP指数。另外一些学者们通过方法也进行了一些实证研究工作,如Stavarek于2005年通过ERW方法对中欧四国1993至2004年的外汇市场压力指数进行了分析,发现实行中间汇率制国家的EMP要比采取其他汇率制国家的小。颜永嘉于2011年运用ERW方法,通过分析2000-2010年间的相关数据估算了中国外汇市场压力指数。
三、中国外汇市场压力的现状..........7
(一)外汇市场压力的概念及其发展.......7
(二)我国外汇市场压力情况.........8
(三)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9
四、中国现有货币政策工具......13
(―)公开市场业务.........13
(二)存款准备金.......13
(三)中央银行贷款与再贴现......14
(四)利率政策五)常备借贷便利.........15
五、中国货币政策的现状探讨........16
(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17
(二)外汇市场压力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机理...........18
(三)面对外汇压力中央银行的调控手段探讨.........20
六、外汇市场压力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外汇市场压力的度量
按照外汇市场压力的一般性定义,外汇市场压力最终表现为市场各方具有理性预期且无外汇干预时消除本币超额需求所需要的该国汇率变动量。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与汇率制度,有许多政策工具可以抵消市场对该货币的国度需求。因此如果要构建完善的外汇市场压力指数,就需要思考如何将这些政策工具的变量波动转化为等价的以汇率形式表示的波动。目前,根据转换方法的不同,学术界一般将指数分为模型依赖法和非模型依赖法指数两大类。
1.模型依赖法指数
根据这种方法估计的EMP指数,其各权重系数不能够直接观测得到,而是需要通过具体的模型估计而得。目前我国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央银行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干预外汇市场来缓解外汇市场压力。直接干预方式,就是中央银行直接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间接干预方式则是央行改变本国货币供给量来进行的干预方式。依此,可以由汇率和外汇储备的变动来进一步估算EMP指数。
(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度量
考虑到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中央银行自然希望以最低的通货膨胀率来换取最高的经济增长率。因此通过对货币政策在这两方面的测度可以凭借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但是,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之间是会相互影响的,通过经济学中的菲利普斯曲线可表示出二者的正相关关系。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即使经济增长率相同的条件下也可能有不同的经济增长质量,不同的货币政策效果会改变两者互相影响的程度。
因此,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最终可以简单地体现为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其中经济增长率可以理解为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旳“正效果”,而后者则是货币政策的“负效果”,相互之间存在取舍的关系,可以理解为货币政策的收益与成本。在本文中,为了直观地衡量货币政策的效果,构造“有效性系数”。
七、结论与建议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是政府调节经济运行的两大手段,而其中货币政策由于运用的方式方法广泛、丰富成为各个国家在日常经济调节中的最常用手段。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市场经济的各种渠道、方式、过程调节市场的投资意愿与消费意愿,控制市场资金流量,从而对经济的冷热加以控制。目前,我国政府主要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常备借贷便利等政策途径来施行我国的货币政策,通过各种政策的组合、交替来实现具体的货币政策意图。但是货币政策并不是一定有效的,或者说其有效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具体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有些因素会促进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而有些货币政策则会阻碍这个途径,外汇市场压力就是其中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居全球首位。从2001年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与深入,我国经济开始加速发展,外汇储备积累迅速增长,到2013年12月,我国的外汇储备以3.82万亿美元的规模居于世界首位。同时,从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开始了第一轮的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从此不再简单地盯住美元,采取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至2013年12月,人民币汇率已经累计升值27%至6.0540的水平。外汇储备的增加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共同构成的我国的外汇市场压力,而外汇市场压力由于会让央行被迫发行货币来对冲输入美元,且会吸引更多的外资前来博取人民币升值的收益,不得不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产生影响。面临外汇市场压力,虽然央行能够通过汇率与利率手段加以调控和引导,但是其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即容易吸引更多的国际市场游资前来套利。
为了衡量外汇市场压力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本文根据非模型依赖法构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外汇市场压力指数测度方法,该方法将汇率与外汇储备的增长变化综合考虑进来,综合地衡量的外汇市场压力的情况。同时,面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不易量化的情况,根据货币政策“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最终目标,构建了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衡量指标。最终本文通过统计学的方法,通过数据的分析检验和数学模型的构建,以实证分析的方式,展示了外汇市场压力对货市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我国的外汇市场压力的增长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具有协整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稳定的联系,并且前者对后者具有单方向的影响,这种影响会给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带来负”作用,同时央行的对冲行为或其他货币政策手段会减少外汇市场压力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直接影响,这种影响约是央行不千预的一半左右。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