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育管理论文,笔者认为农村高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需要坚持的教育工作,学困生的形成也是一个长年累积的发展过程。因而在做学困生工作时,需要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自身等共同合作。
一、对农村高中学困生的实证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工具与方法
本问卷的编制围绕“农村高中学困生的成因”这一确切的主线进行问题设置,包括学困生的类型,以及影响的因素,依照这两个问题,将问卷的内容进行细化并形成调查题目。
在样本的选择上,之所以选择X中学进行调查,是因为X中学地处远离城区的某乡村,也属于比较边缘化的独立高中。而就读该中学的学生,多数父母务农或外出打工,学生初升高考试中分数极低,不少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出现问题。
1.问卷调查情况简介
(1)问卷调查对象及发放、回收
问卷调查法是本研究最主要的调查方法之一,本次研究利用问卷星这一重要的调查工具,问卷部分主要针对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52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08份,回收率97.7%,具有较好的样本作用。①本研究选定的X中学,地处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内农村地区。全校共有12个班级,学生人数862人,其中男生453人,女生409人,初升高时录取分数线较为靠后。自2008年办校以来,高考本科率低于10%,高考上线率在93%以上,多数学生学习偏科,学习中也遇到多种多样的问题。
(2)问卷的设计
根据问卷的基本内容以及整体的结构框架,再不断进行修正与完善,并围绕农村高中学困生的类型及成因,深入学困生类型的分布情况以及学困成因和解决策略。
本论文进行的学生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了解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以及选科情况,旨在了解样本的发放是否科学均衡。第二部分主要根据学生自我认为的学困生的类型及特征进行调查,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学困生的特征分布情况。第三部分主要是关于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包括学生本人的影响作用、教师对于学困生的影响作用、父母对于学困生的影响作用以及学校对于学困生的影响作用,从而深入了解不同因素对于不同类型的学困生的影响作用的异同点。
.........................
(二)问卷总体质量分析
1.问卷的信度检验
在本次调查中,关于学困生的类型使用Likert五点计分法,并用克伦巴赫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a系数)作为信度检验的指标,结果如表1.1所示。问卷中的学困生四个类型维度与问卷总数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均高于0.8,其中总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921,可见问卷的使用价值比较高,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学困生成因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05,同样整体信度较好。
教育管理论文怎么写
.............................
二、农村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原则
(一)农村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学习上的习得性无助
学困生存在的原因错综复杂且根深蒂固,主要原因是学困生自主能力不突出,与转化需求之间造成的矛盾。学生的自主能力主要体现在学习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意志四方面。从表1.6中至表1.9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呈现的共性为:暂时型困难学困生自身因素的平均值为1.41,能力型困难学困生自身因素的平均值为1.38,动力型困难学困生自身因素的平均值为2.12,综合型困难学困生自身因素的平均值为1.40,其得分普遍偏低,四个因素均低于中间水平,且呈现自身因素得分<教师因素<学校因素<父母因素的趋势。表中数据表明,自身因素分值最低,根据短板效应,分值越低的因素,对学困生转化的工作影响越大,也是最影响暂时型困难学困生的因素。
(1)学困生的学习基础不牢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困生的学习困难是从初中甚至小学阶段便开始存在,日积月累,学困生问题越来越严重。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年级的改变,知识难度显现程度上升,新旧知识之间的关键性和传承性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差的学困生,如果没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和准确的辅导,便会渐渐拉大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到了某种程度,学习基础薄弱,现实使得大部分学困生开始产生厌学的情绪,在短暂的努力得不到见效的情况下,便会自我放弃。面临学困问题越早的同学,其学习基础越薄弱,其转化过程越艰辛,这是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
(2)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不足
学困生的学习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身的学习动机不足,而学习动机恰恰是支配学生一切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心理学上对于动机的分类有很大的标准与层次,对于学困生产生的影响最大的主要有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是根据其来源不同进行划分的。①学困生的内部动机,指个体因内在需要直接引起的学习兴趣与行为,处于主导支配地位,具体体现为对知识文化感兴趣,渴望通过学习活动,自愿产生学习行为,使自己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得以满足。大部分学困生内部学习动机不足,是因为自身学习基础薄弱,对学习行为失去内部兴趣。学习的外部动机,是指个体自身外部因素引发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主要来自于周围的环境和人物。学困生外部学习动力不足,主要是由于成绩的不理想,长期处于被忽略或被否定的状态,久而久之,他们对外界的表扬和激励不再抱有期待的心理,甘于平凡的学习态度,实际上是学困生学习动机不足的表现。
......................
(二)学困生转化依循的教育原则
1.用爱感化的原则
研究表明,大多数学困生的性格较为内向,自身常常带有自卑感和孤独感,情感相对脆弱,不愿意过多与他人进行交际的原因,是他们内心缺乏自信,害怕在于外界进行接触的过程中,受到忽略与排斥,因此,他们在与师生的日常交际中往往表现出被动、冷漠的状态。事实上,在与大多数学困生进行面谈之后,我们了解到他们的内心并不冷漠孤僻,他们也希望与外界进行学习生活沟通,甚至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更加渴望有知心的朋友和深厚的友谊。
因此,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爱与关怀的原则。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主动与学生进行谈话,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以及深层的情感需求,并用爱心与关怀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师生共同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人际氛围,使学困生在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中成长与改变。“亲其师,信其道”是教育的成功秘诀与取胜活宝,教师与父母的爱与关怀,是学困生自我转化过程的不竭动力,起着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
2.长远发展的原则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适用于世界万物的形成过程。对于学困生的形成之路同样适合,学困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困生的类型属于综合型,并不是单一原因或者一朝一夕形成的。因此,在对其转化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做到以发展的目光看待问题。学困生一旦形成固化的思维和固定的习惯,在改变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左右摇摆甚至胆怯退缩的心理状态,转化之路曲折缓慢。研究表明,学困生并非没有自己尝试过改变,而是在尝试过程中,缺乏毅力与坚持,最终中途放弃。
因此,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该比学生本人更加具备耐心与信心,用发展的目光看待曲折艰辛的过程。面对学生见微知著的进步与该改变,应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其取得更大的进步,面对容易自我放弃的学生,教师应该经常给与鼓励,督促其战胜自我,并克服干扰。
............................
三、农村高中学困生转化的教育行动研究.............................43
(一)动力型学困生(A生)的教育转化案例..........................43
1.情况简介......................................43
2.原因分析.................................43
四、农村高中学困生转化的教育策略..............................56
(一)学生发挥主体功能的夯基作用,增强自主学习能力.....................56
1.夯实学习基础坚持筑牢根基...............................56
2.激发学习动机以期厚积薄发...........................56
结语.......................64
四、农村高中学困生转化的教育策略
(一)学生发挥主体功能的夯基作用,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1.夯实学习基础坚持筑牢根基
(1)刺激学习感知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感官,直观感知学习材料,再通过摄入和内化,最终获取文化知识和学习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途径主要有:一是直接的途径,即教师通过多媒体或实物教具的实验演示或影视显示,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上的丰富和充实。二是间接途径的感性认识,即通过学习材料的字面表达或者教师的语言描述,在脑海里通过信息加工和再现,最终形成感性的认识。感性认识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学困生的转化重点工作在于从源头上寻找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办法。
(2)巩固学习知识
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之后,应该在下一环节进行发散性和抽象性的思维活动,才能够巩固和深化上一环节获取的知识,所谓的发散性和抽象性思维,即对事物的现象到本质进行深入的探索。长期的应试教育中所形成的的固化思维,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突破思维,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学习停滞不前,甚至成绩倒退的结果,因为客观事物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处于不断的积累变化和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只有发散性思维和抽象性思维,才能不断发现新知识、获取新理论,海纳百川,包容万象。许多学困生反映出来的共性,正是在一道题变了一种形式就不容易理解,原因是长期处于固话思维的他们,抽象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不足,只能抓住知识的现象,并不能理解知识的本质,导致题目摇身一变就素手无策,因此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应该再深化和巩固知识的环节,进行发散性思维和抽象性思维。
教育管理论文参考
...............................
结语
农村高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需要坚持的教育工作,学困生的形成也是一个长年累积的发展过程。因而在做学困生工作时,需要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自身等共同合作。针对农村高中所存在的“学困生”,怎么从源头上及时的把存在的因素进行消除,这是教育工作者所需要进行的一项长期的工作。
本研究主要针对农村X中学进行的学困生调查研究,从其特征、形成原因,再到有针对性的提出转化策略。当然本研究还存一些不足的地方,仍然在需要继续努力进行研究工作,笔者自身的教育工作生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希望能够用自身的实践努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对学困生的转化作出自己的贡献。未来的道路上,笔者也将一直努力投身于农村的教育教学工作上。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