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高师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焦,以向中小学输送合格、敬业、优秀的教师为己任。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他们担负着教书育人,为中华崛起}fn执鞭的光荣使命。高师院校的学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教师整体素养的状况如何和我国的教育质量乃至未来的教育水平都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他们能否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完成祖国和人民赋子他们的神圣使命,很大程度上取决十高师院校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的专业技能教育和在此期间形成的综合素质。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担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不仅要求其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扎实的基本功,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崇高的师德修养。长久以来,我国大部分的高师院校在师德教育方面存在着不少弊端。他们更加重视思想道德教育,轻视甚至是忽视了学生的师德教育。这样对高师院校学生的个人素养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这种不良影响带来不少后果,例如,许多高师院校的学生的意识观念和教师职业道德并不契合,是出现了明显的背离现象。更有一些高师院校学生对师德的要求不能客观正确地认识,没有积极向上的师德情感,没有坚定不移的师德行为志向。一些已毕业的高师院校学生师德行为现状很令人担忧,有些不甘十教师职业的纯净,不愿去中小学特别是偏远学校执鞭任教;有的对学生放任自流;有的以教谋私,有的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和以罚代教;甚至个别教师道德败坏,不遵守法律法规,知法犯法,扰乱社会秩序。
综上可知,针对当前的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存在的不足,全面深入地调查高师院校学生师德教育的状况,研究师德教育中隐藏和暴露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建立切实可行有利十师德意识建设的体制,具有显著地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理论价值。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国之间竞争口益激烈,要想在口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要求教育和培养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只有拥有了高素质的新型人才,才能适应口新月异的发展。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显然是问题的关键。Ifn教师的素质则是一切问题的核心。其中教师的师德可以看作是灵魂之所在。因为师德直接关系到教育对象的教育目标的实现。教师发展,师德是关键。良好师德的形成,不仅要靠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也要借助十有效的师德教育。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教师的师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德的高低影响着实现教育目标的作用。显然,师德素质与实现教育目标的作用成正比。由此可见,高师院校的教育中,师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强调:要“大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从文件中可以了解到,大力加强师德教育,努力提高教师素质是高师院校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关键。教师是教书育人的灵魂人物,教师像园丁将知识的甘露播撒给学生。这个特殊又荣耀的职业,要求为人师表者,不仅具有广泛渊博的知识和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更要求有正确无误的政治方向和崇高的道德素养,以及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师,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是必要和有益的。在高师院校中加强师德教育,有助十师范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的师德魅力时时彰显,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挥示范表率作用。老师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生动,规范,灵活,多变的榜样,以便学生在老师的带动和感染下学习和模仿。因此,为适应新的教学形式的要求,高师院校的学生必须加强师德教育。
(二)研究现状
近年来的研究情况表明,理论界对高师院校的师德方面比较重视,研究的比较多。从现有的研究课题方向不难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教师师德的发展方向,Ifn对高校学生的师德研究就很少有人关注了,尤其是能结合现实状况进行的实证性研究就更少了。即使有对高校学生师德教育进行研究的,也主要是对某一方面进行探讨,如高师院校学生的人格教育、理想教育、就业道德教育等,不系统目_不全面。比如韦庆华的《新时期我国师范生师德教育内容探新》(《广西师院学报》2000. 7一文仅对师德教育内容进行了简单I}析;陈迪新的《浅析加强高校教师师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对策》是对高师院校教师师德的研究,孙英娟的《师范生师德教育的可行性途径》(《邯郸师专学报》2002. 6)仅对师德教育的可行性途径进行了阐述。这就影响了社会对这一问题的整体认知和重视程度。因此,关十高校师德教育问题的研究还需要大大加强。
本文试图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师范生加强师德教育的意义着手,通过对高师院校学生师德教育的现状作一系统的研究,分析和总结影响高师院校学生师德教育的多种原因和要素,为高师院校学生师德意识教育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为高师院校学生师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三)概念界定
1、师德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德是师之本。可见,师德对十教育者Ifn言,有比其他行业更广、更深、更远的渗透力。从古至今,我们国家就有“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说法。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指出:“其身正,不令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师德是一面旗帜,在育人中具有重要的心理导向、道德导向和价值导向作用。
任何一种师德表现都能折射出深层的东西,它包含着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管理观、学习观、评价观等一系列相关理念在内的综合观念。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Ifn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
2、师德教育
师德教育是人类道德教育中的一种特殊教育,它是使教师师德达到最高境界的有效途径。它是社会道德教育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化、规范化,是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师范院校以及各类师资培训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共同参与,共同完成的。师德教育旨在提高教师德性,促进教师全面发展,辐射社会文明建设的活动,其对象不仅有在职教师,还有广大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有志从事教育事业的学生,是一种注重内化和养成相结合的教育实践活动。
3、高师院校师德教育
高师院校师德教育是指高等师范院校按照社会对中小学教师的师德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高师生施加系统的道德教育影响,使他们遵循职业道德行为准则,自觉履行对社会对教育事业应尽的义务,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的活动。f5l高等师范院校的师德教育是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转化为高师生个体职业道德品质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是保证高师生更好地适应未来教师职业所必备的职业道德素质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赵莉. 师德、做人与职业道德[J]. 道德与文明, 2001,(03) .
[2] 王志红,曾慧中,黄惠东,沈健. 中国师德教育古今谈[J]. 中国电子教育, 2006,(02) .
[3] 胡忠仁. 论师范生的师德教育[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1,(01) .
[4] 韦冬雪. 当前高师院校师德教育现状与对策[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4) .
[5] 罗元. 从社会主义荣辱观角度谈师德建设的途径[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9) .
[6] 王庚. 浅议师范生师德教育的实效性[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10) .
[7] 陈子服. 师德教育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 教学与管理, 2001,(08) .
[8] 李春美. 师德教育中的原则性师德培训[J]. 江西社会科学, 2001,(02) .
[9] 谭智奇,宋勇. 浅谈师范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师德教育的结合与创新[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8,(01) .
[10] 苗瑞丹. 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浅析[J]. 理论观察, 2008,(06) .
[11] 付俊杰. 论师范教育中的师德教育[J]. 辽宁教育研究, 2004,(05) .
[12] 彭斌,龙显成.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及师德教育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11) .
[13] 房敏. 浅议开展师德教育的一般性原则[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8,(03) .
[14] 陈悦悦. 浅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显性教育[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7,(06) .
[15] 惠谦顺. 浅析当前高校师德建设[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7,(05) .
[16] 陈贵洲. 师德教育的本质——“以人为本”[J]. 中国西部科技(学术), 2007,(01) .
[17] 禹旭才. 师德教育:化师道为德性[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
高师院校学生师德教育研究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
导言 7-10
(一) 研究目的及意义 7-8
(二) 研究现状 8
(三) 概念界定 8-10
一、高师院校学生加强.................义 10-14
(一) 加强师德教育是时发表展的必然要求 10-11
(二) 高等师范教育在教育事业............... 11
(三) 加强师德教育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 11-12
(四) 高师院校学生未来的职业特点决定必须对其加强师德教育 12-13
(五) 加强师德教育有助............ 13-14
二、高师院校学生师德教育的现状 14-18
(一) 高师院校师德教育取得的成绩 14
(二) 高师院校师德................. 14-16
(三) 高师院校师德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 16-18
三、加强高师院校学生师德............ 18-25
(一) 高师院校学生师德教育的原则 18-21
(二) 加强..................... 21-25
结语 25-26
参考文献 26-27
参阅文献 27-28
后记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