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白板在远程教育应用中的关键技术研讨及完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6967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绪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工nternet的规模化扩张,计算机的发展走出了一条从相互没有联系或联系困难到互连、互操作,甚至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网络群体的道路。为满足计算机用户在网络上的实时交互的需求,计算机支持下协同技术(CSCW),特别是以视频会议系统及电子白板为代表的协同技术迅速发展。而互连网在不断地改变人们时间和空间概念的同时,同样对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局限的远程教育产生着深刻的影响。1.1课题背景现代教育思潮中,终身教育是一种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理论,1956年“终身教育”的概念首度出现在法国议会的立法文件上,时至今日,终身教育已成为一个国家建立学习化社会的象征。终身教育的理念就是要把人的学习生命生延长至整个生理生命,把教育的概念从狭义的学校教育拓展至社会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等等。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还存在教育产业结构不够完整、教育体系不够完善、教育资源分布不够均衡等实际问题,要发展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体系,就要打破教育分布不均衡的局限性,充分利用国内的教育资源,大力发展远程教育。1998年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中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可以看出,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己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趋势,是加强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以及充分开发国家教育资源的主要途径。它使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身处异地的学生同样可以共享优秀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当今,以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为代表的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发展现代化远程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1.1.1远程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国际知名的远程教育学者德斯蒙德·基更(DesmondKeegan)指出:“远程教育是教育致力开拓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里,在整个学习期间,学生和教师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学生和学习集体在整个学习期间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技术媒体代替了常规的、口头讲授的、以集体学习为基础教育的人际交流(这样与自学计划区别开来)。它相当于一个工业化的教育过程。”远程教育的一般定义是指将课程传送到校园外的一处或多处学生的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则是指通过音频、视频(直播或录像)及包括实时和非实时在内的技术手段把课程异地传送。远程教育是以开放的、灵活的、终身的教育发展为目标,它是传统教育的延续和发展,同时,也是对传统教育的巨大变革,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局限,具有传统教育所不可比拟的特点。1.开放性在远程教育中,教育教学制度同传统教育不同,更加注重创新才能的培养,在保证受教育者具备基本学习能力的前提下,采取“宽进严出”的方针;在教学管理中,没有采取优胜劣汰的方针,而是在保证基本教育质量的基础上,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尽可能多的受教育的机会;在教育方式上,要照顾不同职业背景和工作时间的在职人员的实际,提供可供选择的教育服务。

2.灵活性第一,能满足受教育者个性化的要求,给受教育者以更大的自主权,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方式去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使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地接受,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逐步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中心”所替代。第二,远程教育覆盖面广、传播手段灵活多样,教育资源和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可以随时、随地为受教育者提供教育服务。第三,远程教育可以实现多家高等教育单位的多种形式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应有的作用。3.大众普及性这个优点是建立在前两个优点的基础之上的:正是因为远程教育的开放性,才有可能为不同基础、不同经历的受教育者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同时,亦是由于远程教育的灵活性,刁‘能为不同背景、不同职业的受教育者接受继续教育提供了可能。因此远程教育具有大众普及性的特点。4.学习的终身性在当今社会,新知识、新技术扩散速度很快,快速的扩散必然导致对知识、技术的更新要求也加快,从而又促使新的东西产生,而在职人员必须不断地为自己补充新的知识,接受新的信息,才能赶上职业要求的变化。因此,现代化的教育必须训练人们的创造力,能够适应迅速变化的工作环境,教育机构将根据社会需要、学习者的要求和本地的实际情况提供灵活多样的课程。

远程教育利用网络实现了这方面的要求。5.社会资源共享性远程教育利用网络给学习者提供了最丰富的信息,使学习由被动地一记录外界信息的过程变成学习者主动选择信息的过程。从物质上讲,网上学习打破了时空限制,学校不必为学生安排教室,更不必为学生解决食宿等问题,学生用于交通的时间和费用也可大大减少,教学活动摆脱地域限制,延伸至全国乃至世界,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另外,由于网上教学的信息是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存在的,信息的复制既简单、迅速又经济,节省了大量的书本开支。1.1.2我国远程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在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是函授教育,这一方式为我国培养了很多人才;第二代是80年兴起的广播电视教育,我国的这一远程教育方式和中央电视大学在

参考文献

[1]程剑峰,吴月珠.桌面视频会议系统技术标准简介「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0,19(11):74-77.

[2] Baomin Xu,Hang Shi,Shouxun Lin.Some Issues Implementation of a WhiteboardTool[C].CSCWID98,2002.

[3]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CSCW)4.

[4] Jerry D. Gibson, Toby Berger等.李煌,朱山风等译.多媒体数字压缩原理与标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5]沈兰荪,卓力等.视频编码与低速率传输「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6]罗松林.网络视频传送技术浅析「J].中国图像图形学报,2001, 12: 12-14.

[7]卓力,沈兰荪,朱青.视频流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J].电子学报,2002, 8: 1213-1218.

[8]李凌.多点桌面视频会议系统的研制与开发[D].广东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1999.

[9]李成楷等.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中的流媒体关键技术分析「J].计算机科学,1999, 7:128一131.

[10]李吉林,俞勇一个具有电子白板功能的语音通信系统「J].计算机工程,1998, 11:87-89.

[11]付良,赵鹏等.在工nternet网上提高传输视音频实时性的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00,7:39-41.

[12]李鹏,朱光喜.视频会议中可靠实时音频的传输「J].电子技术,1999, 5: 13-15.

[13]樊星,顾伟康,叶秀清.多媒体会议中的快速实时自适应混音方案研究「J].软件学报,2005,1:24-26.

[14]曹宁,胡建荣,马银松.工P视频会议系统中音视频同步的研究「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5, 12:36-38.

[15]陈柏生,郑建德,施华.IP视频会议系统及其关键技术「J].厦门大学学报,2004, 1:68-70.

[16]牛红玉.计算机多媒体会议系统相关技术浅析「J].计算机工程,2004, 1: 24-27.

[17] Marcus Goncalves,Kitty Niles.IP Multicasting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18]毛迪林,高传善.工P多点广播和路由技术[J].微型电脑应用,1999, 3: 15-16.

[19]张颖江.基于winsock的IP组播网络研究及应用[J].湖北工学院学报,2000, 15 (2):28-30.

[20]明周明天,汪文勇.TCP/TP网络原理与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21]周欣然,舒卫真.Windows Sockets编程界面上的网络服务程序设计「J].微计算机应

摘要 6-7

Abstract 7

第一章 绪论 8-14

1.1 课题背景 8-10

1.1.1 远程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8-9

1.1.2 我国远程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及现状 9-10

1.2 视频会议系统与共享白板概述 10-13

1.2.1 国内外发展现状 11-12

1.2.2 电子白板的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 12-13

1.3 研究内容与章节分布 13-14

第二章 相关技术概述 14-27

2.1 多媒体数据的编码与压缩 14-16

2.1.1 编码压缩的必要性及分类 14

2.1.2 编码器(CODEC)的选择 14-16

2.2 Java语言 16-22

2.2.1 Java概述 16-19

2.2.2 多线程的应用 19-21

2.2.3 Socket在白板系统中的应用 21-22

2.3 CSCW概述 22-26

2.3.1 CSCW的协同机制的提出与发展背景 23

2.3.2 CSCW基本系统的分类 23-24

2.3.3 CSCW的关键技术 24-25

2.3.4 CSCW的应用领域 25-26

2.4 小结 26-27

第三章 关键技术研究 27-48

3.1 电子白板在远程教育应用中的关键技术 27

3.2 音、视频同步问题解决策略 27-35

3.2.1 同步方案总体设计 27-28

3.2.2 RTP定义及其实时数据控制机制 28-29

3.2.3 音、视频码流 RTP分组 29-31

3.2.4 发送端的音视频同步控制 31-32

3.2.5 接收端音、视频的同步控制 32-35

3.3 CSCW多任务协作机制系统环境结构的选择与策略 35-43

3.3.1 协作者之间的关系 35-36

3.3.2 协作者之间的交互 36

3.3.3 协作工具 36

3.3.4 协作方法 36-37

3.3.5 并发控制策略 37-43

3.4 其它功能的实现方法 43-47

3.4.1 协作管理 43-44

3.4.2 操作恢复功能 44-46

3.4.3 其它 46-47

3.5 小结 47-48

第四章 白板系统总体设计与实现 48-64

4.1 工作原理 48-51

4.1.1 通讯集的制定 49-50

4.1.2 控制权设定 50-51

4.2 白板系统的编程实现 51-58

4.2.1 总体思想 51-52

4.2.2 白板类 52-53

4.2.3 虚拟教室类 53

4.2.4 服务器端程序 53-55

4.2.5 客户端程序 55-57

4.2.6 功能介绍 57-58

4.3 程序设计中的主要技术应用 58-62

4.3.1 利用管道技术实现图形数据的传输 58-59

4.3.2 利用双缓冲实现刷新 59-60

4.3.3 RTP编程实现音视频同步 60-62

4.4 系统评估 62-63

4.4.1 系统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62

4.4.2 系统的发展前景 62-63

4.5 小结 63-64

第五章 结束语 64-65

5.1 工作总结 64

5.2 收获与体会 64-65

参考文献 65-68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68-69

致谢 69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