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2004年以来连续九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农作物种子处于整个农产品产业链的上游,对于农作物增产以及品种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资料表明过去一百年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60%来源于种子技术。从中长期发展趋势上看,由于受资源约束的影响,未来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75%-90%将来源于种子和生物技术。当今世界各国都把加强种子科技研究,推动种子产业发展列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种业是指以农作物种子的培育生产和销售为主要经营业务的产业。从种业的特性来看,首先它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是现代科技成果和传统农业生产相结合的枢纽,是国际贸易的关键行业,因此谁掌握了良种谁就掌握了未来。同时,种子的生产周期长、风险大,即使在发达国家新品种的产生也需要五到六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此只有相当规模的公司才有实力从事种业的科研。另一方面,种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具有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特性,影响种子质量的很多因素既不能通过直观观察得知,也不能很快得到反馈,种子企业的规模和声誉将极大地影响客户的信心。因此种子企业的兼并重组是种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二部分第10条明确提出:重大育种科研项目要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优化调整种子企业布局,提高市场准入门滥.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种业2。一号又件对种业发展重要性的特别强调推动了我国种业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行业增长潜力巨大。政府目标是要发展一批具有研发实力的大企业集团,提升国内种业整体发展水平,预计还会有种业发展规划、收购兼并等出台扶持政策。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具有一定规模或研发实力的龙头种子公司将获得快速增长。2012年我国种业市场达580亿元,稳定增长需求以及开展行业并购重组将是带动行业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20世纪全球经历了 5次企业并购浪潮,并购巳经成为现代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和高成长企业快速扩张和整合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跨国直接投资的最主要方式。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种业市场,仅次于美国。然而中国却没有一家在国际上叫得响的种子企业。纵观种业第一大国一一美国的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种子行业进入快速整合期,截至目前共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整合浪潮。整合浪潮使美国种子行业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行业规模快速扩大、集中度大幅提升、规模优势日益显现,杜邦、孟山都等国际种业巨头薪露头脚。因此当前中国种业若能通过并购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将有助于加速提高种业的整体发展水平。.21世纪种业国际化成为世界农业经济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的种业经济将在互相交流中发展。目前国际种业市场高度集中,其中前五大公司占据了国际种子市场份额半壁江山(图1.1 )。因此中国种业要成功进行跨国并购就必须更好地发挥后发优势,在模仿中实现创新与超越。
1.1.2研究意义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决定现代农±发展的核心要素.国际种业巨头的成长史就是并购史,种业的特性及国际种业发展历程说明.企业强则种业强。与国外企业相tt..国内种子企业在资金、技术、品种、人才等方面均存在很大的差距。兼并重组有利于集中行业资源.增强公司的规模效应、研发实力及市场拓展。目前中国种业处于紧移密鼓的国内重组与整合阶段,尚未涉足跨国并购重组。但国内资源、技术、人才及经验有限,未来中国种业需要走国际化道路,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借鉴国际种业巨头的成长经验,做大做强中国种业。研究种业的并购重组对我国种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理论意义
关于并购模式和绩效的研究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本文在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有许多创新之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首先,本文以种业的跨国并购为研究对象,这是学术界关于并购模式和绩效研究的一个全新视角。其次,本文深入分析了不同并购模式影响经济绩效的机理,完善了并购理论的相关文献、发展了并购模式和绩效研究的理论基础。再者,本文将传统的平衡计分卡模型进行改进,从而实现全方位地考察并购前后经济绩效的变化,使研究结论更加稳健可信。最后,本文用热力学中的熵值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研究跨国并购的经济绩效,很好的丰富了跨国并购绩效研究方法。
2不同跨国并购模式影响企业经济绩效的机理分析
目前对于横向跨国并购、纵向跨国并购和混合跨国并购的研究成果已经比较成熟,本文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分析这三种不同跨国并购模式对企业经济绩效的影响机理。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横向跨国并购占70%3左右,纵向跨国并购和混合跨国并购活动明显少于横向跨国并购。对进行跨国并购的企业来说,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绩效。跨国并购容易导致全球寡占市场结构的形成、协同效应的产生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双向转移。不同的跨国并购模式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是不同的:管理协同效应和资源协同效应更适用于解释横向跨国并购,技术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更适合于解释纵向跨国并购,经营协同效应更适合于解释混合跨国并购、因此不同的跨国并购模式对企业经济绩效的影响机理不尽相同(图2.1 ).
2.1横向跨国并购
横向跨国并购中跨国公司通过把自己在管理和资源的优势转移到东道国.东道国公司通过其现有的生产资源生产出产品,再把产品通过营销渠道销售出去。这一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市场销售环节,实际上就是把母公司产品间接销售到了东道国,而且这种方式比出口更有优势,更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从企业价值链的角度来看,横向跨国并购使得价值链专上的资源重叠,增加了价值链节的厚度。相同链节上管理和资源的协同效应以及市场销售环节中形成的全球寡占市场结构会促进链节质的改进,使并购后的企业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因此,横向跨国并购实现了价值链的增强。
3跨囯种业并购格局分析..........24
3.1国内种业并购格局分析..........24
3.2国际种业并购格局分析..........28
3.2.1国际种业并购路径分析..........28
3.2.2跨国种业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并购..........32
3.3本章小结..........36
4跨国种业并购重组综合经济绩效..........38
4.1基于改进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38
4.1.1改进的平衡计分卡模型..........38
4.1.2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的构建..........39
4.2基于因子分析的绩效评价模型构建..........42
4.2.1研究假设..........43
4.2.2样本的选取..........43
4.2.3研究步骤..........45
4.3实证检验..........46
4.3.1因子分析可行性检验..........46
4.3.2公共因子的确定..........48
4.3.4实证结果分析..........56
4.4本章小结..........57
5跨国种业并购重组绩效的熵值..........58
5.1熵值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58
5.1.1样本的选取..........58
5.1.2研究步骤..........59
5.2实证检验..........60
5.2实证检验..........60
5.2.1横向跨国并购..........60
5.2.2纵向跨国并购..........64
5.2.3混合跨国并购..........67
5.3本章小结..........69
结论
本文釆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跨国种业并购重组的模式选择和经济绩效的变动情况。理论研究部分,本文深入分析了不同跨国并购模式影响企业经济绩效的机理,通过对国内外种业并购路径及并购案例的研究分析了跨国种业并购格局。实证研究部分,本文构建了基于改进平衡计分卡的跨国并购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作为研究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跨国种业并购的综合经济绩效,运用熵值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分析了不同并购模式下跨国种业并购的经济绩效,为种业选择合适的跨国并购模式提供了参考。以下是本文的几个基本结论:
第一,横向跨国并购使得价值链节上的资源重叠,实现了价值链的增强。这一过程中形成的全球寡占型市场结构以及产生的管理协同效应和资源协同效应促使价值链节发生质的改变,从而改善了企业的经济绩效。纵向跨国并购将上下游不同价值链节上的资源交错,实现了价值链的互补.这一过程中产生的技术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促进了价值链节质的改进和量的扩张,改善了企业的经济绩效.混合跨国并购实现了价值链的重构或再造,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经营协同效应和核心竞争力的双向转移有利于企业经济绩效的改善。
第二,目前我国种业存在着企业规模小、盈利能力低、研发能力低等问题,并购活动仍处于国内并购阶段,跟发达国家种业发展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发达国家正在通过跨国并购对发展中国家的种子企业进行蚕食侵吞,我国需要继续釆用政府的政策和企业的努力相结合的方式来维护种业安全。经验证明,跨国并购是种业快速扩张的最主要方式。
第三,跨国公司可以通过横向并购提高市场占有率,通过纵向并购形成一体化的产业结构,通过混合并购开拓新的领域。从国际的并购路径看出,在产业发展的成长期和成熟期一般釆用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并举的并购策略。混合并购风险较大,尽量在关联性较大的产业间实施.
第四,跨国并购对企业经济绩效的影响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虽然短期绩效改善不明显,但总体上提高了企业的经济绩效,可作为种业的发展战略来选择,横向跨国并购有滞后效应,其提升经济绩效需要一个过程.但能带给企业长久且稳定的绩效增长;纵向跨国并购总体上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但它所带来的协同效应持续性不强,不够稳定;混合跨国并购的短期绩效较明显,但并购绩效的波动较大,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慎用。不同的跨国并购模式对企业绩效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企业需要在恰当的时机选择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正确并购模式。
参考文献
[1]Adelmen,M.A. The Anti-merger Act, 1950-1960 [J]. American http://sblunwen.com/jjfzlw/ Economic Review.1961 (6 ): 145-156
[2]JarrelLBrickley & Netter. The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 The EmpiricalEvidence Since 1980 [J].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88(2):148-168
[3]Jensen,M.C. & R.S. Ruback. The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 The ScientificEvidence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3(11 ):56-79
[4]Maquieira,Megginson & Nail Wealth Creation Versus Wealth Redistributions inpure Stock-for-Stock Mergers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8(48):56-64
[5]Myers,S.C. & Majluf,N.S. 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When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s Do not Have [J]. Journal of Accountingand Economics, 1984 ( 2 ) : 89-95
[6]Muller,D.C. A Theory of Conglomerate Merger [J]. Quarterly Journal ofEconomics, 1969)2 ) :126-138
[7]Niclsen,J.F. & R.W. Melicher,A Financial Analysis of Acquisition and MergerPremiums [J].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1973(8):126-143
[8]Shleifer.A. & R. Vishny. Value Maximization and the Acquisition Process [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988(25):89-95
[9]Schwert,G. & William. Markup Pricing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J]. Journal ofFinancial Economics, 1996(41): 386-405
[10]Smith& Schreiner. A Portfolio Analysis of Conglomerate persification [J].Journal of Finance, 1969 ( 1 ) : 5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