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927-1937 年的日本,财政对于这个国家的发展也有着深远影响,随着昭和元年①的开始,日本经济经历着金融危机“金融恐慌”,银行挤兑,倒闭,金融系统的崩溃,造成了实体经济的瘫痪,工厂的倒闭,工人失业,整个经济陷入了衰退,随后 1929 年的席卷全球经济危机给日本经济以重创,日本的情况大致是这样的,如果将昭和四年的经济各个指标均表示为 10,那么随后的时间内,各个经济指标开始迅速下降,在随后的昭和六年下降到谷底,例如,东京股指下跌到 5.06,国民收入下降至 7.6,工业产出也是下降至和国民收入相当的水平。整个日本经济的失业率居高不下,中村政则氏据二战后经济安定本部及厚生省资料估计最高为 250 万人(1931 年),同时农村中的经济形势也十分的严峻,很多的农民生活十分困窘,井上准之助,认为应当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削减政府的财政支出,实行低关税税率,在日本市场上通过充分的竞争,使得日本本国的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得到增强,那么最终就能使得出口增加,日本经济也会从衰退中复苏过来。高桥是清对于传统的财政政策也是抱有相当的怀疑态度的,他认为“以往的财政政策的指导思想是力求当年实现收支平衡,避免赤字,这种财政政策常不免于采取增税、控制信贷、压缩支出等措施,以致民间企业财力枯竭,对经济发展十分不利.新财政政策的主要着眼点,不应固守“当年平衡”,而应促进经济发展,以几年为周期来考虑财政收支平衡。在萧条时期,产业不振,失业增加,政府的财政方针不应当是紧缩,而应发行公债,扩大公共支出,以刺激经济,扩大就业。待至经济情况好转,税收自然增加,政府收入有余,公债自可清偿,土木、建筑、道路等项支出无非是以国家名义进行投资,把这类支出在决算中看作“损失”的观点是错误的(I933 年 4 月在第二次全国票据交换所联合会上的演说)。”这无疑是一种大胆的新的财政政策,这种财政政策的思想和美国的凯恩斯主义有着很大的相同之处。
1.1.2 选题意义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虽然在历史上,两个国家时战时和,但是总体上和平是主流,和平也是符合中日两国日本人民的愿望。我们从财政政策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中日两国在 1927-1937 年期间的财政状况,以及两个国家的财政政策对于各自国家国民经济的影响,有助于正确评价两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也有助于探讨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条件下财政政策所发生的实际功效,验证凯恩斯所提出的宏观经济学原理的正确性,更好地去界定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的效果。通过两国财政政策的对比研究,可以使我们认清高桥财政在使日本经济走出经济紧缩的泥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可以认识到高桥财政在支持日本右翼,势力推动日本政府走向军国主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高桥财政在实践上具有的两面性,着在世界财政史上很具有典型性,另外,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政策也有其两面性,一方面它促进了中国财政制度逐步走向现代化,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支出中很大一部分是用在发动反人民的内战上的。通过该问题的研究,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国内学术界对民国经济史和日本近代经济史的比较研究,为经济史的研究开拓新的领域。最后,通过对该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当时财政政策积极作用和有关教训的认识,通过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总结,可以更好地认识现实,认清当前我国所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性。
第 2 章 理论综述
2.1 国外的相关理论
对于日本在 1927-1937 年间所实施的财政政策的内容及其影响方面,日本的一些学者对此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日本的崛起——昭和经济史》中对于井上财政这样写道“井上准之助藏相提出的以“紧缩财政”、“缩减国债”、“解除黄金出口禁令”为中心的“井上财政”②政策。安腾良雄认为井上财政就是为了使得“日本经济回到正常轨道上来,并且对财政和金融加以整顿”,作者认为“井上财政努力是正统的且是合理的,但它并未估计到金本位制度正在瓦解这一总的趋势”,“黄金解禁和紧缩财政带来的经济萧条,再加上世界经济危机,不仅给中小工商业者、工人、薪金生活者以很大打击,而且殃及抵抗能力差,建立在落后结构上的农村经济和农民。“农村的贫困”,作为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突出出来”③。在《日本经济史——1600-2000》中,岸田真指出在“到现在为止,有关“井上财政”、“高桥财政”④的研究不胜其数”,“井上财政”的后遗症就是国内的严重的通缩萧条。然而高桥财政政策就和井上财政政策有着完全不同的特点,第一,脱离金本位制和低汇率政策,第二,积极的财政支出,第三,低利息政策。高桥财政试图将日本经济从昭和恐慌的严重萧条中拉回到正轨上来。但是这种积极的财政政策,也使得恶性通货膨胀的危险正在滋长。
日竹内宏在《日本现代经济发展史》指出“井上藏相,仍表示要坚持金本位制。于是不顾萧条持续,为维持国际均衡而进一步强化紧缩政策,同时开始于万人指责的对象——抢购美元活动做针锋相对的斗争”。“1931 年(昭和 6 年)12月 13 日,高桥是清出任大藏大臣。高桥直截了当地禁止了黄金输出,把日本经济从资金外流和紧缩过度的束缚下解放了出来。日本财政支出扩大的重点是军费和名为“时局匡救费”的农村振兴费,财源则靠日本银行发行国债获得。该书的作者认为高桥财政的思想被凯恩斯理论化,曾被纳粹党和罗斯福的新政应用过,在现代社会也随处可见。但在昭和初期。还是很新鲜的政策。日本历史学研究会《太平洋战争史》中写道:滨口雄幸的民政党内阁于 1929年 7 月 2 日成立。新内阁上台发表了以整理财政,减少发行公债、解除对于黄金出口的禁令、国际协调等内容的施政纲领。
2.2 国内的相关理论
周启乾在《日本近现代经济简史》一书中认为,“井上财政”则希望推行强有力的通货紧缩政策,一方面强制实行企业的合理化,淘汰低效企业,谋求提高生产,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另一方面要降低工资水平,提高利润率。1931 年高桥是清出任藏相,再次的禁止黄金出口,结束了一战为时不到两年的金本位制,并转向实行管理通货制。经过高桥的财政政策,1932 年的日本首先于其他国家恢复景气。虞宝棠在《国民政府与民国经济》中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中国现代财政制度,极不健全,北洋政府时期,财政收入有限,支出无度,不以预算随意开销。地方政府各自为政”。“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开始筹建现代财政制度,首先设立预算决算制度,裁撤厘金,表面上看是减少了财政收入,但是实际上却是整顿了杂乱的税制,促进了商品的交流,推动了工农业的生产,开辟了新税源”,设定了统税制度,与此同时,南京国民政府又开始了关税的自主运动,同时对于国民政府债务进行了整理,包括内债和外债整理。⑤孙文学和齐海鹏编著的《中国财政史》中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法制建设”有着很大的进步,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加强其通知,巩固其财政基础,介意加强财政征收和控制指出,是充分运用了法律这一具有强制性的工具,制定和修正了一系列的财政法律、法规,法制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说办不了划分国家和地方财政收支的《标准案》、《财政收支系统法》、《省县收支标准》和《县各级组织刚要》。在财政管理方面,颁布了《预算章程》、《办理预算收支分类标准》、《预算法》等法规。在财政监督发面,颁布了《审计法》、《国民政府监督地方财政暂行法》等⑥。
第 3 章 1927-1937 年间中日两国财政.....7
3.1 1927-1937 年间日本财政政策的演变历程........7
3.2 1927-1937 中国财政政策的演变历程.........11
第 4 章 1927-1937 年间中日两国财政政...17
4.1 日本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17
4.2 中国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18
4.3 中国和日本财政政策的效果比较分析........20
第 5 章 1927-1937 年间中日两国财政政策......23
5.1 1927-1937 年间中日两国财政政策的经验与教训....23
结论
第一,一国财政政策的急剧转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高桥财政在执行最初的几年中,直到高桥是清被刺身亡之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经济失业率开始下降,出口也开始增加,经济的发展逐渐步入了正轨,但是日本军部势力对于高桥的财政再平衡,缩减财政支出中的军部的份额非常的不满。随着高桥是清的被刺,高桥所推行的财政平衡也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公债发行规模的急剧增加,财政赤字不断扩大,从而为日后几年的日本出现恶性通货膨胀埋下了祸根,因此,一国的经济政策应当符合国内经济的发展水平,但是更重要的是经济政策要具有持续性。
第二,财政政策过于偏向军事部门会引发产业结构失调现象出现日本的高桥财政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政策都显示了,一国国家的财政对于军事部门的过分偏向,将会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失调的现象,因此国防要保持在适度的规模上,过分发展本国的军事实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资源对其他部门的投入,这不仅对于本国的经济发展十分不利,而且也不利于构建一个国家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财政政策固然是能够促进一国的经济发展,但是这种效果, 必然是建立在对于财政政策实施的有效的评价和监督机制上面没有好的监督是不能够确保财政政策发挥更大的作用的。中央近些年出现的三公支出的公开,就是在推进我国财政的实施的评价的监督机制,这就能够确保杜绝浪费,杜绝对于财政的挥霍,能够更好的保证财政在保证国民经济发展上面起到应有的作用。通过对 1927 年至 1937 年间日本和国民政府财政政策的研究,我们有以下几点深刻的认识和体会。首先,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必须要有现代化的财政体系的支撑,好的财政体系能够很好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其次,财政是取之于民而用于民的,应当为纳税人服务,为纳税人提供私人所不能够提供或者私人提供成本太高的公共物品,例如说军事国防,但是国防应当是和本国的经济规模相适应,适当的提高国防的装备水平,能够更好的保卫本国的安全以及维护地区和平,但是大搞军备竞赛,既不利于本国民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不利于地区的稳定与和平。最后,财政体系的建设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以创新促发展,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推动国家财政事业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日本的崛起——昭和经济史 著. 前田靖幸等. [M ]. 哈尔滨: 黑龙江出版社,1987: 31- 40.
[2]日本经济史——1600-2000 著.岸田真等 [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138- 183.
[3]日本近现代经济简史 著. 周启乾 [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6:310 -315.
[4]日本现代经济发展史 著. 日竹内宏 [M].中信出版社,2009:27-32.
[5]太平洋战争史 著. 滨口雄幸 [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6:310- 315.
[6]太平洋战争史 著. 日本历史学研究会 [M].北京:商务出版社,1959:78 - 89.
[7]国民政府与民国经济 著. 虞宝棠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3- 45.
[8]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过低财政划分制度 著. 刘慧宇 [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42-43.
[9]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37)的县财政研究综述 著 冯小红 [J].动态研究,2005:1.
[10]张公权.中国通货膨胀史(1937-1949)[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