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及必要性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6944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认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数字政府建设,运用信息化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的重要论述,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开了一条技术赋能的路径。①借助“互联网+”工具,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为公众提供更高效的公共服务,成为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互联网+”
互联网始于 1969 年美国的阿帕网,是一个由统一的协议连接各个网络组成的国际性的巨大网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互联网不再局限于相互交流沟通,互联网的其他价值逐渐被发掘,网上贸易、云端化服务、资源共享、信息检索、人工智能等功能逐步被社会认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政府对互联网的应用能力也逐步增强。过去,关于互联网的应用政府主要是用于内网建设,为节省开支提高工作效率将各类信息、数据、文档等存储在计算机中并利用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如今,政府利用互联网不断完善自己的外网建设,建立起了政府与公民的双向互动,例如通过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回应一些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增加办事执法的透明度,向服务型政府迈进的同时,“互联网+”应运而生。
关于“互联网+”的定义,政界、商界、学术界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李克强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并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旨在推动互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和引导互联网发展。马化腾表示,“‘互联网+’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①有学者认为“‘互联网+政务服务’就以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提升服务为核心,以政府权力清单为基础,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创新实践‘互联网+’思维,开启了从‘群众跑腿’到互联网‘数据跑腿’的服务管理新模式。”②
综上所述,“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成果,是中国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成果与标志,是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互联网+各种传统行业是当前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以互联网作为平台,运用信息通信技术将计算、数据、知识融合于社会各个领域之中,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鼓励创新促进新经济形态的形成,进而实现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工具的社会发展新形态。
.....................

二、理论基础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国家政府重塑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新公共管理在当代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中越来越显现出其主导范式的地位。①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NPM)从现代经济学中获得诸多理论依据,力图将私营部门许多管理方式和手段都运用到公共部门,在指导各国行政改革的运动中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各种缺陷被人们发现并遭到多方质疑,特别是其思想精髓的企业家理论,与此同时,美国的公共管理学家罗伯特·B·登哈特夫妇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公共服务理论。
登哈特夫妇认为构成新公共服务理论核心和实质有两个主题:“促进公共服务的尊严和价值;将民主、公民权和公共利益的价值观重新肯定为公共行政的卓越价值观。”②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扬弃和进一步改进,是在与那些根植于理性选择思想的主流公共行政或公共管理模型相对照的基础上提出的。新公共服务理论主张政府官员在公共行政中要以为公众服务为核心和在履行职责时的适当放权,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具体内容包括七项:
(1)服务,而不是掌舵。③公务员日益重要的角色就是要帮助公民表达并满足他们共同的利益需求, 而不是试图通过控制或掌舵使社会朝着新的方向发展。④政府不再是过去公共管理中单方面的领航,在现今社会多元发展的背景下,政府与行政官员需要用新的方式方法与那些非政府组织一起解决遇到的问题,可以将公共组织的这种行为看做是中介。
(2)追求公共利益。⑤公共行政官员必须致力于建立集体的、共享的公共利益观念, 这个目标不是要在个人选择的驱使下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案, 而是要创造共享利益和共同责任。①建立社会“愿景”不仅仅是民选政治领袖或公共行政任命官员的事情,政府有责任和义务让公众参与社会治理并保证他们的话语权,将公共利益放在第一位,更好地理解公众的利益需求并采取一定的行动。
(3)思考要具有战略性,行动要具有民主性。②满足公共需要的政策和方案可以通过集体努力和协作过程得以最有效并且最负责任地实现。③政府具有激发公众的责任感和实现集体目标的作用,而这一过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实现,为公众创造更多的行动机会,缩小公众与政府的距离感,增加公众与公共组织间的信任度。
(4)服务于公民,而不是服务于顾客。④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公共利益不是由个人的自我利益聚集而成的, 而是产生于一种关于共同价值观的对话。政府不应该首先或者只是关注“顾客”自私的短期利益,而应鼓励公民致力于超越短期利益的事情并且愿意为自己邻里和社区中所发生的的事情承担个人的责任,换言之,政府要着重关注公民的需要和利益并且要在公民之间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在提供公共服务时还需考虑公平与公正。”
.........................

第二章 “互联网+”背景下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及必要性

一、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时代背景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已经发生了深刻变革,谁在信息化上占据制高点,谁就能赢得先机、赢得优势、赢得未来、赢得安全。①在“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化已成为全球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始构建电子网络政府,将政府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优先发展的战略提上日程。比如,“美国在1993 年提出到 2003 年政府机构要逐步消除市场化办公,并且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实现电子化的在线交易,为推动政府信息化,美国在推动构建电子网络政府时,甚至通过总统命令这样一种形式来规范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欧盟15 个成员国在构建电子网络政府方面是统一步调的,他们提出在15 个欧盟国家内部,重点或者部分推动 20 项几乎全部是面向社会的具体应用,要求在2000 年底以前 15 个成员国大体都要能实现这 20 项应用,也就是说这 20 项具体应用都能在网上办理。”②世界各国都在加大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力求提高本国政府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能力。
在信息化的冲击下,对政府的管理方式、行政方式和监管方式提出新的要求,必须顺应新形势作出变革。中国自上世纪90 年代中后期开始政府信息化建设,在2002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政府管理信息化建设并推广电子政务,经过多年努力初步形成了“一站两网四库十二金”的政务网络构架,③对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行政效率、政务规范和透明度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将信息化置于国家战略高度,信息化取得一定发展,例如《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 号)、《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3 号)等。2016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概念,《“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网络强国和国家大数据战略,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建设,对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透明度,便利群众办事创业更具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明确作出指示和要求:“各级政府要提升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的能力,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①通过一系列政策内容和要求可以看出,“互联网+政务服务”是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新动力,标志着中国政府正在经历着一场信息化的变革。
..........................

二、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我国政府正在经历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为了适应这种趋势,我国政府提出了进行政府改革、建设电子政务、实现政府信息化的目标。从宏观角度来看,政府信息化建设应该有以下内容构成,一是政府各个组织内的信息化建设,如内部办公趋于网络化;二是政府各个组织之间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共建的联系;三是政府各组织通过互联网与社会大众或与企业之间的双向联系以及政府为社会大众提供的公共服务网络平台。电子政务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②具体来说,政府的电子政务工程包括:第一,政府之间的电子政务,即电子法规政策系统、电子公文系统、电子司法档案系统、电子财政管理系统、电子办公系统、电子培训系统、业绩评价系统;第二,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即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税务、电子证照办理、信息咨询服务、中小企业电子服务;第三,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即教育培训服务、就业服务、电子医疗服务、社会保险网络服务、公民信息服务、交通管理服务、公民电子税务。③因此,政府信息化建设应从政府组织的内部、政府各组织之间以及政府与公众之间考虑。
关于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有学者通过调研汇总国内外信息化测评指标,通过对比筛选,从支持手机接入的政府网站、非互联网电子公共服务、网站访问量、时效性、网站链接、网站可访性、电子参与、电子服务这几个方面对政府信息化应用进行测评。④还有的学者从政府信息化与管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水平、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信息技术普及与应用水平、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安全、信息效益七个方面构建政府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⑤青海省办公厅对政务信息化调查的内容有:政务信息化工作机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应用系统、云计算服务等方。

............................

第三章 “互联网+”背景下兰州市政府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 22
一、“互联网+”背景下兰州市政府信息化建设现状 .................. 22
(一)基础设施 .................... 22
(二)网站建设 ................ 23
第四章 “互联网+”背景下兰州市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困境及成因......... 37
一、“互联网+”背景下兰州市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困境 ................ 37
(一)信息化建设思想认识程度不高............................ 37
(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 37
第五章 加强“互联网+”背景下兰州市政府信息化建设 ................ 42
一、提高信息化建设思想认识.......................... 42
(一)转变观念强化认识....................... 42
(二)培养意识增强认同.................... 42

第五章 加强“互联网+”背景下兰州市政府信息化建设

一、提高信息化建设思想认识
从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将“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①到十九大提出要“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这就要求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要走出传统的思维方式,针对我国当前信息的碎片化、条块化、人力和运行成本高、快速反应能力不足等问题,在网络化和网络平台基础上,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②可以更加有效地管理公共事务,为社会群体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这都为信息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转变观念强化认识
实施政府信息化建设是推进传统行政管理型政府向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行政管理发展的趋势。当前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对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管理服务模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实践证明,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传统的政务工作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③在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是关键,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首先要从思想高度上认识到当前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其次是带动下属同事共同提高思想认识。从上到下都要意识到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趋势,职责分明,以服务人民为核心,共同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
(二)培养意识增强认同
加强培养基层公务人员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增加他们的认同感,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比如组织座谈会、信息化培训班等形式,让他们了解到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行政管理能力、服务水平、工作透明度,还能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增加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满意度。

......................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在科学、经济、管理等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政府信息化建设成为政府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便民政务服务政府改革的一种方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数字政府建设,运用信息化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的重要论述,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开了一条技术赋能的路径。①借助“互联网+”工具,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为公众提供更高效的公共服务,成为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
兰州市政府于2015 年开始信息化建设的初步探索,2016 年国务院印发《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后,兰州市政府于 2018 年印发《兰州市政务公开与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考核指标的通知》,虽然兰州市政府信息化的建设一直在逐步推进,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制度机制比较滞后、技术人才比较紧缺、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率不高等,针对这些问题论文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如提高公务人员信息化建设的思想意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机制、整合数据资源共享消除信息孤岛、政府积极引导提高公众对信息化建设的认知等,大力推进信息系统平台的推广应用,着力发挥信息化支撑政府治理的作用,不断拓宽信息化社会治理覆盖领域,旨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将大数据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努力探索一套适应时代需要、符合群众满意、解决实际问题的信息化治理体系,为政府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个可行性参考。
由于个人水平不足,这篇论文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访谈过程中有些相关数据涉及保密,数据的获取不够全面,影响兰州市政府信息化建设分析的精确性;调查问卷的发放数量只有 500 份,是否能说明兰州市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困境,还需进一步论证。请各位专家学者予以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