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创新能力成长函数与成长特征MPA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7018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通过构建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对 17 个样本城市进行实际测度,并运用 SPSS软件对城市创新能力成长函数进行拟合,总结不同类型城市创新能力的成长特征,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与实际测度。在梳理内生增长、创新系统、产业集群等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识别出城市创新能力四个构成维度:创新投入、知识流动、创新产出、创新环境,从而构建了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2)城市创新能力分类。通过城市创新能力整体水平与四个构成维度分布均衡情况,将 17 个样本城市划分为六类,综合型高水平创新能力城市包括北京市、上海市,特色型高水平创新能力城市有深圳,综合型中等水平创新能力城市包括广州、南京、天津、成都、西安,特色型中等水平创新能力城市包括苏州、杭州、武汉,综合型低水平创新能力城市包括哈尔滨、宁波、青岛,特色型低水平创新能力城市包括重庆、厦门、济南。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创新是世界大势所趋。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发展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在综合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科技实力正在重塑世界竞争格局,并深刻地改变国家力量对比,创新也逐渐成为许多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战略。科技创新被当今世界主要国家置于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各国不断制定各类科技创新战略计划,试图抢占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先机。美国国家创新战略、欧洲 2020 战略、英国《我们的增长计划:科学和创新》、日本《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 2017》、德国《新高科技战略——为德国而创新》(3.0)等等。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国际竞争力的新动能,唯有抢占世界科技创新新潮头,在能赢得发展主动权。

创新是发展形势所迫。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基于持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目标,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迎来了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重大的科学判断:“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2018 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创新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是我们能否过坎的关键”,以创新为发展基点,以创新为驱动,实现引领型发展。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
城市作为区域的重要概念之一,汇集大量社会资源,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在经济增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017 年中国前十强城市 GDP 总和占全国 GDP的 23.3%,足以凸显城市在经济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2015 年 12 月 20日召开)指出,“城市是我国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要完善市场制度,优化市场环境,改善创新创业生态链,让城市发展的主动力逐渐转向创新,形成城市发展新动能。因此,城市创新能力在国家创新能力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研发城市创新能力的测度体系,并在对城市创新能力实际测度的基础上拟合成长函数,为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政策建议。由此,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文献梳理,辨别城市创新能力概念与内涵,并构建城市创新能力的测度体系,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从纵向分别对我国城市创新能力进行实际测度和比较分析。(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研究)
(2)以城市创新能力的实际测度结果为基础,运用 SPSS21.0 软件拟合城市创新能力的成长函数,揭示我国城市创新能力的成长过程和成长趋势。(城市创新能力的成长函数研究)
(3)在对城市创新能力的构成维度与成长函数比较分析基础上,提炼城市创新能力的成长特征,剖析不同类型城市创新能力的成长特征,比较不同类型城市创新能力的成长特征与成长趋势,揭示不同类型城市创新能力的成长机遇与成长风险。(城市创新能力的成长特征研究)
(4)基于城市创新能力的成长函数和成长特征,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2.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网上检索以及图书馆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梳理和总结,以了解国内外城市创新能力研究的基本状况和相关进展,形成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此次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对所收集文献资料的梳理,基本把握城市创新能力研究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获得相应的理论基础,更深刻地把握本文的研究方向。

2.头脑风暴法
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头脑风暴法,识别创新投入、知识流动、创新环境、创新产出四个维度,进而确定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价测度指标,为本研究下一步数据采集夯实基础。

.........................

2 文献综述

2.1 区域创新能力研究
2.1.1 区域创新能力
区域创新概念最早可以追溯至 Freeman 和 Nelson 提出的国家创新体系。但是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具体内涵与外延,学界尚未有一致的结果。综合国内外学者来看,区域创新能力的内涵包括以下代表观点:甄峰等(2000)认为:“区域创新能力应该是在创新过程中,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基础上,不断将知识、技术、信息等要素纳入社会生产过程所具有的一种能力”。《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将区域创新能力定义为一个地区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由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创新的环境、知识流动能力以及创新的绩效五个要素构成。黄鲁成(2002)从创新的定义角度出发,认为区域创新能力是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能力。邵云飞,谭劲松(2006)从目标、主体、行为的角度界定区域创新能力,其目标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其主体包括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政府、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其行为是通过高效配置各类创新资源,实现新产品、新工艺与新服务的转化。张建民(2010)认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指一定区域的技术创新主体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技术创新活动,对区域内各种资源禀赋进行创造性集成,将其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并实现市场化的能力。Tura 和 Harmaakorpi(2005)认为区域创新能力是产生于区域创新网络的组成主体的互动过程,他们认为区域创新能力是一种将经济、智力和社会等资源以及应用这些资源的能力进行有效结合的能力。总体而言,众学者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概念界定包含以下几个共同点:一是区域创新能力强调一定的区域范围;二是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三是强调产出的能力,即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与新服务的能力,并旨在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四是强调多种创新主体的互动协作。
.........................

2.2 城市创新能力的成长函数研究
城市创新能力的成长函数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因此,从区域创新能力的演进趋势相关研究获取关于城市创新能力成长阶段与成长态势,为城市创新能力成长函数研究奠定基础。
目前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总体上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而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城市创新能力增长速度较快,中西部城市创新能力增长速度较慢。一些学者针对不同地2010)借鉴 WEF 创新型经济体的划分标准,采用百万人口拥有发明专利数,将国家创新能力发展阶段划分为创新落后阶段、创新边缘阶段、创新追赶阶段、潜在领先阶段与创新领先阶段,并运用马尔可夫链方法描述国家创新能力成长路径的演进特征与趋势,识别国家创新能力成长阶段的分布形态,发现国家创新能力成长具有“马太效应”和“路径依赖效应”。由于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重心发生转变,各地区创新能力呈现不同变化(柳卸林,胡志坚,2002):改革开放前,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点是东北地区,其次是华东和华北地区;改革开放后,沿海地区经济起飞,由于每个地区吸收能力、地理区位、经济资源条件的不同,南方地区区域创新能力演化呈现多样性。易将能,孟卫东,杨秀苔(2005)在区域创新网络影响因素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区域创新网络存在阶段性演化的特征,其会经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演化阶段。基础阶段主要是建立知识创造体系、技术开发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中级阶段主要是单一要素创新和综合要素创新;高级阶段是通过组织模式的创新来推动产业创新,进而推动产业的升级和结构优化,形成产业和区域的整体竞争优势。徐小龙(2007)结合区域创新系统理论,认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演进是通过创新能力要素培育和结构培育实现的。杨明海,卢晓杨,孙亚男(2017)研究七大城市群的区域创新能力演进趋势,分析七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的成长速度、地区差距及其成因,2006 至 2015 年区域创新能力成长速度由快至慢依次为成渝、长三角、中原、长江中游、京津冀、哈长、珠三角城市群,七大城市群创新能力地域差距总体较大,但呈现缓慢缩小的变化趋势。解旭霞,刘明广(2016)分析广州城市创新能力 2000-2013 年的演进轨迹,广州城市创新能力逐年加速提升,经历了低速发展、中速发展、高速发展三个阶段。许治,陈丽玉(2016)采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2001 年提出的国家技术成就指数(TAI)来衡量城市创新能力,并运用核密度与马尔可夫链方法,分析 2001-2011 年我国 21 个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指数分部动态特征与最终稳态分布情况,2001-2011 年各创新型城市的城市创新能力整体呈现平稳发展的趋势,但各城市发展速度差异很大,最终的稳态分布将是两极弱化,中间强化。

...............................

3 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 13
3.1 城市创新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 13
3.2 城市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 .......................................... 14
3.3 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16
4 城市创新能力的成长函数研究 ........................................ 22
4.1 城市创新能力的实际测度 ........................ 22
4.2 城市创新能力描述性分析 ......................... 25
4.3 城市创新能力成长函数 .................................. 31
5 城市创新能力的成长特征研究 ...................................... 36
5.1 综合型高水平城市创新能力成长特征 .................................... 38
5.2 特色型高水平城市创新能力成长特征 ......................... 38
5.3 综合型中等水平城市创新能力成长特征 ....................... 40

6 政策建议

6.1 加大创新投入力度,着重培育研发人才
城市创新能力的成长离不开创新人才与资金的投入。大量研究表明,在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中,研发经费与研发人才的投入对区域创新的作用程度较大(刘军等,2010)。在人力资本方面,人力资本水平深刻影响着城市创新系统的吸收能力、创新效率以及创新产出。产业集聚、FDI 的技术溢出效应大小与城市创新系统的吸收能力息息相关,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劳动者素质。FDI 技术溢出效应存在着“门槛效应”,当一个地区自身创新能力跨过一定门槛时,FDI 技术溢出效应才显著(徐磊,黄凌云,2009)。研究表明,劳动者素质差异是我国东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迟仁勇等,2004)。同时,人力资本的投入相对其他影响因素而言,对区域创新产出效应更为显著(苏屹等,2017)。尤其是对于中低水平的城市,其城市创新能力的发展重点应在于人力资本的培养。通过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城市创新吸收能力,越过城市创新能力门槛,才能引来加速成长的春天。在研发经费投入方面,无论是企业研发经费支出还是政府科技经费支出,对短期与长期创新产出中都具有明显影响。一般而言,创新资金投入存在明显的时滞效应,企业资金投入对创新影响在短期内较为显著,而政府资金投入,尤其是基础研究领域的资金投入,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是长期的。加强创新投入是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

城市创新能力的再发展离不开知识流动的推动。如果说对于中低水平城市而言创新人才的培育很重要,那么对于高水平城市知识流动则更为重要,知识流动是高水平城市创新能力突破瓶颈、再次腾飞的重要驱动力。在发展中国家,知识流动离不开产业集群与 FDI 的发展。在产业集聚方面,尤其是高技术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影响显著,高技术产业聚集有利于促进新知识与新技术的产生与技术创新的扩散(杨浩昌等,2016)。FDI区域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FDI 流入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程惠芳,2002)。FDI 除了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提升城市创新能力,还通过竞争效应、示范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培训效应等促进国内企业生产管理的改善、生产工艺和技术的改进等进而推动地区发展(李晓钟,张小蒂,2007)。研究表明当城市创新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即达到门槛后,对城市创新能力产生较强推动作用(沙文兵,李莹,2018)。因此,对于高水平城市由于其创新能力与吸收能力较高,对外溢的知识与技术吸收利用能力较强,产业集聚与 FDI 对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效果较好,知识流动对高水平城市更为重要。

..................................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本研究以城市创新能力为研究对象,探索城市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成长函数与成长特征。通过构建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对 17 个样本城市进行实际测度,并运用 SPSS软件对城市创新能力成长函数进行拟合,总结不同类型城市创新能力的成长特征,得到以下研究结论:
(1)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与实际测度。在梳理内生增长、创新系统、产业集群等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识别出城市创新能力四个构成维度:创新投入、知识流动、创新产出、创新环境,从而构建了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2)城市创新能力分类。通过城市创新能力整体水平与四个构成维度分布均衡情况,将 17 个样本城市划分为六类,综合型高水平创新能力城市包括北京市、上海市,特色型高水平创新能力城市有深圳,综合型中等水平创新能力城市包括广州、南京、天津、成都、西安,特色型中等水平创新能力城市包括苏州、杭州、武汉,综合型低水平创新能力城市包括哈尔滨、宁波、青岛,特色型低水平创新能力城市包括重庆、厦门、济南。

(3)城市创新能力成长函数。运用 SPSS 软件对六类城市分别进行曲线拟合,并得出相应成长函数。根据该阶段内城市创新能力成长趋势,用指数函数进行拟合,根据成长函数发展,六类城市创新能力未来发展趋势都是增长,高水平城市创新能力成长速度较快。
(4)城市创新能力成长特征。根据城市创新能力四个构成维度,分别分析了六类城市创新能力的成长特征与成长风险。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