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认为算计性依赖和关系性依赖在提升企业双元创新能力中起重要作用。算计性依赖和关系性依赖均对企业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有促进作用,且算计性依赖对企业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影响更强。在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中,企业对高校会产生两种类型的依赖。一是基于交易视角的算计性依赖;二是基于关系视角的关系性依赖。由资源依赖理论可知,组织为减少对外部资源的依赖程度,便会寻求解决方法以降低组织对外部资源的依赖程度。当企业与高校合作的项目占企业收益的很大一部分时,企业这时会产生一定的危机意识,为了规避风险,企业会有更多的动力去进行创新活动,这与资源依赖理论观点相符合。从组织内部层面看,一方面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当企业依赖于其他组织时,为了减少对外部环境的依赖,企业管理层人员会推进加大创新力度政策;另一方面,企业对高校的关系性依赖较高时,即企业与高校的关系更加紧密,对于高校来说会将更多的信息资源分享给企业,对于企业来说获取关键知识的渠道更广,所以企业对高校不论是算计性依赖还是关系性依赖都会对企业双元创新起着积极的重要作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为实现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不仅优化创新环境而且对创新的投资加大。有数据表明,2017 年中国创新指数为 196.3,比上年增长 6.8%。虽然企业创新规模有所提升,但考虑到新常态下创新发展的缺陷,我国创新规模仍显不足。创新的范围小,分布窄,与发达国家仍然有较大差距。由于创新效果周期长抑制了企业创新热情。虽然我国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实现核心技术并跑领跑以及通过创新突破我国发展瓶颈制约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仍在路上,还面临前瞻性基础研究、颠覆性技术创新、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的不足与挑战。这不仅是摆在许多企业面前的难题,也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由于创新本质上的复杂性,创新的多维度已被绝大多数学者所接受。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认为创新是二维变量,即双元创新,由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组成[1-2]。关于双元创新的研究,大多关注战略、知识、组织结构、组织人员与技术等方面,少有研究从组织关系的角度研究双元创新。已有基于组织关系视角研究创新的研究,认为组织关系直接影响企业创新。缺乏组织关系对企业创新的过程研究[2-3]。
本文认为知识吸收能力在校企依赖关系与企业双元创新中起着中介作用。首先,通过以往关于知识吸收能力研究,学者们认为其与创新关系紧密。其次,本文认为组织间关系会对知识吸收能力产生影响,主要是由于:(1)任何国家任何企业的组织活动都是存在于关系网络之中,中国的国情属于人情社会,关系对知识吸收吸收能力的影响更加明显;(2)以往研究证明组织间关系与知识转移相关。然而知识转移的程度与知识吸收能力的关系十分紧密。因此,认为组织间关系会对知识吸收能力产生影响;(3)组织双方一旦有联系,必定会有信息的交流。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本论文运用定性分析加定量分析,对校企依赖关系、知识吸收能力、双元创新和环境不确定性的关系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内容一:从内涵上厘清了校企依赖关系,从结构上把校企依赖关系划分为两个维度:算计性依赖和关系性依赖,并解释划分依据以及与本文其他变量的关系。
研究内容二:探讨了校企依赖关系、知识吸收能力、双元创新以及环境不确定性四者之间的关系。在相关文献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研究主假设:校企依赖关系对双元创新有显著负向影响;校企依赖关系正向促进知识吸收能力;知识吸收能力对双元创新有正向促进作用;知识吸收能力在校企依赖关系与双元创新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环境不确定性正向调节知识吸收能力与双元创新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然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研究假设。这是本研究的主体与核心内容。
1.2.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使用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借助学校图书馆、期刊、网站、著作等途径收集校企依赖关系、双元创新、知识吸收能力以及环境不确定性的相关文献。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把握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明确研究思路,为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问卷调查法。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设计针对校企依赖关系、知识吸收能力、双元创新以及环境不确定性的量表,发放给与高校有合作的企业员工,获得调查问卷数据。
(3)统计分析法。定量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是统计分析法,本文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分析:采用信效度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对问卷数据质量进行检验。
.............................
2 文献综述
2.1 组织间依赖相关研究综述
2.1.1 组织间依赖关系的内涵
Emerson 最早开创了权利依赖理论,但最早对组织间依赖关系进行定义的是Thompson,之后不同的学者在这两位学者的基础上对组织间依赖关系进行拓展研究。
Thompson(1967)开拓性的认为由于同一任务使得组织单位之间或者组织中成员间产生依赖,这种影响程度越高则依赖度越高[7]。Malone 和 Crowston 等(1999)在 Thompson的基础上,认为依赖程度与组织间协调关系相关,并将依赖分为三种任务依赖[8]。吕文晶等(2017)将相互依赖从关系、经济等角度进行了细分[9]。
资源依赖理论学派的学者们(Pfeffer 和 Salancik,1978)却认为,组织间依赖是由于组织中关系成员为获得或者掌握某项必要资源(这种资源部分或全部属于其他成员)时产生的现象[10]。Molm(1994)认为由于交易方之间的协作和互动使得交易方之间相互依赖的产生[11]。Gelderman(2004)则认为资源是组织间依赖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从资源的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即资源的重要性和资源的不可替代性影响组织间的依赖程度[12]。李坤(2018)从资源整合角度,研究了 HEM 企业与伙伴型供应商之间的依赖关系,并认为组织间依赖的本质是一种关系状态,即双方为整合所需资源进行协作行动,而产生技术相互依赖、资源相互依赖以及关系相互依赖的现象[13]。王爱华(2019)对组织依赖定义进行了补充,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加入渠道资源,认为组织成员会对传统意义的资源产生依赖,也会对现有渠道平台间产生依赖[14]。
基于权力依赖理论,Emerson(1962)认为组织间相互依赖会对组织成员间的行为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会造成被依赖的一方和依赖的一方之间有权利差异,这种依赖的差异与总和即组织间相互依赖[15]。Hillman 等(2009)同样认为组织间权利差异会造成组织间依赖的产生,并详细分析了造成组织间权力差异的原因之一是资源本身的特性,如(资源的稀缺性和重要性等)。并对 Emerson 的观点进行了拓展,认为组织间依赖包括三个方面的依赖:组织间对资源的依赖、组织间对权利的依赖和组织间对关系的依赖[16]。还有学者认为,组织间不同程度的沟通频率对组织间依赖产生不同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程度的不同也会使组织间产生依赖[17];Svensson(2004)认为组织间依赖的形成与组织所处社会网络有关,如组织嵌入因素、组织形象和中心性[18];姚小涛等(2008)也认为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需社会资源来源于社会网络[19]。吴建华等认为(2017)组织间的权利依赖的产生源于组织间不对称的资源依赖[20]。
.........................
2.2 校企依赖关系相关研究综述
2.2.1 校企依赖关系的内涵
虽然以往很少有关于校企依赖关系的研究,但是校企依赖关系属于组织间依赖关系的范畴。校企间依赖关系的依赖双方是高校与企业,而组织间依赖关系的双方是组织,二者有着密切联系。组织间依赖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组织单元对资源的依赖、组织单元之间关系密切程度以及组织单元所处社会网络类型等。而这种依赖程度的差异导致组织权利具有差异性。
本文基于以往研究对组织间依赖关系的内涵,对校企间依赖关系进行定义。如,Thompson(1967)将组织间依赖定义为组织之间或组织中个人之间彼此影响的程度[7]。石乘齐和党兴华(2012)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对组织间依赖进行了定义,即为了减少稀缺性资源以及组织所处不确定性环境所带来的风险,与外部环境进行资源交换的同时会产生对外部环境及其他组织的依赖性[45]。基于此,本文将校企依赖关系定义为:企业为了减少和避免环境带来的冲击,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而自发与高校建立的一种关系。也就是说,在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中,企业由于受到外界因素以及自身一些因素的影响会对高校产生一定的依赖,并且企业对高校的依赖随着合作关系的加深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进一步加深。本文侧重点研究的是企业方对高校方的依赖程度。
..........................
3 研究变量界定与假设................................. 27
3.1 研究变量界定......................... 27
3.1.1 校企依赖关系.......................... 27
3.1.2 知识吸收能力....................... 27
4 研究设计....................... 37
4.1 问卷设计............................... 37
4.1.1 设计思路...................... 37
4.1.2 研究变量............................ 37
5 实证分析.......................................... 51
5.1 数据质量检验....................... 51
5.1.1 样本特征................................ 51
5.1.2 正态性检验.................................. 51
5 实证分析
5.1 数据质量检验
5.1.1 样本特征
本文将性别与工龄作为个体统计特征变量考虑到:由于校企依赖这一关系测量更多的是自我感知,而男性与女性的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差异,可能会导致测量差异;而企业员工工作年限低于 3 年,很有可能对企业研发层面的战略并不了解。为保证问卷结果可靠性,于是选择工龄大于三年且处于管理层或者是研发部门成员。由表 5-1 所整理的样本特征可知,被调查者所在企业职位主要集中在中层管理人员,占比 42.4%;其次是基层管理人员,占比为 23.4%;被调查者所在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方式主要为委托研究,占比 45.4%;其次是产业技术联盟,占比为 23.4%;企业行业类型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行业,占比 50.5%;其次是生物医药行业,占比为 29.5%;所在企业性质主要为非国有企业,占比 68.5%;且企业规模主要集中在 201-300 人这一分类下,占比 48.8%;其次为 301-500 人,占比 21%;所调查企业成立年限主要集中于 6-10 年,占比 47.1%;其次为 5 年以下,占比 26.4%。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本文为研究校企依赖关系、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与双元创新之间的关系,采用多种数据分析方式对结果加以验证,并得到以下有意义的结论:
(1)算计性依赖和关系性依赖在提升企业双元创新能力中起重要作用。
算计性依赖和关系性依赖均对企业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有促进作用,且算计性依赖对企业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影响更强。在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中,企业对高校会产生两种类型的依赖。一是基于交易视角的算计性依赖;二是基于关系视角的关系性依赖。由资源依赖理论可知,组织为减少对外部资源的依赖程度,便会寻求解决方法以降低组织对外部资源的依赖程度。当企业与高校合作的项目占企业收益的很大一部分时,企业这时会产生一定的危机意识,为了规避风险,企业会有更多的动力去进行创新活动,这与资源依赖理论观点相符合。从组织内部层面看,一方面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当企业依赖于其他组织时,为了减少对外部环境的依赖,企业管理层人员会推进加大创新力度政策;另一方面,企业对高校的关系性依赖较高时,即企业与高校的关系更加紧密,对于高校来说会将更多的信息资源分享给企业,对于企业来说获取关键知识的渠道更广,所以企业对高校不论是算计性依赖还是关系性依赖都会对企业双元创新起着积极的重要作用。
(2)两类知识吸收能力在校企依赖关系与双元创新资源的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
显性知识转化能力对算计性依赖与企业渐进性创新关系、算计性依赖与企业突破性创新关系、关系性依赖与企业渐进性创新关系和关系性依赖与企业突破性创新关系具有部分中介作用,隐性知识消化能力对算计性依赖与企业渐进性创新关系、算计性依赖与企业突破性创新关系、关系性依赖与企业渐进性创新关系和关系性依赖与企业突破性创新关系也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企业对高校的算计性依赖和关系性依赖可以从不同程度上获取重要信息,拓宽自身知识层面,补足知识空缺领域,从而提高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即企业通过借助高校的知识资源和优质人力资源,在吸取知识的过程中所伴随的知识溢出效使得企业内部的知识存量与种类得以丰富,并采用不同方式形成更多创新思路产出高质量创新成果,最终实现将隐性知识消化能力到企业双元创新路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