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世界瞩目的,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国民生活水平,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与此同时我们生活质量却没有得到同水平的提高。比如,我们所呼吸的空气不再那么清新,所吃的食物存在过量的农药甚至可能存在致癌物。我们喝的水也有可能被污染了。我们国家受益于高速的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遭受环境问题带来的剧痛。如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0F①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一些环境问题在我们国家现阶段集中的出现,制约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尽管快速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极大物质需求,但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国民遭受着雾霾困扰无法呼吸新鲜的空气、各种甲醛超标导致中毒无法安心的入住新家园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层出不穷等着被解救。国家为了稳定可持续发展,政府是否应该有所作为?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及环保责任?
环境问题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保护环境是保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我们国家是被世界公认的制造大国,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加工企业,也有诸多的工业企业,并且好多城市还在盲目的加快工业化进程,其经营方式陈旧、对污染物的管理松懈、工业经济结构不合理和自由式的增长,库存的积压去库存难、去产能困难等导致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使得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正在失去持续性增长的潜能。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们国家的环境压力世界第一的。尤其环境问题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严重而复杂。我们国家环境问题有多种的形态,比如:各大城市的雾霾、水资源的污染、矿物污水渗漏、白色污染等集中出现并且严重程度较高。没有节制的资源开发和追求眼前利益而胡乱使用资源。导致资源巨大的浪费和不再生资源的枯竭。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耗强度是发达国家的 3 倍,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是发达国家的 4 倍,有机水污染强度是发达国家的 6 倍1F②。2010 年,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耗大国,由于能源的低效率利用,其能源消耗强度是美国的 3 倍、日本的 5 倍; 2011 年我国环境污染损失达 2 万多亿元,占 GDP 比重超过 6%。这一系列的可怕数据充分说明了我们国家的生态环境状态已然成为中国政府最迫切解决问题之一。
...........................
1.2 研究意义
防治污染和环境治理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在政府宏观调控和管制下,如何发挥企业主体的作用,关系到环境治理的效果。现有文献主要是从政府宏观层面和区域、行业中观层面开展有关环保投资的研究,较少关注企业微观层面的环保投资研究。从国家层面也好或理论研究来看,近年来环境保护问题较为热门,是学者研究的重点课题,尤其环保投资方面的问题更为亟待解决。
本文研究本土企业家对环保投资的影响具有以下几个意义:
第一,丰富了环境的经济学理论,拓宽了环保投资理论范围。目前我们国家关于环保投资的研究更多的集中在环保投资现状和环保投资的现状分析上,并且环保投资政策一味的强调政府的力量,对企业的环保投资力量带有消极态度。但对环保投资的现状分析再多,还是未能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和取得实质性进展。因此本文进一步探寻其根源,寻找影响企业环保投资的其他因素,能够激发企业环保投资的动力及意愿,改变企业面对环境的消极态度和不够主动性,因而建议企业做出环保投资对策以及相应的调整,并且对政府及相关环保机构提出多样化的环保措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第二,企业家异质性的大多数研究一直围绕着企业家出身背景:年龄、性别、学历等方面的研究;但对本土与非本土企业家的异质性的研究相对少。人出生时不能自主的选择性别一样,出生地也是没办法自主选择的。而出生地不同会使人的受到的传统文化、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个性特征等方方面面都会截然不同的结果。因此本文认为对企业家的本土与非本土的研究丰富了企业家的特征研究领域。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环保投资相关文献综述
对于我们国家来讲企业的环保投资的相关研究比起国外起步较晚。钱勇、武献华、马秀岩(1999)等人研究发现我国环保投资现状存在的问题,比如:环保投资的政策制定较少并且执行力差、环保投资的经济效益水平不高、投资总额严重不足等8F⑨。鲁焕生、高红贵(2004)等人提到对环保投资的水平、范围、政策、融资渠道等方面从之前的单一渠道转变为多种渠道,之前大多数依靠政府转变为多个主体的投资方式。但即使这样还是存在投资资金不足问题9F⑩。厉以宁和章铮(2000)李燕(2002)王京芳、周浩和曾(2008)欧阳鹏(2009)等人从环保投资的概念进行研究,以求对概念的深入研究及对它更新和扩大研究环保投资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王保娟(2009)在《浙江省环境保护投资问题研究》中提出环境保护受各方因素和限制,比如:此地区的环境政策、经济水平、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等因素10F⑪。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环保投资水平不一样,较好的地区环保投资水平较高,反之不然。还提到环保投资的受到产业规模、自然环境良好或污染严重度、环保技术的发展等不同情况,也会影响环保投资水平。对于环保意识方面提到,她认为环保投资决策者的环保意识和认知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环保水平。环保意识越高,环保投资越多,质量越高。张立勋、马小明(2002)在《基于耐力—状态—响应模型的环境保护投资分析》中分析后其结论是企业进行环投的意愿是会受到企业管理层的自身环保意识程度、治理环境污染所需支出和企业当期的经营收益情况11F⑫。王凤(2007)提出,企业实际上进行环保投资并不一定是被动的,承认环保投资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但企业往往从长远的获利及久远的发展,偏向于选择短期利益的管理层,因而更容易放弃环保投资12F⑬。谢守洪、张漫、薛红芳(2013)等人在《工业企业低碳生产意愿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是:当企业选择是否低碳经营或进行环保投资时受到企业环保投资意识、企业领导者素养、企业的责任感、企业的社会知名度、所在地区的环境规制程度、企业经济效益等的影响13F。
........................
2.2 本土企业家与环保投资相关文献综述
在查阅文献过程中发现,本土企业家与环保投资的相关研究的文献甚少。企业家的环保投资问题研究在国内外仍属于较新颖的领域。较少学者从企业家本身特征去探讨企业环保投资的研究。因此本文转而对企业家特征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的文献进行了梳理。
从国内学者研究来看,胡珺、宋献中、王红建(2017)14F⑮等人从非正式制度的角度对上市公司本土企业家的环境治理情况得出的结论,本土企业家具有促进环境治理等特点。陈村富(2005)认为企业家具有信仰有助于塑造企业家精神,因而更倾向于完成企业的社会责任。比如:企业家是信奉基督教的更重视信用,从而获得在市场当中的更多的信任15F⑯。孙德升(2009)对高阶理论与社会责任的相关得出结论:企业高管的一些特征影响企业的履行社会责任16F⑰。在后续研究当中包括景红红(2012)、钟新(2012)等学者们分别对单个或几个企业家的特征对社会责任的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分别得出相关的研究结果。比如:高管的阅历、学历、薪酬情况、企业家的三个特征对社会责任的影响,其结果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17F⑱;而后者则是选择企业家的年龄、任职期的特征对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其结果也是显示有一定影响。比如:高管团队的年龄特征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方面的结果:高管团队高年龄层次比低年龄高管层的更倾向于承担责任,并且这个在其他领域如伦理学规范性研究结果也吻合。其承认高年龄段的企业高管有能力承担风险及奉献精神。并且从企业的经营角度有着更远的目标,,并不会像低年龄高管层急着做出成绩之类的偏激想法。邵洁(2014)研究了管理者学历、性别、年龄等特征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关系,得出管理者个人特征与信息披露质量显著相关的结论;李净(2014)研究了企业家政治联系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发现政治联系越紧密,信息披露情况越好。吴德军(2014)出于鼓励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角度,对国外 1983~2004 年有关管理者特征(生理、心理、社会多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影响的文献作了全面综述性研究。陈婉婷、罗牧原(2015)基于福建民营企业家的调查后发现企业家在履行社会责任是一种局部化的社会责任,首先对一部人履行社会责任,而主要选择为以祖先或血缘、地缘关系本位,对乡里乡亲,同族同籍的人和地区选择多于其他地方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这也成为了当地主要公益事业的有机构成18F⑲。
............................
第三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13
3.1 相关概念界定...................13
3.1.1 企业家概念......................13
3.1.2 环保投资的概念.......................13
第四章 实证......................21
4.1 调研命题与调研设计..........................21
4.1.1 调研假设..................21
4.1.2 调研设计...............22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政策建议..............30
5.1 研究结果与分析.......................30
5.2 政策建议....................31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结论
根据本文中的实验分析结果,企业家进行环保投资额的问题当中每年投资次数时约 50%的企业家认为每年两次或以上的选项。并且投资金额的提问中约 62%的人们选 1000 万及以上的选项。可以看出企业家是愿意进行环保投资并希望是有效率的投资。企业在进行环保投资时,不仅要考虑环保投资的数量,更要注重环保投资的质量,在一定的环保投资规模下获取最大的环保投资效果。根据本文中又一项提问中环保投资对企业有益或无益的问题当中约 80%的认为有益的。并且企业环保投资最终的效果是包括环境效果、社会效应与经济效益在内的综合效应。因此,从环境投资的效益性方面来看,企业不仅要注重环保投资方式,更要注重后期的持续性,比如:企业不仅要购置环保设施,更要关心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情况,不能以环保设施的购置安装为目的,要组织专门的环境机构负债环保设施的运行维护、监督污染治理效果,达到良好的环境效果。从社会效应来看,企业更应该注重环保投资信息的披露,特别是重污染行业的企业根据国家环保局、证监会等机构发布的环境信息披露规范进行主动的详尽的披露信息,在社会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绿色公民”形象和真正为家乡做贡献的企业家,正如某企业家所说:“企业家面对社会、国家都不可忘‘责任’二字。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别人帮你只有一次”。要真正做到为社会为家乡的高品质的企业,提升企业价值。从经济效应来看,企业进行环保投资时应注重从成本和收入两方面提高企业的效应。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发待定市场、实行产品差异化战略或出售污染控制技术等途径企业的收入;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降低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冲突的风险,降低原料、能源与服务成本,减少资本成本或人力成本等途径降低企业成本。毕竟企业一味的追求环境保护最终企业都不存在了的话,对环保投资而言,并不是明智的做法。先有了企业家再有了企业,有了企业才会有投资之事。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