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研究背景
本研究源于在经济新常态下,对我国制造型后发企业的观察。从1980年到2015年,我国经济的平均年增长率高达8.7%,除了良好的人口结构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所带来的人口红利之外,转型经济体中制度因素的作用不可忽视,例如,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的开放政策以及一系列的市场体制深化改革等等。然而,近年来,中国经济步入了平缓发展的“新常态”。随着我国劳动力的人口红利慢慢消失,制造业的边际利润也在逐渐缩小,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依靠企业自主创新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重要关口。那么,在创新中,企业应采取怎样的研发战略来应对制度环境中的压力,把握制度环境带来的机会,并最终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呢?
1.1.1现实背景
自改革开放起,中国不断向市场经济转型,国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作为转型经济体,我国市场体制改革释放出的制度红利为企业营造了活跃的、富有竞争性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多的制造型企业迸发出巨大的生命力,成为全球性的行业领袖。例如,深圳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被认为是通讯行业领域具有高技术能力的桥头堡。然而,从2012年起,中国GDP的增长速度从过去平均10%回落至7%左右,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常态。在经过了40年的高速发展后,中国后发企业,尤其是制造型企业,进入到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创新被视为新常态期间刺激经济增长、助力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我国将“建设创新导向型国家”的目标写入发展章程,各级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升级与创新探索。这些密集的科技创新政策引导企业持续地优化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配置,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使我国后发企业迈进创新活跃期,后发企业从追赶阶段进入到依靠自主研发求发展、突破产业核心技术、向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进军的超越追赶阶段。这不仅为后发企业的创新与研发带来了发展机遇,也意味着压力和挑战。
.......................
1.2研究问题
1.2.1研究问题
结合现实背景,在现有研究缺口的基础上,本研究将从制度理论的视角出发,围绕“探索式创新中,后发企业研发同构的前因及其绩效效应”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后续研究,旨在揭开研发同构战略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具体而言,本研究通过解答三个研究问题深入洞察本研究的核心问题。
一、“来自制度环境中的压力如何影响企业的研发行为?研发同构通过怎样的机制形成?”基于这一研究问题,本研究以浙江省医药制造型企业为例,通过探索式案例研究,探讨研发同构的前因以及形成机制。通过对该问题的检验与回答,帮助梳理制度压力和竞争压力对企业研发行为同构的作用机制,探讨研发同构形成的前因,辨析研发同构与一般制度同构行为的异同。
二、“研发同构战略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如何?探索式创新情境是否对二者间关系有所影响?”对于该研究问题,本研究基于二手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索研发同构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并在探索式创新的情境下,进一步审视研发同构战略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从而探讨研发同构战略的_效结果以及其在探索式创新情境中的作用机理。
三、“企业的所有权形式如何影响探索式创新中研发同构战略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企业所在的区域创新水平如何影响探索式创新中的研发同构战略与企业绩效间关系?企业所在的产业创新水平又是如何影响探索式创新中研发同构战略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基于此研究问题,本研究利用二手数据实证分析,详细解构企业研发同构战略所面临的内外部制度愦境,探讨探索式创新中,所有权形式、区域创新水平、产业创新水平对于企业研发同构战略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影响作用。
......................
2文献综述
2.1新制度主义理论
总的来说,新制度理论认为,制度环境描述着场域内的游戏规则,而企业的存活取决于其与制度环境的匹配程度。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和认知性要素被视为制度的三大支柱,并通过规则、制裁、合法性以及社会-认知机制等形式影响着制度环境中的组织和个体。尽管组织需要依从外部制度压力已获取合法性,不同特点的组织在制度压力作用下却呈现出不同的反应。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新制度主义理论中存在着委托代理理论的引申概念,制度的变革是一个独立的、自我催化的过程,但是组织亦能够通过与社会结构的委托代理关系不断地重塑和改进结构。基于这个论点,近年来,新制度理论的研究焦点至少发生了两点变化:从关注制度环境导致的行为一致性和环境稳定性转向组织面对制度压力时展现出的多样化、变化性的战略反应;从基于评估方法和目的的论述意识转向强调认知机制和广泛接受性的实践意识。新制度主义研究不仅关注制度因素对组织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多地关注其对组织的“能使作用”,例如,多种流派的制度理论研究都关注组织通过自我调节或嵌入来维持制度环境或改变制度环境;对制度环境做出反应性战略行动;以及面临多重制度逻辑时的调节措施等。
..........................
2.2制度同构实证研究
随着制度同构的定义和作用机制的内涵定义逐渐收敛,现有研究从新制度主义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制度同构的现象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研究焦点逐渐从对场域内的集体行为的刻画转化为对组织自身的关注;从非营利组织的同构行为转译为对同构在营利企业中的扩散和影响。本研究对现有制度同构的实证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制度同构的实证研究进行系统化文献综述,探寻制度同构的前因、情境、绩效结果,归纳制度同构在营利企业中的影响和作用。
2.2.1文献筛选与文献分布
由于以上文章的研究问题较为分散,文章质量差异较大,视角并不集中,亦不能反应在制度同构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对上述英文文献进行了第二轮整理和归纳。文献计量学认为,在某一研究颌域中,较多的研究论文会集中分布在几种核心期刊上。
.......................... 3制度压力对企业研发同构的作用机制.............51
3.1问题提出...........51
3.2理论基础............53
4研发同构战略与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77
4.1问题提出...........77
4.2理论与假设...........79
5不同情境中的研发同构战略与企业绩效..........113
5.1问题提出.................113
5.2理论与假设...........115
5不同情境中的研发同构战略与企业绩效
5.1问题提出
在制度压力和竞争压力作用下,后发企业在研究与开发中做出遵从和趋同的研发同构行为以获取合法性。而同构行为受到企业对外部资源与合法性依赖程度的影响,当后发企业在制度环境中的资源依赖和压力感知有所不同时,企业遵从或抗拒同构的选择也有所不同。所以,我们还需要对同构能够发挥作用的界限和情境进行深入地讨论。作为典型的转型经济体,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同时存在于我国市场中,他们一同参与市场竞争,但行为和表现却有所不同。与此同时,转型经济中的企业面临着多元化的制度环境。由于我国区域发展不均衡以及产业发展特点不同,处于不同区域和不同产业内的企业对于制度环境的资源依赖和压力感知亦有所不同。那么在内外制度情境有所差异时,后发企业面临着哪些机会和挑战,他们在探索式创新中的研发同构战略是否依然有效呢?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在探索式创新中,企业内外部制度情境因素对于研发同构战略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影响。
从企业内部来看,对于不同所有权类型的企业,企业建立合法性的能力和途径有所不同。国家所有权在企业和政府机构之间建立一条政治连结关系,意味着企业对于权力机构的依赖程度,也同时影响着企业在外部利益相关者眼中的形象。国有企业是各级政府行为的代理人,承担着政府的部分目标。设立国有企业的目标包括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通过国家与企业的连结关系对国有企业进行直接投资。
........................6研究结论与探讨
6.1研究结论
面对新一轮的全球科技变革以及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高投入、高风险的探索式创新成为了后发企业实现追赶与超越的关键。后发企业需要思考,怎样的研发行为能够确保企业的利润流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成长;并在探索式创新中,中和风险与不确定性,进而确保企业研发的良性循环发展。通过调研与走访,本研究发现了后发企业在研发行为和惯例中存在的研发同构现象,并在研究伊始,针对研发同构的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提出了三个阶段的研究问题:(1)来自制度环境中的压力如何影响企业的研发行为?研发同构战略通过怎样的机制形成?(2)研发同构战略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如何?探索式创新情境是否对二者间的关系有所影响?(3)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如何影响探索式创新中研发同构战略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企业所在区域的创新水平和所在产业的创新水平又是如何影响探索式创新中研发同构战略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
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影响着探索式创新中研发同构战略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国家所有权在企业和政府机构之间建立一条政治连结关系,意味着企业对权力机构的依赖程度。在探索式创新中,低国有股权企业面临的资源和知识约束更为明显,面临的技术、市场和经济收益的不确定性更为强烈。所以,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结构同构能够为这些企业带来的认知合法性和规范合法性,帮助企业获得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认可,进而撬动资源和知识,以弥补政治关联缺失带来的资源约束情况,作用于低国有股权企业的盈利能力。而高国有股权高的企业受到的国资委的监督和政策性负担影响,面临着更高的规制压力,研发规制同构带来的负面作用也更为明显;同时,由于与政府的关系连结无法为高国有股权企业无法缓解探索式创新中的技术不确定性,所以研发人员结构的趋同对于高国有股权企业来说同样重要,这也敦促着高国有股权企业建立专业、规范的内部研发体系。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