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国内整体的收入水平也从过去的低收入慢慢向中高等收入转变。早先劳动力的充足使得我国劳动力成本很低,低成本和高充足的劳动力为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催化作用。然而近年来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又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现在逐渐被削弱,劳动力供应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直接影响到制造业升级发展和竞争力,中国经济发展放缓同样会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方面带来不利的影响。作为中国人口众多的大省,安徽省尤其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早年人口红利对安徽省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对安徽制造业的影响很大。制造业是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石,作为安徽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发展方向也必将影响安徽省经济的发展状况。近年来人口结构的转变对安徽制造业产生了巨大冲击,随着全国工业化的加速,由于劳动力短缺和空间拥挤,制造业的发展日益受到限制。本文主要研究人口红利消失对安徽省制造业有何影响,并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影响制造业与人口红利消失之间的关系,从而分析出原因,给出合理的建议。文章首先对人口红利理论、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阐述;然后分析安徽省制造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再结合安徽省统计年鉴得到数据进行运算分析:人口结构的转变是否对安徽省的制造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就如何更好避免人口红利消失对安徽省制造业造成不利影响给出合理性建议。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关于人口红利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人口红利的概念的界定、“刘易斯拐点”理论,人口红利消失对某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人口红利消失对经济发展政策的影响,人口红利消失对劳动力就业和人力资本的影响和人口红利消失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等,具体概述如下:
1.2.1 人口红利研究综述
1.2.1.1 国外人口红利研究
(1)人口红利的概念
Louis Kuijs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都有很高的劳动力储备,低成本的劳动力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经过测算得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前 20年劳动储蓄率始终保持在 30%以上。Bloom等将人口红利定义为人口结构转变会给东亚经济带来促进作用,而此时就出现了人口红利。同时指出人口红利代表着人口抚养比降低,此时适龄劳动力供给量会增加,劳动力成本会跟着下降,就可以减轻国家的经济负担。并指出人口红利能对经济带来促进作用,是因为人口红利时代劳动力成本较低、劳动力供给量充足和劳动力储蓄量高。Bloom 等(1999)指出人口结构转变会从开始的高死亡率、高出生率慢慢的向低死亡率、低出生率转变,劳动年龄的比重就会增多,经济也会跟着高速发展。由此就可以看出,口红利是指人口结构在转变的过程中劳动年龄占比增多,也就是可利用的劳动力增多。
(2)人口红利消失对经济的影响
Mason and Lee指出人口红利出现,人口年龄结构会产生变化,此时能给经济的增长提供一个机会。当劳动年龄人口增加的速度高于消费年龄人口增加速度时,国家的经济就会开始增长。但人口红利阶段也是很短的,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人口红利消失现象。消费人口增长的速度快于劳动人口,人口红利就会消失。Peterson(1999)指出人口老龄化会对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并总结出以下几点:老年抚养比增大导致医疗成本的增加,就会导致经济不断恶化、劳动力总量的减少,会减缓经济的增长速度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阻力、劳动人口储蓄的减少和老年人储蓄率的增多导致社会总体储蓄率下降。Bloom、Canning 和 Sevilla 提出,提高经济发展速度的三个途径是增加劳动储蓄率、提升人力资本、增加劳动年龄人口,人口红利的实现并不是简单的劳动人口增加,更会涉及到健康、教育、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制度保障。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2.1 人口红利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2.1.1 人口红利的概念
人口红利是指一国人口的生育率下降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抚养比例也迅速下降,可劳动人口比例上升,在人口老龄化达到较高水平之前,此时就会形成一个抚养比例较低、劳动资源丰富的有利时期。“人口红利”时期并不意味着经济必然增长,但是经济增长一旦开始加速,“人口红利”一定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1.2 人口红利相关理论
2.1.2.1 刘易斯拐点理论
刘易斯拐点理论是指劳动力充足向不足的转折的关键点,也就是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充足的农民工劳动力开始向工业产业逐步转移,农村的劳动力就会减少,最后达到瓶颈状态。
2.1.2.2 人力资本理论
通常理论指出的资本是指物质产品上的资本,包括机械、设备、生产要素、土地、货币等。而本文所提到的人力资本是指能在人身上体现的资本,即人们通过教育和职业培训等,得到的技能提升的总和。
.......................
2.2 制造业转型概念
2.2.1 制造业及其分类
制造业是指对所需制造的资源例如设备、工具、物料、人力、技术、信息等按照当前市场的需求,通过制造的过程,把一些基本的资源转换成含有技术含量的可以供人们使用的工具、生活用品、工业品的行业。制造业过程主要包括: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设计、产品的制造、产品的储存和运输、出售,还包括在主要从事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为产品销售过程中进行的设备组装活动。通常一地区的生产力水平是由制造业直接体现的,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同样也是区别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的重要因素。制造业属于第二次产业,制造业基本分类为以下31 大部类:
.......................
第三章 人口红利消失与制造业转型发展关系分析....................... 15
3.1 人口结构的发展现状............................15
3.1.1 全国人口结构现状......................15
3.1.2 安徽省人口结构现状..................17
第四章 人口红利消失对安徽省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影响实证分析..........................27
4.1 人口红利消失对安徽省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影响分析................27
4.1.1 模型设计................27
4.1.2 相关数据来源说明.......................28
第五章 安徽省制造业转型的方向和路径........................37
5.1 安徽省制造业转型的方向...........................37
5.1.1 信息化是制造业的关键......................37
5.1.2 集约化趋势明显....................38
第五章 安徽省制造业转型的方向和路径
5.1 安徽省制造业转型的方向
通过上文的研究可以发现,劳动力与劳动力质量对安徽省制造业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现如今安徽省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但是人力资本红利也在慢慢凸显,制造业企业应该充分利用人口资本红利的优势,加速产业的转型发展。目前,与发达地区相比,安徽省的制造业还处于较简单的基本加工制造业加工阶段,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结合安徽省的人口结构的特点和生产技术的特点来看,安徽省制造业转型将经历一下几个过程:首先会从低附加值制造业转型为高附加值加工,然后从简单加工的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发展,从较高污染高能源消耗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因此首先可以分析安徽省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可以分为大致一下几个:信息化、集约化和绿色生产。
制造业的整个生产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产品的研发设计、产品的生产制造到产品的销售服务,每一个环节都密不可分,都有其对应的生产价值。制造业原先的定义是:通过对原材料的加工生产出可以供人们使用的产品的过程,生产出来的是产品,其附加值主要在生产过程中加工进原材料内,早期的制造业主要还是以产品的简单加工为主,产品的主要价值体现在加工制造环节中,但是随着市场产品的更新迭代市场的竞争也在加剧,市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就越来越来高,此时产品的设计研发和高质量的生产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现代制造业的生产过程主要是对信息、知识和物质进行加工处理,所以制造业的价值曲线也就发生了变化。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安徽省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制造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制造业的转型发展对于促进安徽省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在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阶段,制造业的转型发展则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分析人口红利消失对安徽省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影响,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在制造业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制造业的所需要的生产要素不同,在过去制造业发展过程中更多是以劳动力和资源为核心,是“资源型”制造业时代,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制造业主要需要的是科技的含量和技术人才的引进,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随着产业升级程度的加深,对相关劳动力和就业人员的质量、数量的需求在不断的变化。
第二,从人口数量角度,分析了人口年龄结构与制造业产值之间的关系,得出影响制造业产值大小因素由大到小排列为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固定资产投资>劳动力投入,总抚养比>固定资产投资>劳动力投入的结论。
第三,基于上述分析,对安徽省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合理性建议。在人口方面,要积极响应国家二胎政策,释放劳动人口数量、提高人力资本红利;在教育方面,要完善教育体系、调整教育结构、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积极发展职业技能教育,根据市场的需求建立多方面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还应该结合安徽省经济发展的特点调整高校专业布局,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建设全方面的高等教育市场;在劳动就业方面,国家应该培育正规的中介机构,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大公共基业服务体系。在企业自身方面,企业应该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应该完善人力资源配置,引进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