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研究企业管理的论文,本文对高管持股、技术创新与公司绩效三者关系进行研究,有利于深入认识高管持股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内在机理,丰富了高管持股与技术创新理论研究,阐明了一条研究高管持股对公司绩效作用的有效路径。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指出创新驱动发展是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要加快转变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科技创新,要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把发展的重心放在创新上,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创新推动经济的增长。新时期,要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作用,努力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凭借创新驱动,推动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要依靠创新,解决我国在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争取早日把我国建设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要建设技术创新型国家,就要全力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目前,我们正处在新的经济时代,企业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导地位,就必须依赖技术创新的力量。只有让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才能获得长期竞争优势。一方面,企业需要进行技术创新,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在市场中掌握产品的定价权,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企业要通过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占领新市场,扩大企业的规模,使企业能够长期健康发展。新时期,企业要迎着供给侧改革的春风,不断地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其技术创新活动主要由其高管主导。在上市公司中,由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普遍存在,股东与高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高管利用这一优势,为了自身的利益,主动回避技术创新活动带来的风险,最终会损害公司及股东的长期利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西方国家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大力推行股权激励措施。通过股权激励,使得高管与股东利益相一致,这样可以减少代理成本,解决了由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公司利益的机会主义风险。我国上市公司实行高管持股的时间比较短,但是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关于高管持股、技术创新和公司绩效方面的研究文献较为丰富,目前绝大部分文献将研究重点放在高管持股、技术创新以及公司绩效两两之间的关系上。由于选取样本的时间段、范围的不同,并且研究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本文基于“高管持股一高管行为一公司绩效”的研究模式,认为高管持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应该存在某种作用途径。
.........................
1.2 研究意义
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收益,还有利于我国科技进步与发展,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技术创新过程具有长期性,创新成果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所需高管的努力程度比一般投资项目更大。但由于委托代理问题的普遍存在,公司高管与股东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导致高管更加关注自身利益忽视企业长期利益,从而倾向于做出减少甚至不进行技术创新投资的决策。依据现代管理学理论与公司治理理论,对高管实施激励有利于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而高管持股是最能从根本上化解公司高管与股东利益分歧的激励措施之一。公司授予高管一定股份,高管在享受公司剩余价值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经营风险,即对高管形成激励作用的同时也产生约束效应。企业高管具备管理者和股东双重身份后会更有能力和意愿做出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管理决策,也更愿意进行技术创新投资。因此,本文研究高管持股、技术创新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2.1 理论意义
第一,对高管持股、技术创新与公司绩效三者进行系统研究,丰富现有研究理论。国内外多数文献都是对高管持股、技术创新与公司绩效中的两两因素进行研究,本文从创业板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角度切入,研究高管持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路径,有利于深入研究企业技术创新理论,同时丰富了高管持股对公司绩效的内在影响的研究。
第二,为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高管持股激励和技术创新提供参考和理论支持。之前多数研究都选取主板上市公司数据或某一具体行业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本文以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了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持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丰富并拓展了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激励和技术创新相关文献。
.........................
第 2 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1.高管
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可以看出,目前学者对高管的定义并不一致,不同的学者在研究不同的问题时,选取不同的视角,给出了不同的定义。Kee 等(2003)在研究公司治理与公司技术创新的关系时,将高管定义为公司的总裁、CEO、CFO以及下一个级别的最高管理人员。Julio 和 Valdoceu (2010)在研究高管特征与公司绩效关系时,认为高管是掌握公司经营控制权,并且直接对公司绩效负责的经营管理人员。国内学者从上世纪末开始研究高管持股,至今仍未统一高管的定义。徐经长和王胜海(2010)选取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 2004-2006 年的数据为样本,在研究核心高管特征与公司成长性的关系时,将上市公司的核心高管定义为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和财务总监。周泽将、李艳萍和胡琴(2014)在研究海归高管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时,认为高管的范围包括公司的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以及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总工程师等以上头衔的高管人员。
国外学者对高管的定义主要集中在董事会成员及公司经理级别的高级管理者。国内学者对高管的研究范围更广,不仅包含董事会成员和高层管理者,还包括监事会成员。根据我国《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的规定,公司的高管是指公司管理层中担任重要职务、负责公司经营管理、掌握公司重要信息的人员,主要包括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本研究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认为上市公司高管包括公司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等。本文所研究的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是指上述人员所持有的公司的股份。
2. 公司绩效
目前国内外学者有关公司绩效的研究已经相当丰富,学者们大多认为公司绩效是指在一定时期(一个季度、半年或一年等)内,公司的经营绩效水平和公司经营者的业绩水平。公司绩效最早可以追溯到复式记账的产生,到今天平衡计分卡的大行其道,公司绩效大致经历了观察性绩效、成本绩效、财务绩效、财务与非财务相结合的综合绩效、战略绩效及全面绩效等发展阶段。评价公司绩效的方法和衡量指标有很多,学者杨富(2017)对此进行了梳理。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沃尔综合评分法、杜邦分析模型、经济增加值、市场价值增值、修正经济增加值、卓越绩效模式、业绩金字塔、平衡计分卡,作业成本法、盈利能力分析法、四尺度模型及绩效棱柱模型等。这些绩效评价模式适应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企业绩效考评的需要,涵盖了财务模式、价值模式、财务与非财务结合的平衡模式、战略模式和全面管理模式。常用的衡量公司绩效的指标有托宾 Q 值、经济增加值 EVA、总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每股收益(EPS)等。
........................
2.2 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工业技术革命发生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突飞猛进,企业的规模也随之不断增大,许多小作坊开始逐渐成长为大企业。随着企业员工的不断增多,原来的小商店、小作坊的主人发现自己的知识、精力都不足以支撑他们管理好自己的企业。于是,他们开始聘请各种具备专业管理水平的人才来管理自己的企业。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委托代理行为就产生了。在现代公司内部,经营权与所有权完全分离,股东不再亲自进行公司的经营管理行为,而是交给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代理人。
学者们普遍认为委托代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于上世纪 30年代提出,随后由罗斯等人发展完善的。委托代理理论是制度经济学契约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主要内容委托代理关系是指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根据一种明示或隐含的契约,指定、雇佣另一些行为主体为其服务,同时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权利,并根据后者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对其支付相应的报酬。授权者就是委托人,被授权者就是代理人。在委托代理关系当中,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利益往往不一致,委托人追求的是自己财富的最大化,而代理人追求自己的工资津贴收入、奢侈消费和闲暇时间最大化,这就必然导致两者的利益冲突。在没有有效的制度安排下代理人的行为很可能最终会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在委托代理关系中,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代理人负责公司的具体经营活动,往往具有信息优势,利用其掌握的信息优势,往往会做出不利于企业发展行为,进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在现代上市公司制度中,委托代理问题更是普遍存在。股东往往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上市公司的运营管理,公司的具体管理业务完全由高管负责。高管为了自身的利益,往往会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优势,做出损害公司绩效的行为,进而造成股东利益的损失。对高管进行股权激励,授予高管公司一定的股份,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高管持股可以缓解公司股东与高管之间的利益冲突矛盾,其作为一种长期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已得到了实践证明。高管持股后,就与公司股东的利益绑在一起,其为了自身利益损害公司股东利益的机会主义风险就不会发生。相反,高管会关注公司的长期发展,积极学习先进管理知识,努力工作,提高公司绩效,以期获得高额的分红。高管持股有效地解决了上市公司股东与高管之间的利益冲突,尽可能地使二者的利益目标函数趋于一致,有效地降低了代理成本,从而提高了公司的绩效水平。
.......................
第 3 章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19
3.1 高管持股与公司绩效 ................... 19
3.2 高管持股与技术创新 ..................... 20
第 4 章 研究设计 ......................23
4.1 样本选择 ..................... 23
4.2 数据来源 .......................... 23
第 5 章 实证分析 ...........................30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30
5.2 相关性分析 ................... 32
第 5 章 实证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根据第四章的研究设计部分,本文所建模型共有 8 个变量,根据变量的定义和衡量方法搜集了相关的原始数据。本节先按年份分别对公司高管持股、研发支出强度和净资产收益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再将其他变量综合在一起进行分析。
1.高管持股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如表 5.1,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差异很大。持股比例最小只有 1%左右,最高可以达到 78.45%。总体而言,高管持股比例的平均值达到 34.71%,处于较高水平。这主要因为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大多为中小民营企业,而且主要是高新技术企业,创始人大多进入管理层,持有较多股份。纵向来看,高管持股水平不断上升,均值由 2014 年的 0.32812 上升到 2016 年的 0.3504。这说明高管持股作为一种长期的激励机制,得到了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越来越多的重视。
..........................
第 6 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本文以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 2014 年到 2016 年的数据作为样本,探究了高管持股、技术创新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以期能够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理论,解决阻碍上市公司发展的内部管理问题。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持股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对高管进行股权激励后,高管与股东的目标利益一致,为了获得高额回报,高管就会利用中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从公司的长远利益出发努力工作,提高公司的长期绩效。
第二,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持股会促进公司技术创新。高管持股后,会加大公司技术创新投入,使公司拥有核心竞争力,获得长期市场竞争优势,从而使公司维持较高的绩效水平。
第三,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技术创新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加强技术创新可以显著地提升公司绩效。公司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活动拥有行业所属的核心竞争力,获取高于竞争对手的利润,不断提高公司的绩效水平。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研发投资在近几年表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实证研究表明在公司整体层面上技术创新表现出对公司绩效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第四,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技术创新在高管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基于高管持股—高管行为—公司绩效的逻辑,本研究找到一条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持股对公司绩效的作用路径。高管持股后,会做出加大公司技术创新投入的决策,并监督公司的技术创新活动,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的长期绩效。
参考文献(略)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持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之企业管理研究—以技术创新为中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企业管理文章
- 信用卡顾客忠诚影响因素企业管理研究
- 基于夹层融资契约设计的技术创业型企业股权
- 企业管理视角下新生代员工工作价值观对工作
-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企业管理研究——
- 工作家庭边界融合度与员工绩效的关系企业管
- 企业微博矩阵营销效果评价企业管理研究
- 企业管理视角下新生代员工工作价值观对工作
- 小型企业领导者培育企业文化的方法企业管理
- 原创服装品牌竞争力评价模型企业管理研究
- 买家秀与卖家秀不一致对消费者感知风险的影
- “互联网+公益”背景下消费者参与虚拟CSR行
- 基于ELM模型的在线评论信息对服务类团购决
- 上行下效视角下高层领导谦卑倾向对基层员工
- 自我认同威胁对新奢侈品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
- 上市公司年报可读性对公司绩效的企业管理影
- 单元物料订单分拣非对称门限轮询控制系统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