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两权分立是研究上市公司的主要背景。股东作为上市公司的所有人,其委托具有相关技能的专业人员经营公司,而不直接介入公司营运,这样就构成了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代理关系中,管理者直接介入公司的运营管理,掌握公司更多的内部信息,因此在投资者和管理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而信息披露则是缓解信息不对称性主要方式,也是投资者把握公司运营的重要方式。然而,
Bloomfield(2002)发现,如果市场对公司披露的信息反应不完全时,那么在公司绩效差时,管理层有更多的动机混淆公司所披露的信息。与这种“管理层混淆信息”假设一致,Schrand 和 Walther(2000)研究表明,在公司绩效好时,管理层更加愿意披露公司信息。因此,管理层是基于公司绩效好坏,选择地对公司信息进行披露,即管理层不提供完整的信息,仅提供对自身有利的信息。
国内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可读性研究起步较晚,最早由孙蔓莉(2004)等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印象管理行为进行过理论分析,而信息披露可读性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近几年来,一部分公司陷入了信息披露相关案件中,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用语行为引来了证监会的关注。证监会 2015 年在上市公司年报准则修订中,提及对披露语言的表达要求——“浅白、易懂”。次年,2016年所公布的准则里再次对上市公司年报的用语行为提出了要求,在前一年“浅白易懂”的程度上,对非财务信息作出“语言表述平实,清晰易懂,力戒空洞、模板化”的要求。而公司管理层之所以策略性地隐藏不利信息,目的在于使之不反映或者延后反映在股价中,以维护公司利益。由此,证监会 2015 年后新规则的实施可能会对公司年报的用语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对国内上市公司年报的用语行为研究己是一个非常迫切的现实课题。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公司年报披露的质量一直被国内学者关注并且也做了诸多研究,但是年报披露用语行为的研究却并不丰厚。即使投资者和监管者花费大量精力关注此方面,但至今还没有被系统地研究过。因此,本文将在现有文献的研究基础上,对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可读性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立足于我国这一特定的环境,从微观层面上,通过实证检验,进一步分析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可读性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机制。这一研究预期,有助于证监会制定更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引导规范公司进行年报披露。
此外,关于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可读性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除王明卓(2014)做了定性分析之外,未发现其他文献研究。同时也未发现其他实证研究。其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可读性对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较为稀少,本文可以扩充该方面的文献。
二、现实意义
目前大多数学者研究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质量,忽略了用语行为作为其中重要因素的作用。因此,对于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研究而言,可读性是一个现实且有价值的课题。此外,中国特殊的国情、体制背景,导致其市场经济发展不同于西方,其年报中的不同组成部分,诸如董事报告,其不同披露方法也将导致年报的可读性差别。因此,立足于国情、国内的披露制度,探讨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可读性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机制,该研究将更具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其次,本文的研究结论也可为有关部门规范上市公司进行信息披露提供借鉴的作用。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文献综述
一、信息披露可读性与公司绩效
国外一般关于信息披露的研究大部分是信息披露的质量,并且研究对象大多为公司年报(Healy and Palepu,
2001)。而最近 20 年来,信息披露中重要的部分—文本属性,才开始被大量关注。但是长期以来,监管部门与投资者一直花费大量精力关注这些文本属性(Li,2008)。比如说,美国 SEC 不断务求上市公司的募股申明更加易读,并且容易理解。在 1933 年之后美国公布的证券管理条例中,除要求公司充分公允地披露信息之外,更加鼓励使用“平实语言”(PlainEnglish)。1967 年,为了完善美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准则,其证监会成立内部研究小组进行调研以提出建设性建议。该项目研究表明,一般的投资者不能够轻易理解复杂的招股说明书,并且建议,公司应该避免信息披露中不必要的冗长。1998 年 10 月,美国 SEC 出台了新的平实语言(Plain English)准则,具备以下要求:语言简洁;定义的、具体的、日常的语言;使用主动语态;复杂信息列表披露或者着重披露;无隐晦的法律术语;无多重否定。从上述论述可以发现,
监管者和投资者相当关注文本披露的理解性,他们希望文本可以易于理解,即具备较高的可读性。
现如今,上市公司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相互分立。股东作为上市公司的所有人,其委托具有相关技能的专业人员经营公司,而不直接介入公司营运,这样就构成了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代理关系中,管理者直接介入公司的运营管理,掌握公司更多的内部信息,因此造就了投资者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年报披露则是缓解信息不对称的主要方式,也是投资者把握公司运营情况的重要方式。然而,Bloomfield(2002)发现,如果市场对公司披露的信息反应不完全时,那么在公司表现不好期间,管理层有更多的动机混淆信息。与这种“管理层混淆信息假设”一致,Schrand 和 Walther(2000)研究表明,在公司绩效好时,管理层更加愿意披露公司信息。由此看来,管理层基于业绩好坏选择性地对公司信息进行披露,即管理层不提供完整的信息,仅提供满足自身利益的信息。
......................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
一、财务信息披露的影响效应
相对于信息披露用语行为的研究,国内关于披露中财务数据质量的研究较为丰富,例如,肖土盛(2017)研究发现,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对股价崩盘风险有反向作用,即股价崩盘风险增加是财务信息披露质量下降所致。该学者进一步发现,提高财务信息露质量之后,股价崩盘风险的缓解情况并不显著,但是分析师分析报告的精确性与良好的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息息相关,而且低误差的分析报告可以缓解股价崩盘风险;马施(2016)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对代理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与代理成本成反比关系。该作者指出,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将会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重塑,且降低代理成本。因为信息披露制度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契约关系有着直接而显著的影响;钟晨(2016)以房地产上市公司为例,分析投资者异质信息加强的原因。该作者发现,非理性投资者和理性投资者的不同心理活动会在财务信息披露下进一步分化,从而导致公开的财务信息披露强化投资者异质信念的程度。张德容和郭冠群(2016)以财务信息披露为样本,研究了管理层印象管理的动机,发现上市公司追逐利益,所以在财务信息披露中实施印象管理,管理者可以在财务信息披露中实施不同程度的印象管理行为,以此来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而更早的财务信息披露研究,重点研究盈余管理。比如夏立军和鹿小楠(2005)通过研究数据表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能够对盈余管理产生负向作用,且想要抑制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需要健全并且执行有效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于国红(2010)研究表明盈余管理的滥用将会负向作用于财务信息披露质量。该学者进一步发现,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盈利能力和构建合理的资本结构的方式达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15
一、信息披露..........................15
二、可读性............................16
第四章 实证研究.....................28
第一节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28
第二节 样本设计...................... 28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43
第一节 研究结论...................... 43
第二节 建议..................... 45
第四章 实证研究
第一节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公司绩效。常用的公司经济绩效指标包括:基于账面数据的指标,比如公司总资产报酬率(ROA)、净资产报酬率(ROE)、资产负债率(Lev)、投资回报率(ROI);基于市场数据的指标,比如托宾 Q、市盈率、市净率等;基于战略的指标,平衡积分卡。本文站在投资者角度进行研究,关注公司在市场中的表现,应当选择能够体现公司在资本市场价值的数据。而托宾 Q 值是公司股价除以重置成本得到,能够体现公司在市场中的价值。因此本文以托宾 Q 值作为公司经营绩效的衡量方式,即公司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的比值。
托宾 Q 值可以彰显公司在市场中的价值,Q 大于 1 说明公司市价大于公司的重置成本,表明公司可以发行较少的股票而得到较多的投资机会,表明公司在市场中表现出好形象,受到投资者青睐,绩效提升。而 Q 小于 1 说明公司市价小于公司的重置成本,公司并没有在市场中加深自身的好形象,绩效下降。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本文选取了 2012—2015 年上市公司年报为研究对象,剔除房地产行业、金融行业的年报、ST、*ST 以及数据缺失样本,从印象管理角度入手,探究了公司年报可读性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机理。同时考虑到,资本市场对于年报中的信息披露反应并不完全,管理层有动机利用印象管理的方式延迟坏消息反映在公司股票市价中。因此,在本文中还探究了当期年报可读性对于公司下期绩效的影响情况。
本文借鉴了 Loughran 和 McDonald(2014)的方式,采用年报内存对数作为可读性的替代变量。根据两位学者的观点:较长的年报更加具有阅读阻碍性,投资者获取有效信息的难度加大,可读性降低。因此,年报的长度会被管理层巧妙地应用,向投资者隐藏不利的信息。加之,
2015 年 11 月中国证监会提倡“语言浅白,减少冗余”。同时分析师把冗长年报的文本作为是可读差的例子(Barker,
2002)。并且 Loughran 和 Mc Donald(2014)在其研究中论证了年报内存对数作为可读性替代变量,不仅可以得出与 Fog Indx 一致的结论,而且内存对数与其他可读性衡量方式相关性很高。所以,本文将文本内存对数作为可读性的替代变量,便于计算和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内存对数可衡量不同语言的可读性。可读性指标可以理解为年报内存越大,指标的数值越大,其可读性越低。
根据以上部分的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了如下结论:
(1)公司年报可读性与公司绩效负相关,即可读性越低,公司绩效越好。
(2)公司年报可读性对公司绩效存在正向的滞后效应,即公司当期可读性越低,公司下期绩效越差。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