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研究企业管理的论文,本文从非金融企业金融化角度出发,首先,从理论分析入手,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进行界定,梳理和归纳国内外关于金融化测量指标体系和企业金融化动因的文献,分析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理论基础,为后续实证研究做理论准备。
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全球经济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具体表现为新自由主义——政府这张看不见的手所发挥的作用逐渐减弱,而市场自身调节作用不断增强;全球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家间的贸易合作无论是数量或是规模都不断增长;金融化——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国内外金融交易显著增多。而在全球经济三个巨大变革中,金融化虽然表现的最晚,但却对当今的全球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全球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机构的规模不断扩张,经济活动逐渐从实体经济转向金融行业,金融业所获取的经济利益占社会总利益的比例不断扩大等宏观层面的“经济金融化”,还体现在非金融企业向金融方向的转化,例如企业金融投资比重不断增加,融资渠道多借助金融手段,金融手段所带来的利润占企业总利润的比重越来越高,企业资产证券化等微观层面的“企业金融化”。企业金融化能够壮大企业规模,增强整体实力,提高资产流动性,易形成产业集团,进而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企业与金融结合之后能够发挥较高的协同效应,促进企业与金融行业的共同发展;此外,随着实体产业资本进入金融行业,有利于提升金融市场抗风险能力,深化市场结构,所以企业金融化成为近年来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显著趋势。但是,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却是一把“双刃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但也存在巨大的负面效应:如果企业自身达不到多元化经营条件或是短时间内并不需要引入金融资金急剧扩张,那么当企业盲目金融化时,不仅会影响企业核心技术产业的发展,还会加大自身财务杠杆风险;此外,金融市场的盲目扩张导致全球虚拟经济发展过快,从而加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2007年 8 月,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引发了一场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这也引发了各阶层对企业金融化的深度思考。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时期,一方面,国内实体经济面临着高成本低收益的艰难处境,需要企业金融化来扩大投资和融资渠道,增加企业受益;但是另一方面,过度金融化又会使非金融企业核心业务受到影响,对中国实体经济造成不利影响。故此,本文对非金融企业进行金融化研究,目的在于:
首先,通过选取金融化计量指标对当今 A 股市场非金融企业进行度量,了解当今我国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发展已经达到何种程度。金融化会对非金融企业的投资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要想判断这种影响是正向影响还是负面影响,必须对现有金融化水平进行度量,进而来判断非金融化企业金融化程度。同时不同行业由于受宏观环境影响不同,自身行业发展模式也不同,其企业金融化水平也很可能存在差异,对不同行业企业金融化水平进行度量,有利于政府监管者针对不同行业进行监管控制。
其次,运用实证研究探究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影响因素。目前的研究多是从理论层面分析相关因素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未考虑非金融企业的特殊条件,而对于实体经济仍然相对重要的中国来讲,非常有必要深化研究,探究影响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具体因素,并利用具体数据进行深入实证。
最后,根据对我国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程度的度量以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对完善我国非金融企业金融化进程提出理论上建议。研究本身并非目的,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我国规避和防范金融化带来危害,进一步充分发挥企业金融化优势提供理论基础。
......................
第 2 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金融化概念界定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金融化”一词被激进政治经济学者提出,用来概括该时间段内世界经济中金融资本快速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逐渐超越实体经济的这一发展趋势,并在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被广泛地使用。虽然“金融化”一词出现后屡被使用,但是理论界对金融化的具体内涵的定义还未达成共识。
国外学者首先对金融化的概念进行了研究。从 G.Arrighi( 1994) 开始,先后有一批学者从广义上对“金融化”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具体包括 J.Toporowski(2000)、Dore(2002)、H.Robert Wade(2005)、Ozgur Orhangazi(2006)等。这些定义主要从宏观经济角度入手来概括经济金融化,大致可概括为四种解释:(1)金融化代表着一种资本积累模式,即企业经济利润来源主要由贸易和商品生产向金融途径的转化。(2)金融化创造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其中财务价值成为关键性价值创造,企业通过依靠资本运作和金融融资和投资来拉动企业利润增长,并逐步取代日常经营等实体经济活动的过程。(3)金融化表现为金融资产支配权、全球金融业和金融控制者等不断增长的趋势。(4)金融化是非金融化公司金融市场参与度不断增加,同时非金融企业经济活动的重心也逐渐由实体产业部门转向金融部门。
国内对“金融化”一词的研究开始于对国外金融化研究的学习,并随着国内金融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金融化的研究中。王广谦(1996)认为,金融化是国家经济货币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经济运行过程中货币等金融工具在国民经济总值中占比不断提高的过程。刘骏民(1998)则认为,金融化主要表现为经济的虚拟化。陈享光和郭祎(2017)认为,金融化并不是一种单纯的金融现象,它体现出资本和收入占有积累方式的转变。
基于对国内外金融化概念的理解与规范,本文对“金融化”进行界定,“金融化”表现为金融部门在整个经济运行过程中地位不断提升,发挥的经济拉动作用越来越大,同时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的重心从实体产业转向金融产业的过程与趋势。
......................
2.2 金融化相关理论
2.2.1 金融深化与金融约束理论
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和爱德华·肖提出金融深化论。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原因在于金融抑制,通过在发展中国家建立实施金融化的金融体制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从经济循环来看,国家和地区经济落后,资金匮乏,金融机构在政府控制下发挥“配给资金”,容易造成经济效益低下,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同时,在经济落后地区,经济传导缓慢,其呆滞反应又会反过来阻碍资金的积累与融通,阻碍金融的发展和扩张,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金融深化的核心理论为:政府应当放开利率、汇率等市场机制的管控,减少对市场的干预,使这些机制在市场化运行过程中实现供求平衡。健全的金融体系和高效的金融市场能够将社会上的闲置资金投向实体产业,引导资金流向效率最高的产业和地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又可以刺激金融行业的扩张与发展,促使企业提高对金融资金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金融行业与国内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效的良性循环。
罗纳德·麦金和爱德华·肖的金融深化理论促进了当时世界范围的金融自由化浪潮,多数国家在引进本国金融深化之后,国内金融资产得到大幅提升,如韩国经过三年的金融改革之后,国内实际 GDP 的平均增长率达到 9.5%。虽然金融深化在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中得到很好的实践,但是也遭受着来自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挑战。
.....................
第 3 章 我国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程度度量与分析 ....................16
3.1 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条件、特征及效应分析 ................... 16
3.1.1 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条件 ................ 16
3.1.2 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特征 ................ 17
第 4 章 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25
4.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 25
4.1.1 外部宏观环境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影响 ........... 25
4.1.2 内部微观环境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影响 ......................... 26
第 5 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31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31
5.2 相关性检验分析 ............... 32
第 5 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根据证监会制定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 年修订)》,选取 2003 年-2016年沪深 A 股公司为样本,在剔除金融行业数据并进行筛选和处理后,共得到 27852 个样本观测值,样本分行业分年度分布情况如表 5.1 所示:
.......................
第 6 章 结论
6.1 本文结论
全球经济在过去的三十年表现出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和金融化,其中金融化虽然表现的最晚,但却对当今的全球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宏观层面的“经济金融化”,还体现在非金融企业向金融方向的转化。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时期,许多企业将目光投向金融市场,以寻求高额回报,改善盈利状况。但是企业金融化是一把“双刃剑”,在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的同时,也存在巨大的负面效应。
在此背景下,本文从非金融企业金融化角度出发,首先,从理论分析入手,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进行界定,梳理和归纳国内外关于金融化测量指标体系和企业金融化动因的文献,分析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理论基础,为后续实证研究做理论准备;其次,描述非金融化企业金融化内容特征,选取金融资产持有率、金融收益占比、金融投资比例三大指标对当前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程度进行度量,并从理论层面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探析;最后,根据理论分析和相关文献分析,设计影响企业金融化程度的相关变量,并选取沪深 A 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进行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
(1)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整体金融化程度还比较低,并没有出现较为严重的“偏离主业”现象,但是非金融上市公司的金融化水平一直处于波动之中,虽然整体上并未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个别特殊行业金融化程度不断提升。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制造业大国,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行业,目前国内制造业金融化水平要显著低于国内平均水平,而国内房地产行业金融化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且一直处于不断提升的趋势。
(2)不同行业实体收益率和股权集中度对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影响结果不一,即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水平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国内宏观环境的发展对不同行业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行业对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又会做出不同的反应,所以不同行业在面对经济金融化大浪潮时表现出不同的金融化差异。
(3)对于一般企业来讲当企业生产性收益率越低时,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程度越高。当企业生产性收益降低,经济出现停止趋势和资本积累下降,而金融化可以使企业脱离实体经济的方式,进一步推动企业经济的发展,改变这种停滞趋势,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略)
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程度与影响因素企业管理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企业管理文章
- 高新技术企业网络嵌入性、知识获取与企业创
- 共享单车用户机会主义行为的演化博弈企业管
- 顾客参与新产品开发对品牌关系质量的企业管
- 网店促销策略对消费者感知风险的影响之企业
- 企业管理视角下研发投入对高技术企业创新绩
- 中国房地产上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财务竞争
- 信息技术压力对员工工作结果的影响机制企业
- 上市公司反恶意收购策略企业管理研究
- 企业管理视角下乳制品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
- 公司治理、多元化战略与财务绩效的企业管理
- 民宿服务场景对游客地方依恋及行为意向的影
- 区域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耦合度测定企业管
- 基于工业旅游的顾客体验对企业顾客忠诚度影
- 企业管理视角下笔记本电脑品牌形象对大学生
- 重庆市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与技术创新企业管理
- 基于DEA模型的中国互联网上市企业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