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耦合度测定企业管理研究——以南阳市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8088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研究企业管理的论文,本论文借鉴物理学的耦合思想,对区域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产业耦合发展进行系统研究,提出两大产业耦合度测量框架模型,并采用耦合函数进行耦合度测定。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产业之间也出现交叉融合发展的现象。如今,随着产业结构升级,产业融合发展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必然结果,将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各国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发展途径,在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单一增加要素投入的农业劳作模式与旅游业经营模式将不适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融合发展不仅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而且有助于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当地百姓收入,从而延长区域经济产业链;反之,区域经济的发展进步又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因此,探寻产业融合发展的良性对策将会是对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影响深远而又有意义的课题。
2018 年头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文件主体思想是坚持生态文明下逐步建立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展的体系,体系的建立将有利于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将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缓解人地矛盾等问题;“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着重指出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在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安置剩余劳动力、农产品消费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产业优势,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由此可见,在中央文件中指明了农村经济及产业发展的方向。那么,如何结合地方特色探索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模式,促进农业与旅游业在各个方面融合进步,从而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产业耦合是比产业融合更深层次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本文将引入“耦合”的理念对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产业融合发展进行研究。“耦合”一词最早起源于物理学,最初是反映系统及运动方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物理现象,后来逐渐进入产业经济学研究领域,并成为当今研究产业升级问题的热点话题。产业耦合是建立在系统论思想之上,推动产业之间形成相互影响、协调、依赖的动态关系,产业耦合是区别于产业联合、融合的产业发展路径,但三者之间又存在联系。产业联合表现在不同产业间的联合发展,主要是上下产业之间的联合发展,而产业耦合打破上下游产业之间的界限,而是侧重对产业生产要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互动;产业融合主要是实现技术、知识在不同产业之间协同发展,而产业耦合是突破技术、知识上的限制,推动实现技术、知识、市场等产业生产要素之间更充分的利用和相互影响。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理论界关于农业和旅游业耦合发展的研究始于 1963 年,Rosenberg提出的多产业协调演化发展思想。自 1990 年中期以来,农业与旅游业耦合问题开始备受经济学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成为各个学者研究的热点领域,并取得较多丰富成果,主要成果表现在:
(1)产业耦合的可能性。对于是否进行产业耦合以及哪些产业可以进行耦合等方面,国外学者在考虑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产业结构演化两方面要素的基础上形成了两大观点,即:1)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均衡理论,赖宾斯坦等研究发现农业与旅游业在各区域发展水平保持一致,因此,建议实施均衡的投资计划,从而实现农业和旅游业共同发展,才能使两大产业的投资由不经济转为有利可图,主张在区域内均衡布局生产力,实现空间投资的均衡性,进而推动两大产业共同进步,实现两大产业协调发展,这是国外最为两大产业耦合可能性提供的依据;2)Hirschman(2010)通过对产业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认为一个产业通过前后联系引起其他产业的变动,进而导致产业结构出现变动,这为产业耦合提供了可能性;罗斯托(2011)认为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稳定而又成熟的经济体系,为数不多的主导企业能够保持经济增长;Cunning(2006)分析了旅游产业与其它产业耦合可能性的时间特征;Eric Campbell( 2007 )对学术结构产业与其它产业耦合可能性进行了分析;Greenstein(1997)认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替代和互补效应打破原有的产业界限使产业耦合成为可能。
(2)产业耦合关联性。Isard运用产业集群理论,阐述了技术、劳动分配机制以及经济水平在促进产业耦合过程中的关联作用;A.Wolf(2010)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产业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得出技术在产业关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Yoffie(1997)[9]认为技术的发展使原本相互独立的产业实现了联系,得出技术创新促进了产业之间的耦合关联关系。
........................

2.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阐述
2.1.1 生态农业的内涵
“生态农业”一词最早由美国学者 Albreche 于 1970 年提出,他认为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要依赖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他认为发展生态农业应该减少化学物质用量,应该坚持使用农家肥。后来,英国学者 Worthington 于 1981 年对这一概念进行完善,他认为生态农业是“生态农业是具有生态维护、环境保护以及兼具审美价值的多功能农业。”
我国生态农业在最早由叶谦吉教授于 1982 年提出,此后生态农业成为各个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并逐渐深入人心。各个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生态农业进行外延扩展,对生态农业的概念定义也不同,但都基于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理念,具有相似性。而传统农业是沿袭手工、人力、畜力等传统劳作方式和先进经验进行农业生产的农业劳作模式,目前,对生态农业比较认同的概念是“生态农业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之上,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方法,借鉴并吸收传统农业的先进经验,在农业发展中兼顾保护农业原始生产环境并提高对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统一的多功能农业生产方式。”由此可见,生态农业的发展并非是摒弃传统农业,而是对传统农业知识的继承和发展,传承传统农业的精华,运用先进的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转型升级,综合运用技术优势,进行生态化生产,本文将生态农业简称为“EA(Eco-Agriculture)”生态农业是在经历了传统农业、工业农业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体系,我国三大农业类型的具体差异如表 2.1 所示。

........................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耦合发展理论
耦合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 pearce 在研究微波电子管时提出,后由 Miller andSemyon Kuno 对这一概念进行完善,并提出波导式耦合基本理论。后来耦合的概念逐渐外延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并经众多学者的研究和完善,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定量的科学研究方法。该理论主要揭示系统或体系之间通过彼此相互作用而产生影响的动态关系。耦合按其耦合关系可以分为正向耦合和负向耦合,当系统之间彼此促进、影响时是正向耦合,可以促进系统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当系统之间彼此阻碍、掣肘时是负向耦合,导致 系统之间呈无序运动状态。
耦合理论按其研究的内容可以分为耦合度及其协调发展度。耦合度是衡量系统之间耦合关系的定量指标,运用耦合度可以时间序列上研究分析耦合系统的时期变化规律,还可以从空间尺度上分析各个区域之间的差异并探究其中的原因。根据时空的耦合度的大小,可以判断耦合系统的耦合程度及发展阶段,进而揭示耦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系统之间的有序健康发展取决于其内部要素之间协同发展的关系,内部要素协同发展与否决定系统运行的方向。耦合协调度是衡量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程度大小的定量指标。由于耦合度仅仅是对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度量,无法反映系统协同发展的功效及要素贡献程度,故而,引入耦合协调度这一度量值,其耦合协调性越高,其耦合关系就越高,系统之间联系就越紧密,系统要素的相互作用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鉴于两大产业耦合系统在经济系统发展中的同等重要性,本文将两大系统视为同级研究对象,并把两大产业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协调发展的强弱程度定义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耦合度及其耦合协调度,并根据此含义对南阳市区域实际情况构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的耦合度及其协调度的评价体系和计算模型,定量衡量两者的耦合度及其协调程度。
...........................
3. 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耦合动力因素分析....................... 20
3.1 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耦合内源动力 ...................... 20
3.1.1 产业关联性..................... 20
3.1.2 投资主体多元化 ........... 22
4.区域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耦合度测定模型的构建 ................. 33
4.1 测定体系的构建................... 33
4.1.1 测定指标选取的原则 ........... 33
4.1.2 测定体系的构建 .................... 34
5.南阳市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耦合度测定............. 44
5.1 南阳市基本情况简介 ................. 44
图 5.1 南阳市区域分布图 ......... 44
5.1.1 南阳市资源禀赋状况 ................. 44

6.南阳市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耦合发展的策略

6.1 鼓励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相互耦合发展
随着国家对农村第一、二、三产业的深入融合发展的重视和推动,这不仅为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也丰富了农村经济的内容和形式。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南阳市生态农业与旅游业存在耦合度,但耦合水平较低,南阳市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耦合发展任重而道远,鼓励南阳市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产业耦合发展,可以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业将农村有限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进而发展规模农业、绿色农业以及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的生态农业,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基础,而且南阳市也可以以产业融合为契机,将产业耦合与当前农村精准扶贫相结合,探索多种形式的生态农业项目,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当地百姓的脱贫致富的目标。
生态农业作为现代农业体系中的一种形式,将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耦合发展,能够将富有特色的产业融入旅游项目当中,不仅能够丰富生态农业的文化内涵,而且还能延伸两大产业的产业链条,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不仅能够增强农村经济活力,而且能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因此,南阳市应当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结合当地资源条件,继续优化升级农村产业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鼓励南阳市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耦合发展,推动南阳市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相互相成、相互作用,打好当地精准扶贫攻坚战,实现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砖加瓦。
....................

7.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生态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一方面生态农业可以将农村传统文化、乡土乡情、民族民俗文化等乡村文化融入到生态旅游产业中,丰富了生态旅游业的内涵,可以为生态旅游产业提供更多创造旅游项目的素材,另一方面,生态旅游业与生态农业耦合发展,也为生态农业展现本地乡村特色提供了重要平台,从而实现本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达到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实现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目的,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视角进行研究的。首先,本文对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耦合现状进行分析,界定了本文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相关概念,提出适合本文研究范畴的理论基础,即耦合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其次,利用 PEST 分析工具,从政府政策、经济、社会文化及科技等四个方面对影响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产业耦合发展的动力因素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构建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耦合度评价模型并选择南阳市作为实证研究案例,构建南阳市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客观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引入物理学容量耦合模型和计算方法,选取 2006 年至 2015 年的数据,对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耦合度、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第一,2006 年至 2015 年南阳市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但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出现反复,表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2006 年至 2010 年期间基本保持同步增长,生态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增幅为 28.13%,生态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增幅为 50.22%,虽然生态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增幅高于生态农业综合发展水平,但是该阶段依然属于生态旅游业滞后型发展阶段;2011 年至2015 年期间,生态农业综合发展水平与生态旅游业出现此消彼长的状况,生态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增幅为 21.64%,生态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增幅为 23.37%,虽然增幅相差不大,但是该阶段基本属于生态农业滞后型阶段;
第二,南阳市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存在相互耦合的发展特征,从二者耦合度上看,2006 年至 2015 年南阳市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耦合度处于拮抗阶段,属于耦合发展的初级阶段,两大系统之间开始出现相互影响;从耦合协调度角度来看,2006 年至 2010 年南阳市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耦合协调度为濒临失调阶段,2011年至 2015 年南阳市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耦合协调度进入勉强协调阶段,南阳市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耦合协调度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但上升幅度较慢;
第三,南阳市各个县耦合度基本保持在拮抗阶段,但特征各有不同,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五个阶段,总体趋势是朝好的方向发展;同时,南阳市及其各个县的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产业耦合发展水平低于河南省耦合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