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业特征的高管报酬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8482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 1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高管通过控制对外公布的盈余信息,以期达到要求的业绩水平或行权条件。基于此类现象,一些学者和管理人员将会计准则范围内的盈余管理能力作为评判财务人员职业能力的标准。但是,这种手段终究是违背了会计准则,向外界传递了虚假、错误的信息。通过盈余管理手段,高管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粉饰,致使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与公司的真实业绩相脱节,影响了外界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若不严格的管理与制止这种现象的发生,高管可以不再努力奋进,通过创新、营销等手段提升公司的真实业绩,而主要依靠盈余操纵来实现“表面”达标。这样的盈余管理行为不仅会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还侵犯了投资者的利益,若不及时遏制这种病态现象,将会导致资本市场的失灵,社会后退。
而对于公司盈余管理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财务人员及规范其行为的会计准则要负主要责任,而盈余管理问题也受到内部或外部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基于公司治理理论,现有学者在研究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的过程中,对资本结构,盈利能力及高管激励方式进行了探讨。
上市公司的高管拥有选择会计方法和会计信息的选择和控制权,基于经纪人理论,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高管很可能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操纵经营业绩信息。然而,对于公司股东来说,为了增加自身及公司的利益,需要制定相应地激励机制去激励与约束高管的盈余管理行为。因此,如何制定薪酬激励机制,减少盈余管理行为,成为企业所有者考虑的重要问题。高管激励机制不仅包括薪酬水平,如现金薪酬水平及股权激励水平,还包括高管团队的薪酬结构。因此,在制定高管报酬激励计划时,不仅要考虑同行业内其他企业的高管薪酬均值,还需制定合理的薪酬差距,以期提升经营绩效的同时,减少盈余管理行为。
虽然,公司内生变量对盈余管理水平存在重大影响,但仍不可忽视外生变量的重要作用。面对世界经济的二次触底,金融环境骤变,公司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逐渐增加,高管面对极大的业绩指标压力,极有可能存在着盈余管理行为。然而,不同的公司所处行业成长性及竞争压力存在差异,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究竟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和持续考虑的重点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上市企业高管激励方式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高管货币性薪酬,主要包括基本报酬及业绩奖金等,一般属于短期激励方式;二是长期激励,主要指股权激励计划。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1.1 高管货币性薪酬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在国外的研究文献中,多数学者从货币薪酬水平及高管团队薪酬结构两方面对高管货币薪酬进行了探究。因此,本文从高管绝对薪酬及高管团队薪酬结构两方面,探究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1)高管货币薪酬水平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国内外学者在探究高管薪酬激励中的盈余管理行为时,主要依据委托代理理论,并从各个方面得出薪酬制度是公司盈余操纵的影响因素之一。Healy(1985)首次发现,若对高管设定激励上限时,高管会通过会计方法选择,调整盈余,以便达到业绩要求又不会超标准过多。Gulry(1999)通过研究发现,跨国公司实施高管奖金激励时,当管理人员达到绩效指标要求时,会相应调低当期经营利润;当无法达到时,高管通常采用递延收益,操纵盈余。Cheng(2011)发现,当将公司业绩作为衡量高管薪酬高低的标准时,盈余管理越明显。Shuto(2007)选取日企为样本,也得出了相似结论,这是由于,日本企业一般将业绩指标作为管理层薪酬的评定依据,当公司业绩下降时,管理者分红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会影响到管理者的声誉。因此,日企管理者很可能通过递延本期收益为下一期获得红利提供保障。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学者们在探究高管个人特质对盈余的影响时,还考虑了行业监管及公司结构的作用。Dechow 和 Myersal(2010)在分析报酬与盈余之间的关系时,引入了监管环境变量,探究其如何作用与激励敏感性与盈余操纵程度。Laux(2009)发现,机构投资者,外部投资者的比例等董事会结构变量对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也产生重要影响。Beandoin(2008)也通过数据检验了短期薪酬及企业社会责任减弱企业盈余操纵程度。Chih,Shen 和 Kang(2008)同样验证了企业通过履行公开社会责任及保护外在投资者,降低了企业递延利润,掩盖亏损的盈余管理行为。而也有学者持相反观点,Dikolh和 Sedatole(2009)发现,当短期内机构投资者激增时,高管很可能增大盈余操纵程度,提升利润。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前,有必要对研究问题中的主要概念进行清晰的定义,并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对基本概念的界定,有助于确定本文的研究主题及研究范围;通过梳理研究问题依托的理论,可以为后续研究假设的建立提供有力支撑。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高管报酬
企业高层管理者,掌握着经营决策权,是对整个企业经济效益全面负责的人员,其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范围的高管主要指部门经理,董秘及其他人员。而广义的高管人员还包括公司的董事及监事。本文研究高管的盈余管理行为问题,而盈余操纵的手段主要通过会计政策选择,这并非公司经营决策的重大问题,而主要是公司经理层的决策行为。因此,本文在研究中采用狭义范围的高管定义,主要包括总裁(副)、CEO、总经理(副)、部门负责人或主管、董事会秘书及其他规定人员。
高管报酬,包括直接薪酬和高管福利。其中直接薪酬主要包括现金薪酬和长期激励方式。现金薪酬包含基本报酬及业绩奖金;长期激励方式主要指股权激励。高管福利不仅包含医疗及养老保险,还包括培训机会及年假等。
2.1.1.1 货币薪酬
(1)基本薪酬。基本报酬主要是企业对员工履行工作职责的最基本的回报,主要是指基本工资。这部分薪酬是不随高管业绩发生变化的固定性薪酬,也是计算相关福利的基础。基本工资是企业普遍采用的薪酬机制,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固定性。
(2) 业绩奖金。作为高管完成既定业绩目标后的一种风险补偿,通过与高管分享其创造的经营利润的方式,对提高业绩起激励作用。它是一种短期激励方式,是固定性工资的重要补充,根据一定时间内的员工工作成果,以绩效奖金的形式进行奖励。我国多数企业中均设置月度奖、季度奖及年终奖,激发了高管提升业绩积极性。

2.2 理论基础
2.2.1 高管货币薪酬及股权激励相关理论
2.2.1.1 委托代理理论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 Adolph Berle 和 Gardiner Means 提出委托代理理论,并倡导两权分离,而所有者只保留剩余收益索取权,而将经营权让渡给代理人。委托代理关系使企业享受到知识专业化带来的丰厚利润,但同时也引发了许多问题。
从委托代理关系的成因出发,这一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主要存在三种缺陷。(1)承担的风险不对称:由于委托人拥有资产及剩余收益的索取权,当企业业绩下滑或面临破产风险时,管理者损失非常有限,而公司所有者却要承担着更多的经济损失;(2)利益不相容:委托代理关系的双方均希望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公司所有者的收益远大于管理者的收入,故代理人追求利益增长的动力不足;(3)信息不对称,企业管理者与所有者所了解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因此,由于委托代理双方的风险、利益与信息的不对称性,为经理人谋取个人私利提供契机。
2.2.1.2 人力资本理论
高管的人力资本,不仅要求高管拥有高素质、高能力,更重要的是,高管的价值观要与组织目标相匹配,将才能应用到经营管理实践中。根据高管个人特质,将高管人力资本分为图2-1中四种类型。

高管技术性人力资本指完成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社会性人力资本指在信誉与规范的引导下,建立在群体范围之上的高管的社交网络;能动性资本主要指非智力因素;高管健康性人力资本主要指高管应具有健康的身体与心理素质,为经营管理活动提供保证。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高管,应具有人格魅力,健康的身体素质和专业知识技能,更应有广泛的社交网络,才能提升企业业绩。

第3章 行业特征对高管货币薪酬与盈余管理关系的 跨层作用 ............................ 22
3.1 研究假设 .................... 22
3.1.1 高管平均货币薪酬与盈余管理 ........ 22
第4章 行业特征对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的 跨层作用 .................. 43
4.1 研究假设 .................... 43
第5章 改进高管报酬激励中盈余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 53
5.1 外部环境角度 ....................... 53

第5章 改进高管报酬激励中盈余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5.1 外部环境角度
5.1.1 完善会计准则与会计政策
现有会计政策赋予企业会计自主选择权过大,且相关规定不清晰,难以实施,为高管进行盈余管理行为提供较大的空间。例如,选择不同的长投核算方法、重新划分金融资产类型及关联方交易调整盈余等方式,使高管可以调整盈余代替努力工作,以达到业绩指标要求。因此,完善的会计准则有助于减少高管的盈余管理空间,弱化其基于高管报酬的盈余管理动机。另外,对于会计制度执行时遇到的新问题,应当及时解决,减少会计政策漏洞引发的税收损失。尽量减少会计制度中模糊性的语言,尽快制定会计信息披露规范化程序,推进会计制度与会计政策的适应性与规范性的实施进程。
5.1.2 加强对各别行业内企业的监管
同一行业内企业具有信息相似性,不同行业的特征存在差异。例如,采掘业的潜在竞争威胁及现有企业竞争程度最小,而机械、设备及仪表制造业的现有竞争最为激烈,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最大。木材、家具制造业的潜在竞争威胁最大,行业内企业的盈余操纵程度最大。食品、饮料制造业的盈利能力最强,行业内高管薪酬水平及行业内高管团队纵向薪酬差异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最为明显。另外,房地产业内高管薪酬差异最大,盈余操纵行为也最为明显。因此,证券监管部门应当有针对性的加强对食品、饮料制造业,木材、家具制造业及房地产业等行业的监管力度,必要时采用不同的监管政策。

结论
本文采用规范性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构建HLM 模型,分析了行业特征对高管报酬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的跨层次调节作用,最终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高管货币薪酬水平对盈余管理存在负向影响,但结果并不显著;潜在竞争威胁与现有竞争者竞争负向调节货币薪酬水平与盈余管理的负相关关系;行业盈利水平会显著加剧高管因货币薪酬引发的盈余管理行为;行业高管薪酬差异度显著地缓解了薪酬货币水平与盈余管理的负相关关系。
(2)高管团队纵向薪酬差异加剧了高管盈余管理行为。相对于竞争威胁小的行业,竞争激烈的行业中企业高管团队纵向薪酬差距对盈余管理的正向作用更强,但结果并不显著;而行业内高管薪酬差异度显著地缓解了二者的正相关关系。
(3)高管团队横向薪酬差异对盈余管理存在着显著地正向影响。潜在竞争威胁加剧了横向薪酬差距对盈余管理的正向作用;而现有竞争威胁与行业盈利能力负向调节二者的相关关系;行业高管薪酬差异度对横向薪酬差异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4)盈余管理与股权激励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潜在竞争威胁与行业盈利水平减弱了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正向影响;而现有竞争者竞争却加剧了二者的正相关关系;行业成长性越高的行业中,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正向作用越小。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