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大幅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社会各方面出现了一些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道德伦理的不良现象,经济水平处于上坡,而道德水平出现滑坡,例如官员贪污腐败,企业充售假冒伪劣产品,高校学术造假等。伦理道德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倮证。党中央高度重视伦理道德建设,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致力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乏斥假恶丑”,“形成并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与员工、客户、竞争者等众多的外部利益相关群体联系密切,企业的伦理道德建设,不但事关企业自身的长久发展,而且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然而近年来关于国内企业存在违反伦理道德行为的报道频频发生,如三鹿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用地沟油代替食用油,4S店小病大修谋取暴利等等。研究发现企业违反伦理道德的行为往往根源于企业内部,随着个人非伦理行为的传导、扩散而逐步扩大。非伦理行为指的是违背广为接受的社会伦理规范,因而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行为。其中以虚报业绩、偷窃、收取回扣为代表的一类工作场所非伦理行为,由于其仅仅以获取个人利益为目的,不涉及特定伤害对象,在员工团队内极易传导。研究这类非伦理行为在团队内的人际传导机制,进而形成有效对策来遏制非伦理行为的扩散,显得尤为必要。
1.2研究问题
本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个问题是:道德明晰是否能有效解释同事非伦理行为影响个体非伦理行为的作用机制?以往学者基于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会学习、模仿同事的非伦理行为,这是一种有效的解释机制,但未能充分揭示同事非伦理行为影响个体非伦理行为的机理。组织伦理规范常常存在着模糊不清的状况,使得个体难以判断哪些行为不被允许,从事非伦理行为的可能性也随之提升。本文基于社会影响理论,探究同事非伦理行为是否可以通过改变个体的道德明晰水平,进而影响个体从事非伦理行为。
第二个问题是:个体道德注意力水平是否调节了同事非伦理行为对个体道德明晰的影响,并调节了道德明晰的中介作用?社会认知理论提出个体对道德事件和行为的关心程度存在差异,不同道德注意力水平的个体,对同事非伦理行为的关注程度明显不同。同事的行为对不同道德注意力水平个体的影响效果也应当存在差异。因此本文探究道德注意力是否在同事非伦理行为影响道德明晰以及道德明晰的中介效应中起到调节作用。
第三个问题是:团队网络特征是否调节了同事非伦理行为对个体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团队内成员和成员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团队网络,Kulik等提出社会网络的关系特征与结构特征与团队内非伦理行为的扩散存在密切关系因此本文以团队网络特征作为情境因素,研究网络特征在同事非伦理行为影响个体非伦理行为中的调节作用。
2文献综述
2.1非伦理行为研究综述
2.1.1非伦理行为的基本概念
“伦理”这个词源于哲学领域,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需要遵守的规则和道理,伦理关系的内容包括人性的善恶、美丑以及人在社会中应当履行的道德责任和义务(。随着诸如商业贿赂、制造假货等道德丑闻的频频发生,管理学界从世纪年代开始对组织内伦理相关的行为展开系统性研究。管理学领域内的伦理概念从哲学领域衍伸而来,但又有所区别,它建立在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基础上伦理的概念涉及股东、员工、管理者、组织、社会团体等’多个对象。在以往学者对商业伦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商业伦理包含了一套与道德相关的规范、原则和制度,企业、个人或是其他利益相关者在商业经营活动中需要遵循这些规范、原则和制度。
由于本文研究的是团队内非伦理行为人际传导的过程机制和情境因素影响,因此本文对非伦理行为的定义参考了Jones的定义,认为非伦理行为是违反了被社会大众接受的道德规范,不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行为,同时聚焦于不具有特定侵害对象,仅仅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非伦理行为。
2.2道德明晰研究综述
2.2.1道德明晰的基本概念
道德清晰的概念源自于道德判断,Rest等将道德判断定义为个体面对一个道德情境时,区分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的心理过程。道德判断是伦理决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根据提出的伦理决策四阶段理论,个体面对一个道德困境时首先产生道德意识,即个体意识到自己面对一个道德事件,第二步对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做出判断,明确什么样的行为是道德的,第三步产生道德意向,最后做出相应的道德决策。不同的个体对同一种行为进行道德判断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为个体通常都有一套特有的行为道德标准。譬如John在1861年提出的功利主义忽视了单个个体行为的伦理,仅从全社会最大幸福的角度加以判断;Rawls提出了无知之幕理论认为伦理标准应当由社会中的所有个体制定,制定伦理标准时忽视所有个体地位、权力等特征差异;伦理的经典观点认为伦理行为应当受到社会规范的普遍认可。
道德意识、道德敏感性和道德注意力三个概念强调个体在面对道德情境时能够意识到其中包含道德层面的因素,而道德明晰强调个体面对道德情境时,判断道德情境中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的确信程度。Kohlberg提出的著名海因茨困境可解释道德明晰与其他三种概念的区别。法国一个小镇的妇女患上了性命攸关的疾病,只有镇上一名药剂师研制的一种药可以救这名妇女。但是这种药由于非常稀有,价格特别昂贵。妇女的丈夫海因茨通过各种手段筹钱,但还是远不足以支付这种药。药剂师也不同意让海因茨除账。于是海因茨想晚上去药刻师的仓库偷取这种药,来挽救自己妻子的生命。大部分人看到海因茨困境时会意识到这个困境时包含了道德的因素,但是只有少部分的人能够确信海因茨偷取药的行为是否伦理。面临海因茨困境,大部分的人都具备较高的道德意识、道德注意力或是道德敏感性,能够识别出情境中的道德因素,但是道德明晰的水平较低,无法准确地判断海因茨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
3实证研究摸型与假设...........25
3.1主效应假设...........25
3.2中介效应假设........26
4实证研究设计与假设检验.........31
4.1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31
5仿真理论基础................49
5.1仿真方法提出背景.........49
6仿真研究模型与结果分析
6.1仿真研究理论模型
基于社会影响理论,本文实证部分揭示了团队内非伦理行为人际传导的过程机制,即同事非伦理行为通过降低个体道德明晰水平,影响了个体从事非伦理行为的可能性,这种影响还受到个体道德注意力的调节。团队内非伦理行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团队成员间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结构特征相关,团队内非伦理行为会随着团队网络内正式和非正式的关系蔓延。但现有从社会网络视角研究非伦理行为人际传导的研究存在严重不足。
社会网络分析的层次,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聚焦于单个行动者的自我中心网络,主要分析行动中在网络中的联结以及所处位置,譬如个体关系联结的强弱、个体接近中心性,中介中心性等指标;二是聚焦、于整个社会网络主要分析行动者构成的社会网络的网络密度、网络规模、网络结构洞的情况等等。由于本文研究的是团队内同事非伦理行为对个体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其中同事和个体都没有特定的对象所指,因此本研究聚焦于整个社会网络,主要分析团队成员构成的网络整体特征对团队内非伦理行为人际传导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团队网络密度,团队网络中心性和团队网络规模这三类具有代表性的团队特征分析指标进行研究,下文将展开详细叙述,仿真研究模型如图6.1所示。
7研究总结与展望
7.1研究结论
企业违反伦理道德的行为往往根源于企业内部,随着个人非伦理行为的传导、扩散而逐步扩大。以虚报业绩、偷窃、收取回扣为代表的一类工作场所非伦理行为,由于其仅仅以获取个人利益为目的,不涉及特定伤害对象,在员工团队内极易传导。研究这类非伦理行为在团队内的人际传导机制,进而形成有效对策来遏制非伦理行为的扩散,显得尤为必要。基于以上背景,本文聚焦于同事非伦理行为影响个体非伦理行为的过程机制和情境因素研究,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了道德明晰在团队内非伦理行为人际传导中所起的中介作用以及道德注意力的调节效应。在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基于社会网络视角,创造性地采用仿真方法验证了团队网络特征在团队内非伦理行为人际传导中所起的调节作用。具体的研究结论如下所述:
首先,团队内同事非伦理行为能够显著影响个体非伦理行为。同事作为个体在工作场所内经常接触的对象,对个体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以往学者研究也关注同事非伦理行为对个体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本研究基于社会影响理论,认为个体的思想、行为、态度会受到外部影响因素的作用而发生改变。而同事是个体日常工作中一种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通过对个体施加信息性影响,规范性影响和服从性影响三种影响方式来增加个体从事非伦理行为的可能性。实证研究的结果与以往学者对同事非伦理行为对个体非伦理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一致,并从新的理论视角解释了两者的影响。
其次,道德明晰作为衡量个体对特定行为是否道德做出判断时感到模糊的程度的个体特征变量,在同事非伦理行为影响个体非伦理行为中起到中介作用。一方面组织内员工行为的伦理规范常常存在着标准含糊、没有直接明示的情况,使得员工对自己的行为是否被组织认可存在判断的困难。另一方面不同个体面对同一种行为进行道德判断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为个体通常都有一套特有的行为道德标准。这种伦理判断上的模糊性影响个体做出正确的道德意图,进而增加了个体从事非伦理行为的可能性。当员工具有高水平的道德明晰时,意味着自己面临道德困境时对自身的行为是否违反伦理规范更加确定。因此道德明晰与个体的非伦理行为显著负相关。同时同事当个体对特定行为是否伦理规范的判断模糊不定时,也会倾向于用同事的行为标准进行参考。团队内同事非伦理行为的存在破坏了团队的伦理基调,降低了员工对伦理行为的正确认识,增加了其对特定是否符合伦理规范判断的模糊性。因此本文提出了道德明晰在团队内非伦理行为人际传导中起到中介作用,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本文的假设。
参考文献(略)
团人内非伦理行为人际传导机制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团人,内非,伦理,行为,人际,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