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理论支撑与生活理念思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4767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人类在每一段社会形态中都有一个核心的主题:如原始社会以满足温饱为中心任务;农业社会以人类利用自然力培育农作物、养殖家禽家畜为主要内容;工业社会则以人类通过商品交换为手段来获得发展的资料为主要活动;在后工业社会来临的今天,社会学也正在思考这一时代主题的全新内涵,并努力将之融入其研究体系当中。对“后工业社会”的形态问题,多种社会学流派都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后自由主义社会”、“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消费主义社会”、“休闲社会”、“福利社会”、“信息社会”、“数码化社会”等具体概念的提出显示着当代学界对社会中心问题的再认识过程。尽管在这一问题上出现了流派纷呈、百家争鸣的局面,但社会学、哲学、文化人类学、政治学、历史学、心理等学科却迫切地感觉到,宏大的概括性理论并不能准确地勾画出社会发展的具体形态,只有将关注的焦点从结构转移到日常生活,我们才能更加具体地、全面地接近世界运行的本真。正是这种默契地达成在学界掀起了新一轮思想革命,推动着生活研究与社会学传统理论体系的融会贯通,正因如此,生活研究也担负起了重构社会学理论的任务,力求成为社会理论发展的助推器。但需要注意的是,生活研究与社会学的融通过程不是两者简单的相加,而是动态地、全面地改造社会学体系过程。生活研究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对社会学的建构功能,对重新改造和充实原有概念,产生新的理论体系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它也必将使社会学成为真正地关注于人本、指向社会生活的社会学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
生活之学作为社会学的新兴学科在当代已经得到了一系列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视,但在新兴理论背景下,生活研究还存在着如何真正地与传统理论进行整合与对接的问题。如何完成生活之学与社会学的理论融通,发挥生活之学日益显示出来的建构功能,改变社会学的刻板面貌将对当代社会学研究提供丰富的思想源泉,这也将对社会学真正地迈入科学的大门富有重要的意义。 ...............
....................

第2章 社会学发展历史脉络:对生活的遗忘与回归

纵观社会学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社会学建立的意义在于不断地认识社会与人的关系。在不断的认识过程中社会学对生活遗忘到回归构成了社会学史的研究主线。发轫于科学时代的社会学深受自然科学以及西方经典认识论的影响,采取了向自然科学看齐与靠拢,与人文学科划清界线的作法,其结果是把社会内容高度物化,把常人生活作为非本质性的现象活动予以人为性地过滤。这种过滤导致的理论与客观现实的脱节使社会学在 20 世纪初期面临巨大的理论危机,学术界甚至发出了诸如社会学是否有必要继续存在的激烈论战。在此时刻,社会学家们深入地从发展路径、研究内容和方法、经典理论缺陷等角度加以反思,倡导回归生活世界,把以日常生活为基础的生活研究纳入到社会学体系中来,而在解决社会学危机中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社会学的新思潮。重新回望社会学的发展史,从遗忘生活到生活的回归,它使社会学再次焕发生机与出活力。

2.1 传统社会学对生活世界的遗忘
社会学发展过程出现的“自然科学化”、主客观的二元隔离以及与现代性的勾联共同造成了对生活的遗忘。古典社会学在研究过程显示出来的日益僵化和固化形态在 20 世纪上半叶饱受学界批评。对生活的遗忘使社会学的解释力受到了削弱,使社会学陷入了困境。

2.1.1 实证主义解释力的缺失导致社会学对生活的遗忘
“近现代,哲学社会科学经历了‘自然科学化’的过程,习惯于把自然科学所揭示的因果现象、必然性、线性决定特征、还原性、可计算性、普遍性等,放大为统一的、一元的、无限的世界的普遍规律,由此建立起以理性逻辑、绝对真理、普遍规律为核心的形而上学、认识论和各种社会科学体系,人真实地生活于其中的日常生活世界则被完全从理性的视野中放逐。”这段文字揭示了社会学对生活世界加以毁灭性破坏的根源所在。社会学产生对生活世界的遗忘源于学科的建立之初,作为草创期中的大家,孔德、迪尔凯姆、韦伯、滕尼斯等人都对社会学的“自然科学化”(强调实证)有着重要的阐述和普遍地理论应用。尽管“自然科学化”使社会学摆脱了以思辨、逻辑为至上的哲学而自成门户,但其结果却造成社会被高度地物化,人的生活内容被牺牲和抛弃。 .................
................

第 3 章 生活方式研究与社会学边界的扩大.......................................23
3.1 生活方式研究带来的社会学边界的扩大 ......................................23
3.1.1 生活研究是社会学人文内涵的体现 ..........................................23
3.1.2 生活研究有助于弥合主客观的二元对立...................................25
3.2 生活本位社会学理论探索 .........................................................26
3.2.1 探索生活研究的建构功能需要再次发掘马克思的学术遗产 ..........26
3.2.2 面向生活构成了当代西方社会学的重要特征 ...........................30
3.2.3 生活方式研究带来的社会学想象力的延伸 ...............................32
3.3 本章小结 ..............................................................................35
第 4 章 案例分析:对《移民和城市》的解析..................................36
4.1 日本城市社会学传统中的研究范式:生活结构论..........................36
4.2 《移民和城市》集中体现了生活方式对城市社会学的建构意义 .......37
4.2.1 将《移民和城市》作为案例研究的典型意义 ...........................37
4.2.2 生活方式在移民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 ......................................38
4.2.3 生活方式研究框架对美国城市社会学范式的改造 ...................39
4.3 《移民和城市》中生活方式对社会学建构的启示..........................41
....................................................

结 论
本研究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功能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文献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对生活方式对社会学理论的建构功能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些结论:
1、通过对社会学发展脉络的梳理,归结出社会学的发展历史从生活角度可以概括为是对生活世界的遗忘与回归。从生活理论角度对社会学史进行概括是开辟了一种新型的社会史观。本研究实际上从生活角度确立了社会学的另一条研究主线,由生活方式显示出来的对社会学的建构功能,扭转了传统社会学“见物不见人”的研究倾向,使社会学理论开始关注人的内部活动,拓展了社会学的认识水平。
2、在分析社会学理论趋势的基础上,再次对社会的现代性及后现代性问题的内涵进行了研究。研究指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并不是时间上的截然划分,而是对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社会历史状况和社会特征的概括与表达,与现代性相比具有超越性。这种超越性具体表现在对生活意义的提升。研究发现,正是引入了以考察生活世界作为社会学行动研究的方法,才使社会学找到了摆脱面目僵化的应对之策。
3、结合当代理论成果,运用功能分析与比较研究法,着重对生活方式对社会学的建构功能进行了阐释,提出生活作为一种与生产相对应的范畴在影响人类行为、社会运行和历史走向上的功能。利用社会学中业已存在的现象学、常人方法学等为指导,以实践论的观点为基础,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建构了微观式的以解释人类行为为主的社会;以后现代理论思路探讨了从生产决定论范式到“生活的生产”、“生产/生活互构”范式转换的问题。
并以范式的转换为契机,尝试利用生活方式的建构性对传统的社会学概念进行了改造,实际上为社会学想像力的增加创造了新的基础条件。 .........


参考文献
1 高宣扬.当代社会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5
2 A. Giddens. The Constitution of Society: Outline of the Theory of Structure.Berk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33
3 李培林. 中国早期现代化:社会学思想与方法的导入. 社会学研究. 2000,(1): 18
4 王雅林. 生活方式研究评述. 社会学研究. 1995(4):42
5 马姝. 西方生活方式研究理论综述. 江西社会科学. 2004, (1): 242-245
6 张广利. 后现代主义与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研究. 2001, (4):104
7 衣俊卿. 回归生活世界与构建文化哲学. 求是学刊. 2000, (1):6-7
8 李小娟. 90 年代日常生活批判研究述评. 教学与研究. 1998, (7):51-53
9 衣俊卿.日常生活批判与哲学社会科学范式转换.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6, (4):2
10 王雅林.马克思“生活的生产”理论预设的当代意义——关于社会发展理论框架的新建构.学术交流.2005, (7):9
11 胡塞尔. 生活世界现象学.倪梁康,张迁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48
12 董金权,赵宏斌.生活世界的遗忘与回归.人文杂志.2006, (4):147
13 梁亚娟.从胡塞尔的《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谈起.西北农林科技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