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地伦理概述
大地伦理是利奥波德在《沙乡年鉴》一书最后一章提出的,提出了一条生态整体主义的伦理原则:“当一个事物有助于保护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它就是正确的,当它走向反面时,就是错误的。”大地伦理的生态整体主义原则强调的是在“三重伦理”视域下,重视非生命体,认为生命体与非生命体之间是有张力的,主张对非生命体诉诸一定的道德关怀,从而拓展了环境伦理学的研究领域。大地伦理在生态整体主义以及双重评价原则的基础上,对保护土地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提升人的价值观、正确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人与土地之间正确的伦理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从而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农业生态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照和依据。
第一节 大地伦理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大地伦理的生态整体主义原则强调生态系统中诸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大地伦理扩大了共同体的范围,主要是指自然生态系统,它是包括人、动植物、土壤、水、气候、以及非生命体(或潜在生命形式)在内的彼此内在相关的整体。共同体中的每个要素都不是彼此分置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过渡、相互生成的关系,强调了非生命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将非生命体纳入到人类道德关怀的领域,在人类实践和自然选择的双重中介下,实现生命体和非生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
一、大地伦理的内涵
大地伦理作为环境伦理学的重要学派,是深生态论的一个特殊流派,其学术主张的内涵规定,可以从三个维度来把握:其一,大地伦理的简捷界定,是强调被人忽视的人与非生命体之间的伦理;其二,大地伦理的伦理主体,包括人类、非人类生命体、非生命体,因此,它关注的核心是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系统价值是大地伦理的终极价值关怀;其三,大地伦理蕴涵着“三重伦理”和双重道德关系:“三重伦理”是指人际伦理、人与非人类生命体之间的伦理和人与非生命体之间的伦理;双重道德关系是指直接道德关系和间接道德关系。
在伦理学领域,由于伦理是对于人的道德规范,而不是对非人类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道德规范,所以有人就据此对环境伦理和大地伦理提出质疑,怀疑环境伦理和大地伦理的可能性。................................
........................
第二章 中国现代农业的大地伦理缺失及生态化拯救
迄今为止,人类农业的生产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从原始农业演变而来的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和局限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农业取得暂时性的胜利,由于竭泽而渔式的生产方式,凸显了其生态化发展的局限性,由此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阻止了农业的生态化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由于实践主体大地伦理素养的缺失,中国现代农业的反生态性日益凸显,深入探讨中国现代农业的反生态根源,并为现代农业寻找出路,是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生、同步发展的应然要求。
第一节 中国现代农业及其反生态性
现代农业实质上是建立在牛顿机械力学基础上的现代西式农业,运用机械的、线性的现代化科学技术进行连续耕作,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的高效增产,取得了暂时性的胜利。但是由于其竭泽而渔式的生产方式,现代农业的反生态性日益凸显出来。
一、中国现代农业的历史进步性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农业在科学技术的装备下迅速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的高效增产,开放了市场,提高农业生产力,由此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现代农业的历史进步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现代农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现代农业主要以石油为燃料,广泛采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用汽车等技术经济性能优良的现代农业机器进行生产,取代了以往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机器作业基本上替代了人畜力作业,现代农业以工业化的生产手段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手段,有高质量的农业基础设施如仓储设备,与传统农业相比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现代农业依赖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投入,主要包括耕作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等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现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
其次,现代农业可以实现农业的高效增产。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现代农业的增长方式由单纯依赖资源的增长转到依赖技术的增长。利用现代的生物技术如我国超级稻育种技术,实现了亩产 800 公斤的跨越,在世界范围内引领了水稻生产的新革命。....................
..............................
第二章 中国现代农业的大地伦理缺失及生态化拯救....................................... 13
第一节 中国现代农业及其反生态性.............................................................13
一、中国现代农业的历史进步性................................................................ 13
二、中国现代农业的反生态性.................................................................... 14
第二节 中国现代农业反生态的根源..............................................................15
一、经济利益的驱动.................................................................................15
二、系统价值观的缺失..............................................................................15
三、反生态化的现代思维方式.................................................................... 16
四、过分的城市化导向...............................................................................16
第三节 中国现代农业的生态化拯救..............................................................17
一、农业生态化的基本内涵........................................................................17
二、人的主体素质的生态论提升................................................................ 19
三、农业实践方式的生态论提升................................................................ 21
第三章 大地伦理与中国农业生态化的内在关联.............................................. 23
第一节 大地伦理在农业生态化中的导向作用................................................ 23
一、提升农民的大地伦理素养.................................................................... 23
二、提升农业实践主体的“生命意识”.......................................................... 24
三、尊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同步生成.................................................... 25
第二节 农业生态化与大地伦理的同步性......................................................26
一、中国农业生态化需要大地伦理的支撑................................................ 26
二、大地伦理需要在农业生态化过程中得到具体实施................................ 27
三、大地伦理主体的现实生成................................................................28
结 束 语 ..............................................................................................31
参考文献..............................................................................................32
结 束 语
通过对于大地理伦理的初步研究,发现其中不仅体现了一种宽泛深厚的伦理情怀,同时也体现了生动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传统形而上学看问题的基本方法是 A=A,而辩证法看问题的基本方法则既是 A=A,又是 A=非 A。即任何一个事物在每一瞬间,都既是它自身同时又是别的什么东西。这就是大地伦理为何把非生命体也视为伦理对象和伦理主体的根据,因为在它看来,非生命体并非绝对地、永远地就是非生命体,而是在一定条件下,非生命体也就可能转化为生命体,这种情况自古存在。正因为如此,我们把人际之间的道德之善不仅施之以非人类生命体,而且也施之以非生命体,就是彻底符合道德的,因为生命体和非生命体之间的界限从来就是相对的、有张力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过渡、相互转化的。不承认这一点,就不会有辩证法,自然界中也不可能有人类出现。
大地伦理破除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把大地共同体或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稳定和美丽视为善的追求的终极目标。大地伦理对于非生命体诉诸道德善的关怀,有助于完善和充实人的价值观,提高实践主体的生态环境素质。基于中国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在工业化大生产严重污染农业的背景下,认真探讨大地伦理,不仅在理论上有助于拓展环境伦理学的研究领域,而且在实践上也有助于中国农业生态化发展。
民以食为天,农以土为本。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和生产力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增多了。然而,传统意义上所说的“粮安天下”已经不适宜当今时代,而必须进一步提出“生态粮安天下”的新目标,新要求。...........
参考文献
(一)专著类: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马克思.资本论 1-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6][美]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M].侯文蕙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7][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M].杨通进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8][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野[M].刘耳,叶平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9][美]詹姆斯 奥康纳.自然的理由[M].唐正东,臧佩洪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0][美]约翰 贝拉米 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M].刘仁胜,肖峰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大地伦理视野中的中国生态农业发展探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大地伦理,生态整体主义,农业生态化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