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收入分配研究—以厦门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060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引言

一、选题的目的和依据

虽然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还存在着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收入分配领域所出现的收入差距问题。收入差距过大不仅会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而且有悖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因此,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是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收入分配问题既是专家学者们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人民大众普遍关心的现实焦点问题。近几年的“两会”上,收入分配问题受到了政府和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些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没有根本缓解,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收入分配、社会治安等方面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继续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扩大消费的比重,增加对城镇低收入群众和农民的补贴。”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众收入。”“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

第二章 和谐社会与收入分配的关系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和谐社会理论

对于和谐社会的认识,人们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理解。孔子是儒家代表,他有过“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的论述;墨家代表墨子则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的美好社会设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孟子认为的理想社会状态;道家代表庄子则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幻想人类重新回归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与万物融为一体。到了太平天国时期,人们产生了“务使天下共享”的思想,提出了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康有为在《大同书》中阐述了“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社会思想。
对和谐社会的构想,不仅古人如此,现代思想家也一直在努力探寻一种理想的社会形态。傅立叶是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他在1803年发表了名为《全世界和谐》的著作,并在书中预言,新的“和谐社会”将取代不合理不公正的现有社会形态。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在对前人有益思想批判地吸收的基础上,对未来和谐社会发展模式做出了科学构想。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就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①不难发现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就是指在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所形成的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社会。马克思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不仅为我们勾画了理想社会的蓝图,而且成为今天认识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依据。在吸收传统优秀社会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对和谐社会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和深化的过程。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首次提及和谐问题,提出“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上提出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和谐社会”这一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从科学发展的角度使和谐的内涵扩展到外部环境。.............
........................

第三章 厦门市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及问题...........................17
一、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历史沿革..................................... 17
(一)建国至 1978 年底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实践......17
(二)1979 年至今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探索和发展 .....18
二、厦门市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 23
(一)居民收入平稳增长................................................. 24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26
三、厦门市居民收入差距的表现........................................... 28
(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28
(二)不同行政区划居民的收入差距................................... 29
(三)不同行业间的收入差距............................................... 30
(四)不同所有制单位的收入差距..................................... .32
第四章 厦门市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34
一、厦门市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 34
(一)经济发展因素................................................. 34
(二)制度因素..................................................... 35
(三)体制机制因素..............................................37
(四)政策因素..................................................... 38
二、厦门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38
(一)收入差距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38
(二)适度收入差距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40
(三)收入差距过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 40
第五章 厦门市居民收入分配合理化的对策探讨............ 42
一、制定符合厦门实际的收入分配调控原则................. 42
二、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43
三、加强税制改革促进税收公平.................................... 44
四、完善第三次分配制度............................................... 45
五、发挥外部环境对收入分配调控的保障作用....... 46
六、提高居民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 46
结 论................................................................... 48
参考文献..............................................................50

结 论

收入分配不公导致的收入差距问题作为一种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现象,是由多种因素所致。从目前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和人民大众的切身体会来看,它除了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收入分配制度和相关政策等因素有关,同居民自身的能力也有关。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影响收入分配的这些因素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与之相对应的居民收入差距也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过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厦门市居民收入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生活得到显著改善的同时,厦门市居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收入差距问题也和全国各地一样,越来越突出。厦门市居民收入分配和收入差距问题和全国及其他地区和城市相比,有其共性,也有其特性。共性是该问题的出现,都与制度不完善、体制转型、政策实施、居民自身素质、市场机制及管理的缺陷等有关;不同的是厦门地处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桥头堡,国家在一些方面的政策倾斜,为厦门经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同时也迅速拉大了居民的收入差距。在解决厦门市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时,要借鉴全国及其他地区和城市的经验,除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外,还应努力建立成熟的市场调节机制,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应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在公共产品分配上的不平等,尤其是要消除因户籍不同所带来的公共产品分配不公现象;加强税制改革促进税收公平,厦门应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立法权,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先行先试,进行税制改革促进本地区收入分配公平;完善第三次分配制度,努力发挥其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补充作用。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和统计资料的欠缺,本研究中还存在许多不成熟、不完善之处,只能留待以后作进一步的研究:一是对厦门市各行业收入情况缺少实证研究;二是对一些因素的分析还不够深入,问题的揭示还不够深刻。

参考文献

1. 陈宗胜.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2. 张向达.中国收入分配与经济运行[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3. 游宏炳.中国收入分差配距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4. 李实,赵人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1999.
5. 曼昆.经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6. 张平.增长与分享—居民收入分配理论和实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7. 赵人伟,李实.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其原因[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8. 西奥多 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2002.
9. 陈宗胜,周云波.再论改革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10. Kuznets.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5,45(10):1-30.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