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 选题主旨与学术史回顾
海上旅行家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根据自己见闻写成的游记,受到当时人们的重视。鄂多立克、伊本·白图泰和汪大渊三位 14 世纪著名的旅行家,在当时条件简陋的状况下,历经磨难、风餐露宿,周游各地,付出了巨大的艰辛,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三人的游记问世 700 多年来,颇受各国历代学者们的重视,已经有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日文和中文等译本,是研究中世纪史、东南亚史、印度史和阿拉伯史的重要原始史料。各国的学者们都曾翻译、介绍和引用过这些游记。
鄂多立克是一位继马可波罗之后于元代来华的著名中世纪欧洲旅行家,所写《东游录》影响广泛。英国学者亨利·玉尔对游记做过大量细致的研究,他根据藏于法国国立图书馆的拉丁文本和意大利文本,翻译成英文出版。1928 年,科蒙诺夫参照亨利·玉尔的译文和《哈克鲁特游记丛书》中的记载,撰写成文收在《马可波罗的同时代人》中。1999 年,意大利作家卡尔洛·斯戈隆(Carlo Sgorlon)的小说《春蚕吐丝》出版。小说在史实的基础上,加入一定的想象,描述了鄂多立克传奇的一生。我国学者吕六同与夫人蔡蓉将其翻译为中文于 2007 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印刷出版。但此著作仅为一般读者猎奇之用,对研究工作者无多大参考价值。中国最早翻译《鄂多立克东游录》者为清朝留学意大利的郭栋臣,他于 1889 年将其译为中文,题为《真福和德里传》,由武昌崇正书院刊印,后香港《公教报》重印删去了郭氏注释。
1981 年,何高济先生根据亨利玉尔的英译本翻译成中文,收录在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外关系史名著译丛》。《伊本·白图泰游记》,又名《异境奇游胜览》,为阿拉伯著名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口述在游历途中的所见所闻,《游记》一书被各国学者反复研究利用,至今仍是研究宋元时代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的重要资料。在很长的时间内《游记》的原本始终未被发现,直到雷哈特发现了简本。1829年,素毛宜·李神甫将《游记》大部分翻译为英文。迪弗内默里和桑吉内蒂在校订各种抄本的基础上,于1853年—1859年在巴黎连同法文译本公分四册出版。此后,埃及学者根据巴黎版本将《游记》改为阿拉伯文分上下两册在开罗出版。阿拉伯文本有两个版本,一个为1871—1875年,另一个为1904年。学者迈基克印翻译的德文版于1911年——1912年在汉堡出版。..................
...........................
第二章 14 世纪前期的世界局势
14 世纪之前的数百年间,欧亚非各地区间的商业、外交、旅行和文化交流等方面一直保持着频繁密切的往来。造船和航海技术的不断改进促使海上交流的大发展。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商人最早往来各地进行贸易活动,海上丝绸之路由此形成和发展。紧随其后的旅行家、使节、传教士和学者,使海上丝绸之路更为繁荣,成为东西交通的大通道。与此同时,欧亚大陆上的丝绸之路也得到恢复并不断拓展。特别是蒙古人在 13 世纪中叶在欧亚大陆广大地区确立了统治地位后,为东西交通互动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蒙古帝国统治下的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抱有不同目标的旅行者来往各地方便快捷安全的道路。
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促使欧、亚、非三个大洲各地区间交流更为活跃,各种文化互相碰撞和影响,文明世界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步入 14 世纪的世界保持并发展了这种稳定密切的交流和互动关系。
一 欧亚大陆交通的缔造者蒙古帝国
蒙古人的铁骑在 13 世纪纵横于亚欧大陆之上,通过强大的军事力量,建立了疆域广大的蒙古帝国,其版图东起朝鲜半岛,西到波兰平原,北至北冰洋,南达太平洋喜马拉雅山脉和波斯湾,几乎包含了整个亚洲和大部分欧洲地区,构建了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帝国。在这个幅员辽阔的帝国境内,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社会结构复杂多样,经济水平、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异。基于这种情况,蒙古统治者在中国建立了元朝作为宗主国,而在其他占领区域内建立了四个汗国,维持着对这个广大而复杂地域的治理。
1264 年,元世祖忽必烈继承汗位,定国号大元,迁都于大都(今北京),统一中国,与各汗国保持着宗藩关系,四通八达的驿道以大都为中心,把整个蒙古帝国紧密的联系起来。横穿欧亚大陆的驿道在同一个政权的控制下,使东西陆路交通畅通无阻,商旅的往来和文化的交流有增无减。造船和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海上贸易的兴旺,从而带动中西文明交流的空前繁荣,不同文化区域间的双向交流加速。中国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西传,推进了阿拉伯和欧洲的文明进程。阿拉伯和欧洲的医药、艺术、天文历法、宗教信仰和使用器物等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展。.......................
........................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 选题主旨与学术史回顾...........................................1
二 南海区域的范围.....................................................2
三 海上旅行家及其游记的史料价值.........................3
(一)意大利旅行家——鄂多立克...........................4
(二)摩洛哥的行者——伊本·白图泰.......................5
(三)元朝著名航海家——汪大渊............................7
第二章 十四世纪前期的世界...................................11
一 欧亚大陆交通的缔造者蒙古帝国.........................11
二 印度洋区域的交通中转站德里苏丹国...................12
三 欧亚交通的古老通道拜占庭帝国..........................13
四 孕育变革走出西欧的意大利................................13
五 国际交通枢纽埃及马木路克王朝.........................14
第三章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17
一 形成时期——秦汉...............................................17
二 发展时期——隋唐..............................................17
三 繁荣时期——宋元...............................................19
第四章南海区域主要宗教的传播演变.........................23
一 原始宗教的流布..................................................23
二 伊斯兰教的传播...................................................25
(一)伊斯兰教在南海区域的快速发展.................25
(二)伊斯兰教在南海区域迅速传播的原因..........28
(三)伊斯兰教在南海区域传播的途径.................31
(四)伊斯兰教在南海区域的差异性....................32
三 佛教的兴衰..............................................................32
四 印度教的衰败...........................................................34
五 基督教的萌芽............................................................36
结言.......................................39
参考文献...............................43
结 语
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悠久,兴起于秦汉,发展于隋唐,繁荣于宋元,在东西交往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从古到今各种不同的人群往来于这条古老的海道上,商人、使节、僧侣和旅行家等穿梭往来,络绎不绝。海上丝绸之路因商业贸易往来而产生,在之后漫长的历史中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演变成为政治、文化、科技和艺术等各方面交流的渠道,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纽带。鄂多立克、伊本·白图泰和汪大渊等海上旅行家皆遍游南海丝路沿途各地,他们根据自己所见所闻写成的游记,记载了所到各地的历史地理、政治宗教、社会风尚和山川水文等等,内容丰富翔实,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南海区域是航行于海路上众多船只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特殊自古以来就是国际海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受高额利润驱使的商人成为首批活跃在这一地区的人群,他们在各地停留进行货物交换,逐渐形成了稳定的聚居区,为人员往来奠定了基础。伴随着人员流动的激增,南海区域由东西贸易中转站,演变成东西文明交汇地,不同的文化在区域内传播、碰撞和融合。
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宗教文化便是在文明大交流的背景下进入南海区域。在南海区域地理环境特殊复杂、各地社会发展不平衡和民族众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没有出现一种宗教能在整个区域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形。各种宗教在各地皆有传播,不但是同种宗教的不同派别能同存一地,甚至是原本水火不容的宗教亦是如此。与世界其他地区宗教显而易见的侵略性相比,南海区域宗教要温和许多。...........
参考文献
著述:
[1](意)苏莱曼著,刘半农、刘小惠译. 苏莱曼东游记[M].北京:中华书局, 1937
[2](清)徐松辑. 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 1957
[3](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 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 1965
[4](明)宋濂撰. 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 1976
[5](元)脱脱撰. 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 1977
外文:
[1] Slametmuljana. A Story of Majapahit[M]. Singapore,1976
[2] Koentjaraningrat. Java Culture[M].Singapore,1985
[3] Haryati Sacbadion. Dynamics of Indonesian History[M].North HollandPublishing Company,1978
[4] Abercrombie·Thomas J. Ibn Battuta[J] National Geographic, 1991 No.6 Vol.180
[5] Beckingham C.F. The Travels of Ibn Battuta, A. D. 1325-1354[J] Journal ofSemitic Studies, 1959 No.3 Vol.4
沿海区域海上丝绸之路的宗教文化传播——以14世纪海上旅行家的游记为基础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海上丝绸之路,海上旅行家,宗教传播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社会学论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