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野的司法运作与复仇文化之关系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006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来源、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本课题来源于导师李余华教授指导下的自选课题。

1.1.2 课题研究背景

在众多可供选择的论文题目中,我选中了《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司法运用与复仇文化之关系研究》,这其中有导师的指导,也有同学的建议。最终促使自己选择这个的题目的原因是由于最近频发的灭门复仇案件,如北京大兴灭门案、河北沧州灭门案、广西贺州灭门案、云南红河灭门案等一系列复仇案件,深深地触动了我的神经。为什么到了现代法治社会还会有复仇现象的存在,而且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基于此,我对复仇和复仇所产生的历史渊源、文化及社会背景,以及对法治社会的影响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故而以此题作为对我研究生学习的终极检验——毕业论文的题目。

1.1.3 课题研究意义

司法的良性运作是体现司法制度优越性的前提和条件,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保证。我国的复仇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且长久以来得到人们的支持,从而影响到司法制度以及司法运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研究司法运作与复仇文化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国家的建设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有利于丰富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理论,它反映和指引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与灵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司法制度的完善,而司法制度的完善离不开司法的良性运作。

(2)有利于吸收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批判其糟粕。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和谐社会尚在构建过程之中,市场经济体制仍不完善,传统意识与现代存在对于人们的冲击越来越明显。复仇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正需要认清其文化中的正反两方面价值,对于其以私力救济手段的复仇行为视为糟粕而坚决抛弃,而对于其通过公权力的维权意识给予肯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对复仇文化进行批判分析。......................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2.1 和谐社会理论

2.1.1 和谐与和谐社会的历史文化渊源

2.1.1.1 中国传统社会关于“和谐”与“和谐社会”的论述

和谐与和谐社会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和”是指内外调合、上下有序的状态;和谐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十一年》:晋侯“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东汉魏伯阳著在《周易参同契·二土全功章第十一》中则合并成一个词语:“子午数合三,戊己号称五。三五既和谐,八石正纲纪。” 《说文解字》对“和谐”有以下解释:“和,相应也,”“谐”是“配合得当”。在这个意义上,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就是指事物各要素之间配合紧密,统一不散的关系。和谐作为关系的范畴,是指各事物之间协调有序、稳定平衡的对立统一关系。由此可见,和谐可以归入辩证法的关系范畴。就具体内容来看,和谐指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矛盾的对立统一性的表现形式,目的是使各事物之间、事物各部分之间的协调与发展达到一个更优化的状态。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诸多关于和谐社会的启蒙思想。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析:

(1)人与自身的和谐

人与自身的和谐包括人与身体、人与心理两方面。老子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脧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①老子对于身体的和谐的解释就是身体的健康。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②是指人要懂得知足,心里要明白和把握事物的度。“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说的就是适度原则,让人们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儒家的中庸之道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子思所著《中庸》中有文:“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无论是道家还是儒家思想都非常注重人与自身的和谐,强调了只有自身和谐才能为进一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

第三章 复仇文化与司法运作的关系 ....................................... 16
3.1 复仇是司法制度建立的基础动因 ...................................... 16
3.1.1 复仇产生的根源 ...................................................... 16
3.1.2 复仇文化的形成 ...................................................... 19
3.1.3 复仇制度的衰落是司法制度形成的起点 ........................20
3.2 复仇文化对司法运作的影响 .......................................... 22
3.2.1 复仇的种类 ............................................................. 22
3.2.2 复仇的社会功能 ....................................................... 23
3.2.3 复仇文化对司法运作的影响 ........................................24
3.3 司法运作对复仇行为的规制 .......................................... 25
3.3.1 建立和完善司法制度是规制复仇行为的制度保证 ............. 25
3.3.2 司法制度的良性运作是抑制私人复仇行为的重要手段 ........ 26
3.4 我国司法运作存在的问题 ................................................ 27
3.4.1 我国司法运作的应然状态 .............................................. 27
3.4.2 我国司法运作存在的问题 .............................................. 27
3.5 我国司法运作存在问题的成因 ........................................ 29
3.5.1 司法行政化 ............................................................. 29
3.5.2 诉讼制度不完善 ....................................................... 30
正确处理司法运作和复仇文化关系的几点思考........................ 32
4.1 加快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净化复仇文化存在的社会环境 .................. 32
4.1.1 加强正确的法制观念的宣传和教育,修正复仇文化存在的文化环境 .....33
4.1.2 构建统一、公正的司法制度,完善复仇文化存在的制度环境 .............. 36
4.2 用良性的司法运作来正确引导复仇文化 ............................ 37
4.2.1 确立良性的司法制度 .................................................. 37
4.2.2 确立良性的司法运作 .................................................. 37
4.2.3 以司法运作取代复仇行为 ........................................... 38
第五章 结语 ..................................................................... 39
参考文献 .......................................................................... 41

结语

复仇是一种古老的社会现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儒家思想更认为复仇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①是一种忠孝行为。而民间的风俗习惯也认可复仇,认为复仇是人之常情。复仇是司法制度建立的基础动因,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人性论开始分析复仇开始,逐步深入,剖析复仇产生的人性根源与社会根源。再结合封建法制的伦理化特征和儒家的孝义思想厘清复仇向复仇文化的转化,以及最终形成复仇制度和司法制度。复仇文化让复仇成为人的神圣使命,并以此作为对国之忠,对家之孝的表达方式,赋予复仇以思想上、理论上的合理性。复仇文化影响法律制定、复仇评价影响法律评价、复仇意识作用于法律意识,而这种情法互动并存的模式,使得复仇文化最终得以形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复仇制度以及门客制度这一复仇制度精致化的产物。在儒家眼中,法律的存在以伦理道德为逻辑前提,法律是为了配合道德而生,因此强调法律必须符合道德的评判,符合天道人心。
复仇同时又影响着司法运作,司法制度则是规范复仇行为的法律保障。在司法运作中,复仇被认为是私力救济形式,作为司法这一公权力形式的有益补充。儒家法律倡导“春秋决狱”,以“礼”作为司法审判的依据,而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便是原心定罪。西汉学者桓宽提出:“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故其治狱,时有出于律之外者。”②其中所体现的思想文化便是伦理至上的观点。在这种背景下,国家为维护统治秩序所制定的司法制度,以及为了维护封建伦理道德而变通的司法运作,其矛盾地位可想而知。韩愈就曾说:“盖以为不许复仇,则伤孝子之心,而乖先王之训;许复仇,则人将依法专杀,无以禁止其端矣。”.............

参考文献

1. 著作类
[1]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中央编译局 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2] 马克思.资本论[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 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 恩格斯.反杜林论[M].吴黎平 译.人民出版社,1999.
[5]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6] (法)让·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M].李平沤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7] (意)托马佐·康帕内拉,太阳城[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8] (英)丹尼尔·笛福.鲁宾逊漂流记[M].唐荫荪 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9] (英)托马斯·莫尔.乌托邦[M].戴镏龄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10] (英)弗朗西斯·培根.培根论说集[M].水天同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