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咏叹调《美丽的四月之夜》创作分析与人物分析
(一)喜歌剧《唐·帕斯夸莱》创作分析
如前所述,每一首歌剧咏叹调都是歌剧中的一个环节,承担着串联剧情,推进音乐前进的任务。也就是说,歌者要想真正准确、完美的诠释一首咏叹调作品,首先就要对其所属的歌剧作者及歌剧的戏剧结构与脉络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
意大利作曲家盖诺塔·多尼采蒂(Domenico Gaetano Maria Donizetti)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城市贝加莫,从小展现出惊人的音乐天赋,毕业于博洛尼亚音乐学院,任职于贝加莫歌剧院开启了他职业的创作生涯。“多尼采蒂一生创作了 73部各种类型的歌剧2。”涉及各种体裁的音乐类型,其业务能力以快速、质量高而闻名于世,被称为“旋律制造机器”。最为著名的歌剧作品有《爱的甘醇》、《军中女郎》和《拉美莫尔的露琪娅》等。
《唐·帕斯夸莱》是多尼采蒂创作生涯中创作的最后一部喜歌剧,又被称为《骗婚记》,创作于 1842 年 9 月,次年 1 月首演于法国巴黎的意大利歌剧院。剧目规格采用了三幕四场式,其荒诞滑稽的剧情是多尼采蒂最为出彩的喜歌剧。
歌剧剧本是多尼采蒂与老搭档鲁菲尼(Giacomo Ruffini)根据剧作家卡马拉诺(Salvatore Cammarano)的脚本改编,这次的创作是多尼采蒂与熟识的四位歌唱家合作,对于他们的嗓音条件相当熟悉,多尼采蒂在创作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喜好修改了剧本,这导致鲁菲尼的极度不满,之后鲁菲尼拒绝在歌剧的创作者一栏中签署自己的名字。多尼采蒂为吸引歌剧观众上座率,在贴合剧情的基础上将他之前创作较为著名的艺术歌曲以及动听的咏叹调旋律加入到歌剧中,这就为后来咏叹调《美丽的四月之夜》加入喜歌剧《唐·帕斯夸莱》创造了历史条件。
................................
(二)人物形象分
歌剧咏叹调与艺术歌曲不同,其有着绝对明确的角色要求。艺术歌曲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没有绝对具体的演唱角色要求的。一首艺术歌曲,无论其内容是男性视角还是女性视角,实际上在演唱时并没有明确男女声限制。歌剧咏叹调则完全不同,不同角色的咏叹调是泾渭分明,在绝大多数时候都不可混淆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歌剧咏叹调的演唱与处理必须以歌剧人物角色为最基本出发点,这也是歌剧咏叹调演唱的最根本出发点之一。歌剧的人物角色并不是单一或平面化的,而是一个十分立体的艺术形象。从音乐层面来说,有男女、中高低音之分;从声乐演唱风格角度来说,有戏剧、抒情、轻型之别;从戏剧角度而言,有着不同的角色定位,以及在戏剧中所处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当我们面对一首歌剧咏叹调作品时,以上三个角度都是我们分析咏叹调所属歌剧人物所必须研究的视角。
具体到咏叹调《美丽的四月之夜》这首作品所属的歌剧角色——埃尔内斯托。首先,从声部和风格定位的角度来说,他是歌剧形象是一个轻型男高音,从戏剧的角度而言,这一角色首先在整部歌剧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可以用“导火索”来形容的,串联剧情的作用,同时在演唱这首咏叹调时,又可谓是整部歌剧中最 敏感,最关键的节点。具体而言,笔者通过剧情探析,认为埃尔内斯托就是这个导火索的人物创设,他的心境在剧中被归结为矛盾又无奈。作为剧中创设的浪漫青年,从外在事件上看,他痴情可爱,敢于反抗叔叔的安排,他要与心爱之人诺丽娜一起结婚,不仅表现出了人们对自由的向往,也反映了作曲家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与渴望;但从内在上看,他又局限于家庭环境中看到现实,他急躁却又无可奈何。多尼采蒂大胆尝试赋予角色性格双重性,对比古典主义时期歌剧人物的个性单一,多尼采蒂笔下的人物性格体现了双重性,与浪漫乐派主流的创作思想相同。
总体来说,相比马拉泰斯塔的个性机敏冷静,唐·帕斯夸莱迂腐固执,却对爱情充满向往,埃尔内斯托就显得较为焦躁,内心对感情非常执着,充满青年男子不够沉稳的浪漫气质。因此,笔者认为要表演歌剧角色的特点,要深入的分析研究角色心境、背景以及人物性格,切身体会到人物的艺术形象。
如此一来,我们便不难辨明这首咏叹调应该用何种状态、情绪和声音去诠释这首由歌剧中的关键人物所演唱的轻型男高音咏叹调作品了。
................................
二、咏叹调《美丽的四月之夜》的音乐分析
(一)旋律分析
旋律是音乐的根基。通常来讲,当我们谈起音乐旋律,其概念中是统摄节奏的。从旋律节奏的角度来说,多尼采蒂善于使用三拍子来谱写抒情风格的旋律,如他另一首著名的咏叹调《偷洒一滴泪》同样采用了三拍子。咏叹调《美丽的四月之夜》采用了 6/8 拍,以活泼、深情的旋律贯穿全曲,展现其淳朴的平民色彩。 作曲家在每个乐句的音乐开头采用弱起小节,便于音乐的流动变得更加活跃,这与歌曲在剧情中的地位相契合。弱起的歌曲与强拍进入的歌曲最大的不同就是音乐律动感,强拍歌曲听起来很严肃、生硬,与弱起小节开始的歌曲相反。作曲家善于利用旋律捕捉人物的心理特征,在重拍还使用了重音记号(详见谱例 2-1)。 谱例 2-1:
音乐论文参考
.............................
(二)曲式结构分析
全曲分为两个部分,其中包括了前奏部分、A 段、再现 A 段以及尾声(详见图一)。
图一:
音乐论文怎么写
该作品的曲式结构为带再现的二段曲式。A 段建立在♭A 大调上,B 段的第一乐句转到属方向调♭E 大调,第二乐句再现,又回到主调♭A 大调,歌曲欢乐、灵巧,具有典型浪漫主义的气质。
前六小节为引子,和声进行为主-属-属,低音声部为主音持续,从第四小节开始,以主和弦的琶音引入。
A 乐段(7-23 小节),由弱起开始(弱起不算小节),包含两个乐句 9+8 的非方整结构,均以相同的动机开始。主题音乐具有三个创作素材。创作素材一为弱起的,环绕属音♭E 的二度进行;创作素材二为逆分节奏4的下行五度跳进;创作素材三为弱起的,从主音开始的二度级进上行(详见谱例 2-6)。
..........................
三、咏叹调《美丽的四月之夜》演唱分析....................................16
(一)角色声部演唱分析..............................................16
(二)歌曲起音的处理................................................17
(三)演唱音量的处理.................... ...........................17
(四)气息的控制....................................................19
结语.......................22
三、咏叹调《美丽的四月之夜》演唱分析
(一)角色声部演唱分析
人物声部具有塑造不同角色的重要作用。古人云:“闻其声,知其人”,声音代表人物特有的形象,笔者将分两点分析埃尔内斯托的声部在剧中的地位。
笔者认为适合埃尔内斯托的声部演唱是轻型男高音和抒情男高音声部。众所周知,关于男高音声部细分为假声男高音、轻型男高音、抒情男高音、戏剧男高音。“轻型男高音的嗓音具有轻巧、明亮的特色,具有花腔女高音相似地音域,像罗西尼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的阿尔马维瓦伯爵,轻型男高音特别擅于演唱罗西尼、贝里尼、多尼采蒂、莫扎特等作曲家的作品,旅欧男高音石倚洁是中国近年来比较有代表性的轻型男高音6”。抒情男高音适合扮演天真浪漫的少年,有才华的男子等角色,气息流畅、音色较亮,与轻型男高音声部相比音色在听觉感受上较厚重。在音色风格上二者较为相似,在一定程度上都能演绎埃尔内斯托的声部特征。
探究歌剧角色与作曲家创作目的之间的连结,探寻角色声部在歌剧中的定位。歌剧《唐·帕斯夸莱》主要有四名角色,埃尔内斯托作为全剧主要角色中唯一的男高音声部,其声部要凸显角色的年龄特征。角色在剧中的定位——单纯且烂漫的青年男子,需要明亮热情地音色作为支撑点,声音位置较为靠前,抒情男高音和轻型男高音具备的声部特色恰好可以展示角色年龄特征。如果是选用戏剧男高音来演唱,声音过于辉煌有张力,缺少了浪漫少年的天真温柔,嗓音显得较为成熟,与剧中人物性格与年龄不相符。
.............................
结语
喜歌剧《唐·帕斯夸莱》的咏叹调《美丽的四月之夜》是一首十分优美、经典,并具有较强代表性的男高音歌剧咏叹调。透过分析作品,咏叹调《美丽的四月之夜》的创作技法体现了多尼采蒂突破对罗西尼的模仿,完全形成自身独特的创作风格,作品蕴含了较为典型的浪漫主义时期演唱风格。在演唱这首作品时,我们首先要从宏观的歌剧剧情、人物形象,以及音乐体裁风格的角度出发,进而从微观的音乐本体与演唱层面入手,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诠释。而这也可谓是男高音咏叹调演唱之共通性理念方法之一。希望通过本次单一案例研究,能够对这首咏叹调的具体演唱起到一定参考作用和价值,同时从宏观的角度而言,也希望能够藉此为我们的歌剧咏叹调研究分析方法与范式的丰富产生一点助益。从而使我们的声乐演唱更加具有专业性与学术性。这也是美声唱法所特有的艺术规格与要求之一。
参考文献(略)